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5'腺苷单磷酸钠(AMPNa)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结合可以形成没有荧光的复合物,进而导致HSA的内源荧光发生改变,并且体系的同步荧光强度和溶液中的HSA浓度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根据这些现象,建立了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生物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新方法,而且这种方法是把AMPNa作为分子探针的.实验中考察了一些因素对同步荧光光谱特征及强度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Δλ值、反应介质及温度等.AMPNa HSA的浓度在1.43~244.8μg·mL-1范围内的同步荧光强度与蛋白质的浓度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在较为理想的实验条件下,对11份空白溶液进行平行测定,检测限可达到0.319μg·mL-1,并对血清、尿样和唾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5.06%~104.89%.  相似文献   

2.
基于胞苷酸(CMP)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体系的同步荧光强度和溶液中白蛋白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建立了以胞苷酸为分子探针,运用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生物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新方法.考察了Δλ值、介质、试剂用量、离子强度、加入顺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体系同步荧光光谱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体系的同步荧光强度与白蛋白在2.76~552.0μg·mL-1范围内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4,方法的检测限可达0.13μg·mL-1.用本方法对人血清、唾液和尿液等样品进行测定并做了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7.8%~103.6%之间.对11份空白溶液进行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差为1.16%.并用CBB法做了对照实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硫脲新试剂探针测定唾液中蛋白质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N-戊基-N′-(对氨基苯磺酸钠)硫脲(APT)与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引起血清白蛋白的同步荧光发生特异性变化,且体系的同步荧光强度和溶液中血清白蛋白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建立了以APT为分子探针,运用固定波长同步荧光光谱分析测定生物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体系的同步荧光强度与人血清白蛋白在2.0~479.0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测限可达1.6mg·L-1.本实验对人唾液中的蛋白质进行了测定,回收率在96.4%~98.1%之间.对11份空白溶液进行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差为0.86%.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较高、线性范围宽、精密度高、选择性和回收率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基于N6-羟基乙基腺苷(HEA)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生成的复合物,导致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产生特异性变化,研究HEA-HSA体系的同步荧光光谱特征;同步荧光光谱特征及强度与Δλ值、反应温度等因素有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HEA为探针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HEA-HSA体系的同步荧光强度分别在0~331.2μg.mL-1和331.2~579.6μg.mL-1的浓度范围内与蛋白质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测限为4.43 ng.mL-1.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可直接用于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总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基于1,4-二羟基-9-10-蒽醌-2-醛缩-4-氟苯基氨基硫脲(EDMHT)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生成复合物,导致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产生特异性变化,且体系的同步荧光强度与溶液中HSA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从而建立了以EDMHT为分子探针,用固定波长同步荧光光谱分析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新方法.体系荧光光谱特征及强度受Δλ值、pH、离子强度及试剂加入顺序等因素的影响.在20℃,pH=7.40Tris-HCl缓冲溶液及离子强度为0.1mol/L的NaCl溶液中,体系的Δλ值为50nm的同步荧光强度(ISF)与人血清白蛋白在5.52~276mg/L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本实验对人血清、尿样、唾液样品进行了测定,回收率在95.18%~98.32%之间,对11份空白样品进行平行测定,求得相对标准偏差为2.87%,方法的检测限可达0.348mg/L.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较高,线性范围宽,精密度和回收率较好等优点,可直接用于生物样品中蛋白质总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有望用于生化分析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6.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氨甲苯酸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反应.结果表明:氨甲苯酸对HSA的荧光猝灭机制主要为静态猝灭,与HSA之间形成了1∶1的复合物,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3.686×103,0.9253(298K)和1.671×103 L.mol-1.s-1,0.8982(310K),其作用力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同步荧光光谱表明氨甲苯酸使色氨酸残基的疏水性减弱.  相似文献   

7.
在体外模拟人体生理环境,采用光谱法并结合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安普那韦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表明:安普那韦可以增强HSA的荧光强度.通过对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常数的计算可知,安普那韦和H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疏水和静电作用力;紫外-可见光谱显示:安普那韦能够增加HSA的吸收峰强度,表明两者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三维荧光光谱也显示:加入安普那韦后,HSA的斯托克斯位移从62 nm增加到了86 nm,说明安普那韦可以使HSA的微环境极性增加,疏水性减弱;从圆二色光谱的研究结果可知:随着安普那韦的加入,HSA的α-螺旋结构含量从18.38%增加到了63.62%,说明安普那韦的存在改变了HSA的二级结构.分子对接研究结果表明:安普那韦与HSA的作用位点位于HSA的ⅡA结构域,而同步荧光光谱的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安普那韦在体内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用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以及位点竞争实验研究了邻菲罗啉铜(Cu(phen)23+)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u(phen)23+对HSA的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过程.由Lineweaver-Burk方程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由vant Hoff方程和结合常数求出了体系的焓变值和熵变值,焓变值(-10.50kJ/mol)和熵变值(59.28J.mol-1.K-1)表明,静电作用力是维持Cu(phen)23+-HSA复合物稳定的主要作用力.位点竞争实验揭示了Cu(phen)23+在HSA上的结合位点主要在site I.圆二色谱实验结果表明Cu(phen)23+与HSA结合后,HSA中α-螺旋含量减少,说明HSA的构象和微环境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9.
采用荧光光谱法对金(III) - 罗丹明 B - 碘化钾水溶液体系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溶液的pH值、碘化钾-抗坏血酸用量、表面活性剂用量、荧光剂用量和外加干扰离子对该体系荧光光谱的影响.在溶液pH=4.0和固定抗坏血酸用量的条件下,体系的荧光强度随Au(III)含量的增加而有规律的降低.据此确定了测定Au(III)的一种方法.Au(III)含量在0-160ng/10mL 范围内与荧光强度猝灭值呈线性关系.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比该体系采用吸光光度法时提高了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0.
新硫脲试剂同步荧光法测定蛋白质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基于N-(4-乙氧苯基)-N'-(4-安替吡啉基)硫脲(EPA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BSA的同步荧光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BSA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据此建立了以EPAT为荧光分子探针,用同步荧光分析法测定BSA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EPAT-BSA体系的同步荧光强度在0~429.0μg·mL-1的浓度范围内与蛋白质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0%~1.61%,加标回收率在95.1%~103.5%之间.  相似文献   

11.
白蛋白在血浆总蛋白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高达40%~60%,它在人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分析蛋白质的含量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人血清白蛋白表面具有多样化的结合位点,2′-脱氧胞苷能够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结合,但由于这种结合改变了HSA的结构,其荧光性质也就随之发生了改变.发明了一种新的测定蛋白质的方法,用2′-脱氧胞苷作荧光探针分子结合固定波长同步荧光光谱法对蛋白质的含量进行分析.在一定的条件下,当HSA的浓度满足在1.38~276μg·mL-1这一条件时,溶液的同步荧光强度(ISF)与HSA的浓度具有确定的线性关系.通过测定11份空白溶液发现检出限为0.024μg·mL-1(n=11).对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发现溶液的pH值、扫描波长的变化量(Δλ)、试剂的加入顺序以及溶液的离子强度等因素都会影响体系荧光光谱特征及强度.还测量了人血清中的蛋白含量,回收率在98.4%~104.3%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1 Introduction In the past few years, a series of saturated, unsatu- rated fatty hydrocarbon and aryl substituted thiourea compounds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successfully used in analytical chemistry[1―4]. N-n-amyl-N'-(sodium p-aminobenzenesulfonate) thiourea (APT) is one of these newly synthesized reagents. As a kind of drug, thiourea compounds exhibit various biological activi- ties such as antiviral and antifungal[5]. They can be used as insecticides, herbicides and plant-growth regula-…  相似文献   

13.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暴露于汞离子不同浓度(0 mg.L-1、0.05 mg.L-1、0.10 mg.L-1、0.15 mg.L-10、.20 mg.L-10、.25 mg.L-1)下21 d,血清、鳃、肝胰脏、脾、肾和肌肉中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活性显示,草鱼血清ACP活性在Hg2+0.15 mg.L-1下无显著变化;在汞离子>0.15 mg.L-1下对ACP活性有抑制作用.鳃中ACP活性随着汞离子浓度增加而降低.肝胰脏在汞离子浓度≥0.15 mg.L-1时,ACP活性显著升高(p<0.01).脾和肾中ACP活性随着汞离子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低于0.15 mg.L-1时,随着浓度增加ACP活性上升;高于0.15 mg.L-1时,ACP活性则逐渐下降.肌肉ACP活性在汞离子0.15 mg.L-1下变化不显著(p>0.05);在汞离子>0.15 mg.L-1下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结论表明,草鱼暴露于不同浓度汞离子下,不同器官组织ACP活性呈现出不同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不同器官组织执行的生理功能不同,从而对汞离子胁迫表现出不同的应答反应,以提高机体的抗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4.
卫河水对太行隆肛蛙蝌蚪红细胞核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运用遗传毒理学的方法,研究环磷酰胺和卫河水对太行隆肛蛙蝌蚪红细胞核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0 mg.L-1、20 mg.L-1、40 mg.L-1环磷酰胺溶液和10%、30%、50%体积浓度的卫河水处理4、8、12和16 d,太行隆肛蛙蝌蚪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总核异常率明显升高;20 mg.L-1环磷酰胺溶液可作为阳性对照;每一处理浓度下,红细胞微核率、总核异常率均在第12 d达到高峰.说明,太行隆肛蛙蝌蚪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实验对监测污染水体中的遗传毒性物质敏感可行;卫河水污染严重,含有较强的遗传毒性物质,应加快对卫河水的治理,以防止其对地下水源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