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的观点分散于不同时期的著作中,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及社会历史维度进行四位一体的梳理中,可看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包括物质自然观、人化自然观、生态自然观、历史自然观,这四种自然观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2.
生存还是毁灭——试论鲁滨逊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滨逊的自然观本质上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他对自然的认识经历了畏惧、抗争和征服三个阶段。鲁滨逊与自然的关系,其实也是整个人类文明与自然关系的缩影。他表现出的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既有利于人类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积极一面,也有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消极一面。鲁滨逊的这种自然观有着一定的历史根源。我们应辩证地看待鲁滨逊式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用生态整体主义指导人类的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对反粒子和反物质的认识是一步巨大的跃进。它向人类展示了一幅物质世界的新绘景,迫使人们接受一些新的观念,抛弃陈旧的认识。从认识论的角度上看,这个理论的发生和发展是非常典型的,是完全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虽然有不少作者,例如:汉森(N.R.Hanson)、布隆伯格(J.Bromberg)、布朗(L.Brown)和莫耶尔(D.F.Moyer)等人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就类似主题发表过文章,在创立这一理论中起了决定作用的著名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P.A.M.Dirac)对这段历史已作过详尽的、引人入胜的回忆。但是作者认为,对这一过程作一介绍,尤其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对这一过程的发展作一些分析,还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鲁滨逊的自然观本质上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他对自然的认识经历了畏惧、抗争和征服三个阶段.鲁滨逊与自然的关系,其实也是整个人类文明与自然关系的缩影.他表现出的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既有利于人类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积极一面,也有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消极一面.鲁滨逊的这种自然观有着一定的历史根源.我们应辩证地看待鲁滨逊式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用生态整体主义指导人类的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5.
物理知识的形成,是在人们已有的大量经验、知识背景下,经过思维活动的过程达到对客观世界的再认识,然后使人们达到共识所形成的.传统的物理教学过多地关注对已有知识的传授,并不注重知识与能力、知识与方法、知识与思维之间的关系,而忽视对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深刻理解.数学过程中渗透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6.
朱林 《凉山大学学报》2004,6(3):158-160
人类的自然观的演进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都形成了特定的历史形态。只有理清自然观发展的不同历史形态,对其进行全面深刻地剖析,才能揭示其本质,从而有助于人们树立科学的自然观与发展观。自然观历史形态的变迁经历了三个时期: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近代机械的自然观和当代辩证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7.
要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方向,就必须科学地区分认识发展过程的历史阶段,必须以求实的态度正视现今认识论的进展现状,充分肯定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认识论发展经历三个基本阶段———客体阶段、主体阶段和主客体阶段,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既是第三阶段的最高成果,又是使认识论的核心问题从主体和客体关系演变为认识与实践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认识论史上所实现的伟大变革,从而开辟了认识论发展的新纪元。我们应该继续沿着实践方向推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1969年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发以来,已经有70多位经济学家获得此奖项。他们都围绕着各自时代的主要经济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的侧重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有的侧重于经济学的数学模型,还有的侧重于经济理论的应用。昝廷全(2001)把所有的经济学研究划分为关于经济系统的哲理、数理和技理这三个基本层次的研究。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把所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工作"投影"到哲理、数理和技理这三个基本层次上,由此就能清楚的知道他们的学术成就在这三个层次上的投影和分布,从而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经济学家的学术工作,以及这些大师们的工作在整个经济学大厦中所处的位置和角色,把握经济学发展的方向与脉络。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出,系统经济学有可能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下一个带头学科。  相似文献   

9.
董建芳  孙海生 《科技信息》2010,(12):372-372
本文介绍了皮亚杰认识论对认识建构的观点,结合认识论对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提出了在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魏向军 《甘肃科技》2004,20(6):181-182
本文对自然观的发展过程从不同侧面作了介绍 ,并对自然发展和自然观形成的科学技术基础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演绎逻辑是科学知识与论证得以系统化的工具,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石,是辩证思维现代化的基础,是思维创新的杠杆。演绎逻辑还是社会理性化的思维底蕴之所在,是抵制后现代“碎片化”思潮的有力武器。误视和错解演绎逻辑,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融知—发酵”模型是知识管理领域一个新的理论 ;该理论建构的一个基础问题涉及了知识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本质问题。该理论具有很强的解释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 ;与以往的单纯逻辑分析、一般的社会学、哲学的解释有所不同 ;它的建立是基于组织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 ,历史和现实地剖析了组织知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并建设性提出了知识管理的基础问题和模式。本文主要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解释这个理论的合理性、逻辑性、实践性等。  相似文献   

13.
哲学作为智慧的探索,具有超越知识界限的特点。然而,随着哲学的学科化、专业化,哲学往往被限定于特定领域,由此导致哲学的知识化。哲学之思的进一步展开.以超越哲学的知识化为前提.后者要求以道观之。在形式的层面.哲学作为以理论思维的方式把握世界的形态,具体表现为运用概念的活动,后者同时表现为所谓说理。哲学与哲学的历史无法相分。哲学史首先是哲学,哲学的创造性思考则不能从无开始,而是需要基于历史中形成的思维成果,这里包含史与思之间的互动。同时,自中西哲学在近代相遇以后,中西哲学的关联、互动,就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以道观之、智慧追寻.主要表现为形上视域,与之相对的是形下之域,在哲学之思中,形上与形下之间难以截然相分。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大部分学校普遍的"蛮教笨学"的教学现象,提出"慧教巧学"的教学理念,致力于"教师有智慧的教、学生主动巧妙的学"的研究。从学习科学的视域中观察数学课堂案例,研究数学教学中的课堂中数学知识、内容、方法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牟宗三认为中国哲学关注的是"人",以"生命"为中心,重主体性与内在道德性;西方哲学关注的是"自然",以知识为中心,重客体性。佛教天台宗之"一心开二门"的思想可为中西哲学的会通理论上提供一个整体架构。真如门就相当于康德所说的智思界,生灭门则相当于感触界。在现象界方面,中国哲学须开出知识论;在智思界领域,西方哲学须开出以智的直觉之呈现来通透二界隔阂的无执的存有论。总之,中西哲学会通达到的理想哲学状态即以良知之一心(以智的直觉的形式)开出感触界与智思界之二门的哲学形态,也即是儒家哲学之道德的形而上学之圆教。  相似文献   

16.
“自然”概念是柯林武德自然哲学的核心概念和逻辑基础.他认为,通过对自然的观念的研究,可以重建科学与哲学的融通关系.为了这一目的,他对历史上三种自然观,即希腊的有机自然观、文艺复兴的机械自然观和现代的进化自然观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述,并且指出自然的观念必将融入历史,最终走向历史的观念.这种将自然的观念纳入历史的视野,到自然观念的历史去研究自然的做法,不仅为其自然哲学注入了深刻的人文内涵,也为我们重新理解自然提供了方法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哈耶克的经济哲学是唯心主义的,它包括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的内容:以“感觉论”、“规则论”和“基据论”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以“知识分工理论”为代表的不可知论认识论;以“真个人主义”为代表的方法论个人主义;以“知识分子决定论”等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哈耶克的经济哲学整体上是非科学的,这导致其指导的实践必然失败,因此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18.
哲学思想贯穿于每一门自然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本研究探讨了哲学上三种基本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在《理论力学》教学中的体现。首先介绍了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一书中正是从概念、判断、推理三方面把力学知识整理成为了一个演绎知识体系。然后结合《理论力学》教学经验,通过实例分析教会学生从哲学上来理解相关的概念,熟知其中的原理性判断并运用它们来进行推理分析求解问题。引导学生从哲学的高度进行《理论力学》的思维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数学哲理性知识是蕴涵在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之中,具有哲学思想和哲学意义的数学知识。其在培养人们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或缺、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若在高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加深对数学哲理性知识的挖掘及体验、点拨,将提高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使其体验数学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发展哲学认为发展是人的本质,人类的历史就是这一本质逐步展开的过程,总体上划分为三个历史时代:生存时代,发展时代,自由时代.历史时代划分的标准和基础是人的内在价值扩充体现的能力、水平和效果.这种划分更具有历史根据、逻辑力度和现实诉求.体现了人的内在本性及其矛盾进化与历史理论逻辑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