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Perkin-Elmer 577型红外分光光度计实验手段分析了B_4树脂吸附铀酰离子反应机理,初步得到如下结论:第一,B_4-1(2)和B_4-4(2)二种树脂吸铀后,在885 cm~(-1)处均出现明显的UO_2~(2+)特征红外吸收峰,随着B_4树脂吸铀量的增大,该吸收峰面积有规则的增大。第二,二种B_4树脂吸铀后,其芳基一胺和烷基一胺的红外吸收峰强度明显减弱,同时产生新的NH_4~+红外吸收峰。第三,二种B_4树脂吸铀后,它的醚键红外吸收峰消失。以上结论,在国内外尚未见正式文献报导。  相似文献   

2.
1.TO-35吸附剂(水合氧化钛的编号)在UO_2(ClO_4)_2水溶液中的吸铀量随着溶液pH值的减小而增大.由于吸铀量的增大,在2θ=26.8°的新衍射峰高度亦随之增高,所以,认为是以UO_2~(2 )离子形式被吸附. 2.TO-35吸附剂是锐钛矿型. 3.吸铀后的TO-35,在2θ=25.1°处衍射峰高度比空白吸附剂都明显增高,这可能是由于TO-35对UO_2~(2 )进行化学吸附所致. 4.钛吸附剂吸附UO_2~(2 )离子以后,它有一个最高的特征衍射峰在2θ=26.8°,这在国内外都未见过报导.  相似文献   

3.
508树脂吸铀机理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应用红外光谱与紫外光谱实验手段报导了508树脂吸附铀酰离子反应机理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初步得到以下三个结论: (1)由701预聚浆与5NAP生成508树脂的反应是生成醚键的化学反应,反应产物是R-O-R ??树脂母体,代号为701树脂). (2)紫外光谱方法证实,5NAP不吸铀.而508树脂却是一个优良铀吸附剂. (3)508树脂吸铀机理,是508树脂醚键与-NH_2基和UO_2~(2 )进行螯合. 以上结论,在国内外尚未见正式文献报导.  相似文献   

4.
研究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301处理酸性含铀浸出液的吸附机理,分析D301载铀饱和树脂淋洗异常的原因,优化D301载铀树脂的淋洗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某酸法地浸浸出液中含不同比例的UO_2~(2+),UO_2SO_4,UO_2(SO_4)_2~(2-)和UO_2(SO_4)_3~(4-)等配合物,D301树脂对UO_2(SO_4)_2~(2-)和UO_2(SO_4)_3~(4-)的吸附是离子交换机理,对UO_2~(2+)和UO_2SO_4吸附是表面络合机理,铀酰络合物与树脂以2种不同的化学键结合是导致淋洗曲线出现2个峰的原因;提高淋洗剂酸质量浓度为30 g/L或提高淋洗剂NaCl质量浓度为90 g/L都可以优化淋洗曲线,其中提高淋洗剂NaCl质量浓度更具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熔融淬冷法制备掺Pr3+(0.1%,0.3%,0.5%,0.7%)(按物质的量计算百分数,下同)的0.64GeS2-0.16Ga2S3-0.2KCl硫卤玻璃.测试玻璃的光学吸收谱和光致发光谱,在红外吸收谱中有4个明显的吸收峰,分别是Pr3+的基态3H4向3F4,3F3,3F2和3H6激发态跃迁引起的吸收.近红外区的3个发光峰,分别对应1D2→1G4(~1 390 nm),3F4→3H4(~1 430 nm)和3F3→3H4(~1 480 nm)的跃迁.0.5l%PrCl3掺杂时该组分玻璃的发光强度最高,而且吸收峰和发光峰峰值位置比相应的硫系玻璃有蓝移.分析表明:吸收峰和发光峰的蓝移是由于硫卤玻璃的离子键性比相应的硫系玻璃的离子键性强,导致Pr3+的相应能级间隔增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红外光谱与紫外光谱实验手段报导了508树脂吸附铀酰离子反应机理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初步得到以下三个结论: (1) 由701预聚浆与5NAP生成508树脂的反应是生成醚键的化学反应,反应产物是R—O—R′。(其中R—OH是指(?)—NH_2,代号为5NAP化合物,而R′是指具有树脂母体,代号为701树脂)。 (2) 紫外光谱方法证实,5NAP不吸铀。而508树脂却是一个优良铀吸附剂。 (3) 508树脂吸铀机理,是508树脂醚键与—NH_2基和UO_2~(2+)进行螯合。以上结论,在国内外尚未见正式文献报导。  相似文献   

7.
以桐油和二乙醇胺为主要原料,反应制备桐油酰胺.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拉曼光谱对桐油的结构进行表征,并进行了谱带归属;用傅里叶变温红外光谱(temperature-dependent FTIR)对合成产物的温敏性、谱带变化和双键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30 cm~(-1)和991 cm~(-1)为桐油的红外和拉曼特征吸收峰;25~225℃范围内,桐油酰胺变温红外光谱在1737 cm~(-1)(—C=O—)处吸收峰的吸光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温度高于125℃,991 cm~(-1)处的—CH=CH_2键断裂,产物发生分解;找出了桐油酰胺应用的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2-[(3.5-二溴-2-吡啶)偶氮]-5-氨基酚(简称3.5—Br_2—PAAP)与钴显色反应的适宜条件,其它离子的影响,确定了络合物的组成。实验表明,在 PH=4~5范围内钴与3.5—Br_2—PAAP 形成1:2的紫红色络合物.试剂的最大吸收峰为430nm,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为540nm,摩尔消光系数ε_(540)=6·48×10~4m01~(-1)cm~(-1),遵守比尔定律的范围为0~25μg/25ml。桑德尔灵敏度为0·00051微克 cm~(-2),表现稳定常数为3.6×10~6。通过对矿样、维生素 B_(12)针剂、小麦进行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了β-环糊精对4,4′-二羟基二苯乙烷的包结行为.结果表明,4,4′-二羟基二苯乙烷经包结后其紫外吸收有所增加,吸收峰红移了2~3 nm;红外特征峰被β-环糊精不同程度掩盖且特征吸收峰不同程度地发生一定的偏移;荧光强度随β-环糊精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β-环糊精与4,4′-二羟基二苯乙烷形成稳定的1∶1包结物,包结常数为7.82×103L.mol-1;PM3优化后包结物的构型为4,4′-二羟基二苯乙烷分子部分进入β-环糊精空腔,模拟包结物的稳定化能为-59.13 kJ.mol-1.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扎伊尔透视石的室温光吸收谱及其晶体场理论分析结果。我们在透视石中观察到了 Cu~(2+)离子的四条晶场谱带。10,300和13,050cm~(-1)处的吸收带,分别被识别为~2B_1→~2A_1和~2B_1→~2B_2电子跃迁,而15,000和15,820cm~(-1)处的吸收带,则被识别为~2B_1→~2E 电子跃迁。此外,我们还观察到27,000cm~(-1)处的一条吸收带,它可能是由透视石结构中邻近 Cu~(2+)离子的交换相互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两种新型芴衍生物:2,7-二(2,4-二氟苯基)-9,9-二辛基芴(1)和2,7-二(4-甲氧基苯基)-9,9-二辛基芴(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以及一维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碳谱(13C{1 H}NMR)、氟谱(19F{1 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了核磁共振谱谱线特征。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化合物1,2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在CH2Cl2溶液中化合物1,2在300~330nm波段有吸收峰,归属于π-π*跃迁;化合物1,2的光学带隙Eg分别为3.53eV和3.32eV,发射峰峰值分别为367nm和387nm,并且具有强烈的深蓝色荧光发射(激发波长为320nm),在二氯甲烷溶液中量子效率分别为0.60和0.80。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气相色谱和付里叶红外光谱直接检测了作为玻璃纤维模型的气相沉积SiO_2与硅烷-水(或硅烷CCl_4)体系所进行的反应。证明了这两相间的界面上存在着化学反应,存在着以化学键相联接的界面层结构。从实验结果推断出硅烷偶联剂本身经均缩聚反应后,生成的-Si-O-Si-键其红外吸收峰在1056—1063cm~(-1),而硅烷偶联剂与气相沉积SiO_2上硅羟基发生共缩聚反应后,生成的-Si-O-Si-键红外吸收峰在1105—1120cm~(-1)。  相似文献   

13.
现在从铀矿,特别是从低品位铀矿提取铀广泛采用离子交换法,(1—5)而所用的树脂多为Ⅰ型强碱树脂,例如Amberite IRA400,Dowex1×8及717树脂等。这是因为铀在酸性溶液中可以与SO_4=络合而呈阴离子UO_2(SO_4)3~(-4)或在碱性溶液中与CO_3=络合而呈UO_2(CO_3)_3~(-4)离子,皆可被Ⅰ型强碱树脂良好吸附,从而可以与其他杂质阳离子分开,达到浓缩,纯化的目的。过去有一些报导(1,4)认为磺酸树脂虽可吸附铀,但也会同时吸附铁等杂质离子而弱碱树脂对铀吸附量小,且对杂质如铁等吸附多,同样都不适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一种简单,快速测定白喉类毒素和白喉抗毒素的伏安免疫法。在NaCl-Na_2B_4O_7支持电介质中,用电活性镉离子(Cd~(2+))标记的白喉类毒素抗原(Ag)的络合物[Ag-Cd]~(2+)在示波极谱仪上的导数还原峰为-670mv(vsS C E)其峰电流直接与白喉类毒素浓度有正比关系,可定量检测白喉类毒素,检测下限5μgml~(-1),其峰电流的降低值与白喉抗毒素浓度有正比关系。可定量检测白喉抗毒素抗体水平,检测下限1×10~(-4)IUml~(-1)。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18种芳香胺在氯仿中的红外光谱,发现在氯仿中芳香胺的浓度对氨基振动吸收峰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大部分芳香胺氨基的对称和非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发生裂分,有些出现肩峰。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D30 1 (叔胺 )和D31 2 (伯胺 ) 2种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MoS2 -4 的吸附和解吸行为 .结果表明 ,D30 1树脂对MoS2 -4 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但用 0 .5mol·L- 1 的NaOH溶液解吸时解吸率仅为 2 9.6 % ;D31 2树脂对MoS2 -4 的吸附效果较差 ,但用 0 .5mol·L- 1 的NaOH溶液解吸时解吸率可达 90 %以上 ;此外 ,将二者应用于基于MoS2 -4 同WO2 -4 性质差异的离子交换除钼工艺尚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2-氨基-1-环戊烯-1-二硫代羧酸(ACDA)为结构单元,与芳醛缩合反应合成了14个新型的2-氨基-1-环戊烯-1-二硫代羧酸缩芳醛希夫碱——2-(取代基苯亚甲基胺基)-1-环戊烯二硫代羧酸,对其红外光谱吸收峰随结构、基团的变化而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团特征吸收峰的位移变化与共轭体系大小、基团的电子效应及基团在分子中的权重有关.  相似文献   

18.
以药食同源鸡内金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进行红外光谱检测分析研究,主要进行了一维FT-IR光谱检测,二阶导数光谱处理,稳定性检测实验,同时完成鸡内金标准品和不同炮制品的红外检测和谱图对比分析.通过对FT-IR谱图的分析,可以得到鸡内金红外光谱图的主要特征峰的峰位及其强度如下(其中红外检测波数范围是4 000~400 cm~(-1),绝对阈值为0.39,灵敏度为50):在1 653.56 cm~(-1)处的特征吸收峰的强度为0.607,在1 533.43 cm~(-1)处的特征吸收峰的强度为0.525,在3 300.01 cm~(-1)处的特征吸收峰的强度为0.521.通过对鸡内金的一维红外谱图,二阶导数对比谱图,及其稳定性检测结果的分析,表明了红外检测为鸡内金及其相关食品和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后续鸡内金在食品和中药材质量研究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 ( BPO)为引发剂 ,在 1 ,2 -二氯乙烷溶液中进行了丙烯酸接枝 ABS树脂 .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丙烯酸接枝 ABS产物在 1 71 7cm- 1处出现了明显的 C=O基吸收峰 ,证实了丙烯酸接枝到了 ABS树脂上 .研究表明 ,接枝率随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的增加 ,开始时迅速升高 ,以后只略有增大 ;随反应温度的升高 ,接枝率增加较快 .根据实验结果 ,推测终止反应主要为接枝链间的偶合终止 .给出了接枝反应的初始反应速度公式  相似文献   

20.
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HFMA)、2-丙烯酸2-(4-苯甲酰-3-羟苯氧基)乙基酯(BHEA)为功能单体,采用溶液共聚法合成了紫外吸收型氟硅化丙烯酸树脂.采用红外吸收光谱(FT-IR)和紫外吸收光谱(UV)研究了树脂的分子结构和紫外光吸收性能;通过热重分析法(TGA)、水接触角(CA)和氙灯加速老化试验对由树脂制备的涂膜的耐热性、疏水性和耐老化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树脂分子结构中含有氟、硅及紫外光吸收基团,且具有良好的紫外光吸收性能;由该树脂制备的涂膜耐热性较好,水接触角达到92°,表现出明显的疏水性能.同时,由于紫外吸收基团和有机氟、硅的协同保护作用,树脂耐候性明显提高.经过1 000 h加速老化试验,涂膜色差为3.12,保光率高达8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