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硝酸盐氮的测定是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方法之一,是检验水质的一项污染指标。目前,我们实验室测定饮用水中硝酸盐氮含量采用的是二磺酸酚分光光度法。根据二磺酸酚法的实验原理,在配制标准溶液时,首先将标准溶液蒸干,再加入二磺酸酚试剂,在无水条件下使硝酸根离子与二磺酸酚充分接触后配制而成。可是,在测定时标准色列中又一次加入二磺酸酚试剂是在有水条件下进行的,此时的硝酸根离子已不再与二磺酸酚试剂反应。二磺酸酚试剂的制备甚为复杂,酚不纯时,还要蒸馏。本着节约试剂,简化操作过程的想法,对标准色列中加入二磺酸酚和不加二…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对饮用水中的氟、氯、硝酸盐氮、硫酸根阴离子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即采用离子色谱法检测氟、氯、硝酸盐氮、硫酸根阴离子,一可以节省人力物力;二可以省时;三可以实现结果迅速测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镉柱还原和2.5次微分电分析法,以NO2-离子与磺胺重氮化反应为基础,对十多种蔬莱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同时进行测定,样液中大量硝酸根离子存在不干扰,此法快速灵敏,要避免显色剂二次污染,方法回收率达90—102%.  相似文献   

4.
何敏红 《甘肃科技》2010,26(11):70-72,49
硝酸盐氮是含氮有机物经无机化作用最终的分解产物,水中的硝酸盐氮含量过高对人体造成危害。通过用不同的方法(离子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酚二磺酸法)对水中硝酸盐氮进行检测,综合几种方法,经对比得出,离子色谱法具有快速、灵敏、准确、高效,选择性好的优点,因此,采用离子色谱法是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离子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分析方法。样品经超声提取后,以3.6 mmol/L Na_2CO_3溶液为流动相,经Metrosep A supp7-250阴离子交换分析柱,于210 nm处进行紫外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025~0.20 mg/L(亚硝酸盐)、0.10~2.0 mg/L(硝酸盐)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在0.999以上。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检出限分别为0.004 5 mg/L和0.017 2 mg/L,检测下限分别为0.018 mg/L和0.068 mg/L,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1.3%~87.3%和98.3%~103.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实验表明,该方法简便、灵敏,可用于测定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相似文献   

6.
离子色谱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降水等水质中无机阴离子含量的测定。该文采用离子色谱法检测莆田市3个地区地下水中氟化物、氯化物、亚硝酸盐、硫酸盐和硝酸盐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和准确性高,以及能够实现多组分同时测定等特点,可用于地下水中无机阴离子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共同存在的情况下,分别测定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不改变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的型式,直接进行测定。另外一类是先测定亚硝酸盐,然后将亚硝酸盐破坏再单独测定硝酸盐;或者将硝酸盐还原然后测定试样中两者的总量。对硝酸盐来说,这些方法都是间接测定的方法。在一般分析中,由于上述第一类方法受仪器和试剂的限制,所以多采用第二类方法。但是,第二类方法对操作和实验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不容易做准确。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应用离子交换树脂定量分离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可能性,为在两者共同存在的条件下测定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提供具体方案。这样应用一般比色计和一  相似文献   

8.
周琪 《科技咨询导报》2008,(28):186-187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用电化学的方法测定水的离子积常数实验方案,实验表明,用该方法此较简便、其结果与其它测定方法所得的结果吻合,因此,该实验方法是测定水的离子积常数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提高用离子色谱法测定饲料中钙和镁的方法,并采用低压离子色谱仪对实际样品进行了测定该方法的精密度好、准确度高,回收率在95%-105%之间,经典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操作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实验比较,离子选择电极法用于水中硝酸盐氮测定,准确度、精密度、抗干扰性高.回收率为97.0%~102.0%。除氯离子、亚硝酸根离子外,不出现其它具有干扰意义水平的离子。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以交流示波极谱滴定快速测定磷酸盐。以硝酸铅为滴定剂,使生成Pb_3(PO_4)_2沉淀,达等当点后,稍过量的铅离子在交流示波极谱曲线dE/dt—E上出现切口来确定终点。方法简便快速,终点直观敏锐,测PO_4~(8-)含量在6—59mg范围不受沉淀影响。测过磷酸钙时可先用阳离子交换柱分离大部分钙离子后再测定。本法与经典重量法对照,误差很小,精密度好,变动系数为0.18%。  相似文献   

12.
电化学发光测定污水中的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新的荧光素电化学发光体系并应用于废水中铜含量的检测.对检测条件,如施加电位、溶液pH、表面活性剂等因素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佳实验条件.对多种金属离子和阴离子是否具有增敏或抑制电化学发光作用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只有铜离子(Ⅱ)显示了明显的增敏作用.根据以上现象建立了一种选择性好、不需要样品预处理直接检测水样中铜离子含量的简单分析方法.将样品分析结果与ICP-AES方法所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照,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傅岑  张剑  刘全 《应用科技》2009,36(7):8-10
从印刷电路板回收的CuSO4·5H2O样品中Cl^-可通过电位滴定法定量.样品用2次蒸馏水溶解,溶液中的SO4^2-经Ba(NO3)2沉淀后,以AgNO3标准溶液为滴定剂,通过d^2 E/dV^2对V作图确定终点体积,可求出滤液中Cl^-含量.结果表明:标准加入法(n=3)的测定结果相对偏差≤4.0%,对2份样品分析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0%.因此,电位滴定法能对印刷电路板回收五水硫酸铜中氯离子准确定量.  相似文献   

14.
硝酸盐污染威胁着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储量高、易获取、低价高效的粘土矿物材料作为硝酸盐脱除剂极具潜力。首先从硝酸盐的特性和来源出发,介绍了用于水中硝酸盐去除的天然粘土矿物,包括高岭土、凹凸棒土、伊利石、海泡石和膨润土,发现它们普遍存在着离子交换容量较低、选择吸附性不高的问题。接着归纳了目前常用的改性方法和复合方法: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提升粘土矿物材料对硝酸盐的脱除能力,改性技术能够改良其表面性质,调整表面官能团的种类和数量,其中表面活性剂改性所取得的成效更优;复合技术能够拓宽其功能性,获取更多的操作性和性能提升,其中同双金属离子或壳聚糖复合是更好的办法。然后分析了粘土矿物材料的毒性,总结出其具有制备低毒性和高生物相容性复合材料的潜力,但需要对改性剂的选择和使用浓度进行严格的控制。最后,展望了未来粘土矿物材料在硝酸盐去除方面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为开发用于硝酸盐去除的新型粘土矿物材料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硝酸钾电解质溶液进行了分子动力学计算机模拟研究。水分子采用简单点电荷(SPC)三节点模型,钾离子被看作带电硬球,硝酸根离子采用刚性四节点模型,同时考虑节点间的库仑长程作用和L-J相互作用,对库仑长程作用采用EWALD求和方法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水-水相互作用的总势能绝对值升高;高浓度溶液中水水作用能的升高与水分子排列有序化程度的提高有关,即在浓溶液中水分子的偶极取向更加有序化,说明有更多的水分子参与水化。  相似文献   

16.
在压水堆核电站蒸发器的泄漏率试验时,为了测定水中的痕量硼,先使水中的硼酸在酸性条件下与氢氟酸作用,生成四氮硼酸,再让四氟硼酸与亚甲基蓝作用生成氟此使可获知水中的浓度,从而进一步得到蒸发器的泄漏率。  相似文献   

17.
采用在线中和装置去除氢氧化四丁基铵(TBAOH)中氢氧根对阴离子测定的干扰,然后再采用离子色谱法对几种氢氧化四丁基铵中几种痕量阴离子进行测定.对样品进行测定,结果比较满意,回收率在87.68%~109.4%之间.  相似文献   

18.
旱季广州大气中的硝酸盐粒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复合薄膜法和总体分析,对旱季广州大气中的硝酸盐粒子进行了4年的观察.粒子通过一个二级粒子撞击器分为二部分粗大粒子(r>1.0μm)和微小粒子(r≤1.0tm).在电子显微镜下,一个粒子中所含的NO  相似文献   

19.
自蔓延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氧化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硝酸镁为原料,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自蔓延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氧化镁.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干凝胶的结构.将该法制得的柠檬酸镁与溶胶凝胶法制得的前驱体的TG曲线进行比较研究,证明了自蔓延燃烧的发生,而硝酸根在自蔓延燃烧中作为氧化剂.对样品进行TEM测试,发现有自蔓延燃烧过程的产物颗粒小、分布均匀和晶粒形状明显.XRD测试结果显示其平均粒径为8.9 nm, BET测定比表面为26.34 m2/g.该文还讨论了发泡过程抑制粉体团聚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油藏岩石润湿性对注水过程中驱油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采用更为合理的实验条件,进一步确认油藏岩石的润湿性与油井注水过程中驱油效率的关系。从而为今后改进注水作业措施,提高注水采收率提供实验依据。在尽可能消除其它影响因素的情况下,使用Amot法,定量地评价了贝雷砂岩的润湿性对注水过程中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贝雷砂岩原有的强亲水性随原油沥青质吸附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对于经原油沥青质吸附的弱水湿岩样,其最终驱油效率均明显高于强水湿岩样。当Amot润湿指数(Iwo)在0.2左右时,可获得最高的最终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