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社旗山陕会馆的建筑雕塑作品很多,它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在民间传承的缩影。商业文化与儒家文化巧妙的结合是山陕会馆文化的一大特点,也正是这种结合,才使得山陕会馆的雕刻艺术品味十足,尽情地展现着中国古代文学、绘画、雕刻、书法等文化的风采,并通过多种艺术语言形式,传播着儒家的仁义道德,这有利于秦、晋商人弘扬儒商文化思想,对商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社旗县山陕会馆是反映清代商贾文化集中国古代南北建筑风格于一体的雄伟建筑群.本文通过对山陕会馆建筑群中保留的各种组建、雕刻、绘画等艺术精品中的崇儒、信佛、敬道印痕进行分析,探讨清代商贾思想领域儒、道、佛的三家思想之融合.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河南郏县冢头镇处在古代交通要道上,明清时期更是因为"万里茶路"而成为商贸重镇。冢头镇山陕会馆(庙)位于冢头镇南寨门外,是"万里茶路"上现存唯一有两座并列大殿的会馆(庙),同时供奉大王尊神和关圣帝君。尤其是会馆所存石碑上的碑文反映了清代乾隆至道光时期山陕商人做公益的情况,凸显了"包容""和谐""双赢"的茶路精神。  相似文献   

4.
以清代中国著名的铜矿生产地东川府会泽县为个案,以山陕会馆碑刻资料为中心,对云南铜矿区的商业进行考察。乾嘉时期,云南铜矿工业发展兴旺,带动了商业的繁荣,此时著名的山陕商帮进入东川府会泽县铜矿区开展专业化商业活动,经营形成了一定规模,以抽厘、认捐方式筹集修建会馆、置办会馆产业。山陕商人的建设以及经营活动反映出东川府会泽县以及整个云南铜矿区商业发展具有阶段性繁荣、商品结构不平衡、商业阶层以内地商人为主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书论述明代即十四至十七世纪中国商人及商业资本的形成过程或其存在形态,而以所谓“山西商人”作为考察对象.但先交待一下,虽然书名用的是一般的“山西商人”这一称呼,而实际则包含山西商人及其邻省的陕西商人,这与通常称作山陕商人或西商是一致的.明史研究曾经是我国中国史研究领域里最落后的部分之一,其主要原因是觉得这个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目前检索到的196所山陕会馆资料的分析,论证了工商会馆在中国现代化征兆出现的历史条件下,所发挥的经济管理功能.认为工商会馆是富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和社会管理制度的创新,其对中国早期市场经济因素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平 《山西科技》2014,(6):44-45
明清晋商会馆是明清时期山西商人在异地经商时将当地私人宅地改建、或利用当地原有祠庙、或集资修建的旨在联络乡谊、推广贸易的场所。从晋商会馆的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建筑类型和功能及建筑布局方式等方面探析了明清晋商会馆的布局形制,为分析会馆对晋商发展的作用提供帮助,并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8.
《河池师专学报》2010,(4):F0002-F0002
会馆建筑是中国古代某一地区同乡或同乡集会、旅居、娱乐的建筑物。百色粤东会馆位于百色市解放路步行街,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至今已有280多年的历史。经道光二十年(1840年)和同治十年(1871年)两次扩建、维修,粤东会馆占地面积达2331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661平方米,是广西至今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最具建筑艺术和建筑特色的会馆建筑。  相似文献   

9.
高交会馆将从深南大道上永远消失了。从2月份开始,一道蓝色铁皮围墙把高交会馆隔离开来,工人们将仔细拆下的重要部件进行编号。这座曾举办五届高交会、见证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地标性建筑——高交会馆将被拆迁重装,化身为龙岗会展中心。经历了七年的风风雨雨,高交会馆如今功成身退,归隐龙岗。而“高交会馆”的名号将成为深圳发展史的一份弥足珍贵的回忆。临时建筑决定其拆迁命运由于出生时拿的是“临时建筑”的身份证,高交会馆一出世就注定了被拆迁的命运。七年前,“高交会”决策一定,由于建设时间紧,再加上当时投资二三十亿人民币的深圳…  相似文献   

10.
胡泊 《科技咨询导报》2008,(11):136-136
山西悠久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众多的古代建筑——宫砚寺院、历代古塔、石窟遗像、彩塑壁画、古城关隘、文化遗址,出土文物等文化遗产。“山西——中国古代艺术的博物馆”之称。其院居建筑、寺庙宫砚等的独特风格,在山西古建筑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1.
徽州古建筑在中国古建筑之林独树一帜。皖南古村落的规划特征明显且极具艺术性。探寻其成因渊源,论证皖南古村落的规划融合了晋唐文化与自然境界,融入了风水文化、儒商文化及徽商文化,体现出徽文化的深厚底蕴,是徽文化的物化表现。  相似文献   

12.
山西绛县景云宫玉皇殿是我国珍贵的元代早期建筑遗存,其建筑体量较大,做法独特.通过对其建筑进行实际勘测,对其形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将其与周边同类建筑和《营造法式》记载进行了对比,总结了该建筑的营造特点,为研究该地区古建筑由早期至晚期发展演变提供了实测资料.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蕴藏在山西名胜古迹中的科技含量的挖掘 ,展示了古代山西在建材生产、石窟开凿、城堡修筑等科技领域所达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晋中市榆次区猫儿岭战国古墓出土的熊鸟纹青铜带钩以其独特的装饰、秀美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而成为艺术精品.此带钩钩体肖熊形,钩首模拟鸟形;采用高浮雕形式,结合模拟、写意、图案化等多种手法完美地将熊、鸟饰于一件器物之上,体现了设计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神话作为体现早期人类思想的一种艺术形式,在艺术表现上虽然仍处在萌芽状态,但在其故事内容中却蕴涵着十分可贵的美学思想。悲剧美和崇高美是古希腊神话的主要美学特色,其艺术效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山西兴县碧村小玉梁龙山文化玉器闻见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兴县碧村小玉梁山位于黄河岸边,自古以来就流传出土玉器的传说。作者经过多年调研和实地走访、采集,认为这是史前的龙山文化玉器,其工艺特征素面无纹饰,玉质优良,与黄河对岸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玉器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建筑体系中最古老的一种,有实物可考的历史在7000年以上。3000年前已形成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以封闭的院落为基本的群体布置方式的独特风格。中国古代建设者在城市规划、建筑组群、单体建筑以及材料、结构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上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以历史考据的方式,将秦腔脸谱与传统面具相联系,分析其起源、形成、发展以及不同类型.以美学、文化学理论和秦腔戏剧发展为参照,得出了秦腔脸谱以色彩隐喻忠奸,以写意表达好恶,以神态刻画精神三大美学表现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基于SWOT分析的山西古村落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古村落在中国古村落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旅游开发前景广阔,而目前相关的学术研究极少.运用SWOT分析法对山西古村落旅游发展的内部优势与劣势(SW)和外部机遇与挑战(OT)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认为山西古村落旅游开发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与某些兄弟省区存在一定差距,但自身资源禀赋好,处于机遇期和发展关键期,可以成为山西省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有助于理清山西古村落旅游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宝鸡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在全国生态城市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宝鸡建设生态城市具有其优越的自然环境、悠久灿烂的人文文化、丰富多彩的生态旅游资源、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坚实的社会基础等优越的条件,但也存在城市占地规模过小,空间环境紧张,城市生态系统超载;城市基础配套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城市"三废"污染严重,生态问题愈来愈突出;生态屏障脆弱,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提出生态城市建设应做好生态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发挥政府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城市绿化;以生态重点工程带动生态城市全面建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