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除末日小行星撞击地球预警阿波菲斯小行星长期以来都被很多人视作是"末日星球",而今,欧空局的官员们宣布根据该局所属在轨运行的空间望远镜"赫歇尔"的观测数据,这颗小行星的直径约为325米,这一数字比人们之前的估算高出大约20%,此前人们认为这颗小天体的直径为269.7米。在2013年1月9日,这颗小天体在距离地球1448万千米处掠过。除了欧空局进行的  相似文献   

2.
欧洲的空间部门官员们正寻求一项方案,以便能在小行星接近地球时改变其运行轨道。这一想法是寄予美国和欧洲正计划共同实施的一个名为"AIDA"的项目,即"小行星撞击和偏离评估"。其核心理念是发射两艘小型飞船去拦截一颗65803号阿波罗型近地小行星"Didymos",该小行星自身还拥有一颗小卫星,两者相互绕转。这颗小行星预计将在2022年掠过地球附近。因而其中一艘重大约300公斤的名为"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飞船将负责撞击这颗小行星的小卫星。这艘飞船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  相似文献   

3.
米尔 《科学大观园》2012,(21):26-27
很多人都知道6500万年前恐龙是如何被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消灭掉的故事。但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理论称,恐龙能够幸存下来,可能还要感谢另一颗小行星——2.01亿年前,一颗小行星可能为恐龙扫除了所有竞争者,让它们升级到食物链的最顶层,地球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宣布,一颗直径580米的小行星将有千分之一的概率在2182年撞上地球。鉴于此,美宇航局计划在几年后造访这颗小行星取样分析,以彻底消除其对地球构成的威胁。 造访RQ36小行星的原因 在科学家宣布一颗编号为“1999RQ36”的小行星可能于2182年撞上地球后,这一消息立刻引起全球媒体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5.
科学家称,在6600万年前导致恐龙灭亡的是一颗直径9.66公里的小行星,这颗撞上地球的小行星引起一场大规模的火焰风暴。科学家在过去30多年间,一直在为导致6600万年前恐龙消亡的原因争论不休,他们的答案在气候变化、火山活动或小行星碰撞地球之间游移不定。如今科学家制成的新模型显示,这种史前动物灭绝的时间与一颗直径9.66公里的天体撞上地球同时发生,而且有关这场大灾难的最新模型显示,这颗小行星撞地球应该会把升华的岩石粒子抛到地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13,(23):33-34
美国宇航局打算捕获一颗小行星送到月球的轨道周围。该局已经缩小符合这种条件的小行星的搜索范围。美国宇航局表示,已经发现3颗符合条件的小行星,并希望可以借助遥控太空套索,把其中一颗送人月球轨道。但最早也要等2021年宇航员才能利用“猎户座”飞船前去探访这个太空岩石。科学家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举行的会议上称,这些小行星的直径均在7到10米,不过还需要进行更多试验,才能确定它们是否合适。  相似文献   

7.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14,(12):68-69
正美国宇航局公布,美国宇航局计划在2025年之前将人类送上一颗小行星,并在21世纪30年代将人类送上火星。按照计划,宇航局首先要引导一颗小行星进入月球轨道后派遣宇航员登陆。此后的这颗小行星会充当一个测试前哨和中途站,最终实现登陆火星的梦想。而目前,火星登陆任务所需的深空火箭、太空舱以  相似文献   

8.
一名名为维克多·肖尔的俄罗斯科学家近日在俄小行星和彗星安全问题科学研讨会上发出警告说:一颗名叫2004MN4的小行星可能于2035年撞击地球,将生命从这颗行星上彻底消灭。维克多说,目前许多天文学专家都将2004MN4小行星视做地球生命最大的威胁,科学家最初预言这颗直径400米左右的小行星将于2029年左右撞上  相似文献   

9.
爱尔 《科学大观园》2013,(13):64-65
惊人小行星捕获计划有望在10到12年内实施。一旦小行星成为"囊中之物",科学家计划将其拖到月球附近环绕月球运行——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NASA已经向美国白宫提交了一项惊人的小行星捕获计划,NASA计划在10年到12年左右,用阿特拉斯5号火箭向一颗飞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小行星发射一艘无人"小行星捕获飞船",然后用一个直径15米宽的"巨袋"裹住这颗旋转飞行、重量约达500吨的小行  相似文献   

10.
一颗百米直径的小行星,爆炸威力是广岛原子弹的200倍。这样的威胁是千年一遇,听起来是小概率,却是实实在在的风险。未来的泛星计划,就是要紧紧盯住每一颗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小行星。  相似文献   

11.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想像一下,如果小行星碰撞地球,并未导致恐龙灭绝消失,之后随着时间推移,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它们的存在如何影响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呢?6600万年前一颗15000米直径的小行星碰撞地球,造成我们现今无法想像的一场灾难!这颗小行星碰撞产生的破坏性,相当于大约100亿颗广岛原子弹爆炸,一颗巨大的放射性火球在每一个方向燃烧了数百公里,并引起了全球性海啸。甚至地球大气  相似文献   

12.
正在未来数年间,太阳系中最奇特的天体之一的第16号小行星"灵神星",或许就将迎来它的首位地球访客。这颗几乎完全由金属构成的M型小行星,直径约250千米的它是小行星带质量最大的天体之一。科学家们认为这可能是一颗原始行星破碎之后残留的铁质内核。目前一个科学家小组正在设计对这颗小天体开展考察计划。一旦这项考察计划得以实施,将有望帮助揭开行星形成机制以及太阳系早期演化之谜。设计人员们称,这将是人类  相似文献   

13.
蔡伟 《科学大观园》2009,(14):72-72
科学家表示,数十亿年前火星与一颗得克萨斯州大小的小行星发生碰撞,最终导致在火星表面形成美国面积大小的崩塌,这是迄今人类所知晓最大的一次崩塌事件。  相似文献   

14.
正在未来数年间,太阳系中最奇特的天体之一的第16号小行星"灵神星",或许就将迎来它的首位地球访客。这颗几乎完全由金属构成的M型小行星,直径约250千米的它是小行星带质量最大的天体之一。科学家们认为这可能是一颗原始行星破碎之后残留的铁质内核。目前一个科学家小组正在设计对这颗小天体开展考察计划。一旦这项考察计划得以实施,将有望帮助揭开行星形成机制以及太阳系早期演化之谜。设计人员们称,这将是人类首  相似文献   

15.
2007年8月17日,是值得中国科学史界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在北京举行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建所50周年庆祝会暨“席泽宗星”命名仪式。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刘晓群在命名仪式上宣读了命名证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于1997年6月9日发现的小行星1997LF4,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第85472号,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通报》第59277号通知国际社会,正式命名为:席泽宗星。”刘晓群还说:“‘席泽宗星’发现之日恰逢席先生七十寿辰,因此这一命名格外具有纪念意义。”这颗小行星被命名…  相似文献   

16.
正哈勃空间望远镜发现了一颗奇怪的小行星——P/2013P5,这个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奇特小行星,就像一台宇宙中的草坪洒水器一样,向太空中喷射出由尘埃构成的6条尾巴。一般人们认为彗星才会有尾巴,小行星是没有尾巴的,但最近一些观测显示小行星也有尾巴,这是否是普遍现象,小行星长尾巴究竟是怎么回事?有尾巴小行星并不是彗星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1月,美国亚历桑那州大学月球和行星实验室(LPL)的一支独立科学家小组,预测到一颗海王星大小的神秘行星环绕太阳运行,其质量在地球和火星之间,潜伏在冥王星轨道外侧的柯伊伯带,约是冥王星与太阳轨道距离的25倍。该区域充满了冰冷小行星、彗星和矮行星。这颗假设行星被称为"第9行星",如果预测是正确的,那么这颗天体可能是太阳系第10行星。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现了太阳系中最神秘的天体之一的“灵神星”(16Psyche)小行星,而这一颗距地球足有3.7亿千米之遥的小行星或能给我们带来一笔不菲的财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此次任务的首席科学家、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地球与太空探索学院主任琳迪·埃尔金斯·坦顿埃尔金斯·坦顿博士的计算结果显示,如果能将这颗小行星运回地球,单是灵神星上的铁就价值1×1019美元(6.8×1019人民币)。假设这些金属参与了地球的市场交易,将导致贵金属价值大幅下跌,所有贵金属储备都将  相似文献   

19.
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正筹划捕捉一颗500吨的小行星,并将它重新部署成一个空间站,以便为宇航员前往火星提供一些帮助。目前,美国白宫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准备制定今后10年的太空探索安排,其中就包括在未来几周内,考虑这项需要耗资25.85亿美元的计划。如果该计划得到批准,该小行星将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被人类移动的天体。在美国宇航局和加州理工学院准备的一份可行性报告里,科学家概述了  相似文献   

20.
科学巨擘     
正"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他也用一生,为这句话写下了注脚。在吴孟超看来,"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仰望星空,宇宙中有两颗小行星,一颗是编号为8117的"袁隆平星",一颗是编号为17606的"吴孟超星"——两位科学家对人民对人类的贡献将永远为世人所铭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