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高校校园文化与区域文化相关度较高。地方高校要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底蕴,凝炼地域人文精神,为地域文化发展作出贡献。高校社团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中的活跃因素,地域文化对高校社团发展有促进作用。高校社团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发展可通过如下途径实现:社团刊物开辟地域文化特色栏目,展示地域文化魅力;参与地方文化活动,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依托社团活动,传播优秀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2.
当下地方高校品牌形象理念识别系统趋同、行为识别系统紧密度不够、视觉识别系统地域特色不明显,制约着发展和声誉的提升.究以上缘由是对地方地域文化关注不够所致,地方高校不论内涵还是外延的发展与传播,都应与地方地域文化紧密相结合.地方高校内涵及外延的发展应抓住地方文化之根基、地域文化之特色,紧密联系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打造切合自身特色的品牌视觉形象系统.以此,做好自身发展壮大形象代言的同时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地域文化的传播担当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3.
《潍坊学院学报》2015,(5):24-26
地域文化研究对于繁荣地方经济起到重要作用。北海(潍坊)文化兼具齐文化和鲁文化两大资源,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齐鲁文化,而且能促进区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尤其是齐文化中的海洋文化,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在这一过程中,翻译起着重要作用,翻译在本质上是不同文化的交流,翻译的进步必然会促进文化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王宏 《科技资讯》2014,(28):234-234
在各类媒体白热化激烈竞争的今天,县级电视台作为对当地文化最具话语权的地方主流媒体,如何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准确定位,如何谋得一席生存之地,就是要牢牢抓住地域文化的话语权,发挥优势,挖掘、整理、传承、保护和展示好传统特色文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县级电视台对地域文化的促进和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该立足资源,相互借力,共促发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文都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提高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地域文化,它对于提升居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至关重要.而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赖于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承载着地域文化的核心价值,担负着文化传播的功能.针对目前泉州社区教育的地域文化现状,从传统文化辐射、东亚文化之都的地域背景、地域文化生活方式等几方面思考提升文化核心价值,探讨地域文化融人泉州社区教育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什么?针对文化含义的多重性,有人说,文化就是一个“筐”,什么都可往里面装。但是,在文化地理学者的眼里,文化是一种地域景观,是构成区域地理环境的一个因素,因此,也就是彰显地域个性的精致“名片”。说文化是一种地域景观甚为直观,人类的非物质文化成果如方言、民俗、信仰等,不是总能鲜明地体现地方个性吗?说文化是构成区域地理环境的一个因素,就等于说一个地方的文化同这个地方的地貌、水文、生物因素一样,都是该地理环境的组成部分。由此看来,文化决不是虚无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客体。  相似文献   

7.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6,(1):121-124
在当今大众史学时代,高校通识选修课课堂引入地域历史文化可谓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效胶合剂,具有重要价值。它可以高效贯通专业化地域历史文化研究与民间文史研究,同时帮助大学生建构地方认同感,有利于培养专业、文化素养兼具且适应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8.
地方文献对于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地域特质,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促进区域发展,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提供基础依据,在实现文化认知和价值认同过程中发挥引领和教育作用,同时能够以自己的特色资源优势助推经济发展。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必须从建立机制、完善保障体系、利用网络技术、培育队伍入手,加强地方文献建设。  相似文献   

9.
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是城市发展的内外推动力,有效利用媒介传播,提升城市整体文化形象,是推动城市发展、构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在文化强省战略指导下,河南整体文化形象已取得了较大提升,但是与河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相比,文化产业的开发利用仍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力量,要打造"大中原"背景下的文化品牌系列,有必要培育一个以河南为区域文化中心的中部文化产业核心区,实施区域文化联动战略,而这个联动平台有必要依靠充分、合理的媒介传播策略来搭建。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安徽地方文献与安徽地域文化,论述了地方文献在安徽地域文化建设、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阐述了二者在地方文化事业发展中的关系;针对新形势下如何通过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促进地域文化发展繁荣,进而促进地方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杨义  王缘缘  王翠翠  孟琳 《科技资讯》2014,(35):228-228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带动了文化事业从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快速发展。文化事业从探索阶段过渡,已经逐渐成长为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有着巨大推动力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借助地域优势和经济优势,率先开拓出了一条以动漫为核心的区域文化产业之路,中西部地区也借助自身明显的地域优势与民族特色,在多民族多习俗的基础上开拓了一系列具有鲜明区域特征的文化产业品牌,如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演出团体,民族特色的手工艺产品品牌等。全国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真正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2.
迟子建成长于我国满-通古斯语族的核心区域——大兴安岭,其小说在精神特质和艺术表达上都鲜明地体现出满-通古斯文化的印记。迟子建小说中的满-通古斯文化因素既是满-通古斯文化的一种存在形态又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创造,它蕴含着东北边疆地区的文化心理、价值规范和精神内核。以满-通古斯文化为视阈研究迟子建小说,不但可以系统地挖掘迟子建小说中满-通古斯文化背后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意蕴,还能阐释和把握其精神图像和风格特色。因此,满-通古斯文化与迟子建小说研究进一步探寻了东北地域文学研究的深层文化和精神维度,有着立足地域又超越地域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地方党报的核心优势在于构建媒介区域图式,主要职责在于塑造地区形象。媒介区域图式是由地方党报为首的各种媒介传播的特定地区相关信息构成的,媒介区域图式反映在受众头脑中,形成了地区形象。地方党报应当充分发挥自身在构建媒介区域图式方面的优势,在塑造地区形象、传播区域文化上大显身手。地方党报构建媒介区域图式的途径是,依托当地优秀文化,挖掘重大题材,运用多种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学科门类调整,美术学学科升为一级学科,这为高等美术教育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和空前巨大的竞争压力。完善美术学学科建设,使美术教学更符合艺术的本质和教育的规律,学科建设遵循"术学并重"成为当务之急。构建办学特色,一方面,地方院校应责无旁贷地致力于地域文化艺术的研究、传承、创新、发展。另一方面,站在引领本区域文化艺术发展的最前沿,地方院校应超越地域局限,依托丰厚的本土文化艺术传统,培养具有持衡的学术追求、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完善知识结构的高素质美术人才  相似文献   

15.
鄂南地方音乐如同其地方山水一样有着秀丽、轻柔、妩媚的地方特色,其腔调与地方方言紧密结合,有着丰富的地方文化底蕴,充分体现出鄂南地域特点。但是受地方音乐本身的局限性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得鄂南地方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遇到了一个瓶颈。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地方音乐文化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关联性,探讨鄂南地方音乐文化与鄂南新农村文化互建的新路径,从而促进地方音乐传承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滇东北地区和滇南、滇西北相比,鲜有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这自有其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原因。本文在相对的地域范围内,从地名袭夺、文化袭夺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形成这一现象的前因后果。指出:在文化传播手段日益先进的今天,我们必须尽快抢救目前尚遗存着的各种地方文化。  相似文献   

17.
刘萍 《科技咨询导报》2009,(20):204-204
挖掘.传播地域文化,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也是实现社会主义优秀的先进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由之路,更是时代赋予我们宣传思想文化部门的艰巨任务和神圣使命。我们一定要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抓紧抢救,挖掘、整理,利用、传播地域优秀文化,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思想基础,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保山地区地方文献建设现状与地域文化建设需求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严重制约着地域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结合云南省"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和"桥头堡"战略决策部署带来的重大机遇,从四个方面提出文化建设视野下保山学院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区域文化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不同个性特质、各具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不仅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是精华部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已经成为地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量—地域文化一方面为地域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氛围,另一方面通过与地域经济社会的相互融合,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通过分析山西省不同地域环境特点,总结出环境对地域文化多方面的影响,对各地区社会发展制定发展战略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挖掘地域文化精髓凝练校园文化特色推动地域文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莹 《科技信息》2009,(17):178-178
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高学历人才可以引进,而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人才是不能引进的,必须立足当地高职院校为其培养人才。因此,地域文化的发展最终还是要依托地方高等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来加以挖掘、发展。本文将围绕地方高职院校如何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根本挖掘地域文化,在此基础上凝练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进而影响学生、辐射带动地域文化发展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