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霏霁 《科技信息》2013,(23):415-416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社会经济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三个温室气体减排机制之一,目前全球所开发的CDM项目大部分与能源直接有关,因此CDM项目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项目开发的能源可持续利用。文章分析了陕西CDM开发情况,结合能源现状和发展目标,探讨了CDM在能源结构调整所起的作用及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意义,并提出了利用CDM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际合作碳减排机制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开展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活动可促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研究未来全球碳市场的情况,分析了为实现<京都议定书>目标附件I国家所需的碳减排量以及主要国家或地区碳边际减排成本曲线,开发了一种国际合作碳减排机制模型.该模型能处理完全竞争以及前苏联与东欧、中国、印度等垄断的碳市场结构.结果表明 中国、印度具有全球总CDM潜力的70%左右,若形成寡头垄断,则对碳市场有重要影响; 各种可能的碳市场结构下, 2010年碳排放均衡价格在0~66美元*t-1之间,全球和中国的CDM以碳计的排放潜力分别在0~210 Mt和0~120 Mt之间.因此,中国应抓紧时机在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以及回收利用甲烷和煤层气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CDM项目活动.  相似文献   

3.
清洁发展机制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现了双赢.为更清楚地了解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 velopment mechanism,CDM)项目,以甲烷回收项目为例,介绍CDM项目的运作过程,并针对CDM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水电项目CDM开发潜力巨大,但大水电项目CDM开发难度较大,可能遭遇极端环保组织的责难. 结合筱溪水电项目在CDM开发过程中应对国际河流组织的责难经验, 分析大水电项目CDM开发中应对各种责难的策略, 为我国大水电CDM项目的开发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CDM项目开发利用状况及未来开发优势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省为例,运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对省内各项目类型数据做横向对比分析和对国内各省区项目数分别做纵向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贵州CDM项目对开发水力资源依赖度高,其他类型项目开发不足,开发程度低,开发能力不足,落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提出了贵州未来CDM项目发展的优势领域和促进CDM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史振萍 《科技信息》2013,(20):482-483
本文依据《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清洁发展机制(CDM),着重介绍了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该机制进行开发与利用的相关内容,以便读者对该项目有更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森林清洁发展机制 (clean development m echanism,CDM)项目被认为是一种廉价的碳减排方式 ,因而有必要明确中国森林项目是否成本较低。森林项目存在非永久性风险 ,信用额发放方式不同于能源项目 ,作为 CDM项目又受到 Marrakesh协议关于信用额发放期限不超过 2 1a的限制。因而森林 CDM项目的碳吸收无法得到完全信用额补偿。对围场县森林项目经济效果评价的实证研究表明 :中国北方地区的森林 CDM项目成本较高 ,信用额收益不足以弥补成本。然而 ,森林项目具有正外部性 ,可以带来其他环境和经济效益 ,发展森林 CDM项目可以促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的就业形势及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的转移状况,指出吸引外商投资、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简称CDM)是“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中引入的履约机制之一。CDM允许附件1国家缔约方与非附件1国家缔约方合作,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温室气体减排项目,从而实现如下双重目的: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协助发达国家缔约方实现其议定书下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通过参与CDM项目合作,发达国家可以获得项目产生的经核准减排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CERs),  相似文献   

10.
从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出发,分析了内蒙古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经济与市场、产业结构的升级转换和历史文化优势等内部动力,以及中心城市产业、人口的扩散、行政管理与政府决策的促进、工业化的推动等外部优势,从而为促进内蒙古小城镇的健康、高效发展.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提高东北和内蒙古地区自然资源合理开发的力度,对促进东北的全面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在深入分析东北和内蒙古地区自然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资源合理开发与东北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三点对策:一是整合资本,加大投资力度,开发新能源;二是转变生产方式,做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三是着眼于国内外市场,拓展旅游、服务、商贸等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以来内蒙古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的层面,探讨了内蒙古可持续系统协调发展问题.在对内蒙古可持续发展系统要素构成及西部开发以来内蒙古可持续发展系统状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内蒙古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相对比较成熟的主成分分析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来分析西部大开发以来内蒙古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协调发...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是衡量一个区域能否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及其程度的有效方法.根据内蒙古的区域特点,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与动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自1990年以来,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呈阶段性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处于非可持续发展与弱可持续发展之间.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力度、加强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是提高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煤炭资源开发及其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工业是内蒙古经济的重要支柱。文章就内蒙古煤炭资源开发现状,分析了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内蒙古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实施大集团战略,以高新技术调整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提高煤产品附加值,实现煤炭资源综合开发,促进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同时由于内蒙古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在进行煤炭资源综合开发过程中要加强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工业是内蒙古经济的重要支柱。文章就内蒙古煤炭资源开发现状,分析了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内蒙古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实施大集团战略,以高新技术调整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提高煤产品附加值,实现煤炭资源综合开发,促进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同时由于内蒙古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在进行煤炭资源综合开发过程中要加强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牧区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保障改善牧区民生是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研究和探讨构建内蒙古牧区社会保障制度对保障内蒙古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现实意义。内蒙古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二十余年,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政府职能缺失、制度设计缺陷等问题。从牧区区情出发,结合民族地区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构建“中央政府--社会基本保障”、“地方政府(集体)--补充保障”、“市场--商业保险”、“社会(家庭、社区、民间机构)--互助”四位一体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内蒙古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内蒙古国民经济发展态势与生态环境背景的基础上,通过1981-2004年内蒙古环境经济数据计量模型,探讨了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作用机制,建立了内蒙古国民经济与生态环境污染关系模型,并根据人地关系的恢复性、可调控性等特征,提出促使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受到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预警系统是确保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阐释构建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指标独立性分析法,对影响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的指标进行筛选,确定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预警指标体系,并分析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指标体系的特点及构成,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预警指标体系赋权,建立预警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伴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内蒙古自治区的科技进步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但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相同,内蒙古12盟市的区域创新能力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针对这一问题,从投入、研发和产出三方面对内蒙古各盟市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和评价,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通过测度科技投入、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与GDP的关联度,来全面评价内蒙古区域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的关系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