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厘清了科技发展战略的概念内涵,从重大科技任务目标生成和实现的角度,阐述战略科学家的任务和使命,由此分析了战略科学家必须具备的科学属性、战略属性以及人格特质。强调在特定历史发展时期,科技举国体制是战略科学家用武之地,且战略科学家是国家科技及其人才安全网链的关键少数。分析了战略科学家与科技领导者、专业领军人才的差别,指出培育战略科学家不同于培养科技领导者:“育”“养”之别在于国家要提供一个传统科学家向战略科学家转变的好环境。与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工程应用领域不同,在纯基础研究领域有重大科学贡献的大科学家就是真正的战略科学家。基于上述内涵的理解和观念升华,界定细分了战略科学家的类型,相应提出了在中国现阶段如何培育战略科学家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一项关键举措。探讨了为什么要大力使用战略科学家、什么是战略科学家、如何培养战略科学家等重要问题,这些探讨有利于为战略科学家的支持、使用、培养形成更广泛的共识和设立更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在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主要战场的今天,应当加快改革步伐,为战略科学家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创造更好条件。同时应通过制度设计充分支持青年科学家成长,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  相似文献   

3.
概括了作为战略科学家的钱学森的主要贡献,如参与擘划中国现代科学技术事业,推动中国技术科学建制化以及组织创建中国导弹与航天科技事业等。分析了钱学森成为战略科学家的主要原因,即钱学森成长于开放的社会环境;师从著名科学学派,成为杰出技术科学家;新中国将钱学森推向创建现代科技事业的第一线,使其能够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出色的政治修养让钱学森能够娴熟地处理科学与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战略科学家的重要作用使其培养工作变得极为重要。研究表明,核心科技管理者不能是只善于管理的科盲,而必须由管理能力突出的科学家即战略科学家担当。进而推论出培养战略科学家的基本原则:首先使之成为科学家;然后在科研实践中从年轻科学家里选拔管理能力突出者,作为战略科学家的培养对象。概括了杰出科学家的基本素质与能力——浓厚的科学兴趣与超常的天赋、扎实的专业基础及超强的科研能力、宽广的学术视野、强烈的创新意识、科研能打持久战的意志品质,强调指出战略科学家必须具有可靠的学术洞察力及超常的管理与交流能力。优秀素质并不能保障其拥有者必然成为战略科学家,他们的成长经历表明,在素质转变为能力的过程中,特殊的影响以及砥砺与磨炼不可或缺。归纳了培养战略科学家的必备环节,并探讨了战略科学家的培养方法和步骤,以期为具体的培养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素材。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中国近现代科技史,概述了李四光作为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为新中国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分别分析了他身上所体现出的“科学家”“科技帅才”与“战略家”的战略科学家特征,为发掘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国立科研机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略人才的聚集地,在培养使用战略人才方面肩负重任。提出了国立科研机构战略人才具有层次性、集中性、差异性、组织性的特征,分析了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产业和市场发展需求三大类国立科研机构在战略人才培养使用方面的国际经验,并结合中国国立科研机构培养使用战略人才现状,提出了中国应发挥国立科研机构在培养使用战略人才方面的主力军作用,探索建立与使命定位相适应的战略人才分类培养使用模式,建立更加开放的培养使用战略人才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为加强老科学家学术成长史研究,中国科协经过认真研究,提出“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老科学家是共和国科技发展历史的活档案,他们的学术成长历史本身就是新中国科技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要求,以对历史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科技事业负责的精神,有针对性、有重点地采集整理老科学家的学术成长资料,弘扬我国科技工作者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精神,推动形成新中国的学术传统,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为正确使用自然科学基金提供依据,近年来邀请有关科学家、情报专家、科技管理专家组成了50多个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组,对各学科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研究报告。这些研究报告,对引导我国科技事业的顺利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一个时期内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重点领域和方向将起一定的指导作用,对国内的学科建设、学术规划、科技人员培养也将起引导和咨询作用。为此,商得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意,本刊将陆续刊登各学科战略研究报告的主要论点。一方面分析介绍各学科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我国的优势、劣势、制约因素等情况,另一方面供申请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为正确使用自然科学基金提供依据,近年来邀请有关科学家、情报专家、科技管理专家组成了5O多个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组,对各学科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研究报告。这些研究报告,对引导我国科技事业的顺利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一个时期内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重点领域和方向将起一定的指导作用,对国内的学科建设、学术规划、科技人员培养也将起引导和咨询作用。为此,商得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意,本刊将陆续刊登各学科战略研究报告的主要论点。一方面分析介绍各学科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我国的优势、劣势、制约因素等情况,另一方面供申请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毛泽东科技思想的战略内涵进行了梳理,重点分析建国以后毛泽东对科学技术的重要论述及历史背景,并阐述其对当前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特别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时代精神耀香江”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中国科学家主题展暨月壤入港揭幕仪式于6月26日上午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百年中国科学家主题展由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香港特区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紫荆文化集团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主办。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香港中联办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等共同为月壤揭幕。 林郑月娥在致辞中表示,访问团带来了2020年嫦娥五号返回器带回的部分月球土壤,首次在香港公开展出,让香港的市民可以一同分享国家航天事业的骄人成就。科学家们访港,走访了香港多所大学和中小学,与学生分享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最新情况,让他们获益良多,为他们埋下了良好的种子。她说,发挥内地和香港各自的科技优势,加强内地和香港的科技合作,为香港和内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作出贡献,是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的应有之义。期盼在中央部委和各位科学家的支持和鼓励下,香港为国家的航天科技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成为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叶玉如在致辞时表示,香港科学界一直积极参与国家科研发展,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支重要力量。香港正在主动对接国家战略规划,更加积极和深入地参与国家的创新及科技发展,香港科学家要勇挑重担,努力推动香港科技发展上一个新台阶。相信这次展览可以唤起香港市民特别是年轻人对创新科技的关注,增强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鼓励更多的年轻人从事科研工作。 百年中国科学家主题展以科学家精神内涵为框架,设立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主题的6部分展区以及相关专区和专题,通过展示科学家使用过的物品、书信等实物,将“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等融入其中,立体呈现百年来科技工作者投身科学救国,科技报国、兴国、强国伟大事业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世界基因组学领域的战略科学家,阮一骏教授怀着为祖国做贡献、促进母校(华中农业大学)基因组学学科发展、培养青年科研人才的希望以"千人计划"的形式回到了中国。在回国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不仅在科研上要辗转国内外,还要在武汉、新疆、北京等国内各地来回奔波,马不停蹄的和所有适合基因组学发展的科研机构展开交流、访问活动,以便进一步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13.
 运用生命历程理论,以光学专家王大珩为对象,研究中国战略科学家的成长轨迹与机制。研究认为,战略科学家的成长是一个长期过程,受制于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个人能动性、时机、重要他人等因素的影响,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而言,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是战略科学家成长的基本条件;个人的能动性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个人与社会环境、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以及重要时机的互动为科学家成长提供机遇和发展支持。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走具有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学理论。走中国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就是要把增强自主能力作为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坚持以人为本,实施重点跨越、集成创新,做到竞争合作、开放共享,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深化体制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5.
 2021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统军持势者,将也;制胜败敌者,众也。”战略科学家是科学帅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中的“关键少数”。当前,全球进入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的复杂性、系统性、协同性显著增强,战略科学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战略科学家从哪里来?归根到底要从科技创新主战场中涌现出来,从科技创新主力军中成长起来。要坚持实践标准,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担纲领衔者中发现具有深厚科学素养、长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视野开阔,前晚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强的科学家。要坚持长远眼光,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  相似文献   

16.
<正>为更好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探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科学文化发展特点和趋势,积极推动科技事业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普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科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15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欢迎相关研究人员积极关注、投稿。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科学技术发展长期规划,即《12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的制订背景和原因,探讨了该规划的制订和实施情况。该规划在周恩来、陈毅、李富春、聂荣臻等中央高层领导下制订和实施,是中国和苏联科技合作的结晶。其制订工作于1956年分两阶段进行,全国数百位科学家和多位苏联专家参加工作,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是中坚力量。该规划以“重点发展,迎头赶上”作为中国发展科学的方针,密切结合国家工业、农业、国防,以及医药卫生建设的需要。1957年,苏联组织约600位专家对该规划草案进行了研究。苏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苏联科学院提出了纲要式的综合性意见。该规划实施成效显著,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科技事业和原子能事业的发展,为中国工业、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规划树立了中国政府组织、领导科学家规划科学技术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科技事业的一座历史丰碑。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科技创新"三步走"战略要求,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当前形势下弘扬科学家精神,最重要的是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战略紧密结合起来. 1 追求真理,献身科学是科学家精神的精髓和核心 科学研究应该是科学家的事业,而非获得名利的手段.科学家精神是历代科...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协启动中国特色科技评价体系建设课题;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专题研讨抗震减灾;王乐泉:创新要成为科技事业发展的主旋律;万钢:我国将持续不断地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内蒙古评出蒙古族十大杰出科学家。  相似文献   

20.
《今日科技》2014,(7):14-14
<正>2013年5月,中共浙江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关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深入推进浙江省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积极规划建设一批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实施一批产业技术重大攻关专项,培养一批青年科学家。省委组织部、科技厅、教育厅、人保厅联合发布了《浙江省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并发布《关于做好2013年度浙江省"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人选对接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实施了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