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6 毫秒
1.
种子的传播效率与植物种群扩散能力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杂草及入侵种大都具有很高的种子传播效率.在众多种子传播途径中,风传播是一种效率很高的传播方式,危害最严重的入侵种常为种子风传播的菊科植物.研究以云南常见的7种杂草型菊科植物(紫茎泽兰、飞机草、千里光、臭灵丹、黄鹌菜、蒲公英、斑鸠菊)为研究材料,在对比分析它们具冠毛种子形态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模拟研究种子飞行特征,分析了种子形态特征与风传播特性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7种菊科植物繁殖器官(种子)的大小和风力传播结构(冠毛)存在显著差异; 7种菊科植物种子沉降速度为40.1~81.6 cm/s,依次为斑鸠菊蒲公英千里光黄鹌菜飞机草紫茎泽兰臭灵丹,种子的水平传播距离臭灵丹紫茎泽兰飞机草黄鹌菜千里光蒲公英斑鸠菊.与除臭灵丹之外的杂草相比,入侵种具有更强的风传播能力; 7种菊科植物种子沉降速度与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冠毛数量、冠毛长度和种子长/冠毛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种子长宽比不相关.7种菊科植物种子水平传播距离与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冠毛数量、冠毛长度和种子长/冠毛长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种子长宽比不相关;种子水平传播距离与其沉降速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沉降速度和水平传播距离受种子综合形态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叶性状对植物资源获取、光合能力等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分析植物通过叶性状的调整以适应不同生长期的生存策略。【方法】以小兴安岭3种典型槭树:花楷槭(Acer ukurunduense)、青楷槭(A.tegmentosum)和五角枫(A.pictum subsp.mono)为研究对象,在展叶期(6月初)、叶稳定期(7月中旬)和叶凋落期(9月初)3个时期分别测定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绿素含量及叶厚4个叶性状,分析叶性状的生长动态以及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在不同生长期,3种槭树的叶性状均发生了显著变异,且随生长期变化存在相似的变异规律,展叶期的叶厚和叶稳定期的叶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两个时期。叶性状间的相关关系随生长期不同发生了显著变化。3种槭树在展叶期选择“快速投资-收益”型策略,在叶稳定期和叶凋落期则偏向于“缓慢投资-收益”型策略。叶性状及其相关性在不同树种间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植物可通过叶性状变异及调整叶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来适应生长期的变化,并最终形成不同的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槭属植物种类繁多,具有观赏、油用、药用等重要价值,开发应用前景广阔。基于流式细胞术和K-mer分析方法,首次进行6种槭树基因组大小测定,为槭属植物分子生物学、细胞学研究提供重要理论参考。【方法】以6种槭树嫩叶为材料,WPB为细胞核解离液,大豆(Glycine max‘Polanka’)和玉米(Zea maysCE-777)为内标,利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和K-mer分析法估测6种槭树的基因组大小。【结果】基于流式细胞术测定建始槭(Acer henryi)、三角枫(A.buergerianum)、秀丽槭(A.elegantulum)、血皮槭(A.griseum)、五小叶槭(A.pentaphyllum)和青楷槭(A.tegmentosum)的基因组大小分别为(691.12±8.69)、(863.90±8.69)、(896.50±4.35)、(893.24±8.69)、(766.10±8.69)和(1 154.04±13.04) Mb;以K-mer分析法估测的基因组大小分别为561.72、743.00、777.87、771.51、650.64和1 103.46 Mb;杂合率分别为1.0...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秤锤树种子发芽困难的难题,对其种子进行物理性状及吸水性测定、种子沙藏和发芽试验、播种量和育苗密度试验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秤锤树果实坚硬结实的骨质内果皮是阻碍种子吸水及与外界物质交换的主要障碍因素;打破秤锤树种子休眠的方法以室外沙藏最为简单有效,沙藏时间以15~24个月为宜,沙藏15个月的秤锤树种子发芽率为52.7%,沙藏24个月的发芽率为67.0%;秤锤树的播种量以150~200 kg/667 m2为宜,每667 m2可定苗15 000~20 000株.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我国城乡绿化美化提供新植物材料。【方法】海棠新品种‘红禧儿’是1996年利用平邑甜茶种子进行辐射诱变,从后代中选育出的大果突变体。【结果】‘红禧儿’树体高大、树姿开张、花果量大、白蕾白花;幼叶和展开叶均为绿色;果实直径1.9 cm(母本1.3 cm),果实扁圆形,果皮初期绿色,后期转为亮红色,RHS色号:46A,果肉黄色或橙色,落叶后挂果期长。在青岛地区观花期为4月中下旬,11月中下旬落叶,观果期10月中旬至12月中下旬。【结论】‘红禧儿’适应性强,综合观赏价值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种子形态特征与营养成分的地理变异规律,为其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米槠天然分布区13个种源357个单株的种子,测定种子表型(种子长、种子宽、长宽比、体积、表面积和千粒质量)及其营养成分(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米槠种子6个表型性状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江西定南(JXDN)的种子长、宽、体积、表面积及千粒质量均最大,且与其他种源差异显著;而安徽祁门(AHQM)的千粒质量最小,仅为江西定南的66.23%,且种子长、宽、体积、表面积均较小。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31.80%和21.76%,而且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在种源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说明营养成分含量在不同种源间相差很大,存在丰富的变异,种源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4.06%和30.62%。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28.15%,种源内变异是其表型特征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淀粉含量与千粒质量和种子宽呈显著正相关(P<0.05),可溶性糖含量与种子长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湘西地区核桃(Juglans regia)资源表型特征和多样性状况,为湖南省核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湖南省龙山县、泸溪县、靖州县、石门县采集的223份核桃资源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坚果表型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对其21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湘西地区核桃坚果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0.62%~79.21%,Simpson指数为0.171~0.823,Shannon-Wiener指数0.450~2.760,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8.37%~27.49%。单果质量5.28~31.70 g,<7 g的小果资源和>22 g的大果资源各有4份。基于核桃属DUS测试指南描述的坚果表型性状,补充了3种种形、3种沿缝合线纵切面形状、1种横切面形状和1种核仁皮色等质量性状。表型性状分析表明,表型分化系数平均为64.03%,21个坚果表型性状的群体间变异大于群体内变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欧氏距离15处,可以将15个群体划分为4个类群。Mantel检验结果表明,群体间的欧氏距离与其地理距离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0.502,P=0.023)。【结论】湘西地区...  相似文献   

8.
元宝山冷杉(Abies yuanbaoshanensis)是广西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为进一步探究元宝山冷杉的种实特征以及种子萌发特性,本研究分析了其果实和种子特征,采用发芽对照试验测定种子的萌发力。元宝山冷杉种实特征结果显示:球果长(9.44±1.10) cm,球果重(35.88±4.10) g,单果种子数531-711粒,球果重与单果种子数及单粒种子重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种子长度为(17.02±1.16) mm,宽度为(8.86±0.60) mm,厚度为(1.97±0.17) mm,种翅长为(6.99±0.66) mm,种翅宽为(5.30±0.55) mm,千粒重为(19.3±2.5) g;元宝山冷杉种子败育率较高,空粒占53.7%。元宝山冷杉种子萌发特性结果显示:种子最适萌发温度为25 ℃恒温,低于15 ℃时基本不萌发,在15-25 ℃变温下发芽势显著降低(P < 0.01);浸种有利于元宝山冷杉种子的萌发,浸种24 h的种子发芽率极显著高于浸种48 h的种子(P < 0.01);种翅对元宝山冷杉的种子萌发无抑制作用,但去翅后的种子发芽能力更强;纸床更适宜元宝山冷杉种子的萌发;低温贮藏可以保持元宝山冷杉种子的活性,延长种子寿命。因此,元宝山冷杉的种子在去翅条件下浸种24 h后放置在25 ℃恒温的纸床上更利于其萌发。  相似文献   

9.
中国15个主产区毛竹纤维形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中国15个毛竹主产区毛竹纤维的形态差异,为毛竹优质造纸原料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利用Jeffery离析法制取毛竹纤维,显微观察并统计分析纤维外部形态、长度、宽度、长宽比、纤维细胞壁厚及壁腔比等形态学指标。【结果】各地区产毛竹大部分纤维形态均呈正常的两端尖中间大的纺锤体形态,但存在部分变异纤维,变异比率最高可达5.33%; 纤维平均长度均大于2 mm,平均长宽比都大于35。其中,福建武夷山产毛竹纤维平均长度最长且平均长宽比最大,分别为2.93 mm和134.78; 而广东仁化大于 2 mm长度的毛竹纤维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97%。各产区中,毛竹纤维细胞壁厚最小的是湖南桃江(8.96 μm),最大的是广东仁化(15.56 μm)。平均壁腔比最小的为浙江龙游(1.18),最大的为江苏宜兴(2.98)。【结论】中国15 个主产区毛竹纤维在长度上均符合优质造纸原料指标,但综合纤维长度分布频率、长宽比及正常纤维比率看,福建武夷山的毛竹纤维较其他 14 个地区在造纸上更占优势。根据纤维细胞壁厚与壁腔比值,湖南桃江较其他地区在制造质地紧密、不易被撕裂的纸张上具有优势,而广东仁化与江苏宜兴则在制造质地疏松、吸水性能好的纸张上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是重要的生物日化和生物质能源树种,近年来我国无患子产业蓬勃发展,但目前在生产上仍没有明确的采收期或者确定最适采收时间的方法。通过对果实生长发育过程及内含物含量动态变化间的关系研究,确定无患子果实的最适采收时间。【方法】选取5株长势中等、开花结实良好的8年生实生无患子树,于果实膨大期的末期到果实脱落期,每隔4 d每株树采摘15个发育正常的果实,观察其外观变化,并进行果实、种子、果皮及种仁干质量,果实横径、纵径、侧径,种子横径、纵径、侧径共10项表型指标测定,以及种仁含油率、单种仁油质量、果皮含皂苷率、单果皮皂苷质量及含水率的测定。【结果】①9月底果实由绿色变为金黄色,随后在10月上半个月内失水,果皮表面皱缩,果实横径下降7.95%,侧径下降10.71%。②8月底至9月初种仁体积较小,呈绿色,随后逐渐长大,在9月20日左右由绿转黄,且在9月底完全变为黄色。种子横径、纵径和侧径在10月上旬明显下降, 其中横径下降10.81%,纵径下降4.87%,侧径下降8.96%。③果实和果皮的干质量变化趋势相同,均在10月15日之前上升,随后小幅波动,且果皮干质量发生第2次明显上升时种子干质量下降。④种仁油质量在9月中旬及之后较高,果皮皂苷质量在10月上旬和中旬较高。【结论】果皮中皂苷和种仁中油的积累在10月上旬均达到最高,针对果皮皂苷和种仁油的应用,最佳采果期在10月上旬和中旬。由果实外观判断,生产上,果实完全变为金黄且果皮开始皱缩后的20 d内,为最佳采果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厘清8个杨树无性系/品种木材解剖特征及其径向变异模式,分析无性系和树龄对其解剖特征的影响,为人工林杨树优良速生无性系筛选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河南焦作林场选取8个杨树无性系/品种(林龄9~10 a):50号杨、‘中林46杨’‘108杨’、36号杨、N179杨、‘丹红杨’‘桑巨杨’‘南杨’,采用离析和切片的方法制备试样,应用显微成像技术测量不同杨树无性系纤维、导管、组织比量和木射线特征等。【结果】8个杨树无性系/品种年轮宽度、纤维长度和纤维宽度均值范围分别为7.44~9.64 mm、971.06~1 152.94μm和15.38~19.84μm;导管长度、导管宽度和导管分布频率均值范围分别为409.88~491.71μm、59.30~63.12μm和44.31~51.84个/mm2;双壁厚、胞腔径均值范围分别为3.23~4.36μm、11.22~15.90μm;纤维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和微纤丝角均值范围为56.85~78.91、0.26~0.41、0.72~0.80和16.34°~19.16°;纤维、导管和木射线的比量均值范围为59.45%~67....  相似文献   

12.
【目的】种群空间格局对阐明植物群落构建与动态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一个面积3.2hm^2的常绿阔叶林固定样地。运用O-ring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对样地8个优势种的空间格局以及种群大小关联和种间关联进行了研究。【结果】8个优势树种及其小径级个体在小尺度上均为聚集分布;云贵山茉莉和毛狗骨柴的大径级与其小径级个体在小尺度上呈正相关,而罗浮槭的大径级与小径级在0~40m上为负相关;58个种对中有2个种对在小尺度上表现正相关。【结论】种子扩散限制与微生境异质性是大明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共存的原因。但是,有关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群落构建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已达成熟期的马尾松种源生长与材性变异,揭示不同性状在地理种源上的变异规律,并筛选适合在安徽省六安市及类似立地区域推广的速生且材质优良的纸浆材种源。【方法】以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国有林木良种场的38年生(成熟林)马尾松55个种源为试材,测定其胸径、树高、管胞长度及宽度、基本密度和微纤丝角,进行生长与材性联合分析。【结果】胸径、树高、材积、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微纤丝角和基本密度在种源水平上均差异极显著(P<0.01)。各性状表型变异系数、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3.02%~58.61%、5.56%~28.16%;胸径、树高、材积、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基本密度和微纤丝角种源遗传力分别为0.665 7、0.558 9、0.616 9、0.996 3、0.965 6、0.739 3和0.823 3。相关性研究表明:生长性状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经度相关不显著;材性与经纬度均相关不显著,但表现出局部的变异规律;生长性状间相关性高于生长与材性间相关性;微纤丝角从髓心至树皮总体随着龄级的增大而减小,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和宽从髓心至树皮总体随着龄级的逐渐增大而增大,变化幅度随着龄级的增大而减小。通过综合指数选择出5个综合性状优良种源,其胸径、树高、材积、管胞长度与宽度、基本密度和微纤丝角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3.69%、5.72%、15.12%、7.05%、-1.12%、0.17%和-6.46%。【结论】成熟林马尾松种源间差异显著,并且生长性状存在从南向北逐渐减小的变异规律,材性与经纬度不相关,对其进行纸浆材生长与材性联合选择具一定潜力,可为纸浆材马尾松良种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祁连山排露沟小流域鲜黄小檗灌丛穿透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定量评价祁连山鲜黄小檗灌丛的生态水文效应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基于灌丛种群特征调查,选取3处代表性的鲜黄小檗灌丛,沿冠层枝条辐散方向选取观测断面,在每个断面上布置承雨器,对穿透雨和冠层结构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穿透雨与降雨量和冠层结构特征的关系。【结果】①试验期间,单株鲜黄小檗的平均穿透雨率为55.1%。部分观测点的穿透雨率大于100%,这主要是由于降雨在冠层的作用下发生了聚集效应。②穿透雨量与降雨量之间呈线性关系(P<0.01),穿透雨率与降雨量之间呈对数函数关系(P<0.05)。③受冠层水平结构影响,平均穿透雨率从距基部10 cm处的25.93%单调递增至距基部90 cm处的74.45%; 其中,距基部50~70 cm之间增加值最大,占总增加值的41.19%。随着冠层厚度的增大,平均穿透雨率呈减小的趋势。叶面积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穿透雨的空间分布,且降雨量越小影响程度越明显。【结论】在降雨性质相同的情况下,冠层结构特征是影响灌丛冠下穿透雨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叶幕尺度上,通过分析微域环境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关系来揭示叶幕微域环境对无患子果实的影响,并为后续无患子叶幕结构优化和营造适宜微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福建建宁地区进入稳定结实期的10年生自然圆头形无患子为研究对象,采用小格子法将整个叶幕分成144个小区,在整个生长期内逐月测定小区的微域环境因子,并在采收期测定各小区果实产量指标,以此来绘制整个生长期微域环境因子和产量的叶幕空间分布三维图;根据距离树干位置远近和自然分层现象将144个小区归并到9个不同的叶幕大区域中,对大区域的微域环境因子和果实产量、品质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分层探讨微域环境因子和果实特征的相关性,并依此构建果实产量、品质与叶幕微域环境因子的回归预测模型,最终得到无患子果实优质丰产的微域环境条件。【结果】①随着叶幕区域由内膛到外围、由下层到上层,整个生长季的平均温度分别增加了0.3 和1.5 ℃、平均光合有效辐射分别增加了330.76和463.53 μmol/(m 2·s)、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下降了1.1%和3.0%,果实产量显著增加,下、中和上层果实产量比例为8:17:75,内、中和外围果实产量比例为24:32:44。水平方向上微域环境和果实产量的差异明显小于垂直方向的差异,结实部位主要集中在叶幕外围和上层;②叶幕9个大区域的果实数量、鲜果产量、干果产量、果实含水率、单果干质量和油产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假果皮占果质量比、出籽率、种子出仁率和种仁含油率的差异均不显著;③果实产量、种子出仁率、油产量与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光合有效辐射对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最大,与果实产量的相关系数高达0.8,温度对果实特征的影响仅次于光合有效辐射,而相对湿度对果实特征的影响相对较小;④通过构建叶幕微域环境因子和果实特征的单因素二次回归模型可以得到无患子果实优质丰产的微域环境条件为:温度28~30 ℃,相对湿度小于74%,光合有效辐射830~1 203 μmol/(m 2·s);⑤构建的多元回归模型拟合度更高,对果实和油产量的估算更准确,可用于自然圆头形无患子果实和油产量的初步预测。【结论】叶幕微域环境因子影响果实特征的形成,其协同效应对无患子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更大;叶幕中、下层果实产量、品质更强烈地受到微域环境的影响,通过基于叶幕结构和结实特性的园艺措施改善中、下层叶幕微域环境有利于无患子果实产量、品质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6.
云南油杉种子散布的生态适应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 Mast.)种子具翅,主要靠风传播.研究了云南油杉种子的形态特征(质量、长、宽等)和传播特征(种翅比例、滞空时间等),统计分析各特征的相关性,揭示种子散布的生态适应基础.结果表明:种子形态特征呈正态分布,各特征存在显著正相关;滞空时间受形态特征的综合影响;种子形态特征的变异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散布和繁殖更新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鹅掌楸生殖生态研究:果实与种子变异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浙江龙王山自然保护区和贵州松桃两个居群的中国鹅掌啾,研究其果实与种子的变异格局。结果表明,两个鹅掌楸居群的生殖包装格局有显差别。分析翅果重、聚合果重、翅果长、聚合果长4个密切相关的指标,得出龙王山居群的频率分布属正态分市.而松桃居群的频率分布则偏离正态分布,并且是右偏的。这种差别意味着前具更多中等大小的果实和种子.而后以较大的果实和种子居多。就1个聚合果而言,饱满种子多位于果实中部,但资源却主要分布在果实中下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牡丹主要表型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遗传特点,指导牡丹的育种实践。【方法】以牡丹品种‘凤丹’ב新日月锦’的F1群体为材料,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调查了F1群体的株高、冠幅等20个表型性状,对这些表型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混合遗传分析。【结果】杂种优势分析结果显示,20个表型性状在F1群体中分离广泛,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1.03%~63.49%。除花高、花瓣宽、花瓣长、果荚高外,其余16个性状的中亲优势均达极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花瓣长、果荚高外,其余18个性状间紧密相关。混合遗传分析结果显示:株高、冠幅、新枝数、果柄长、花径、开花时长、果荚直径和果荚高等8个性状均由微效多基因控制; 新枝长度、花朵数、花高、花瓣数、花瓣宽、蓇葖果数和单果荚种子质量7个性状均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 叶长由两对等加性主基因控制; 花瓣长受两对等显性主基因控制; 叶宽、单果荚种子数量均由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 单果荚质量受两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结论】牡丹杂交F1代20个表型性状均存在杂种优势和超亲分离现象,且部分性状表现出主基因控制的遗传效应。研究为牡丹表型性状的QTL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美洲黑杨‘I-69’杨(Populus deltoides ‘Lux’)×青杨(P. cathayana)F1代初选无性系苗期表型性状指标的分化,解析不同性状分化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意义,并对无性系进行类型划分,综合考虑无性系性状以及对应的目标用途,为应对干旱等条件下杨树造林的适地适树(无性系)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半城马浪湖林场36个‘I-69’杨×青杨F1代无性系3根1干苗为材料,调查苗木的生长量、叶片形态、气孔特征、侧芽萌发情况和分枝特性等17个指标,分析各指标的变异特征,并根据性状变化对无性系进行分类和评价。【结果】F1代无性系的生长和表型指标均具有显著的分化,总体上呈连续的正态分布特征,其中侧枝数与侧芽萌发率的变异系数最大,分别达102.0%和93.5%。相关分析表明,苗木生长指标与叶片形态以及分枝特性指标显著正相关,但与叶片气孔特征无显著相关。叶面积以及叶干质量分别与叶片长宽比呈显著负相关,与上下表皮气孔密度比呈显著正相关。叶片长宽比与叶柄相对长呈显著负相关,同时也与上下表皮气孔密度比呈显著负相关。叶面积和叶干质量的异速生长指数为1.007 4,整体呈等速生长关系,与分枝特性等无相关关系。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利用表型性状可以把36个F1代无性系分为8类,不同类型具有独特的生长、分枝特性和潜在的抗旱性能。【结论】美洲黑杨和青杨杂交F1代无性系表型性状变异丰富,通过早期判断可以针对不同气候和立地条件造林提供无性系选择的初步信息,其中类型Ⅳ中的4个无性系生长量最大、侧枝少,叶型和气孔特性等表型性状表现出一定的耐旱特征,可以选择用于在偏干旱的平原地区或山地进行进一步的适应性造林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