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一军 《科技资讯》2014,(36):125-125
国内沿海地区土地资源有限,滩涂资源成为国内最重要的备用土地资源,同时是海岸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滩涂资源的围垦也成为保证国内土地资源平衡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沿海地区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的有利条件。但是在滩涂围垦中,淡水资源紧缺成为沿海大规模围垦与开发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制约因素,所以对沿海地区围垦区蓄淡工程的优化探究成为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在蓄淡工程的评估、综合应用的同时,需要兼顾垦区的供水、防洪、环保、海洋、种植、养殖等行业需求,综合合理的利用水资源。该文结合沿海围垦区蓄淡工程的发展和优化做出简要的探讨,着重这方面的研究也对解决今后沿海地区尤其是北方沿海地区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围垦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分析江苏沿海滩涂资源量与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沿海滩涂开发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沿海滩涂开发利用规划.根据科学开发、综合开发、分层次开发、市场化开发和可持续开发的原则,确定了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的总体功能定位;通过整合沿海资源,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合理布局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实施错位发...  相似文献   

3.
HN2500滩涂车辆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制了一种适合在沿海滩涂中行走的滩涂车辆,通过建立滩涂车数学模型,寻找增加它的通过性结构参数,并且对这种车辆的设计原理和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其主要越野性能参数的模拟计算和单轮试验器试验以及样车的初步试验,证明这种车辆能够在滩滩行走,它基本探索出解决轮式车辆在沿海滩涂作业时通过性问题的路子,为开发滩涂机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沿海滩涂开发的生态环境响应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滩涂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响应,分析了滩涂开发对生态环境响应的限制性因素和表现形式,构建了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生态环境响应模式.以滩涂开发区域的生态足迹数据为参考,建立了滩涂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响应机制.江苏沿海滩涂开发的算例表明,江苏沿海区域生态足迹以每年35.5%的速度增加,认为在江苏滩涂开发过程中必须抑制生态足迹过快的增速.  相似文献   

5.
沿海滩涂围垦开发的再定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几年江苏沿海又掀起了一个大规模的围垦开发热潮,历史上储备的滩涂资源已基本被围垦开发饴尽,如继续保持这样的速度,必将对沿海滩涂的湿地环境产生威胁这样一种情况,为合理开发沿海滩涂资源,作者认为(a)必须控制一个合理的围垦速度,即围垦速度等于淤长速度,每年约0.17万hm2;(b)对严重沙化的粉沙质滩涂的围垦开发的代价很大,不要急于围垦,可以先就滩利用,在合适的时候再围垦.(c)水源、水质和环境条件差的地方,滩涂围垦搞养殖的效果并不好,应考虑有效的利用方式.(d)对目前滩涂围垦热要正确引导,把重点放在对已围滩涂的开发利用上.  相似文献   

6.
能源、水资源和建设用地利用秩序是其耦合治理的基础。利用纵向与横向秩序量化各8级轻重标尺,计算需求与供给侧结构异质变动的能源、水资源和建设用地利用秩序;通过比较资源利用效率和社会公平的同步变动关系,测度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之轻重,从而评价能源、水资源和建设用地利用秩序耦合程度,并提出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江苏滩涂围区功能及产业布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江苏沿海开发滩涂区土地在产业、空间上的配置,使土地资源得以充分合理利用,运用产业布局理论与SWOT分析法,对江苏沿海规划中的21个滩涂围区进行了功能定位,并运用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对围区土地产业空间布局分析,定量给出了每一围区农业、生态和工业用地类型,可作为江苏沿海滩涂开发利用规划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凌申  钱志新 《科技信息》2013,(26):14-14
<正>2009年6月,国务院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使江苏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提出,要加快新能源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大丰、东台、如东、灌云等陆上风电项目和沿海滩涂海上风电开发,建设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1]。江苏沿海国家战略的实施,为大丰市沿海开发增强了动力,也加快了大丰市风电产业的崛起。  相似文献   

9.
我国海岸带滩涂开发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我国沿海分布着的广阔滩涂、滩涂资源的特点、滩涂开发利用现状以及针对滩涂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科学开发滩涂的基本战略。滩涂资源是我国沿海地区重要资源,加强对这一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沿海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论述我国沿海分布着的广阔滩涂,滩涂资源的特点,滩涂开发利用现状以及针对滩涂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科学开发滩涂物基本战略,滩涂资源是我国沿海地区重要资源,加强对这一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沿海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十堰市郧阳区为研究对象,借助层析分析法、综合适宜性评价模型、水资源承载力模型等先后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水资源承载力测算,进而预测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划定研究区的刚性开发边界和2030年弹性开发边界.结果显示,研究区建设用地高度适宜区面积为412.16 km2,占总面积的10.82%;2030年,中心城区水资源可承载最大人口规模为29.42万人,建设用地需求量为19.29 km2;研究划定刚性开发边界外(禁止建设区)面积为1 575.20 km2,2030年弹性开发边界内总面积为19.29 km2,其中新增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12 km2.本文中综合考虑土地条件、资源承载力以及城市扩张的内在需求,探索县级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方法,提出城市扩展的最佳方向和合理规模,为引导十堰市郧阳区城市空间有序扩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长江三角洲2000年和2014年的2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为基础,应用经济学中的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进行长江三角洲2000—2014年的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研究,分析得出:在时间上,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中起主导作用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林地、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用地;在空间上,耕地、水库坑塘、农村居民用地和城镇用地分布比较均匀,其次是林地、河渠、草地、其他建设用地和滩地,湖泊、未利用土地和滩涂距绝对均匀线较远,说明在长江三角分布极不平衡,差距悬殊.15年间,耕地、林地、草地和河渠在向不均匀方向发展,湖泊、水库坑塘、滩涂、滩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恰好相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村镇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推进,村镇发展建设规划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导致村镇景观受到破坏,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土地浪费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村镇建设用地景观破坏问题,需要根据我国村镇景观生态环境现状,开展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景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研究.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景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需要结合区域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在分析村镇主要景观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评价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景观格局生态脆弱性和重要性,并根据规划原则划分景观生态功能区,评估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综合效益,从而完成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景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相似文献   

14.
江苏沿海滩涂围垦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分析江苏沿海滩涂资源量与围垦现状的基础上,在滩涂开发布局要遵循海岸演变的自然规律,在不破坏生态环境、不改变辐射沙脊群总体动力格局、不影响港口岸线与深水航道、不妨碍入海河口泄洪排涝能力的前提下,科学确定滩涂围垦布局.江苏沿海滩涂共划分为6大垦区,分别为绣针河口-灌河口、扁担港口-东台河口、方塘河口-东凌港口及遥望港-连...  相似文献   

15.
我国沿海滩涂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在简略分析国内外沿海滩涂开发、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沿海滩涂研究的理论框架,将滩涂研究划分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2个层次。其中,基础研究包括滩涂基本概念问题、动态演变问题和开发理论问题等3个方面,应用研究则包括滩涂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和生态问题等研究内容。最后,对比研究框架,指出当前我国的滩涂基础研究薄弱,应用研究也不全面,宜优先发展滩涂定义界定、统计口径与动态监测和法律管制、管理体制、公众参与、产业政策、资源定级估价与滩涂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等滩涂研究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6.
本在分析我国水资源基本特点的基础上,从水资源供需矛盾、用水效益、水资源开发和水质污染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出现的危机,并提出解决水资源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黄霄 《科技信息》2012,(23):202-203
目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国家级中心渔港——洋口港的沿海滩涂,在城市废水、工业污染和过度开垦等多重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已呈现出较为严重的污染迹象。在江苏沿海开发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这两大国家战略层面的机遇下,改善国家级中心渔港——洋口港荒置沿海滩涂的生态环境,还原其自然面貌,恢复滩涂湿地的生物群落与种类,保持该区位的生态特性,使其适应沿海滩涂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8.
在总结现代省会城市的空间结构特点的基础上,以四个典型沿海省会城市南京、杭州、济南、广州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空间扩展特征进行相关分析,得出沿海省会城市空间扩展沿交通走廊定向发展、集聚与扩散等主要规律。指出沿海省会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出现的资源利用、环境恶化、用地无序蔓延等问题,对未来大都市良好生态环境建设及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海岸带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归纳了滩涂可提供资源的不同类型及开发利用方式的基础上,探讨滩涂开发利用对海岸带水动力条件、泥沙冲淤环境、滩槽稳定性、海岸带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及其他海洋资源等造成的主要影响。滩涂开发利用环境影响的评价模型主要有:生态-经济模型、多指标层次分析模型、DPSIR模型。根据滩涂开发利用中产生的环境影响中一些较突出的方面,概括了在滩涂开发利用规划、实施过程中普遍需要关注的方面,针对滨海湿地资源的保护、生物资源的保护、围垦区块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利用遥感影像快速准确地提取多种生态环境方面的基础信息,应用数学概念中的多准则多目标评价原理,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锦州一葫芦岛沿海地区的建设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之后,使用基于蚁群智能算法的元胞自动机(ACO-CA)模型在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建设用地的位置选取,从而实现建设用地的空间优化.优化结果与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规划及土地利用等相关规划的内容基本吻合,与各城市的空间发展战略基本一致.该方法使停留在理论探讨上的空间优化问题在方法论上有了补充,该优化结果有利于从开发建设的根源上控制和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促进锦州一葫芦岛沿海地区的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