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干旱是我国自然灾害中发生最频繁,最严重的一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当前已有学者对我国明清时期华北、华中、江南地区的干旱灾害进行较多的研究;而关于河南省的干旱灾害的研究,尤其是干旱灾害等级的划分标准和时空变化特征仍鲜有报道.基于此,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河南省干旱灾害的等级划分与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明清时期河南省共发生轻度旱灾115次、中度旱灾86次、重度旱灾7次,特大旱灾29次;(2)在时间分布上,干旱灾害年际变化呈现波动性,同时与"小冰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3)在空间分布上,干旱灾害发生频次呈现出西北部较多,东南部较少的特征.其研究结果对探索未来气候变化规律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沿线地质构造复杂,地形起伏剧烈,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域,各类地质灾害严重制约沿线各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根据1922-2015年“一带一路”区域地质灾害数据,分析了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地区地质灾害呈现出不规律的波动上升趋势,地质灾害发生规模与影响程度呈上升趋势。(2)印度是地质灾害发生频次最高的国家;东南亚地区的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南亚地区的尼泊尔、巴基斯坦,东亚地区的中国、日本等国家地质灾害发生频次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3)“一带一路”区域在1922-2015年的年均地质灾害发生频次为82.3次/年,受伤人数75人/年,死亡人数292人/年。(4)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孟加拉国、中国、印度和缅甸)经济走廊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在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时,应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区域进行合理的危险性评价,这有助于对有限的救灾资源进行合理分配;鼓励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等先进技术在野外调查中的使用,更加快捷、高效地获取详细的一手灾害调查数据;沿线发展中国家的抗灾能力亟需提升,以此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利用最小二乘法、小波分析法、空间插值法等,对明清时期陕北自然灾害的种类、等级、时空特征及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明清时期陕北自然灾害频发,共发生645次,主要灾害类型为旱灾、水灾、雹灾和寒冻低温灾害,将自然灾害划分为轻、中、重度3个等级,各占灾害总频次的27.4%、66.4%和6.2%.自然灾害10 a频次呈显著波动增加趋势,最大值发生在1830—1839年,分为频次最少-频次较高-快速上升3个阶段,单一季节灾害多在秋季和夏季,跨季节灾害多为夏秋连发、春夏连发且灾害等级较高.灾害发生具有2~3 a,5~8 a,10~13 a的周期.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榆林、绥德、延安为3个高频中心,黄陵、吴起则为低频中心.不同自然灾害类型空间分布差异表现为旱灾在米脂、绥德频繁,水灾、雹灾、寒冻低温及风灾以榆林为最突出,虫灾和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黄陵.气候的寒冷干旱,以及由于屯垦、砍伐等人类活动造成了生态环境恶化,是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根据1980-2019年“一带一路”区域气象灾害数据,统计分析了该区域气象灾害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980-2019年“一带一路”区域气象灾害发生次数、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球比重的54%、43%和81%,且均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最为严重;其中,气象灾害发生次数方面,东南亚占全球36%,南亚占29%;经济损失方面,南亚占40%,东南亚占39%;死亡人数上,南亚占48%,东南亚占37%。21世纪以来,“一带一路”区域气象灾害发生次数加速增长,2010-2019年气象灾害次数较2000-2009年增长了约2.8倍,但死亡人数减少了将近76%。建议尽早尽快开展“一带一路”区域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预报研究,为灾害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气候服务。  相似文献   

5.
风险评价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价框架是实现综合风险防范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文章基于灾害系统理论,从灾害形成机理视角,构建了农业干旱风险评价框架,并以河南省2014年干旱事件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省农业干旱风险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平顶山、洛阳和南阳等地区,而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鹤壁、安阳、濮阳和新乡以及东南部的信阳等地区,并体现出致灾因子与承灾体的叠加作用;2)基于灾害系统理论的农业干旱风险评价框架包含了植被、土壤、降水以及承灾体数量和分布特征等多方面要素,能够有效表征农业干旱灾害的致灾过程,同时结合本文采用的赋权方法能够较好地再现河南省2014年夏季干旱灾害的受灾等级和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沿线是地震、干旱、洪水等灾害的高发区域,防灾减灾需求强烈,但关于该区域的防灾减灾数据和信息服务能力相对滞后。面向防灾减灾知识服务需求,阐述了知识服务的起源和知识服务系统的主要特征,构建了以全球灾害元数据库、防灾减灾知识网络和知识服务系统门户为核心的防灾减灾知识服务框架,建立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系统,并分析了灾害元数据标准、灾害数据产品、灾害知识应用、灾害案例共享等基础应用。重点介绍了目前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系统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典型应用,包括孕灾环境基础数据知识服务应用、耕地干旱水平时空展示专题知识应用、蒙古国孕灾环境土地覆盖全要素数据服务知识应用、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历史灾害知识应用和中蒙俄经济走廊草地产草量知识应用。从基于知识组织的灾害数据管理、基于数据共享的灾害资源导航、数据驱动的灾害信息产品、人工智能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面向应急的快速灾害制图和社交媒体灾害数据挖掘6个方面进行了知识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7.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由于自然及历史原因,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对自然因素的依赖性很强,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比较薄弱.新疆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其每年都受到洪水、干旱、地震、风暴、冰雹、泥石流、雪害、冻害、森林火灾等灾害的侵袭。每年因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达10亿元以上.据不完全统计,一般年份,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6~40万hm~2,少收粮食约1.5亿kg,死亡牲畜数十万头.1991年,国家拨给新疆的特大自然灾害救济款达1330万元.自然灾害的侵袭给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带来重大损失,已成为阻碍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掌握新疆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其类型,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水稻气象灾害多致灾因子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水稻气象灾害标准,提取了湖南省1981—2013年双季稻生育期内干旱、洪涝、高温热害和低温冷害,分别探讨致灾因子类型和灾次的时空分布与组合特征.结果表明,湖南省水稻灾害呈现鲜明的多致灾因子特征.单一生育期内,水稻致灾因子类型以2~3种为主,多致灾因子类型组合以干旱高温热害组合比例最高,达到22.87%.水稻致灾因子灾次以4~6次为主,湖南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各站多致灾因子灾次的频率分布呈现出明显的泊松分布特征,泊松参数值自西向东逐渐增大,最大值为5.5次.根据多致灾因子类型和灾次的组合特征,最终将湖南省划分为8个多致灾因子区.洞庭湖区及湘中地区为双季稻主产区,水稻种植过程中应注意防范高温热害和干旱灾害.  相似文献   

9.
加强科技合作是推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建设方面和实施举措。本文以我国与7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论文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论文年份分布、国家分布概况基础上,重点对国内33个省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论文的地区分布、合作网络、合作主导力和学科分布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今后我国及各省市制定针对性的“一带一路”沿线科技合作实施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沿线自然环境差异大,灾害类型多样、活动频繁、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沿线国家大多经济欠发达、防灾抗灾能力弱,频发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民生安全,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广州市洪水灾害的发生历史,研究了广州市洪灾季节分布不均匀,年际变化大,灾情严重等基本特征.运用灾害系统理论,从致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系统探讨了广州市洪水灾害的成灾机制.提出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来防治洪水灾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全球1950-2004年重大洪水灾害综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全球EM-DAT(OFDA/CRED)国际灾害数据库中的重大洪水灾害相关资料,对全球1950—2004年重大洪水灾害进行综合分析,重点分析全球1950—2004年重大洪水灾害受灾人口及受灾经济损失的演进特征及地区分布特征,然后探讨重大洪水灾害的有关原因,并分析洪水灾害与全球ENSO年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洪水灾害一些特征及形成原因提出减少全球洪水灾害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EM-DAT(OFDA/CRED国际灾害数据库)为主要数据源,在分析洪涝灾害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亚太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10年,亚太地区洪涝灾害呈明显上升趋势,每次洪涝灾害造成的死亡人口和经济损失也呈现上升趋势;(2)在空间上,东南亚发生洪涝灾害的次数最多,南亚和东亚洪涝灾害造成的死亡人口最多,东亚地区洪涝灾害造成的受灾人口和经济损失最大;(3)亚太地区41个典型国家中,中国和印度发生洪涝灾害的次数较多,但每次洪涝灾害造成经济损失最高的国家为朝鲜,造成死亡人口最多的国家为尼泊尔;(4)近年来,亚太地区在防洪减灾能力方面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但南亚地区和朝鲜、尼泊尔、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仍需全面提高防洪减灾能力,以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人口死亡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农业自然灾害类型以干旱和洪涝为主、气象灾害呈现明显的时间和地域分布特征,多种自然灾害类型发生交互作用,干旱逐渐成为气象灾害的主导,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趋势明显。黑龙江省农业自然灾害不仅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农业增加值和农业总产值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而且农业自然灾害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大;农业自然灾害受灾规模的增长率同粮食总产量增长率之间高度相关,即当灾害发生规模每增加1%,则粮食总产量缩减0.16%;粮食对外出口与农民收入水平与农业自然灾害的受灾规模呈现负相关关系,且自然灾害对其影响较为显著;农业自然灾害从破坏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成本的提高和农业生产布局调整的角度对农业再生产产生重要的影响;部分地区农业自然灾害的发生造成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地面塌陷和耕地生产力下降等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5.
清代珠江流域旱涝灾害变化特征与R/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理清代1644-1911年的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统计了珠江流域以及各个子流域的旱涝灾害发生频次.利用滑动平均、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清代珠江流域的旱涝灾害演变趋势和周期;通过R/S分析计算Hurst指数,预测未来旱涝变化特征,并通过近50年的气象降水资料计算的SPI指数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清代珠江流域洪涝灾害的频次整体高于干旱灾害的频次,其中1695年、 1860年和1894年既发生了流域性干旱也发生了流域性洪涝;旱涝频次的主要振荡周期为32~34 a;珠江流域未来的干旱、洪涝灾害整体变化将与过去的变化趋势一致,且流域洪涝序列的Hurst指数比干旱序列的Hurst指数更为接近1.0,说明清代珠江流域洪涝序列的趋势延续性比干旱序列更强.  相似文献   

16.
塔城市阿不都拉河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盲目开垦耕地、过度放牧等造成本流域内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增多,生态环境日渐恶化,使大风、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更加频繁,给当地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中国海岸带自然灾害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海岸带自然灾害系统的主要特征.海岸带是环境的最不稳定地带,它存在的各种致灾因子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组合特征;多种致灾因子相互作用使海岸带灾害复杂化.因此研究海岸带灾害应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深入研究海岸带灾害的成灾特点,从经济上保障海岸带灾害防治措施的实施,并以立法的形式协调海岸带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减轻人为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国际合作的新平台,正深刻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尤其是其通过改善基础设施进一步推动沿线各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研究使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各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讨论了基础设施建设在其中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各国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幅度达12.5%;“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和能源基础设施显著影响沿线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地理位置上,“一带一路”倡议对欧洲沿线国家的政策效应要优于亚洲沿线国家。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山区城镇山洪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省山区城镇山洪灾害分为溪河洪水、泥石流、溪河洪水 泥石流与溪河洪水 泥石流 滑坡四种类型.通过对近50年四川省受山洪灾害危害的典型山区城镇进行调查,从灾害的爆发频率、威胁人口、死亡人口及财产损失四个方面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总体上山洪灾害爆发频率越低,造成的威胁区内人员死亡概率和人均财产损失越大.各类山洪灾害的特征不同:溪河洪水爆发频率高,造成人员伤亡较小,财产损失较大;泥石流的爆发频率低,人员伤亡大,财产损失较大;泥石流 溪河洪水的综合灾害爆发频次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相对较大;泥石流 滑坡 溪河洪水的综合灾害爆发频次最低,威胁人口最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很大.  相似文献   

20.
加强气象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努力提高气象灾害防御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损失十分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热带气旋(台风、热带风暴)、暴雨、干旱、冰雹、大雾、高温、低温冷害、雪灾,寒潮,沙尘暴、雷电、龙卷风、大风等气象灾害每年交替发生。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每年气象灾害造成经济损失超过千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