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系统梳理了近期发达国家促进制造业回流的相关战略规划、政策措施和政策工具,分析了这些举措可能对中国制造业产生的影响,提出促进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制造业的发展程度关系到我国是否能否在当今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介绍了制造业的内涵及地位.分析了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现状,指出了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政策的内涵,提出了加大制造业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以及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等促进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政策。  相似文献   

3.
美国、欧盟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政策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在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政策机制,借鉴他们在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政府政策支持的成功经验,以便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科学管理研究》2017,(1):103-107
对中美两国制造业振兴战略的政策支持体系进行系统梳理,归纳了两国政府政策支持体系的逻辑,比较分析发现两国再工业化战略的政策体系的层次结构不同、政策设计者的权限不同、政策体系的作用群体不同,提出了有效实施我国制造业振兴战略的3点政策建议:提升人才、资金、技术的要素禀赋、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以及提高政府的政策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5.
《世界博览》2012,(19):10-10
在美国两党大会上,奥巴马吹嘘说政府已经“代表我,们的工人去面对中国”,罗姆尼却攻击奥巴马的能源政策,说“他对煤炭、天然气和石油政策的攻击会将能源与制造业的工作流向中国。”  相似文献   

6.
【目的】随着中国金融发展的不断深化及经济金融化水平不断提高,金融业利润明显超过制造业,导致资金流出实体经济,这就形成虚高的资产价格,产生“资产”泡沫,严重的还会引起制造业“空心化”。因此,通过深入研究制造业企业金融化问题,以此为基础探讨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策略。【方法】运用演化博弈和模拟仿真的方法,构建基于政府和制造业企业金融化的演化博弈分析框架,重点分析影响政府和制造企业策略选择的因素,并对演化均衡过程进行模拟仿真。【结果】地方政府对制造业企业所采取措施譬如加大额外收费、提高奖励等力度的大小是制造业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关键,制造业企业的决策行为一方面根据地方政府的额外收费和奖励的力度大小来定,同时制造业企业的行为反过来也影响地方政府的政策选择。【结论】基于适当政策下的演化博弈构建的制造业金融化调控机制可以最终实现经济系统的帕累托均衡。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数字技术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该文实证检验了数字技术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在全国层面上,数字技术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在区域层面上,数字技术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异质性,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2)资本配置效率提升和劳动配置效率提升是数字技术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传导路径.3)经济发展水平负向调节数字技术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自2003年被列入杭州市国家级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城市示范区2年多来,萧山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主线,以推进传统制造产业改造升级为目标,以培育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示范与推广相结合,加快区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和人才培训体系建设,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注入了强大动力。一、主要做法⒈加强领导,营造氛围。成立了由分管区长任组长、区科学技术局、区计划发展局、区经济发展局、区财政局等部门组成“的萧山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各镇…  相似文献   

9.
研究从数字化技术投入、数字化生产应用和数字化创新效益3个维度对我国30个省份(除西藏外)制造业数字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在厘清制造业数字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基础上,构建了2009—2019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数字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数字化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且存在较大的地区差距和异质性,制造业数字化生产应用能力逐渐加强,但数字化技术投入与创新动力不足;制造业数字化能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且制造业数字化创新效益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制造业数字化能够通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提升和规模效率改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且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0.
曾有业内人士将2012年称为"3D打印元年"。就像互联网使得报纸、广播、沟通走向民主化和社会化一样,3D打印技术也会让"制造业民主化"和"社会化制造"成为可能。 尽管3D打印技术显示出巨大的潜在优势,但距离大规模的工业实际应用还有较长的一段距离。当前,国内的3D打印企业还很难完全依靠市场生存,需要政府对该产业在资金扶持、税收、市场引导等方面实施一系列长期稳定的扶持政策。概括起来,为加快推动中国3D打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特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5):111-114
美国在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方面已走在了世界前列,其采用的政府资助、运营治理机制、成果开发转化、资金配套支持等具体建设措施极大地推动了制造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这些经验对河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规划与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河南省可从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认定条件、组织形式、运营流程、政策支持4个方面,加强对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指导和支持,全面深入推动其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武汉建设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4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武汉建设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制约因素.从政府相关政策和政府职能两方面比较分析了政府的制约因素;从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科技资源和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两方面分析技术的制约因素;从市场份额和品牌两方面分析武汉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的制约因素;从产业集群和专业化分工合作两方面分析了武汉制造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3.
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基地建设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研究、供给及基地建设的现状,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之后对基地建设的理想模式进行了探讨,最后,论文提出了推动基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朱萍 《安徽科技》2012,(11):6-8
正"十二五"期间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对于安徽来说,装备制造业承担着工业强省的先行重任,发展装备制造业有利于拉动内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其他行业技术进步,对加快转型发展和创新型安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桐  尹文超 《科技信息》2014,(8):77-78,81
利用柯布—道格拉斯效用生产函数以及回归分析,研究了资本投入、从业人员数量、政府支出(医疗卫生)以及产业聚集对山东地区医药制造业差异性的影响。通过分析可知,资本投入、政府支出(医疗卫生)、产业集聚是导致山东省医药制造业差异性的主要因素,而从业人员数量对于山东省医药制造业差异性的影响不够明显。  相似文献   

16.
从装备制造业国产化和市场培育问题出发,介绍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国际态势,阐述了“首台(套)”的政策背景.比较分析了“首台(套)”政策框架下促进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国产化的国际经验;在此基础上,着重强调了在当今国际贸易摩擦频发的环境下,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重点剖析了我国在“首台(套)”政策执行中的困境;从符合国际惯例与规则的角度,提出了促进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首台(套)”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德勤 《科技智囊》2013,(6):I0004-I0006
德勤有限公司与世界经济论坛合作推出最新报告《制造业增长之道》。该报告在编写过程中采访了逾70他全球企业高管,报告认为,对于一个旧家的制造行业而言,政府政策既能载舟,亦能覆舟。对于打造中国制造业竞争力而言,报告认为中国当前的政策、“十二五”规划及其对于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视在方向上是非常正确的。  相似文献   

18.
机械制造业是我国非常典型也较为重要的支柱型产业,该行业的发展水平对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及收入状况有较大的影响,为有效解决传统的依靠人力进行生产运行及管理所带来的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且生产成本较高等弊端性的问题,加大自动化技术的研发及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已成为决定机械制造业现代化生产水平的关键问题.文章就机械制造领域的自动化技术及机械制造业进行介绍分析,重点阐述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的多种现代化的自动化技术.  相似文献   

19.
强大的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利用1982年~2009年上海统计年鉴数据对制造业结构变动同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关系进行测算,这种影响关系反映了制造业由一种结构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结构状态时经济结构变化的变动情况.通过对上海地区制造业结构变动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阐述了制造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同对经济结构的影响类似,制造业中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变动左右了经济增长的变化,提出了制造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赵刚 《太原科技》2012,(1):10-14
介绍了美国刚刚出台的先进制造业伙伴(AMP)计划,分析了美国构建先进制造技术的路线图,提出在面对全球经济的巨大挑战下,中国需突出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地位,重点发展绿色、高端制造业,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