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将石油供给性冲击、需求性冲击和投机行为冲击3方面结构性因素细分为5个内生变量,构建反映油价波动的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并运用模型对1999—2012年期间油价波动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需求性冲击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都是油价波动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投机性冲击对油价波动的影响也较大,不容忽视;短期突发事件和供给冲击短期对油价有些影响,长期影响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2.
能源价格波动与物流业发展息息相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际油价宽幅波动,我国物流业发展受到一定冲击,物流企业利润空间缩小、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物流成本问题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面对能源价格波动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物流企业应主动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创新理念、调整战略,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与运营策略,以企业效益的增长抵消外部因素的掣肘,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赢得先机、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3.
改革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农业发展日渐呈现国际化特点,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因素扩大至全球经济范围内。随着全球气候问题的升温,多数国家粮食产量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与此相对应的是以西方发达国家为核发心推广的生物能源运动对粮食求量的不断增大的局面,使得世界粮食供失衡,从而推动粮食价格不断上升。这对于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因而,了解粮食价格波动成因,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粮食市场平稳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近年来的出口贸易保持稳定增长,出口商品结构中低能耗商品的比重下降,加工贸易的绝对增长幅度一直很高。能源价格波动通过影响运输成本、企业生产成本及原材料进口成本进而影响福建省出口商品的成本。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显示,能源价格变动对福建省主要出口商品的出口价格产生冲击,其中对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价格、鞋靴出口价格的影响幅度较大。福建省政府应积极采取能源措施稳定能源价格,引导出口企业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大技术开发,转变出口贸易方式以减少将来能源价格上涨对出口成本造成的压力,保持出口贸易长期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利用剩余法对河南省粮食生产波动进行分析,根据其波动情况将1990-2012年河南省粮食生产划分为2个阶段.然后采用改进的广义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两个阶段中10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的粮食生产总体呈增长趋势,但波动频繁,且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粮食单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是河南省粮食生产的主控因素;农药和化肥对粮食增产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应注意环境保护,发展有机化肥和生物农药;耕地保护应严格执行,确保粮食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6.
利用剩余法对河南省粮食生产波动进行分析,根据其波动情况将1990—2012年河南省粮食生产划分为两个阶段.然后采用改进的广义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两个阶段中10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的粮食生产总体呈增长趋势,但波动频繁,且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粮食单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是河南省粮食生产的主控因素;农药和化肥对粮食增产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应注意环境保护,发展有机化肥和生物农药;耕地保护应严格执行,确保粮食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7.
2000年~2005年全世界能源消费总量年平均增长2.6%.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20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总量将比2002年增加40%.油价上涨带动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价格上扬.预计未来能源供需形势偏紧、价格波动的局面仍将持续.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增长和结构改变,以及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一步推进,迫切需要对我国的粮食需求规模、结构和布局进行重新评估,以从"需求侧"倒逼"供给侧"改革。基于国科大学生网络开展全国范围的粮食消费抽样调查,收集粮食需求微观数据,据此对我国粮食需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挖掘。研究得出,我国居民粮食摄入量呈下降趋势,地区、年龄、收入是影响粮食需求的关键因素,粮食摄入量在地区、年龄、收入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性。我国居民粮食摄入量与居民年龄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最后,从科学估计粮食需求、优化粮食时空布局层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邓子恢认为粮食价格动荡损害闽西苏区经济.并分析了粮食价格涨跌的原因,批评了龙岩县苏维埃和闽西粮食调剂局,提出建立粮食合作社以调控管理粮食价格.土地革命时期邓子恢的粮食价格管理思想有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0.
这个冬天越来越冷,但粮价却在通胀预期下高烧不退。联合国粮农组织2010年12月2日发布的报告显示,11月全球粮食价格上涨了3.6%,接近2007年-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期间的峰值水平。报告还指出,2010年国际粮食进口额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美元指数和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价走势图的观察,分析了美元指数与金属铜价之间的相关性.美元作为国际贸易结算的主要货币,在世界金融还是以美元为领导地位的前提下,铜价的走势变化与美元的指数波动密切相关,并且以负相关为主导.  相似文献   

12.
影响创新活动的政策工具多种多样,可分为供给、需求和环境3个维度。本研究的目标是探究资金供给、需求刺激和技术环境政策对国际创新网络的影响。基于15个国家的出版物和政策工具等多源数据,使用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3种政策工具对国际创新网络中国家合作广度和合作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资金供给、需求刺激和技术环境工具对国际创新网络中国家的合作广度和合作深度存在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宗交易股票流动性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流动性价值概念出发,研究了流动性需求对大宗交易股票成交价格的影响,测算了大宗交易股票流动性折价水平,并分析了流动性价值的决定因素,考察了减持新规推出对大宗交易股票成交价格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宗交易股票的平均流动性折价水平为5.111%;二级市场流动性与个股价格波幅对大宗交易股票流动性价值影响显著;减持约束显著增加了大宗交易股票的流动性折价水平,且平均流动性折价水平从4.322%上升至减持新规推出后的5.541%.  相似文献   

14.
基于打黑规制政策对供需格局及价格变化的预期影响,采用事件研究法实证分析了稀土产业打黑政策对相应资本市场的冲击效果。研究发现股票市场对稀土产业打黑政策的出台反应不足,打黑政策需要进一步细化与修订。在影响因素层面进一步研究了投资者、分析师关注以及打黑政策强度的代理变量对事件窗口期累计超额收益率的影响,发现投资者对打黑规制政策表现出了“抵触”情绪,其更愿意跟随机构关注、注意力效应去获得事件窗口期的超额累计收益。研究结论对于打黑政策的“常态化”、“精细化”等修订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煤炭的供求现状、市场经济规律、我国电煤价格在备用煤行业及在世界能源产品中价格偏低的状况以及油价的大幅度上升导致煤炭的上涨等方面阐述了我国电煤上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为背景,定量分析了在电力供应失去弹性时政府对售电电价进行管制所引起的效率损失,指出了售电电价未能有效反映电力商品的实际供求关系是电网公司和发电公司在电力供应不足时期反而面临经营危机的根源.同时评估了电网购用小型发电公司电力对全社会电价水平的影响,并对购用高价电能前后的社会综合效益进行对比,认为引入社会剩余定价方式可以较好地解决电力企业和用户之间的效益均衡问题.算例分析表明,文中所提出的定价方式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际、国内金融市场互动的不断增强以及石油市场与金融市场作用的日益密切,石油背后的金融属性对自身价格的主宰也更加明显,国际金融因素更容易通过作用油价的方式影响中国的股票市场。以2002年后油价脱离传统面的波动为契机,运用VAR模型和GARCH-BEKK模型对三大市场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际金融因素与国际石油价格相互作用后单向对中国股票市场产生溢出效应。这为中国在政策层面上采取措施缓冲和避免国际油价波动给中国股票市场带来的不利冲击,维护中国石油价格和经济发展的稳定提供必要的参考和指引。  相似文献   

18.
风险资本市场的波动性与企业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风险资本市场供给和需求的理论和实践分析 ,深入探讨了在风险资本市场长期的发展中 ,其供给和需求的变化所造成的市场的波动性 ,并进一步探讨了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光伏组件价格影响因素——基于计量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综合评价技术创新、生产规模、生产经验、市场需求这4种因素对光伏成本及组件价格的影响,该文在可再生能源学习曲线的基础上引入市场研究变量和各种表征变量之间的时间滞后关系,以日本、美国和中国为案例利用逐步回归法筛选出关键的影响因素。根据日本、美国和中国的历史经验,光伏成本下降驱动因素按作用从大到小排序为技术创新、生产规模扩大和生产经验增加,因此应引导中国技术创新规模扩大,并促进将研发创新、技术引进、规模化生产转化为成本下降。同时识别出需求移动引起了价格波动,因此应避免引起供不应求的需求急剧扩大。  相似文献   

20.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贸易顺差、流动性过剩、粮食价格上涨、劳动力工资加速上升以及美元贬值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提出了在美元贬值、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的背景下,运用适当的财政、货币政策,降低公众对通胀预期等手段来缓解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通货膨胀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