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从有利于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出发,针对方言语法尚有待于深入研究的实际,对云南方言语法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虽系“述略”,却能大体反映出云南汉语方言语法的主要特点。全文分四个部分:词的结构和变化;常用句式中的特殊用语;句子结构;语音手段在表义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文山方言是汉语北方方言中云南方言的一个分支,其语法现象与普通话大体相同。然而,因文山地处边疆,又是少数民族地区,在地区性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下,文山方言的语法现象也有一部份与普通话存在着差别。下面就具体谈谈文山方言里一些地区性的句型:  相似文献   

3.
王丽 《龙岩学院学报》2013,31(1):34-37,51
福建莆仙方言中有单音节动态动词前加词缀“阿”组成“阿V”的特色用法.前缀“阿”使词语双音化,在语义和语用上也有其独特的功能.莆仙方言动词前缀“阿”是处于语用层面到语法层面的过渡状态当中,其用法在整个闽语内部都属特色语法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4.
广丰方言的“儿”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汉语中表示语法意义的形态变化,一般说来,是不很丰富的。但在各地汉语方言中,却存在一些民族共同语所没有的构形手段,显示出方言的语法特色。词根后面带词尾的“附加式”,这一构形法在汉语各方言中普遍有所反映,“儿”尾就是较常使用的词尾中的一个。然而在不同的方言中,这个“儿”尾在表现形式与语法作用上往往很不一样,各具特色。本文所要谈及的广丰方  相似文献   

5.
汉语南方言方言中有一些与普通话相异的语法形式。文章以客家话、上海话为汉语南方方言的代表;以傣语为百越语代表,揭示三者共同与普通话相异的语法形式。试图通过比较探讨一些语法问题:某些语法现象的产生、发展和某些语法形式所表达的准确的语法意义以及受到百越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河北邢台方言和普通话在语法方面差别不大,句式方面的差异更小,但还是有一些这样那样细微的差别,这些差别主要体现在“把”字句、“被”字句、比较句、疑问句和可能补语句中。  相似文献   

7.
刘宁生同志说:“‘着’由动词虚化为助词,逐步形成了汉语表示动态的两个语法次范畴:状态持续与动作进行。从历史上看,这两个语法范畴并非同时产生。事实是先有状态持续之‘着’,后有动作进行之‘着’。”“状态持续与动作进行的区别,在现代汉语的某些方言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在吴语,闽语、粤语中,表示状态持续时,用与普通话V着相对应的形式,而表示动作进行时,则用另一助词(粤语)或用副词(吴语、闽语)。”  相似文献   

8.
邵宜 《韶关学院学报》2004,25(11):95-99
“约数(量)”的表达是普遍的语言现象。现代汉语“约数(量)”的表达呈现出方言的复杂性,不同的方言在格式和功能上表现出差异。赣语宜丰话“约数(量)”的表示方式体现出一定的特色,在表示“约数(量)”的同时还有小称的附加功能,这种现象在其他的汉语方言里也有程度不等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词典》认为“娭毑”是汉语方言,它有两个意义:一是指称祖母;一是尊称老年妇女。综合各地汉语方言以及苗、瑶、畲、壮侗语的情况来看,“娭毑”有如下几种意义:称呼母亲;称呼祖母;称呼外祖母;对祖母辈的妇女的尊称;族人对外婆的尊称。“娭毑”主要在湘方言中使用;“(女哀)姐”主要在客家话中使用。就“娭毑”、“(女哀)姐”和“依呀”而言,至少可以说客家方言与湘方言、畲语、苗语、瑶语、壮侗语同源。  相似文献   

10.
南大郭村方言疑问句使用频率较高,通过分析,该方言疑问句可分为:是非问句、正反问句、选择问句、特指问句和其他等五种类型。方言中特有的疑问语气词有单音节和双音节两种:单音节疑问语气词有“嘞”、“兰”、“睐”、“呗”、“昂”、“唉”、“唠”七个,双音节疑问语气词有“嘞唉”“嘞吧”“昂唉”“啊嘞”等四个。  相似文献   

11.
分析莆仙方言的“有/无”具有动词、形容词、副词的三种词性,指出莆仙方言“有/无+X”重叠式是受莆仙方言形容词重叠格式制约的,重叠后具有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特征,特色鲜明,在汉语的重叠范畴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广西的汉语方言资源丰富,主要有白话、平话、官话、客家话、湘语、闽语。以这些方言为语料的研究成果丰硕,但主要集中在语音和词汇方面,对语法的研究则相对薄弱。笔者统计分析了广西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现有成果,归纳了其研究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了未来广西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本人曾在本刊一九八五年第一期上发表过题为《兰州本<现代汉语>浅谈》的文章对兰州本《现代汉语》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现在,我再就学习中碰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得到行家们的指正。(一)语法部分1、如何认识数词?翻翻目前几本有影响的语法著作。它们对“数词”的认识都有不同的地方。吕冀平先生的《汉语语法基础》认为:“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它可以分为基数、序数、分数、倍数、概数。”(见吕骥平《汉语语法基础》第97—98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相似文献   

14.
“V+取”式双音词在十部明清小说中共见114个,附加式占多数,“取”字语法化为词缀为近代汉语的双音化做出了贡献.因为语言精确表义和简练原则的制约,“取”在现代汉语时期失去构词能力。“取”自唐而来的语法化历程适应了汉语不同时期对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崽”后缀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广西、贵州等省的汉语方言中。随着“崽”由实词逐渐演变为名词后缀,部分方言点中“崽”作名词后缀时的语音发生了弱化现象。“崽”后缀的语音弱化主要表现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上。汉语方言中“子”、“崽”后缀的语音弱化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得”字在现代汉语和永新方言中,含义和用法上都是一个很有特色的词(或语素)。本文通过现代汉语和永新方言相应“得”字的比较,探寻它在二者间的共性和差异,从一个角度比较现代汉语与永新方言的关系。本文比较的范围以永新方言“得”字的含义和用法为准,凡是永新方言中所不具有的含义和用法,只列出,不讨论。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料大都来自《现代汉语八百词》和《现代汉语动词》。  相似文献   

17.
对长篇白话小说《歧路灯》书中的选择疑问句的句式做一些描写和分析,以期对近代汉语选择疑问句在当时河南方言中的面貌及其前后的发展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定量统计的基础上,对《聊斋俚曲》中的选择疑问句进行了全面的描写和分析,并结合《金瓶梅》、《醒世姻缘传》等材料着力探讨了该疑问句在近代山东方言中的发展,力求得出其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主要结论如下:1.无形式标志的选择疑问句的发展趋势是由多到少;2.《聊斋俚曲》的歌谣文体以及处于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转型期,使其有别于“近代汉语选择问句以不用句末语气词为常”的观点:3.单用的连接词在逐渐减少,连用的连接词同时在逐步增加,并且集中到由“是”字构成的词语的身上。  相似文献   

19.
以汉语“NP+V起来+AP”句为切入点,搜集和整理汉语中各种“V起来”句,并基于英语和汉语中动结构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汉语“V起来”句进行归类、分析与对比,反思和总结汉语中动句的合法构句条件。通过对汉语“V起来”句句法结构和语义功能的分析和考证,认为汉语中的“NP+V起来+AP”句和中动句并非一一对应,只有部分“NP+V起来+AP”句属于中动结构。汉语“NP+V起来+AP”中动句有三种构式:NP(受事)+V起来(行为动词)+AP,NP(受事)+V起来(感官动词/情感心理动词)+AP,NP(旁格)+V起来(行为动词)+AP。  相似文献   

20.
丹江方言中有一些很有特点的多重重叠现象。结合其他方言可以看出,多重重叠不仅具有“调量”功能,而且具有主观“强调”或“夸张”的功能,应该也是汉语主观量的表达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