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祖惠能是禅宗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中国禅宗的真正创建者,被指称为肉身菩萨。惠能坐化后,首开以肉身为胎塑成夹纻真身像的风气,这是与佛教本土化后其葬俗的演变有密切关系。其真身坐像对其身后树立南宗法统地位的运动及佛教肉身崇拜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霍炬 《科技信息》2007,(5):19-19
该文基于“漆工艺的现代应用”这一观点,分析并总结了传统漆工艺中的图案样式、工艺技法等元素,并加以改造、提炼;同时将其与现代漆工艺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产生新的艺术形式。通过对材料、表现形式、实用性等几方面的说明,阐述了传统漆工艺应用到现代工艺中的意义,认知和理解了传统漆工艺现代应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漆画艺术是我国现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脱胎于中国传统的漆工艺。人们通过漆器工艺形态和艺术语言的组合,形成了新的画种。漆画艺术历史悠久,伴随着中国的漆器艺术产生和发展,逐渐从"器画相随"转变为"器画相离",且随着时代的变迁,漆画开始具有浓重的现代特征。从语言特征、精神内涵以及艺术特点等方面对漆画艺术的现代性取向进行分析,解构漆画创作的构架,以期有助于完善现代漆画艺术体系、促进漆画艺术的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4.
漆艺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中国传统漆器的文化衍生.历经几千年的发展,髹漆工艺渐近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传统漆工艺.传统髹漆工艺技法的提高和完善推动了赣鄱地区漆画的发展与创新,赣鄱地区的漆画正在逐步走向世界,其发展备受人们的关注,已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艺术种类.  相似文献   

5.
从博白客家编织工艺的历史起源谈起,对编织的传统种类、工艺特点和民俗内涵加以分析,探讨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博白编织工艺的现代化转型和产业化发展方向,为做大做强博白编织工艺文化产业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企业工艺创新的源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艺创新是世界技术竞争取胜的关键。但是在传统的创新研究中往往以R&D经费、R&D人员和专利作为创新指标来表示创新,很少对工艺创新内在规律的个性进行研究。该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工艺创新理论研究基础上,基于江浙国营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提出了不同于“产品为龙头”特征的工艺创新过程模型与不同于Uttertback与Abernathy的工艺创新动态模式,分析了制造技术的发展,工艺创新内在规律的变化,为中国工艺创新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汪勇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9,24(2):I0001-I0001
青花装饰在陶瓷装饰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传统陶瓷装饰的主流。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程式化模式,绘画方式以勾线、汾水为主,具有较强的工艺特征。  相似文献   

8.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已经成为学术界、理论界及体育界关注的焦点,用资料分析法、对比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社会发展和历史演变的角度,解析中国社会结构演变中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从而把握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发展脉络,旨在客观而准确地认识过去、把握现状,构建起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华民族历史演变背景下的基本历史逻辑,为当代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一种新型复合夹芯结构,即低密度泡沫芯材与菱苦土柱状结构复合芯材.由于复合芯材具有较高的抗剪切性能和抗平压性能,使得新型夹芯结构具有很高的抗弯刚度性能,而且夹芯结构的芯材与面板同时成型,没有界面,从根本上解决了夹芯结构芯材面板界面性能薄弱的问题.如果该夹芯结构应用于菱苦土夹芯板中,将使菱苦土夹芯板在结构、工艺、性能、安装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评析沈家本与清末修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中国近代法律改革,是在沈家本的统领下完成的.这次改革是在考察了中国固有法律的沿革得失,研读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历史文化传统,大量删改了清律中落后与野蛮的部分,制订出一系列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典法规,一举打破了延续两千年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法律体系,奠定了中国近代法制的基础.本文着重阐述沈家本在此次修律过程中所持的法学观点和修律主张.  相似文献   

11.
郝莹 《科技咨询导报》2008,(25):233-233
从服装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服装设计单纯地在造型结构上进行突破和创新已经力不从心,因此服装设计语言的开发和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脱胎于传统民同艺术井为现代设计理念所应用的手工印染技术,将其传统工艺精神与现代设计艺术和东西方绘画表现有机的结合,形成了以视觉创新和工艺个性化为特征的服装设计新语言,为我国服装设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自由设计空间。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交流钨极氩弧焊工艺、对L2纯铝的焊接性进行了分析,对焊接工艺进行了研究,找出合理的焊接工艺,解决了纯铝L2焊接时难熔合、易焊塌、易夹钨、易产生气孔和裂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赵玉环 《科技信息》2009,(5):159-160
沈家本的法律思想,指导了清末的修律实践,开启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进程,促进了自由、平等、人权思想的发展和中国近代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发展,对我们今天的法治建设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其法律思想又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张传寿 《科技信息》2011,(5):I0122-I0122,I0110
手工艺本身不仅是一种艺术行为,更是一种经济行为。以往在当代艺术学、设计学研究领域中,对明清手工艺的关注多限制在造型、审美、材质、伦理价值等方面,少有人从经济学、市场学关注明清手工艺,梳理明清手工艺行业整体发展脉络,探索明清手工艺行业发展的规律。在此,本文以明清时期分布广泛的棉纺织工艺为基点,从经济学、市场学的视角分析明清时期棉纺织原料市场的发展情况,为探索明清时期棉纺织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5.
"情"、"味"、"境"是最能体现中国抒情传统文学旨要的核心概念,也是王文生对古典传统研究自始至终所执着追寻与探视的人生审美理想。《中国美学史:情味论的历史发展》是王先生继《论情境》后推出的力作。其最为新颖之处无疑是"以情味之线,牵美学之史"。他从中西文化语境纵观中国传统抒情文学并逗引出"情味论",并对"情味论的历史发展"作了交互式的潜在整合、梳理和大胆果敢的纠评与言说,给人以深刻的启悟。  相似文献   

16.
从学审美的本质和特征、学的审美功能和审丑效应、学美感的传达和接受、学形式和风格的审美情趣、民族宗教与学审美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古代学审美理论的研究范畴。旨在建构具有民族性、大众性、科学性的学审美理论,使之从传统走向现代、从本土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王阳  张磊 《科技资讯》2013,(3):92-92
数控加工工艺是传统加工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技术与计算机数控技术的有机结合,该工艺源自于传统加工工艺。本文首先分析了数控加工工艺的两大特点,在此基础上从刀具选择、夹具、切削用量、加工方式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数控加工工艺与传统机加工工艺的区别,并对两者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西藏艺术研究史上首次较系统、完整,科学地对藏族传统绘画颜料的发展历史,制颜工艺,应用技术,在我区的颜矿分布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论证,并提出了藏民的祖先使用矿物颜料的时间至少始于四千多年前的论断。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多次考察,采用访谈、评述的方式,从保护、传承、发展民族传统制作工艺的视角,对董万富十四苗方笙进行了制做工艺、工具、数据、材料等方面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学地域化研究渐已模式化,并有着决定论的思维方式,这使得它对中国现代学研究格局并未有实质性的突破。从中国现代学地域化研究中有关地域化的概念、研究模式、价值评估三方面来看。这种研究的理论水准还有待提高。地域化是化权力支配下的一种化认同,是一种历史变迁的产物。中国现代学地域化研究应在各种化权力与地域化的复杂纠葛中,探讨地域化的存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