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雪花 《科技与经济》2014,27(1):106-110
以我国2005—2011年度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债务期限结构安排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存在显著的粘性特征,债务期限约束程度较高能有效抑制高管薪酬粘性;反之,债务期限约束程度较低不仅难以发挥治理作用,反而会进一步加重高管薪酬粘性。同时,债务期限约束的治理作用在国有控股公司中比较明显,对于非国有控股公司则不显著。研究结论表明,在合适的环境下,债务期限约束方能发挥积极的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债务结构具有不同的公司治理效应,也对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有不同的约束作用;为此,提出了一个改进的LLSV模型,即在控股股东利益侵占基本分析模型(LLSV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债务因素,分析债务结构对利益侵占的影响.选择我国844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模型分析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结论:债务期限结构中的长期债务、债务优先权结构中的非优先级债务、债务布置结构中的公开债务对控股股东利益侵占具有更强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管在公司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高管实行有效激励会给公司带来更大效益;此外,随着公司股权性质的不同导致高管薪酬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也不同,本文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14~2018年相关数据为样本数据,实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对比分析了国有和非国有上市公司公司高管薪酬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公司高管薪酬与绩效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非国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对绩效有更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且根据结论提出通过完善公司的薪酬激励制度以及对公司监督、约束机制加强管理来有效提高公司的绩效.  相似文献   

4.
以2008年沪深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异常高管薪酬的存在性及其与公司内部治理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异常高管薪酬行为,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兼任、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异常高管薪酬不存在显著关系,而董事激励、董事会会议次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异常高管薪酬的关系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薪酬低于市场经理人市值难以激励和约束国企高管,按照市值确定公用企业高管的薪酬又会引发明显的利益冲突,这就是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目前高管薪酬制度面临的两难选择。面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我们或许可以采用以下路径以规制公用企业高管的薪酬。采取有效的机制将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挂钩,同时引进严格的市场筛选制度选任公用企业高管。其次,强化高管薪酬的信息公开与高管薪酬的股东决策权的结合。最后,以"程序合理化与信息公开化"为基石的公司治理是解决高管薪酬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6.
选取2011~2013年沪深两市的114家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在确定了公司规模、股权集中度、所有权结构等控制变量之后,实证分析房地产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管理层持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房地产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和公司绩效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其中注册地为非一线城市的表现更为显著;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都没有显著关系;独立董事比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力度有限;注册地为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明显高于非一线城市。  相似文献   

7.
基于国家控股企业与非国家控股企业的角度,选取41家房地产上市公司2001—2011年的年报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房地产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房地产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之间是显著相关的,非国家控股企业的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之间的相关程度明显高于国家控股企业。  相似文献   

8.
对于我国高管股权激励效果的研究结论一直有争议,这可能与我国的制度背景有关.我国特有性质可能影响股权激励的效果.采用PanelData回归方法,检验了2000年至2005年间4200个样本高管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间的关系.我们发现:总体而言,高管股权激励的效果不显著;但是,对于非国有控股股东,管理者持股水平和公司价值正相关,并在5%的水平下显著,而国有控股股东的激励效果则仍不显著,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激励机制并没有发挥设想的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现状的研究,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的问题,并提出高管薪酬激励机制的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以2005年5月1日~2007年12月31日的国有-国有、行业未变更的控制权转移公司为样本,在控制高管变更等因素后,检验薪酬变动与控制权转移后业绩变动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高管薪酬增加与控制权转移后业绩改善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一结论对国有上市公司薪酬改革和控制权转移后如何提升公司业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运用Excel及SPSS统计软件,通过样本分析及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成本黏性程度进行差异分析,得出成本黏性程度与高管薪酬水平大体上呈正相关关系的分析结论.但是民营上市公司的成本黏性程度随高管薪酬增长率波动比国有上市公司的波动变化幅度大,因此得出,民营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水平对成本黏性程度影响较大的分析结论.对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降低成本黏性、改善治理结构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的成本管理提供改善思路,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非控股国有股权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变得越来越普遍。该文作者发现,当国有股权处于非控股状态时,公司过度投资的症状变得更加严重。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当国有股权处于非控股地位时,一方面国有股权带给公司的政治关系使得公司比不存在国有股权的公司更有能力获得投资资源,另一方面管理层受到的监督与约束少于国有控股的公司,因此过度投资的症状更加严重,公司的业绩也相应较低。以上发现表明,非控股国有股权具有其独特的代理问题,这对于改善经济效率和国有资产管理都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考察公司的债务期限结构对投资的影响,实证发现,不管是高成长性公司还是低成长性公司的长、短期债务均与公司的投资显著负相关,结论支持西方理论投资不足的成本由长期债务引起的假设,但不支持短期债务可以减轻投资不足的假设。排除债务期限的内生性因素,短期债务仍与投资负相关。降低债务期限结构仅仅是解决投资不足的充分条件,其必要条件是要真正发挥债权人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后,代表着企业发展潜能的创新能力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研发投入作为学术界公认量化企业创新能力的指标,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讨论。选取2014—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实证方法分析政府补助、高管薪酬粘性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发投入随着政府补助的增加而增加;高管薪酬粘性不会削弱政府补助与研发投入之间的正向关系,并且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高管薪酬粘性对政府补助与研发投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起正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2004-2006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公司资本结构、公司治理机制和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资产负债率和企业价值并不是呈简单的线形关系,合理的资本结构有利于提高公司的企业价值;在公司治理机制中,高管层持股发挥了激励的作用从而会提高企业价值,但这种作用并不显著;独立董事治理机制、董事会治理机制和监事会治理机制均未显著地发挥其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上市公司自1998年开始披露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以来,人们注意到许多难以理解的现象,比如连年亏损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却获得了相对丰厚的报酬。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表明,高管薪酬增长率与公司业绩增长之间并不存在相关关系。薪酬差距与公司绩效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符合锦标赛理论的预期,说明适当拉大员工薪酬差距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国有股比例不同的公司的激励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17.
从公司现金持有量的角度研究国有控股及法人持股的治理效应,发现:非国有控股公司中法人持股比例显著高于国有控股公司;非国有控股公司与国有控股公司的现金持有量没有显著差异;随着法人持股比例的提高,非国有控股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显著降低,而国有控股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没有显著变化。结果表明,法人持股有利于公司治理的改善,能显著影响非国有控股公司的现金持有决策,但是法人股权的积极作用在国有控股公司中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8.
以2010~2012年我国深沪两市的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负债融资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以及公司产权性质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负债融资水平与公司经营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非国有控股公司相比较,国有控股公司中负债融资水平与公司经营绩效的负相关关系更强。这一结果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负债融资对公司经营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负债资本的公司治理功能并未得到有效发挥,与西方负债融资治理理论预期相反。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A股市场2007~2010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高管样本数据为例,从高管个体人力资本产权实现的理论视角,在尽可能排除或减少财务资本产权影响的情况下,实证分析了组织特征及治理机制对高管人员股权激励强度的影响效应。结论显示,相对于非国有性质,国有公司高管股权激励强度更高;企业成长性越高,公司高管股权激励强度越高;企业规模越大、企业风险性越大、董事会独立性越高、股权集中度越高、资产负债率越高、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强度越低。  相似文献   

20.
选取我国2008—2010年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在控制样本自选择偏误的基础上,探讨内外部公司治理机制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约束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内部治理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投资过度正相关,对投资不足的治理作用不显著;股权制衡机制失效,难以抑制企业的无效投资;独立董事制度并未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形成有效制约,管理层持股也无法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但合理的高管薪酬体系却能激励管理层进而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外部治理中独立审计并未发挥治理效果,但法制环境的改善可以制约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