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版权保护是版权产业的生命线.网络出版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现有的版权保护体系构成很大的冲击,具体表现在:网络作品的宽泛化,其外延难以准确界定;网络作者的大众化,其身份不易确定;打击网络盗版和侵权的技术化、复杂化,增加了权利人的维权成本.为提高网络版权保护的效率,我们首先应该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运用网络版权管理技术,防止网络版权受到侵犯;其次,推进版权管理机构和社会组织的网络版权管理能力建设,提高网络版权公共管理水平,为权利人提供便利的网络版权交易和保护平台;最后,完善网络版权立法和提高执法司法能力,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出现给人类的传统生活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是,网络在给予我们方便与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法律问题。其中,网络侵权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方面。网络特有的性质决定了网络侵权案件与传统的侵权案件有着鲜明的不同,并从理论和司法实践上对传统国际民商事管辖权提出了挑战。故如何有效、合理的确定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权,已成为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宽带上网的普及以及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等网络作品大量出现,网络已成为使用版权作品的重要方式,网络作品的版权保护也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网络作品享有版权,依法受到法律保护.面对各种侵权行为,权利人可以通过诉讼、仲裁、行政等方式寻求法律救济,保护好网络作品的版权权益.  相似文献   

4.
新出台的《侵权责任法》第36条规定了网络侵权责任的基本规则,明确了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的侵权责任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的连带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连带责任包括提示规则与明知规则两种形式。对于侵权责任法的网络侵权责任,其具体实施对策应从网络侵权案件的诉讼当事人的确定、网络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网络侵权对象范围、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连带责任的范围等方面予以实施。  相似文献   

5.
王蒙、刘震云、张抗抗、毕淑敏、张洁、张承志六位著名作家状告“北京在线”网站侵犯著作权一案,将于9月10日左右在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这起涉及互连网版权问题的特殊案件,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据中国作家权益保障委员会负责人张树英女士介绍说,去年底到今年初,有许多作家向权益保障委员会提出了网络侵权的问题.除了六位原告外,尚有张贤亮、莫言、徐坤等不少知名作家都遭遇这个难题,许多网站都未经许可擅自将作家作品上网.可见这一案件的出现并非偶然.中国数字图书馆筹备小组专门成立了一个版权研究所,致力于网上法律问题的研究.筹备组说:他们不希望数字图书馆工程尚未建好,就被一大堆的版权问题纠纷所困扰.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寿步先生对网络版权问题颇有研究.他认为,网络的出现是为了信息的快速交流,所以把一些已发表的作品搬上网问题也许并不大,但从未发表的就例外了.尽管我国目前的著作权法还不完善,但出现这种情况,即使法律上没有细致的规定也要受理.可困难的是,缺少法律的依据,审理和判决就难以定夺.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著作权保护的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大和深化,由此引发的著作权侵权纠纷时有发生.我国目前关于著作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文章从网络著作权侵权的概念、特征入手,分析了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及法律责任,阐述了我国网络著作权立法的概况及其不足之处,从立法建议、完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等方面着重探讨了网络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发展使大量数字作品涌现,对作品创作、传播和使用,以及版权制度的运行机制都产生了影响,给传统版权制度带来挑战。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在处理侵权案件的同时,着手对版权法及相关法律进行制修订。在互联网发展中,自由软件运动、知识共享协议和用户生成内容服务商指导原则等新型授权模式应运而生。关于网络版权,是"权利强保护",还是"强化公共领域"导向,一般产生于版权权利人集团与互联网用户之间的利益博弈,但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信息社会所孕育的开放、共享、协作的社会价值观念对诞生、成熟于工业社会的版权制度的冲击。  相似文献   

8.
网络实名制的推行使得以个人信息为主要内容的隐私权更容易受到各种方式的侵害,本文从不同网络参与者的角度入手,分别探讨了网络实名制下网络用户、网络服务商以及网络设备供应商可能存在的相关隐私侵权方式。  相似文献   

9.
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我国著作权法赋予著作权人、表演者和录音录像制品制作者的一项"专有权利"。在中国,网络服务商在信息网络传播中扮演着主导角色,涉及到侵权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提供的服务所引发的侵权诉讼也越来越多。本文以百度系列案为例,就何种行为构成著作法上网络服务商信息网络传播侵权,如何认定行为人的主观过错进行了探讨,并从立法完善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著作权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网络侵权管辖现状评析,探求我国解决该问题的办法,提出了在著作权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中应实行原告住所地优先原则。  相似文献   

11.
论网络隐私侵权的概念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晋京 《科技信息》2007,(27):649-650
目前我国对网络隐私侵权的理论和相关制度的研究仍较为滞后,立法上并没有对网络隐私权给予确认,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正面临着空前严峻的挑战。本文试图对网络隐私侵权的基本问题作出界定,首先从对网络隐私、网络隐私权这几个与网络隐私侵权行为相关联的概念辨析入手,导出了网络隐私侵权的概念,并从侵权主体、侵权客体、侵权对象性质、侵权行为手段以及侵权后果几个方面总结网络隐私侵权行为的特征,希望能对网络隐私立法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网络版权保护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版权纠纷的发生在所难免。因应网络环境的变化,在司法实践的推动下,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网络版权立法。网络版权保护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网络侵权案件的层出不穷,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网络侵权中的法律责任备受关注,而其前提是合理地确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归责原则,本文通过分析网络侵权行为特殊性,评述我国的立法现状,提出根据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不同分类及不同侵权行为来合理确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归责原则,构建以过错责任原则为主,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为辅的归责原则体系,有效的平衡各网络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促进网络社会和谐美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我国使用互联网的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网络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问题。网络侵权案件屡见不鲜,我国亟待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规范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15.
从司法的角度论述了网络信息著作权的侵权行为、侵权法律责任和侵权的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16.
李娜 《创新科技》2015,(2):67-69
党的十八大特别提到“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被高度关注.本文以此为背景,针对网络环境下的商业秘密法律保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了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发展现状及侵权特点,探讨现行法律中针对网络环境下的商业秘密保护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完善网络环境下的商业秘密法律保护,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对策,以期能够对本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参鉴.  相似文献   

17.
万菡 《咸宁学院学报》2012,(12):110-111,120
自人类跨入网络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空间的不断扩展,网络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与隐蔽性。则使网络主体的确认难度增加,使网络侵权的法律保护陷入困境.网络实名制作为网络管理的一种手段,能够有效的界清网络主体身份,有助于解决网络行为监管,避免网络侵权现象救济难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探析网络实名制的内涵,分析其推行引来的问题,并提供解决这些问题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8.
网络著作权是以传统著作权为基础派生出来的概念,网络信息技术特有的共享性、多元性、互动性、即时性等特点刷新了知识扩散和信息传输的方式,除了附着于纸质载体上的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作品,还出现了表现为数字代码形式的数字化作品,延伸了著作权保护客体的领域,使得现有的著作权法律出现保护空白,令著作权保护制度面临着全新维度的挑战;同时,网络服务的共享性与著作权的专有性发生冲突,简单易上手的操作系统与监管的疏失为著作权侵权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于是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频频发生。加强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首先应该完善著作权保护法律,结合技术措施,加强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体系性设计,从而多角度、宽领域地实现网络著作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网络出版中高校科技期刊出版者的著作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高校科技期刊出版者依法享有期刊的著作权及其邻接权,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出版者的被侵权案例,提出了提高编辑法律意识,依法签订书面著作权合同,完善网络出版中的著作权法律保护机制,维护出版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网络证据保全公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作为世界上最迅捷、最经济、覆盖范围最广泛的信息传播媒介,已越来越多地影响和改变了传统的经济运作方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互联网及其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一系列相应的法律问题和纠纷也不断增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与网络侵权有关的问题,比如网上域名转让、域名抢注与商标权的保护、版权、肖像权或名誉权的侵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