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16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育最重要的是"德行"。而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决定着人的政治方向,是教育目的和灵魂,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1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和劳动技能等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它的突出特点是让受教育者都能在主动地学习中得到生动活泼、全面协调的发展.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2.1教育的目的和对象不同.“应试教育”的主导思想是挑选人,教育对象是那些有望升学的“尖子生”,其局限性是造成相当多学生成为被淘汰对象.而素质教育着眼于发展人,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全面发展,不歧视更不抛弃任何一个学生.2.2教育内容上是片面与全面的区别.“应试教育’积…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教育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其中,体育是体质教育,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授增强体质的知识技能和应用这些知识技能实际锻炼身体的过程,其真意在于“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身体.”根据教育部规定,我国大学生在大学第一二学年开设公共体育课程,第三四学年学生则以课外活动为主,进行自我锻炼.那么,在这两个锻炼阶段,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状况有无差别,其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本文针对此类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它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怎样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5.
面向21世纪,学校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开拓型人才,以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本文对高校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作重新思考,提出新的任务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1982年,钱梦龙老师提出了“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教学思想,几年后,主体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在全国迅速发展,并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已经得到我国教育界的普遍认同。主体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  相似文献   

7.
孙晓丹 《科技信息》2012,(9):293-293,303
教育是什么?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能够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还是零碎的,都可以称为教育;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遵循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体力的一种活动,  相似文献   

8.
教书育人,既是方法问题,也是教学指导思想问题。对此进行探讨,有助于进一步搞好教学工作和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教书育人,就是指学校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教书必然要育人。从教育本质看,任何一个社会的教育,其职能都有两个方面:其一,向受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其二,是按照一定阶级的要求给受教育者灌输统治阶段的意识形态,使受教育者形成合乎统治阶级利益的政治观念和思想品德。从德育和智育的关系来看,教书和育人是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挫折教育是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其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挫折教育区别于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一种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信心、毅力与恒心,增强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应变力、克服力,培养其完善人格的心理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合思想品德教育,能够在一定能够程度上培养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认识,同时能够塑造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自我责任意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思想品德教育来完善学生的全面人格塑造,同时能够市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我国体育资源已有千年历史,在教学过程中融合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对这种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1.
苏建隆 《河池师专学报》2003,23(B12):102-104
愉快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愉快教育强调: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须在愉快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愉快;从学生的需要层次上着眼,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以愉快为核心的各种积极情感与认知的相互促进,带动意志的发展,使受教育者达到知、情、意并茂。  相似文献   

12.
班级是学校赖以生存的“细胞”,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的基层组织。班主任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师,是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联系各科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是班集体的真正“灵魂”。  相似文献   

13.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对于情感体验是这样要求的:“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从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面向2l世纪,高校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开拓型人才,以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根据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对高校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做重新思考,提出了新的任务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刘兵 《科技信息》2010,(22):258-258
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它的任务就是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做人的知识,塑造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做人的能力。使学生在思想上、行动上健康成长,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进而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随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思想品德教育也越来越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针对思想品德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行为能力,笔者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其效果显著。为此,谈一下自己的经验和做法,仅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就学生个体而言,指的是“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就群体而言,指的是“共同发展”与“差别发展”的统一。在教学中要把群体培养目标与每个受教育者的具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所以说,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更大限度…  相似文献   

17.
杨自江 《甘肃科技》2002,18(4):59-59
学校体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决定着国家的进步 ,兴旺和发达 ,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 ,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阵地。在现实生活中 ,有很多人对“体育”有很大的偏见 ,认为搞体育的“头脑简单 ,四肢发达” ,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通过体育能卓有成效地育人 ,这是已被实践多次证实了的。体育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培养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和优良的道德作风 ,这是其它任何学科都无法代替的。因此 ,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这应当成为我们体育教师在新形势下不断重视的内容。1 根据教材的特点注…  相似文献   

18.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体育专业的教学特点,把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相结合。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进取精神,从而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刘兵 《科技信息》2009,(26):296-296
学校是育人的一方净土,是学生学习成长的摇篮。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建设的后备力量。随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宗旨逐步发展,日趋完善,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一个重组成部分,是学生逐步形成健康人格的一门必修课。那么如何使思想品德教育真正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为此,本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了长时间的尝试,收效良好。这里仅对自己在工作中的一点浅薄做法,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以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20.
林海 《海峡科学》2006,(9):110-111
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全面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人的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它们是基础教育。是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中小学是素质养成的关键性阶段。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学习外语的手段促进人的自然素质的社会化;如何在充分发展学生的先天禀赋的同时。充分发展学生后天实践的能动性,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自然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那么怎样把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