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液体结构的特点,通过建立液体混合物导热系数的理想模型,发展了计算混合液体导热系数的新方法。对288种含水和非水液体混合物2060个数据点的拟合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的一致性令人满意,平均误差0.98%,计算精度优于献方法。据此发展了一种根据纯物质导热系数预测混合液体导热系数的方法,预测结果的平均误差为1.69%,小于献方法的误差。  相似文献   

2.
对温度T、导热系数λ和压力p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一个能够同时预测纯组分气液相导热系数的统一模型,它能够描述高压流体和超临界流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在较宽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T=80~1400K,p=0.1~350MPa),对油气藏流体中常见组分的气液相导热系数进行了计算,22个组分3263个数据点的拟合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2.53%。通过引入常规的状态方程混合规则,将模型拓展应用于混合物导热系数的计算,13种二元和三元混合物260个数据点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1.19%;对3个石油馏分22个点导热系数的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89%  相似文献   

3.
对温度T、导热系数λ和压力p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一个能够同时预测纯组分气-液相导热系数的统一模型,它能够描述高压流体和超临界流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在较宽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T=80-1400K,p=0.1-350MPa),对油气藏流体中常见组分的气-流相导热系数进行了计算,22个组分3263个数据点的拟合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2.53%。通过引入常规的态方程混合规则,将模型  相似文献   

4.
液体分子的导热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设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符合Lennard—Jones作用势能,以此为基础推导出液体分子的导热机理。并选用了四个液态物质导热系数的实验值,验证了这个机理。测定了甲苯,氯苯在一个温度点上的导热系数,利用推导的导热机理,计算了0—100℃各温度点的导热系数,并与实验值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液体的热压力系数与正常沸点下的摩尔体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改良的对应状态原理,建立了一个新的液体热压力系数计算公式,可适用于从三相点到临界点的宽阔温度范围。式中只有一个仅与分子大小有关的特性参数,该参数与正常沸点下液体摩尔体积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对42种液体热压力系数预测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约为±1.7%。  相似文献   

6.
在原PR导热系数模型基础上,改进建立了一个PR导热系数普遍化模型,在温度80~1400K和压力0.1~350MPa内对油气藏流体中常见的22个纯组分的气、液相导热系数总共3263个数据点进行了拟合,总平均相对误差为7.34%。对13个二元和三元混合物总共260个数据点预测的总平均相对误差为7.94%;对3个石油馏分总共22个数据点导热系数预测的总平均相对误差为9.68%。对极性纯物质的总共810个数据点预测的总平均相对误差为6.86%;对极性二元混合物的共439个数据点预测的总平均相对误差为6.03%。该模型的计算精度明显优于石油工程中常用的导热系数模型。  相似文献   

7.
在原PR导热系数模型基础上,改进建立了一个PR导热系数普遍化模型,在温度80~1 400 K和压力0.1~350 MPa内对油气藏流体中常见的22个纯组分的气、液相导热系数总共3 263个数据点进行了拟合,总平均相对误差为7.34%.对13个二元和三元混合物总共260个数据点预测的总平均相对误差为7.94%;对3个石油馏分总共22个数据点导热系数预测的总平均相对误差为9.68%.对极性纯物质的总共810个数据点预测的总平均相对误差为6.86%;对极性二元混合物的共439个数据点预测的总平均相对误差为6.03%.该模型的计算精度明显优于石油工程中常用的导热系数模型.  相似文献   

8.
由于目前氟里昂在工作温度范围内的导热系数数据很少,有的数据也是残缺不全,不能满足ORC系统设计者的需要。本文对8种常用的氟里昂的导热系数,在100~400K范围内求出拟合公式。根据这些经验公式,就可以计算各种氟里昂在各种温度下的导热系数值(在公式的适用温度范围内)。计算值与实验值比较,7种氟里昂的最大相对误差都小于2.83%,证明计算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根据稳定性原理,用热力学方法探讨了液体混合物的稳定性,发现液体混合物过热极限对比温度与对比压力间存在站普适规律,据此提出一种计算液体混合物过热极限的理论方法和用于化工计算的简便方法。对二元液体混合物和三元液体混合物的293个数据点的计算结果表明,液体混合物过热极限预测值与实验值的一致性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双组分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混法在氨水中制备了稳定的碳纳米管颗粒悬浮液(双组分纳米流体),并利用瞬态热丝法测量了不同条件下的双组分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系统研究了颗粒质量分数、氨水质量分数、温度等因素对双组分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加入极大地提高了基础液体-氨水的导热系数.在此基础上,结合已有文献中关于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计算模型对双组分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对模拟数据和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通过对模型参数的调整,微对流模型可以准确计算双组分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11.
基于Schaaffs理论,从有机液声速与液体分子碰撞因子关系式出发,导出了反映有机液声速压力和温度特性的声速压力系数和温度系数表达式,并与由Jacobson分子自由程-声速理论导出的表达式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两级公式计算出的几种有机液的声速压力系数和温度系数相互吻合,且均与实验值吻合较好,从理论上讲,本文中推导出的有机液声速压力系数和温度系数公式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烟草导热系数与含水率、堆密度的综合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了本课题组长期对烟草导热系数的研究成果,推导出了烟叶和烟丝堆积床等效导热系数与含水率及堆密度的关系式,其计算值与实验值很吻合,并给出了根据一般含湿状态的实验数据得到的若干种不同产地不同级别烟草导热系数基准参数.这一工作为建立烟草热物性数据库奠定了的基础,并推进了对多孔介质导热系数研究的深度.  相似文献   

13.
双孔径分布毛细芯有效导热系数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环路热管双孔径分布镍芯进行5因素4水平的16组正交化烧结实验研究,测量双孔径分布镍芯的孔隙率和有效导热系数,并与现有的11个多孔介质有效导热系数计算模型进行对比。从控制双孔径镍芯有效导热系数尽可能小的角度,得到由5个烧结参数的最佳水平组成的烧结工艺。结果表明:对双孔径分布镍芯的有效导热系数影响最大的烧结因素是造孔剂含量,其影响指数分别是压制压力和保温时间的1.9和2.2倍;烧结温度和造孔剂尺寸的影响度相当且较小;常用的估算环路热管金属烧结芯有效导热系数的Alexander模型的计算值偏高,Maxwell模型的计算值偏低,在孔隙率为0.5~0.7时,ChernyshevaMaydanik模型与ChaudharyBhandari模型计算值的平均值与双孔径分布镍芯的有效导热系数的实验值拟合更好。  相似文献   

14.
SiC材料导热系数和热膨胀系数与温度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冷等静压SiC材料导热系数和热膨胀系数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SiC材料导热系数(λ)与温度(T)成反比,其线膨胀系数(a)与温度成正比。从理论上探讨了提高其热稳定性的途径;给出了SiC材料导热系数和线膨胀系数与温度之间的关联式,为高温陶瓷换热器的设计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当温度为180-320℃时,采用稳态法测定出气体静止时分别装填甲醇合成、甲醇脱水及混合催化剂的固定床有效导热系数范围依次为0.238 0-0.286 0,0.206 0-0.286 2和0.209 2-0.275 3.将实验数据与前人提出的几个常用的固定床有效导热系数关联式的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其中Kunii关联式的计算...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非等温圆柱体热压时的传热规律,并计算出接触表面热传导系数值。在实验室,测定非变形压缩下的1Cr18Ni9Ti不锈钢试样若干点的温度,根据得到的数据分析工件导热特性,利用有限差分技术,确定热传导系数值。  相似文献   

17.
建筑陶瓷成型与烧成过程导热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彩釉砖成型与烧成过程中导热系数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对于化学组成近似的彩釉砖坯体,其室温时导热系数随着成型压力和含湿量的增加而非线性地增大;在其烧成过程中导热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气孔率的降低而增大,却随着玻璃相量的增加而减小;在烧结温度范围内随着气孔率出现最小值时,导热系数出现最大值。据此,导热性能的测试方法可作为优化烧成制度的一种新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18.
应用溶液统计热力学方法和溶液理论,建立了多元液体混合物的统计热力学 模型。将该模型与溶液传热反应速率理论相结合,导出了一个新的多元液体混合物的导 热系数方程。该方程应用于97个二元体系的关联和15个多元(三元、四元、五元〕 体系的推算,方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这表明应用溶液统计热力学模型可以对溶液 的导热系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泡沫型多孔介质等效导热系数的计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文根据泡沫状多孔材料的结构特点,建立了一种简化的单元体模型,利用最小热阻法分别导出连通孔型多孔材料气固两相的综合导热系数、辐射等效导热系数和材料总等效导热系数的计算公式。将计算结果与不同来源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公式计算值与相应材料的实验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合理反映出热辐射在多孔介质传热中的重要作用。该文所得计算公式简单方便,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推算有机卤代烃导热系数的新方法——修正Viswanath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推算饱和液体导热系数的Viswanath方法的基础上,参考了Latini修正式的思想,对Viswanath方程的原形作了进一步修正,使推算范围从液态扩展到低压下的气态.在提高原方程精度的基础上,改善了预测性和外推性,使其计算平均偏差小于6%.该修正式可用于甲烷系卤代烃、乙烷系卤代烃(氟里昂)在上述范围内的导热系数的推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