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呼和浩特科技》2007,(1):14-16
一、沙棘产业概况沙棘又名醋柳,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一种神奇和特殊的野生植物。主要生长在中国、俄罗斯、蒙古等国海拔1000米——4000米的高原地带。中国沙棘林目前已超过两千万亩,占世界沙棘林面积的90%以上。沙棘根系发达,串根萌蘖,具有耐干旱、耐瘠薄、生命力强的特点,可在恶劣环境下生长。其根部的根瘤菌,具有极强的固氮能力,是根治土地沙漠化、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优良植物。沙棘也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早在一千多年前已有记载被藏医、蒙医入药使用;1977年被录入国家药典,同时也是国家卫生部规定的药食同源物种。  相似文献   

2.
皖东地区松类低效林的成因及可持续经营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松 《科技信息》2009,(3):383-384
本文回顾了皖东地区松葵低效林的历史成因及栽培现状,从加强抚育管理、强化营林措施、合理树种搭配、营造混交林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为松类低效林的改造和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为胡颓子科酸刺属灌木植物,在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美化环境、固氮改土方面有突出作用。被国家确定为西北、华北、东北三北水土保持林的先锋树种。营造面积大、营养价值高,V_C,V_A含量高于苹果和葡萄数十倍,号称维生素之宝库。用于制做高级饮料和食品添加剂,治疗肠胃病和烧伤病。在国内外曾掀起一股开发沙棘的热潮。但是本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不同生境和田间不同干旱条件下对中国沙棘(H ipp ophaerham noid es L inn ssp.s inens is R ous i)和俄罗斯沙棘(H ipp ophae rham noid es L innssp.turkestan ica R ous i×H ipp ophae rham noid es L inn ssp.m ong olica cv.R ous i)的光合和蒸腾作用的日进程进行研究后发现: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沙棘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随之升高.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日进程表现为双峰或单峰曲线,峰值的出现时间也随土壤水分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中国沙棘光合速率的日平均值表现为雌株高于雄株,而俄罗斯沙棘表现为水分条件适宜时雄株略高于雌株,受到干旱胁迫后雌株大于雄株,且俄罗斯沙棘的光合能力优于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的蒸腾速率的日均值为雌株高于雄株,中国沙棘雌雄株蒸腾速率的差异规律不一致.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回归分析表明,二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回归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复相关系数接近1.  相似文献   

5.
干旱条件下皇甫川流域4种灌木蒸腾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准格尔丘陵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的最西端,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区域.2001年是该区域连续干旱的第3年,在植物生长旺季的8月中下旬,在自然条件下,对准格尔丘陵区主要人工种植灌木中间锦鸡儿、沙柳、羊柴和沙棘的蒸腾耗水特征应用LI-1600稳态气孔计进行野外测定.结果表明:沙棘的蒸腾速率无午休现象,在12:00~16:00时间段内都呈较高的蒸腾速率,其它3种植物的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则呈双峰型.以上4种植物日蒸腾速率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羊柴>沙棘>沙柳>中间锦鸡儿.在连续3年干旱和人为原因致使沙棘灌木林长势不好的情况下,沙棘单株叶片日蒸腾累计失水量为1169.57g.中间锦鸡儿、沙柳和羊柴的单株叶片日蒸腾累计失水量为分别为887.69g,3739.30g,1907.57g.该研究结果可为农牧交错带准格尔丘陵区水土保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需水分析以及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以海岛植被修复典型植物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和夹竹桃(Nerium indicum)2年苗为研究对象,在盆栽条件下持续干旱胁迫11周后复水6周,研究3种植物在实验过程中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比较3种植物的耐旱能力,为植被修复现场简易快速判断植物的需水情况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3种植物对持续干旱胁迫的响应表观上首先表现为近根端(植株下部或老叶)开始出现少量干枯,随后蔓延到新叶,叶色开始变淡,叶部逐渐失水下垂卷曲,在临近死亡时则出现全株叶干黄、枯萎.2)3种植物的生长状态、叶部含水率、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与干旱胁迫程度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野外条件下可根据植物的生长状态简易快速地判断植物受干旱胁迫情况,再根据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进一步辅助判断植物的需水情况.3)根据生长状态与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综合判断,3种植物的耐旱性强弱为夹竹桃台湾相思木麻黄,分别可耐受11,8和4周的土壤干旱,在干旱缺水地带开展海岛植被修复时,可根据各植物耐旱能力相应延长浇水养护间隔时间,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简单序列重复(SSR)是共显性遗传标记,可有效地反映个体遗传信息和亲缘关系,在杂交检测、物种鉴定及种群遗传学研究等方面应用广泛.作为重要的经济植物,西藏沙棘是青藏高原植物生态适应与进化研究的极佳材料,但目前还缺乏对其种质资源和遗传结构的了解.利用5’锚定PCR方法和磁珠富集法开发西藏沙棘的SSR引物.共得到13个种内多态性的SSR位点,分别有2~4个等位基因,观测杂合度(HO)从0.00到0.74不等,预期杂合度(HE)从0.04到0.54不等.两种方法所得到的引物可用于西藏沙棘的种质资源鉴定、遗传结构研究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晋北地区土地沙化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省晋北地区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地带,生态环境脆弱,土地沙化形势严峻.分析了晋北地区土地沙化的现状及动态变化,论述了晋北地区土地沙化形成的干旱、多风、丰富的沙物质三大自然因素和人口压力、不合理的工农业活动两大人为因素,提出了晋北地区土地沙化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刘明阳  牟虹  陈庚友 《广东科技》2012,(3):161+163-161,163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山地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速生且适应性强,深为山区林农喜爱。但由于马尾松能在瘠薄的立地生长,因而马尾松常被营造于地力条件差的陡坡、土层薄的石质山等地,致使林树形成低残林马尾松,在增加稀疏林套种杜英和香樟后,有利于改善林分结构,促进马尾松树高生长和蓄积量。阐述的是马尾松杜英混交林、马尾松香樟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生长状况、林分植被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沙棘种植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分析,指出只有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沙棘的最大效益,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同时探讨了营造沙棘林应注意的一些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种极富开发推广价值的新物种──杂交酸模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介绍了一种能在盐碱地、干旱沙化地上生长的多年生富含蛋白质的新物种杂交酸模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这一物种的父本巴天酸模。其次综述了该植物物种国内外引种开发现状和综合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现存云南油杉混交林的稳定性和演替趋向,采用标准样地设置法研究了昆明西山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针阔混交林的群落结构及其更新特征.结果表明:混交林的群落垂直结构较为复杂,乔木上层主要是云南油杉,个体数量不多;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和高山栲(Castanopsis delavayi)分布在群落乔木中层以下;在乔木中、下层中云南油杉植株较多,但大多为枯立、断梢或生长不良的植株.云南油杉的幼苗和幼树在林下层更新不足,云南油杉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然而,滇青冈和高山栲个体径级分布为连续分布,且通过实生繁殖和萌生繁殖2种方式进行更新,主要以萌生苗方式更新,使其具有很大的"幼苗库",为其更新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云南油杉种群极有可能被滇青冈或高山栲种群所取代,混交林将会演化为以滇青冈或高山栲为建群种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在沿海盐碱土地种植盐生植物对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以往农田林网建设不能全功的原因,提出了营造盐碱地改良林、防护林,营造地上水源截流林和建设海防林、风景林的设想以及适宜的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14.
中国沙棘是西北高寒干旱区的抗旱型植物,HB类转录因子是参与植物干旱胁迫的重要基因。为发掘沙棘抗旱相关基因,文中以转录组测序获得的HD-Zip家族的中国沙棘转录因子HB15基因为研究对象,采用qRT-PCR技术研究中国沙棘HB15基因在干旱胁迫下的时空表达模式。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强,HB15基因的表达量在干旱胁迫的中国沙棘的根、茎、叶3个部位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于复水后急剧降低,且3个部位均为上调表达,但表达情况又有所差异。研究结果说明中国沙棘HB15基因受干旱胁迫的诱导表达。  相似文献   

15.
大果沙棘园是沙棘栽培管理的一种模式,在对大果沙棘园的集约经营管理过程中,主要体现在对沙棘抚育管理、沙棘病虫害防治、沙棘树体管理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6.
采用TWINSPAN将晋西北丘陵风沙区人工植物群落87个样方分为11个群丛类型,作为11个综合资源位.采用Levins、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etraitis生态位重叠指数,测定了该人工植物群落中16个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1)16个优势种群中小叶杨(Populus simonii)、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沙生冰草(Agropyron desertorum)、鹅观草(Roegneria kamoji)、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的Shannon-Wiener生态位最宽,说明它们在晋西北丘陵风沙区人工植物群落中分布较广,数量较多,对有效资源的利用较充分,对环境有广泛的适应性.(2)不同优势种群在不同人工植物群落内的生态位宽度差异很大,种群生态位宽度越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对资源的利用能力也越强;同一优势种群在不同人工植物群丛内的生态位宽度差异也很大,如沙棘在群落Ⅵ中B1为0.131、B2为2.048,在群落Ⅺ中B1为1、B2为0.3)不同群落类型内生态位重叠越大,种群间的生态相似性越大,利用资源的相似性程度越高.如群丛Ⅲ中(小叶杨-沙棘+柠条锦鸡儿-沙生冰草群丛),各主要种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高,表明该群丛中的主要种群对生态因子有相似的要求.(4)生态位重叠与竞争之间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种对间的生物学特性的左右,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可用于指导混交林营造,如油松-沙棘人工混交林群丛、小叶杨-沙棘人工混交林群丛中,主要种群之间的生态位虽有一定程度的重叠,但总体较低,群落内种间竞争并不十分激烈.说明油松或小叶杨与沙棘适合于在该区立地条件下混交.  相似文献   

17.
崖柏驯化与栽培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海  王中兵  刘自兵 《广东科技》2014,(8):176+147-176,147
侧柏(T.orientalis,即东方崖柏或中国崖柏)原产亚洲,为受欢迎的观赏树种,具优美对称的树冠,约高10m(33英尺)。在我国分布在我国大陆的四川河北燕山山脉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崖柏生长于海拔1400m的地区,为柏科崖柏属的植物,生性难以繁殖。就崖柏驯化与栽培管理重点从苗木繁殖、造林栽培以及栽培管理三方面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8.
徐胜利  刘江林 《甘肃科技》2010,26(16):170-172
沙棘浑身都是宝,在迭部林区分布范围越来越广。介绍了沙棘播种育苗及造林技术,包括采种、育苗地选择、整地作床、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和造林及抚育管理等内容,从而为沙棘的苗木繁殖及造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青藏高原特有植物肋果沙棘(Hippophae neurocarpa)种子萌发对不同温度的响应.结果表明:肋果沙棘种子萌发温幅较宽,在15~35 ℃范围内均有较高的发芽率.肋果沙棘种子在温度为15 ℃和20 ℃时发芽率达90%以上,显著高于30 ℃和35 ℃处理的发芽率;生长结束时胚根及下胚轴长度(37.22±2.910,52.41±3.030 mm)也大于30 ℃(33.32±1.313 mm)和35 ℃(23.28±1.641 mm)的长度,表明肋果沙棘种子在较低温度下萌发和生长情况较好.此外,肋果沙棘种子在各温度处理下,1~2 d内开始萌发,4~7 d完成萌发过程,具有迅速萌发的特性.较宽的萌发温幅、在较低温度下的高萌发率以及迅速萌发的特性保证了肋果沙棘能够在低温环境和较为短促的生长季节里顺利完成萌发过程,迅速占有生存资源与空间,这体现出该植物对青藏高原高寒环境的一种生存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20.
内生真菌(endophytic fungi)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 AMF)能与绝大多数植物形成互惠共生体,这种共生体中宿主植物为真菌提供其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真菌则有效促进宿主植物的生长并提高其抗逆性.内生真菌和丛枝菌根真菌在宿主植物抵御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中所起的作用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因此作者综述了内生真菌和丛枝菌根真菌在植物抵御干旱胁迫、盐碱胁迫和重金属胁迫等非生物胁迫以及致病菌和线虫侵染等生物胁迫中的作用,以使读者能及时并全面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