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2014年10月25—26日,主题为"观念与创新:非常规地质"的中国科协第93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在北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赵文津,中国工程院院士、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总工程师多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张金川担任领衔科学家。非常规油气、地热能及干热岩、非常规资源及行星地质等学科的5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交流。近年来,以页岩气、致密砂岩油气、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等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地质研究、地热能和干热岩的勘探开发、非常规  相似文献   

2.
刘清志  王婷  窦吉芳 《河南科学》2012,(10):1544-1548
非常规油气资源已成为重要的战略接替资源,且由于独特的形成、富集与分布规律,非常规油气资源并不能使用常规的方法进行开采.首先对油气资源经济评价进行定义,在此基础上将常规油气资源经济评价广泛使用的净现值法与实物期权法进行对比,针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特点,该案例研究构建以实物期权法为基础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经济评价方法,通过对西部某省份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投资项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前应该持有资产以待开发;第一年无论价格是上升还是下降,都选择持有资产以期获取更大的收益;第二年在价格上涨的趋势下,非常规油气资源理应立即开发,如果价格下跌,则继续持有.该案例研究为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投资项目不同阶段应该选择持有以待开发还是立即开发提供了依据,验证了以实物期权为基础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经济评价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正>"油气地质与勘探"创新团队于2008年2月入选首批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并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集体一等功。该创新团队依托于中国石油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国家重点学科,"地球物理探测与信息技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及油藏地质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盆地分析与油气储层地质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地球物理勘探(研究室)。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油气储层地质与预测、油气藏形成于分布、油气资源探测方法与技术、油气藏描述、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等。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国外和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分析了我国发展非常规油气存在的困难,提出了加快发展我国非常规油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世界经济对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全球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快速转化成为必然。这是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传统油气资源面临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新挑战,非常规油气正转变为"新常规",从而不断延长石油工业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6.
<正>概念与意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等。发展现状与问题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涉及的电动汽车包括三类:纯  相似文献   

7.
能源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动力和安全的基石。世界能源发展正处在由煤炭、油气向新能源第三次转换的新阶段,形成石油33%、天然气24%、煤炭28%、新能源15%"四分天下"新格局。中国正处在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时代,"富煤但油气不足"的资源禀赋造就煤炭59%、石油19%、天然气8%、新能源14%的"一大三小"结构,需开展能源结构转型革命,迈向煤炭40%、油气31%、新能源29%"三足鼎立"新局面。中国石油工业正在由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发展,形成"常-非并举"格局,开展从单体圈闭"油气藏"到大面积"甜点区"的理论革命、从直井天然能量到水平缝网"人工油气藏"的技术革命、从人工作业到信息智能化低成本开发的管理革命、从能源政治到重塑能源新版图的战略革命。中国能源转型道路选择"减煤稳油增气、大力发展新能源"两大方向,面临煤炭清洁化利用、油气对外依存度攀升、新能源未来支柱产业不明朗"三大挑战",需布局煤炭、油气、新能源"三大战略领域",开展能源供给侧、能源消费侧、能源技术侧、能源体制侧"四大革命",把握现行国家政策、"一带一路"战略、新一轮油价回暖、天然气规模发展、新能源技术革命方向"五大机遇",完成中国能源转型的历史使命。社会文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是驱动能源转型的两大动力,社会文明发展是内在动力,科学技术进步是根本动力,从传统化石能源向非化石新能源转型是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非常规油气资源是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资源开发在带来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破坏环境的风险。如何解决资源开采和环境保护的矛盾,从中寻求平衡点,值得深思。系统性地归纳了页岩油气及煤层气现行开采技术,评价了优缺点,并就各技术对环境的影响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深入分析,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思路,即:立足油页岩热解本质机理,对经济高效可行性强的油页岩原位开采工艺,针对其环境影响,开展系统性研究。研发适合国情的页岩油气及煤层气的开采技术;积极开展压裂开采诱发的地质灾害研究。为非常规油气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绿色开采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全球对油气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21世纪的世界石油工业与20世纪的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相比较将会面临着更加有严峻的考验以及挑战。各种问题的制约,比如油气资源量的限制、技术的制约、天然气的发展、需求量的不断增长、非常规的油气资源的开采以及后石油时代的来临等等。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近10年来石油天然气产量增长最快的盆地,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油气生产盆地和第一大天然气产区。概述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历史,总结了盆地发展形成的重要认识、主要技术、开发管理模式、油气产量和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从发展规划、油气资源、非常规油气资源和其他资源方面探讨了盆地发展前景,并对盆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山东省提高油气采收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提高油气采收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2005年7月经山东省科技厅批准建设,中心主任为姚军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沈忠厚院士。研究方向:(1)油藏地质研究;(2)油藏工程研究;(3)油田化学研究;(4)采油工艺配套研  相似文献   

12.
通过系统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对川东北陆相地层主力烃源岩进行了系统评价,对油、源进行了精细对比,查明了非常规油气的成藏特征。分析认为陆相地层须家河组、自流井组和千佛崖组发育大量有效烃源岩甚至优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各地区各层系TOC平均值介于0.41%~2.99%之间,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Ⅲ型,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Ro介于1.3%~2.0%之间),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可成为该区中、下侏罗统非常规油气的主力烃源岩。经油源对比及成藏特征分析,发现中、下侏罗统陆相非常规油气来源于陆相烃源岩,未显示海相油气来源,说明由于陆相储层异常致密,导致油气运移困难而源内或近源成藏。其中,元坝–阆中地区千佛崖组的油气来自于自流井组烃源岩,自流井组的油气来自于自流井组及须家河组两套烃源岩。宣汉–达县地区的油气来自于须家河组烃源岩。下侏罗统泥页岩具备页岩气形成的条件,中、下侏罗统致密砂岩具备致密砂岩油形成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通过系统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 对川东北陆相地层主力烃源岩进行了系统评价, 对油、源进行了精细对比, 查明了非常规油气的成藏特征。分析认为陆相地层须家河组、自流井组和千佛崖组发育大量有效烃源岩甚至优质烃源岩, 有机质丰度较高, 各地区各层系TOC平均值介于0.41%~2.99%之间, 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 Ⅲ型, 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Ro介于 1.3%~2.0%之间), 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 可成为该区中、下侏罗统 非常规油气的主力烃源岩。经油源对比及成藏特征分析, 发现中、下侏罗统陆相非常规油气来源于陆相烃源岩, 未显示海相油气来源, 说明由于陆相储层异常致密, 导致油气运移困难而源内或近源成藏。其中, 元坝?阆中地区千佛崖组的油气来自于自流井组烃源岩, 自流井组的油气来自于自流井组及须家河组两套烃源岩。宣汉?达县地区的油气来自于须家河组烃源岩。下侏罗统泥页岩具备页岩气形成的条件, 中、下侏罗统致密砂岩具备致密砂岩油形成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油气运聚机理研究室于2010年11月经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审核通过并开始建设。研究室主任为查明教授。研究室主体研究人员有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高级实验师1人,绝大部分人员具有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5.
新能源开发应用问题已成为世界热点问题之一。人们常从不同的角度(能源短缺、生态平衡、环境保护)来论述新能源开发应用的必要性。内蒙古自治区30年来开发应用新能源(主要是百瓦级微型风力发电机)的实践从另一方面说明,新能源开发应用对于改变边远广阔牧区面貌,促进广大牧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这可能对于我国广大草原、沙漠、林区、海岛地区及其他不发达国家不无参考价值。一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边疆,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积约占40%(13亿亩)。总人口2100万人,其中无电牧户有31万户,约150万人。在这片广的草原上,平均每平方公  相似文献   

16.
后记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unconventional petroleum geology)是近年来在传统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油气勘探和开发实践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它是研究非常规油气形成的地质理论及勘探开发相关技术的学科,目前正处在快速发展和完善之中.基于目前已发现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类型,近期内非常规油气地质学主要研究页岩油气、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致密砂岩油气、油砂、重油、沥青、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火山岩储层油气、变质岩储层油气等的形成条件、储层特征、聚集机理、富集规律和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等.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理论的创新、技术的突破和勘探的加强,人类定将发现更多类型的非常规油气资源,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将更加丰富、宽广和多样.  相似文献   

17.
致密油是目前中国比较现实的非常规油气资源,但致密油评估最终可采储量、可采系数和油气资源丰度等关键参数还没有系统的取值标准,尚需要借鉴国外成熟区关键参数。通过对西加拿大阿尔伯塔盆地Dodsland油田Viking组致密油刻度区进行解剖,开展了油气成藏条件和成藏特征研究,采用蒙特卡洛法与EUR法评价了其致密油资源量与最终可采资源量,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可采系数和油气资源丰度。结果表明,Dodsland油田Viking组致密油资源量为5.39×108 t,可采资源量为0.79×108 t;依据刻度区解剖结果,地质资源丰度为37.799×104 t/km2,可采资源丰度为5.565×104 t/km2;Dodsland油田Viking组致密可采系数为14.7%。通过详细解剖Dodsland油田Viking组致密储层油气地质特征,建立了油气地质条件基础参数体系。  相似文献   

18.
卓科 《创新科技》2012,(12):46-47
10年前,对普通中国人来说,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很陌生的词汇;10年后,已经有近万辆新能源汽车驰骋在中华大地。10年前,一个重大专项开始撬动;10年后,全国汽车产业已吹响了总动员的号角。中国汽车人走出了一个不平凡的10年。这个10年,在政、产、学、研各界无数人士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蹒跚迈过摸索、积累的酝酿期,进入到产业化逐步深入的导入期。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以充满朝气的蓬勃姿态,驶向世界舞台。  相似文献   

19.
辽河东部凹陷茨榆坨低位潜山油气成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潜山区域构造、断层活动期、油气生成期、成藏期的配置关系及断层封闭性特点 ,对辽河东部凹陷茨榆坨低位潜山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茨榆坨潜山为一典型的低位潜山构造带 ,其构造形态是一平行型背向传递带 ;储集层为太古界花岗岩 ,储集空间主要为构造裂缝及溶蚀孔隙 ,其发育程度受断层控制。采用原油族组成、类异戊二烯烃和萜烷等地化参数 ,对牛居长滩洼陷和茨榆坨地区的油气进行了油源对比 ,并利用生物标志化合物w(甾烷C2 9ααα2 0S) /w(2 0S +2 0R)和w(C2 9ββ) /w(ββ +αα)、正构烷烃主峰碳数、原油物性等指标 ,对油气运移过程中的运移效应进行了分析 ,确定潜山的油气来自牛居长滩洼陷。对油气运移通道条件与运移过程分析认为 ,茨东、茨西断层控制了油气在潜山内的运移和聚集 ,断层和不整合面是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 ,油气向茨榆坨潜山的运聚具有氧化型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0.
冯娜 《科技资讯》2024,(2):232-235
以《中国海上油气》2013—2022年刊出的471篇油气勘探类论文为数据源,对其被引情况和高被引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整体上论文刊出1年很难达到较高的被引率,刊出2~3年被引率开始进入增长期,并于4~6年逐渐趋于稳定,刊出至少7年以上被引率才能达到峰值。(2)被引次数达到100以及刊出3年出现较高被引次数的论文,具有极强的参考性、开创性、突破性、指导性意义;其他高被引论文的研究区域以海上为主,选题涉及天然气、深水区、高温高压、煤层气等,主要为勘探突破、勘探进展、勘探前景等类型。(3)该刊油气勘探类高水平作者群主要集中在从事与海洋油气勘探相关的科研领域;需要持续跟踪高被引作者群及相关团队的科研动态,加强合作,深挖其撰文潜力;对部分刊出时间不长的论文,可以考虑通过新媒体等多种传播途径加强宣传与推送。以上认识可以为该刊油气勘探栏目的发展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