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本文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试验方法,根据田间试验所测得的参数,建立了以小麦和花生产量以及亩总产值为目标函数的三个数学模型.模型经F 检验达1%的显著水准.通过电子计算机模拟寻优.筛选出在本试验条件下,亩产小麦250kg,花生300kg,总产值600元以上的农艺综合措施的决策方案是:亩施有机肥3427—3550kg 和 P_2O_511.2—11.5kg 做小麦底肥,N15.1—15.5kg(小麦季占4/5花生追肥占1/J,小麦肥配为小麦底肥和小麦拨节期追肥各占1/2).小麦和葆生行距均为40cm,小麦亩播量10.3kg;花生亩密度8000穴,每穴2粒.  相似文献   

2.
《安徽科技》2009,(2):32-32
据最新数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我省粮食丰产工程四年增产400多万吨,增效60多亿元。水稻、小麦两大主体粮食作物主产区23个县建立的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合计实施面积5013.53万亩。“三区”平均亩产525.35公斤,创造了小麦亩产648.6公斤、中稻亩产845.3公斤、双季稻亩产1306.7公斤的百亩连片全省稻麦高产记录。  相似文献   

3.
赵淑红 《科技潮》2009,(8):35-35
北京新三号 生长期80天.球重4.2公斤,球高33厘米,球径19.3厘米。单株净菜重4公斤左右.净菜率81%.亩产净菜7500-8500公斤。北京.华北、东北地区的主栽品种。该品种推广多年.近3年累计推广种子40万公斤.推广面积160多万亩,新增经济效益约24亿元。  相似文献   

4.
<正> 1995年石河子地区种植的46.26万亩冬春小麦喜获丰收,总产比1994年增长了35%,平均亩产289公斤,比1993年的270公斤增加了19公斤,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好记录,涌现出了122、142、143、总场、148、151、152等四亩产超过300公斤的团场,石总场万亩小麦超过500公斤高产田,现仅从气象条件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利弊影响作分析,为今后冬春小麦的生长期间合理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所谓麦田间套20+40模式,小麦播种采用大小行的形式,小行距20cm,宽行距40cm,带宽60cm。麦田间套20+40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小麦比20cm等行距单作(下称对照)栽培产量不减。据1995年在校实验农场的试验证明,20+40模式小麦亩穗烽较20cm等行距单作对照减少24.77%,但穗重却增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美国在棉花栽培制度方面研究试验窄行种植,棉花行距由原来的100厘米左右改为20~40厘米,每亩株数由2,600~8,000株增加为每亩30,000株以上。据估计,1971年在得克萨斯州平原地区种植窄行距棉花12万亩,1972年种植30万亩,1973年准备种植60万亩以上。目  相似文献   

7.
缙云县盘溪区的101.8亩山坡地旱粮三熟高产示范方喜获丰收。经地、县农业、科委等有关部门实地验收,全年平均亩产达1315.2公斤,其中春马铃薯亩产292.83公斤(折干),春玉米亩产436.97公斤,甘薯亩产585.40公斤。5.17亩高产攻关地,春马铃薯亩产357.79公斤,春玉米亩产505.65公斤,甘薯亩产700.56公斤,全年亩产高达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以往种植花生采用传统的栽培技术,亩产不到100公斤,近几年来,部分地区开始应用地膜覆盖配施氮磷钾肥的措施,花生亩产一般达到200公斤左右。但采用地膜覆盖等栽培技术,生产成本较高,不易推广。  相似文献   

9.
1957年建瓯县东峰公社有人在小麦播种后遇连续阴雨情况下小麦生长受影响,采用中药苍术追肥小麦,结果,使12.23亩小麦平均亩产达280斤,而其他69.77亩小麦,虽在同等土地、水肥条件下,平均亩产只有74斤。1961年,此试验又在龙村公社吴地大队对2亩小麦用苍术追肥,同样获得亩产300斤左右。两次试验都可以看到,用苍术追肥小麦可使小麦叶片浓绿,不易发黄,根系发达,茎粗粒  相似文献   

10.
庹必新 《遵义科技》2005,33(3):33-35
试验结果表明,在施有机肥、氮、磷、钾肥相同的情况下,亩施钾肥25公斤增产效果最佳,亩产可达1056.7公斤/亩,比对照不施钾肥亩增543.3公斤,增收384.72元。其次为亩施钾肥20公斤,亩产达970公斤/亩,亩增456.7公斤,增收320.56元。亩施钾肥30公斤,亩产达840公斤/亩,亩增326.7公斤,增收201.36元。以施钾肥25公斤投产比最合理,为1:3.52。  相似文献   

11.
花生夏直播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聊城市夏花生产量水平低的问题,筛选出适于聊城市夏直播的花生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自2008年起我们开始了该项研究.试验选用了4个适于一般麦田套种当前推广的新品种,3年中都在4种不同条件下种植.综合各品种不同条件下的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或同一品种不同年度间,单株果数、果重和单株产量都有一定的差异,有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其差异绝对值并不大,因此研究结论是:目前适于一般麦田套种的花生优良品种均可用于麦后直播,在4个参试品种中以金花808表现最优(果数较多、果重较大),鲁资864次之,花育22号第三,丰花1号总体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12.
行距配置对高产冬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高产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在河南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超高产攻关田研究了不同行距配置对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豫麦49-198、周麦22和矮抗58群体总茎数、单株成穗数、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量均以宽窄行种植模式较高,而偃展4110则以等行距种植模式较高,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亦表现出相似的趋势.因此,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穗形小麦品种选择合适的行距配置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豫南稻区麦茬水稻产量较低,其重要原因是肥料不足。在小麦、水稻两茬作物之间种植一茬绿肥,每亩可获得鲜草1000—3000公斤,这对提高水稻产量,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有显着效果。麦收后种植绿肥,解决了水稻肥料不足的矛盾,开辟了一条有机肥发展水稻生产的新途径。多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柽麻,绿豆,细绿萍等绿肥作物的适应性强,鲜草产量高,适宜于麦茬水稻掩青作底肥。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比较花生单作、玉米单作以及花生玉米间作三种栽培方式对花生与玉米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玉米间作对花生和玉米的生长性状影响不大,对花生的产量有较大影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根据烟台地区光、热、水等气候资源实况,运用FAO等提供的生产潜力估算方法,认真分析了当地小麦、玉米不同栽培技术体系的生产潜力,进而对两个作物合理组配的4种一年二作技术体系作出评价:(1)晚播“独秆”小麦—套种晚熟玉米光温生产潜力最大,气候生产潜力也较高,目前宜作为高产攻关的二作技术体系;(2)中茬“中播”小麦—晚套中熟玉米气候生产潜力最高,稳产性好,宜作为当地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主要二作技术体系;(3)晚播“独秆”小麦—平播中熟玉米气候生产潜力较高,水热综合满足状况良好,适合在产量水平较低、而机械化水平较高的条件下推广应用;(4)早茬“精播”小麦—早套中熟玉米气候生产潜力最低,稳产性差,应尽快用其它二作技术体系予以更替。  相似文献   

16.
致密油藏储量大,开发成本高,实现经济开发至关重要。以C油田致密油藏典型区块为例,采用直井—水平井联合布井方式,通过数值模拟,讨论了5种不同渗透率级别、8种排距下CO2驱的开发效果,结合经济评价指标分析不同油价下CO2驱的经济效益。研究表明,当前油价下,渗透率在0.1×10-3~1×10-3μm2时,建议C油田致密油藏典型区块采用注CO2开发方式;缩小排距,采出程度提高,内部收益率降低,建议根据C油田开发方针和原则选择合适的排距;增加生产年限,累计采出程度提高,经济效益呈现降低趋势,建议C油田根据自身情况需要选择合理的生产年限。  相似文献   

17.
深基坑双排桩支护排距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最佳排距及支护结构内力,分别对2D、3D、4D和5D(D为桩径)4种排距的双排桩支护结构进行室内模型试验,通过千斤顶在基坑顶加压模拟荷载,不同开挖深度下,测量模型桩身内力大小及桩顶位移的变化.分析排距和开挖深度对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影响,包括前后桩正负弯矩大小、差值、桩顶位移等,得出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最佳排距.研究表明:双排桩支护排距变化,对桩弯矩及桩顶位移影响均较大,且双排桩排距的变化对后排桩的内力影响明显大于前排桩,对正弯矩的影响小于对负弯矩的影响;开挖深度对桩顶位移影响较大,对正弯矩的影响大于负弯矩,深度位移曲线近似为过原点的二次曲线,基坑底以上为正弯矩,坑底下为负弯矩,3D排距时桩顶位移最小,4D排距时正弯矩最大.  相似文献   

18.
陈默  张璇  郑文涛  张楠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6):15491-15497
为探寻风电场尾流干涉效应及定量预报不同风电场布局下整体输出效能,从工程中预报单台风电机尾流效应使用最普遍的Jensen模型出发,基于风电场布局中上游风力机对下游风力机的遮蔽效应及遮蔽模式,构建尾流干涉效应数学模型,编制风电场尾流干涉效应预报程序,研究齐位排列方式下风电场整体输出效能随风电场规模、行列间距及风向角的变化规律,以及错位排列方式下风电场整体输出效能随错位间距和风向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风电场规模下整体输出效能均随着行列间距的增大而增大,不同行列间距下整体输出效能均随着风电场规模的增大而减小;不同错位间距和风向角下风电场整体输出效能差异明显,需根据风电场所在地风向来合理安排风力机行列间距,以最大化整体输出效能。研究可为工程中预报任意风电场布局下风电机组尾流干涉效应及合理化设计风电场布局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高台阶抛掷爆破中是否也存在最优的间、排距,在黑岱沟露天煤矿进行了大量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黑岱沟露天矿高台阶抛掷爆破中,排距不变,孔距增大.爆堆的前沿抛距基本不变,抛掷率随着炮孔密集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当m>1.6时,抛掷率开始下降.与孔距相比,排距变化对抛距的影响程度要大一些.在高台阶抛掷爆破中确实存在有利于抛掷的最佳间、排距,只是因为试验的台阶高度、单耗等参数的不同,最佳m值存在差别.在黑岱沟露天矿特定的试验条件下可以认为,当1.45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