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优化机器人喷涂轨迹,采用厚度方差作为涂层均匀性评价函数,建立了基于抛物线喷涂模型的涂层均匀性模型,研究了匀速喷涂涂层均匀性。量纲一的计算结果表明重叠宽度是影响涂层平均厚度的主要因素,种子路径位置和喷涂工件宽度是次要因素。当重叠宽度为0.29~0.31时,厚度方差取得约为0.0025的最小值。以优化涂层均匀性为目标规划机器人喷涂轨迹,可只考虑重叠宽度,而忽略种子路径位置和喷涂工件宽度。  相似文献   

2.
风电叶片的油漆操作是指将涂料涂覆于叶片外表面形成具有防护、装饰和特定功能(航标警示)的涂层的过程。对目前国内外风电叶片普遍采用的油漆喷涂工艺中原材料的安全存储与安全操作进行了简要概述。介绍了风电叶片油漆作业过程中材料的存放与使用、个人的防护与潜在危害,最后对常用油漆喷涂方法进行了分类说明,并指出了存在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硬涂层阻尼技术是一种被动减振技术,通过将阻尼硬涂层涂敷在整体叶盘的叶片上有效改善叶盘的振动特性,目前已经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针对NiCrAlY硬涂层的各向异性特征建立硬涂层整体叶盘有限元模型,研究硬涂层对整体叶盘非线性振动特性的影响.考虑不同的硬涂层厚度和涂敷方式,利用Campbell图分析不同转速下的硬涂层整体叶盘的...  相似文献   

4.
反应喷涂制备Ti-B-C-N涂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涂层组成、粉末制备方法、喷涂工艺及配方对目前反应喷涂法制备Ti-B-C-N陶瓷涂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喷涂工艺、制粉方法与配方对涂层性能的影响,对采用反应喷涂制备Ti-B-C-N陶瓷涂层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得出结论:选择适当的喷涂工艺、合理的制粉方法和粉末配方是获得优良涂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机器人喷涂时涂层厚度均匀性,首先根据机器人喷涂时涂层形状呈椭圆形的实际情况,选择双β分布喷枪模型对涂层厚度分布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分析喷枪运动过程中涂层厚度累积机理。通过喷枪匀速运动条件下的圆形管道喷涂实验,研究管道内壁涂层厚度与涂料涂着效率变化规律之间的关系,提出机器人喷涂作业时喷枪运动速度优化方法,即保持喷枪运动速度与涂料涂着效率之间比值恒定。实验结果表明,该速度优化方法可有效提高涂层厚度均匀性。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对叶片涂敷硬涂层的减振方法来提高失谐整体叶盘的可靠性,并以叶片双面涂敷NiCoCrAlY+YSZ硬涂层的失谐整体叶盘为例进行振动研究.首先,为了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提高计算效率,利用固定界面动刚度模态综合法对涂层叶盘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减缩处理;其次,基于该有限元减缩模型对涂层叶盘进行模态分析,并与全尺寸有限元模型做出了数据比较;最后探究了硬涂层对整体叶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iCoCrAlY+YSZ硬涂层具有较强的阻尼效应,能够显著抑制整体叶盘的共振响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爆炸喷涂工艺方法及其应用范围。优选了北京钢冶研究总院制备的碳化铬/镍铬粉末并对粉末进行测试研究,采用爆炸喷涂工艺进行碳化铬/镍铬耐磨涂层试验,通过调整爆炸喷涂涂层厚度及喷涂次数,并对涂层结合强度、热震、金相组织等性能进行检测及分析,确定爆炸喷涂工艺过程控制对涂层性能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中直流辉光放电清洗(GDC)冷却水管的耐高压和热循环工况,在GDC水管上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了Al2O3陶瓷涂层,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的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对等离子喷涂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佳工艺参数:电压60V、电流600A、喷涂距离100mm。在最佳工艺参数的条件下,对涂层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金相分析。结果表明,涂层表面99.9%以上的物相为Al2O3,涂层与基底结合紧密,测得涂层厚度为(324±11)μm,涂层整体厚度均匀。最后测试了涂层的耐电压能力,并对涂层进行了250次的室温至240℃热循环的试验,证明上述工艺可满足ITER苛刻工况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电爆炸喷涂过程中冲击波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爆炸喷涂可用于零件内孔耐磨涂层的制备,涂层具有光滑致密、孔隙率低、结合强度高的特点.通过对空气中进行电爆炸金属丝制备表面涂层时冲击波传播规律的研究,运用量纲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计算电爆炸冲击波传播规律的工程模型,并对冲击波对喷涂过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以估算冲击波位置、压力、传播速度以及波后物质速度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沉积能量线密度越高,冲击波的波阵面压力越大、传播速度越快、波后物质速度越高、到达同样喷涂距离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初始喷涂能量相同,而电压、电容不同的情况对电爆炸喷涂涂层性能的影响,在LY12硬质铝合金基体上进行了相同喷涂能量而不同喷涂电压、电容组合的电爆炸制备Mo涂层实验.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仪(EDS)等检测手段,对涂层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喷涂能量密度一定时,采用高电压、小电容进行电爆炸喷涂所制备的涂层性能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专用叶片典型化工装结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后筛选出通用的工装单元结构,设计制造成组合工装标准模块,经标准化、系列化之后使之提升为叶片组合专用工装元件,适应叶片加工生产准备需要,在以后叶片机加中,用标准模块元件拼装专用工装,能简化组合工装结构和组合工装加工中的稳定性,扩大组合工装在叶片加工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大量的试验和采用新工艺,在Z11航拍机上成功采用了金属面漆涂层系统,取得了色泽鲜艳、丰满度好的涂层外观效果,对于今后直升机外部涂层系统的喷涂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采用等离子喷涂方法,以ZnO,MnO_2和Fe_2O_3的混合粉末为原料在铜基体表面沉积了锰锌铁氧体与氧化铁的混合涂层,研究了喷涂电流对涂层中尖晶石相含量、取向行为及涂层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喷涂ZnO,MnO_2和Fe_2O_3混合粉末可以获得含有尖晶石相的涂层组织,尖晶石相含量随着喷涂电流的增强而增多;涂层中的尖晶石相沿100方向择优取向,100取向的取向度随着喷涂电流的增强而增大;涂层显示出较强的磁各向异性,其面内磁化速率明显快于面外,另外涂层的饱和磁化强度随喷涂电流强度的增强而增大。增大等离子喷涂电流能够有效促进尖晶石相的形成并沿100方向择优取向。  相似文献   

14.
HA生物活性陶瓷涂层的爆炸喷涂与等离子喷涂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爆炸喷涂与等离子喷涂两种工艺制备HA生物活性陶瓷涂层,并对两种层进行对比研究.采有XRD、SEM等方法分析涂层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发现爆炸喷涂的涂层结构致密、结晶程度较高;等离子喷涂的涂层则具有较高的孔隙率,涂层非晶化现象明显.经适当温度热处理,两种涂层的结晶程度均可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两类具有压电和压磁效应的典型陶瓷基材料的硬涂层,考虑硬涂层材料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各向异性特征,建立硬涂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叶片动力学模型,基于模态分析的方法得出硬涂层材料对叶片固有频率的影响,采用谐响应分析方法研究叶片的振动响应特性,并对叶片不同转速下的固有特性进行分析。研究了硬涂层材料涂覆的厚度及位置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叶片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压电效应的硬涂层材料涂敷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叶片上可以减小振幅,从而达到减振的目的,且涂敷在叶盆上的减振效果优于涂敷在叶背上。  相似文献   

16.
等离子体喷涂中涂层形成的模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预测等离子体喷涂所获得涂层的孔隙率、表面粗糙度等性质及其与喷射的熔融颗粒的直径、速度、温度等参数间的关系,采用基于对涂层形成机理分析所建立的一组基本法则,并假设被喷涂的处于熔融状态的颗粒的直径、温度、速度及撞击于基板的位置均为Gauss型分布,对涂层形成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涂层中总是存在孔隙;熔融颗粒的平均直径愈大,则所得涂层孔隙率愈小;涂层愈厚,其表面也愈粗糙;随着熔融颗粒平均速度或平均温度的升高,涂层孔隙率与表面粗糙度均减小,这与实验观察一致。  相似文献   

17.
热喷涂技术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3,19(4):334-334
热喷涂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可在任何表面上进行喷涂。喷涂材料根据使用条件而变化,对于易磨损部件,当涂层磨损后,可以进行复喷。涂层的硬度可以达到77 HRC,喷涂修复后设备寿命比未喷涂的寿命延长6~10倍。对于桥梁、反应釜、气柜等设备,涂层不仅能起到防腐作用,还有装饰作用。喷涂的技术指标:涂层在酸、碱、盐介质中耐蚀性达到  相似文献   

18.
HVOF制备亚微米结构WC-12Co涂层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音速火焰(HVOF)喷涂工艺制备了亚微米结构WC-12Co涂层,测试了这种亚微米涂层的结合强度、显微硬度及抗磨粒磨损性能,并利用XRD对喷涂粉末及涂层进行相结构分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喷涂粉末、磨粒磨损前后的涂层表面形貌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喷涂过程中,亚微米结构WC粒子没有明显的脱碳分解发生,涂层组织结构致密,其显微硬度平均值高达HV1105;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16Mn钢的磨粒磨损量是亚微米WC-12Co涂层的7.8倍,这表明亚微米结构涂层具有优异的抗磨粒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19.
采用JP-8000型超音速火焰(HVOF)喷涂设备,在低碳钢基体上制备了双峰WC-12Co涂层,测试了涂层的结合强度、显微硬度、气孔率以及抗磨粒磨损性能.并利用XRD对喷涂粉末及涂层进行了相结构分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喷涂粉末、磨粒磨损后的涂层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喷涂过程中,仅有很少量的WC粒子发生氧化脱碳...  相似文献   

20.
冯驰  滑翔 《应用科技》2015,(1):15-18
涡轮叶片作为燃气轮机的重要部件,长期在高温、高压、高速旋转的环境中工作,其热障涂层极易损坏。热障涂层损坏会极大地影响涡轮叶片的使用寿命。红外热波检测技术不同于传统的红外检测方法,它通过主动控制激励热源来对涡轮叶片进行加热,然后利用红外热像仪摄取具有热障涂层脱落情况叶片的红外图像,并使用伪彩色增强技术和边缘检测技术增强对红外图像中热障涂层缺陷的分辨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热障涂层脱落部分的位置及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