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失重婚礼     
近日,美国纽约的一对恋人在一架绰号为“呕吐彗星”的飞机里体验失重漂浮的同时,举办了人类的第一个失重婚礼。这对新人都是航天崇拜者,都曾梦想成为宇航员,而“零重力”公司为他们实现了这一梦想。该公司利用一架经改良的波音727—200飞机,从美国的肯尼迪航天中心起飞做急剧俯冲动作,让他们感受整整8min的失重状态,就像航天飞行中宇航员所经历的一样。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探索》2010,(8):7-7
你没看错一图中并不是一个纸月亮,而是一端看上去像被折皱了的实实在在的真月亮。月亮之所以被折皱,其实是地球大气层使得它出现了变形——这张照片是不久前由一名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上拍摄的,它显示的是月球升到地球的黑暗地平线之上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3.
六千年前,幅员辽阔的撒哈拉还是物产丰富的热带大草原。后来它为什么变成了贫瘠的沙漠?它何时才会重现当年的旖丽风光?──罗伯特·肯齐汉斯乔其姆·帕基尔每年都会离开他位于柏林植物园对面那绿色植物掩映的办公室一两次,飞往利比亚和在瑞波里等候的朋友一道去沙漠探险。柏林自由大学的地理学家帕基尔在20世纪的后25年里几乎都是在驼背上度过考察撒哈拉沙漠的时光的。这一次,他们准备乘坐“陆地巡洋舰”从地中海出发,向南深入到沙峰高达180余米的沙漠中去进行探险考察。为了便于汽车在沙漠中行驶,帕基尔和同伴们在穿越沙丘时…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近100年中,萨摩亚群岛上一种俗称"蓝月亮"的蝴蝶(学名幻紫斑峡蝶)一直在跟一种名叫"沃尔巴克氏体"的细菌苦苦搏斗。沃尔巴克氏体最终几乎让"蓝月亮"蝶断子绝孙了,这是因为沃尔巴克氏体会破坏"蓝月亮"雄蝶的生殖系  相似文献   

5.
航天归来     
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使得人类由航空走向航天,习惯于在街头散步的人类竟然到太空中去溜达,这是咱们老祖宗想也不敢想的事。 近日翻漫画偶见一画颇为新鲜,画的是欢迎宇航员从太空归来的场面:机场上胸佩奖章的欢迎者,看来都是老一代的宇航员了,他们在迎接年轻的宇航员凯旋归来。此画妙在此君左手还拉着一位美丽的天使小姐,这真是神来之  相似文献   

6.
正人类一直以来都梦想着登陆火星,并为此雄心勃勃地制定将宇航员送上火星的计划。不过,如果宇航员真的到了火星,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又需要哪些技术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麻烦呢?且听美国科学作家斯蒂芬·奥恩斯(Stephen Ornes)一一道来。在许多好莱坞大片中,星际航行显得特别简单:宇航员跳上宇宙飞船,点火起飞,穿过太空(冬眠或者不冬眠,一切顺利或者出现问题),然后在外星球地表着陆。但深空中  相似文献   

7.
多彩锦缎     
有理由认为,萨拉星文明对自身星球的考察远远落后于他们的纺织工业。因为“萨拉”一词在萨拉语里的意思就是“锦缎”,萨拉人用最先发展起来的纺织产品命名了他们所居住的行星。 从表面上看起来,萨拉星与地球别无二致,距离恒星不远不近,温度适宜不高不低,总之诸如此类,具备了产生人类型智慧生物的各种条件。因此当星河第一次踏上萨拉星的时候,他觉得似乎回到了自己刚刚离别的家乡。 到处风景宜人,阳光灿烂,在繁华的都市街衢里,流溢着熙攘的人群,相互诉说着在整个星球普及推广已久的世界语——萨拉语。 但是很快,星河的这种认同感就被亲眼目睹的现实所打碎,因为他看到了萨拉星的水体。  相似文献   

8.
对宇航员来说,航天服犹如他们的“护身符”。在高度真空、没有重力、十分寒冷、随时都可能遭遇流星体、高能粒子和太阳高能辐射袭击的太空中,假如没有“护身符”,宇航员是断然不能生存的!那么,航天服具有哪些功能呢?  相似文献   

9.
太平洋形成的时候,一些未知的巨大的湍流把一大块地球送入轨道,这就形成了月亮。这种海洋起源的理论叫蚀,但是海洋和月亮之间的联系是真实的。洋盆和月亮表面在不利于人类生命存在方面是相似的。我们无法来探测它们的范围,除非我们自身保护在生命供给系统中。尽管人类几千年来就在海洋表面行走,但水下研究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是新的东西。测定深度的方法跟把宇航员送到月亮上的技术一样新鲜。  相似文献   

10.
在古代,月圆之夜总是与某种不祥联系在一起。例如,在欧美地区,传说有一种狼人,他们平时从外表上看与常人并无什么不同,但一到月圆之夜就会变身为狼。变形之后,他们会难以自制地想吃活人或是动物的肉,并且会对着月亮长嚎。又如,在德国乡村,人们认为月圆的晚上是鬼魂出来转悠的时候,因此家家户户都对圆圆的月亮有着一种恐惧感,其影响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1.
2002年3月4日清晨,两名宇航员穿着厚重的宇航服走出航天飞机的气密舱,步入寒冷的太空。他们头上繁星闪烁、伸手可及,脚下350公里处是色彩斑斓的非洲大地。两名宇航员无暇欣赏美丽的太空景色,他们从敞开式货舱上缓慢地走向一个庞然大物:一个有5层楼高、两侧还各有一个12米长金属板的圆筒。这是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乘员于今年修复哈勃望远镜的第一次太空行走。  相似文献   

12.
中原 《科学之友》2007,(1):18-20
月亮是地球的一个卫星,它的来历和结构本身就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1970年,苏联有两个科学家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叫做“宇宙飞船月球”的理论。他们认为实际上月亮不是自然产生的一个卫星,而是某一种智慧的生命,也许把这个星球经过改造,可以把它变成一个人造卫星。这种说法太惊人了,科学家到底在月球上发现了什么,会让他们得出这样一种结论?就让我们跟着科学家的脚步一起来探讨有关月亮的未解之谜吧。  相似文献   

13.
在古罗马,每年七月,当天狗星首次从晨曦中的地平线出现时,人们总要献上红毛的狗,作为他们的祭品。他们的诗人写道:“火星闪烁着温和的红光,而天狗星的红色却比它更强。”很多有名的古典作家都把天狗星的光芒描写成红色。甚至在公元前1000年以前,古巴比伦人也用他们的楔形文字记录下这颗星的颜色是红色的。  相似文献   

14.
月球新人类     
从2053年的3月8日起,只要不是阴天,人们都无一例外地养成了傍晚后抬头赏月的习惯。因为他们惊喜地看到,一轮蓝汪汪的月亮一改往昔金黄色的旧貌,从天际遥望着地球。“我们的科学家使得月球有了大气和水,月面上还成活了大面积的植被……她看上去可真像一个小地球啦!”人们兴奋地想,“看来,离开污染严重、灾害不断的地球去那儿生活,终于不仅仅是梦想了。”晓敏一家当然也不例外,只要天气许可,全家人都在露台上边看蓝月亮边吃晚饭。“爸爸,我多想在那儿上小学四年级啊!”晓敏总是认真盯着天上的月亮而忘了吃饭,梦呓似地对爸爸妈妈这么说了又说。…  相似文献   

15.
太空生石     
吴慧 《世界科学》2012,(8):63-64
●宇航员需要发放危险工作津贴。宇航员们不但要有勇气承担飞离地球的挑战,他们在外太空还会遭受包括肾结石在内的各种疾病的侵袭,超声波仪器正被用以诊疗航天员的肾结石。  相似文献   

16.
登陆某一星球的飞船,两名宇航员漫步于太空,他们发现天幕上呈现出一个星座的美景,你想知道吗?只要将点子以数字顺序从1连到49便会出现。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探索》2006,(3):6-7
在发现“太阳系第十大行星”——西娜星不到三个月之后,天文学家又宣布西娜星有月亮(卫星),并将这颗卫星命名为“加布里埃尔”。加布里埃尔的直径和亮度分别只有西娜星的1/10和 1/60,每14天左右就环绕西娜星运行一圈。西娜星的“太阳系第十大行星”交椅本来就没有坐稳, 现在又发现了加布里埃尔,那么西娜星的名分是  相似文献   

18.
去年12月10日苏联宇航员告别了运行211天之久的目前尚在运行中的太空站联盟-7,他们已经绕地球转了3300次,包括八千英里的航程,这段太空旅行时间足有我们去金星所需的那么长。他们飞行中的物证,航行日志、医药样品、照片、录象磁带、半导体和太空中生产的药品等把送他们回地球的礼炮厂装得满满,然后同二名宇航员一起在中央亚西亚降落。那些证物除了把联盟-7指挥员、法国第一名太空人和苏联第二名女宇航员的名字留在宇宙史册上  相似文献   

19.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曾经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巴兹·奥尔德林认为,正如当年前往美洲的欧洲拓荒者清楚他们再也不会回来一样,第一批被送往火星的宇航员应该做好余生在那里度过的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也许能让我们了解很多关于生命的奥秘,最近,在死海中发现的一种极微小的生物让科学家们探知了更多有关生物技术、癌症,甚至可能的外星生命的秘密,这种叫做嗜盐菌的极小微生物,也许还隐藏着解决宇航员在太空旅行中的一个难题:如何让宇航员在太空中免受宇宙射线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