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学是一个学统相继、旨趣相似的地域性知识传统。由于湘学学者拥有一些共同的文化背景,诸如书院教育、祠堂祭祀,从而促进了湘学学统与学术旨趣的形成。本文拟对书院、祠堂教育等对湘学内涵及其特点的形成展开讨论,以求获得某些积极性启示。  相似文献   

2.
宋代重庆有14所书院,宋代重庆书院具有多种特点:一是发展处于全国书院的前列;二是时间和地域分布不均,北宋书院较少而南宋书院较多,且集中分布在重庆周边沿长江流域地区;三是以官办书院为主。分析宋代重庆书院的教学和管理,可以发现:在教学目的方面,宋代重庆书院的教学旨在探究学问,为传播理学思想而培养人才,教学目的中强调"学而致用";在教学内容方面,多以理学思想为指导来制订教学计划和安排教学内容,注重理学的传承与发展,但兼涉文史学科知识及其他学派思想;在教学方法方面,提倡"教学相长"的自由教学,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和自学,并适时采取"论辩问难"的教学方法;在师生关系方面,受到书院聘任的教师特别注重身教,以"人师"自勉自任,注重口传身教、人格垂范、精神感化、情怀熏陶,学习氛围开放、宽松、活跃,师生间的关系亲近和谐、民主平等;在教学管理方面,主要实行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课制度;在办学经费方面,宋代重庆书院开创了一种官办民助的办学与管理模式,既克服了官办书院的层层束缚,又解决了民办书院办学经费不足的桎梏。宋代重庆书院有研究性办学、主体性教育的新理念,对现代教育教学仍有重要启示:一是师生淡泊名利的思想,对于转变当前教育界"重名利、轻学术"的错误认识,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有重要启示;二是选聘教师以"择优而教"为主要标准值得现代教育关注;三是"教学相长"的自由教学理念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与现代教育观念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3.
萍乡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仕宦之地,他在北宋庆历初年监芦溪镇税局时,袁州士人多从其游学。与江西修水、赣州、九江等周敦颐存神过化之地一样,萍乡建有纪念性质的宗濂书院,但明清及民国的地方志对宗濂书院的记载多有抵牾,甚而名称不一。从北宋时期书院规制及周敦颐仕萍时的实际情况来看,萍乡芦溪的宗濂书院不是周敦颐所建,其最初形态为濂溪祠,最迟于明正德九年易名为宗濂书院;万历年间宗濂书院易址迁建,清康熙甲寅兵乱被毁,嗣后又陆续重建,光绪年间县令顾家相改名为濂溪书院并设官课,首次赋予书院除祠祭功能外的教学功能。清末书院改章,濂溪书院更名为濂溪高等小学校,成为萍乡最早改制为小学的书院,民国时期再更名为萍乡芦溪区立小学校,解放后为萍乡芦溪小学,千年弦歌,至今不辍。  相似文献   

4.
"为己之学"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朱熹通过在书院所从事的教育与学术活动,特别是他亲自拟定《白鹿洞书院学规》,开启了书院的传统与精神。"为己之学"作为书院精神的重要特征之一,强调修身治德,追求自我德性的完善,理想人格的成就;这种传统道德教育倾向在现代社会对于培养健康个体人格、营造和谐社会环境,提高道德主体修德成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消解现代教育的功利化、工具化倾向有其特别的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5.
紫阳书院     
又名武夷书院,古称"朱文公祠",全国著名书院之一,被称为"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书院始建于南来淳六年(1246年),初建在府城南门外紫阳山麓,理宗皇帝御题"紫阳书院"匾额。紫阳书院以祭祀朱熹,宣扬朱熹理学思想为主旨。正德七年(1512年)郡守熊桂重修紫阳书院。正德十四年郡守张芹,另建书院于紫阳山中,从此歙县有两个紫阳书院,讲学之风称盛一时。清代康熙、乾隆先后御题"学达性天"、"道脉  相似文献   

6.
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的东林书院历经时代变迁,在当代社会仍发挥着传承历史文化、开展社会教育、提供旅游观赏的功能。在传承与创新中,东林书院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教育对象、以爱国为主要教育内容、以讲学为主要运作形式、以网络平台为主要宣传基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运营模式,但同样面临东林故事讲述吸引力不足、文化活力与精品不足、发展视阈狭窄与普及面不足的现实困境。加强学术交流并深入挖掘东林文化内涵,打造东林品牌形象并开发优秀文化创意产品,扩大传播格局并展示书院文化形象,是东林书院突破发展瓶颈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明代东林书院以"斗士"形象而闻名,政治上斗阉党,学术上则以反王学最为著名。在东林书院的各类文献记载中,王学基本以"末流""邪学"形象出现。然而,认真考据明代东林书院的修复、兴盛历程,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首先,东林书院的成功修复与阳明、阳明后学的支持分不开;其次,东林书院的学术传承,无法真正绕开阳明学,其书院制度亦多受益于阳明、阳明后学的书院建设理念与成就;第三,东林书院陷入党争之时,不少阳明后学奋力奔走挽救,东林党人与阳明后学之间不乏相互欣赏者。两者的矛盾其实仅止于学术立场,在其他方面极为融洽,因此,疏理、澄清二者的关系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磊 《新余高专学报》2008,13(2):126-128
参照我国古代书院的教育方式,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大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种培养方式:培养兴趣、阅读原典、学与思结合、使阅读过程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等。  相似文献   

9.
经历了唐末五代一百多年的世乱道丧之后,宋初学人以重修道统谱系为契机.掀开了儒学复兴的序幕.他们将萄卿、扬雄、王通及韩愈四人尊为"圣贤"而补人"统系"的做法,既出于儒学自身创新求变的学术探索,也意味着部分学者以儒道精神关照现实、救治"时弊"的文化自觉;此举不仅拉近了儒教与现实社会的距离,更拓展了宋初儒学的发展空间.如果说佛老猖獗和"师教"缺失等客观因素,为重修"统系"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前提,那么"庆历新政"以后,随着这些问题的基本解决,新"统系"赖以存在的现实基础已不复存在.随着传统儒学向"宋学"的推移和发展,荀、杨、王、韩等人的"圣贤"地位也受到质疑,而宋初新建"统系"的影响遂宣告结束.新"统系"学术生命的获得与消失,既有政治文化传承与变革的复杂背景,又体现着传统儒学向"宋学"演进的内在轨迹.  相似文献   

10.
为了简化书院制模式下高校事务处理流程,便捷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设计了"掌上书院"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并应用于浙江科技学院安吉校区。系统为学生活动报名、请假、上课签到和图书借阅提供了线上方式,并推送学生需要的生活信息;同时还提供离返校情况的统计和搜寻,为管理者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的管理方式。实践结果表明,系统减少了信息征集与传达过程中的出错率,显著提高了事务处理效率。本系统与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有机融合,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综合发展,为文化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和注重综合素养的全人教育构建了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正山西大学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创建于1902年,其悠远的文脉可以上溯至明代三立书院及清代晋阳书院和令德书院。早期的山西大学中西合璧、文理并重,曾被列为"国立第三大学",成为中国最早在联合国注册的高校之一。在建国后的院系调整中,山西大学积极划转部分学科专业,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如今的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太原师范学院,都与山西大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2.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它肇始于唐,鼎盛于宋,尤其是南宋时期最为繁盛。究其原因一是书院的存在和发展得到朝廷的认可与扶助;二是书院是相对独立自主的教育机构,在教学活动、管理方式、规章制度等方面相对于官学形成了书院独有特色。书院成功的办学经验对我国当前民办学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它是以私人创办为主、聚集大量图书、教学活动与学术相结合的教育场所。它大多是由名著一时或学甲一方的鸿学巨儒创办或主持的民间私立高等学府,朝廷通过赐书、赐田、赐产等方式予以承认和支持,从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教育场所。书院兴起于唐末,终止于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始终与官学、乡校同时并举,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及人才培养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嵩阳书院在我国古代书院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其兴衰及教育活动进行研究,有助于借鉴古代书院教学活动与学术活动的成功经验,指导今天大学的教学及学术活动。  相似文献   

14.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场所。浙江古代书院始于唐 ,兴于宋 ,沿至清末 ,历时千年 ,遍及全省。书院在组织管理形式、教育教学制度和方法等方面 ,与官立的太学、郡县学相比有许多显著的特点 ,对浙江封建社会教育的发展曾发生过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沉寂近百年之后,明代书院重兴,面向平民成为其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首先,城镇官府书院向平民百姓开放,山林布衣、乡村长者、普通百姓、佛教僧侣都可以进院听讲,甚至登堂讲说。这是宋元时期所罕见的现象。其次,乡村书院大量出现,它们以化民成俗为主要目的,讲求日用百姓之学,服务于乡村民众的文化建设。面向平民是明代书院得以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沉寂近百年之后 ,明代书院重兴 ,面向平民成为其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首先 ,城镇官府书院向平民百姓开放 ,山林布衣、乡村长者、普通百姓、佛教僧侣都可以进院听讲 ,甚至登堂讲说。这是宋元时期所罕见的现象。其次 ,乡村书院大量出现 ,它们以化民成俗为主要目的 ,讲求日用百姓之学 ,服务于乡村民众的文化建设。面向平民是明代书院得以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秀峰书院被誉为清代广西桂林四大书院之一,在教学内容上侧重儒家传统道德教育,倡导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坚持教学与学术相结合的原则,教学特点极为鲜明;同时,秀峰书院具有自我发展的经济能力、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和服务广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办学特色。秀峰书院不仅对推动清代广西学术研究、文教振兴、文化传承等贡献甚多,而且对发展当代大学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工程图学这一传统学科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本文以独立学院为研究背景,结合笔者多年图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从教学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到课程体系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工程图学的教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9.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是属于私人讲学性质的书院,历经千年而不衰。书院形成了完备的教育教学思想,在书院教育史以及中国古代的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是北宋二程理学的开创之地,对二程的理学教育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其后理学教育思想一直是它的中心教育内容。嵩阳书院在嵩山脚下,是整个嵩山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潍坊学院学报》2017,(3):24-29
麓台书院上承北海经学传统,下启明清学风,在作育人才、发展学术、振兴文教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许多著名学者在此授徒讲学,著书立说,开宗立派,省内外学子负笈而来,潜心攻读,一时地方科第彬彬称盛,人才蔚起,一批批科举文化人才脱颖而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地方学术流派。以麓台书院为代表的潍坊书院不仅成为地方文化传承的担当者,而且在代代相续的文化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文化传统和地域学术流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