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而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必须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结合大量的语料,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系统地对比分析了空间维度词"深"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结果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深"的隐喻投射主要集中在时间域、颜色域、社会地位域和程度域。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认为,方位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是通过方位隐喻才得以构建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系统地对比分析了"LOW"/"低"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映射,结果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与"LOW"/"低"有关的方位隐喻映射主要集中在情感域、数量域、社会地位域、声音域、社会评价域和时间域,两者之间表现出一种同异并存、同大于异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空间隐喻是以空间概念为始源域向其他目标域进行映射进而获得引申和抽象意义的认知思维过程。壮英方位词"上/下"在范围、社会地位和价值取向,"前/后"在时间、社会关系和事物排序,"里/外"在亲疏关系和心理情感等喻化思维中体现了类同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试论植物词汇的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汉语植物词汇的隐喻,总结归纳出植物隐喻的两种方式:比拟性隐喻和借用性隐喻,说明了隐喻是人们认知事物的方式。它的本质是一种认知活动。  相似文献   

5.
隐喻能在其发送—接受者之间造成一种亲和关系,具有独立于认知和审美的价值,可以"达成一种亲和感"。分析了隐喻亲和功能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隐喻亲和功能具有影射性、暗示性、内向性、娱乐性和排他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曾传玉 《科技信息》2008,(30):234-234
隐喻是一种修辞格,也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无处不在,所有的语言都具有隐喻特征,因此英语词汇的教学不能脱离隐喻式学习和讲授。  相似文献   

7.
出于人类认知方式和生理结构的共性,英汉语中普遍存在"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关系隐喻,但汉语中存在着英语中没有的凸显尊卑差异的亲属关系隐喻,呈现出英汉语民族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不同的概念化方式。  相似文献   

8.
李红月 《科技信息》2011,(14):145-14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从认知语言学这个新视角对隐喻进行更加新颖、更加深刻的阐释,他们视隐喻为一种认知现象和认知方式,并认为隐喻无所不在,对人类认知、思维和行为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本文拟从认知视角介绍隐喻理论,探讨更为有效的方式来培养隐喻能力。  相似文献   

9.
张丽娟 《科技信息》2012,(20):211-212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们认识事物、思考问题、确立概念的一种思维方式,是认知和语言的纽带。把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应用在词汇教学中可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词汇学习的效率。笔者针对英语词汇的教学现状,通过对隐喻认知理论的论述,介绍隐喻理论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的理论依据,更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隐喻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由于人类活动和认知系统的相似性,英汉两种语言里隐喻的用法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但隐喻又是与民族文化密切相连的,每一种语言的隐喻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所以,英汉两种语言的隐喻都反映了各自的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隐喻理论将隐喻看作是一种语言的变异体,一种用于修饰话语的修辞现象。然而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它在本质上是人们用一种事物认识、理解、思考和表达另一事物的认知思维方式。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同的文化模式。思维和文化模式的不同,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必然会产生一些差异。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隐喻的本质及英汉隐喻的文化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既是语言的使用形式,也是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由此,在认知观照下隐喻既是语言形式,也是思维方式;同时隐喻本身反映了文化,因而隐喻成为了语言、思维和文化统一的三维有机体。借助隐喻的三维关系图式来解读英汉隐喻的异同是一种可行的尝试。英汉隐喻的相似性表现于隐喻的产生机理和语言结构类同,英汉隐喻的差异性表现于英汉民族的文化迥异。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言语现象。美国人类语言学家帕尔默认为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被看作是修辞和认知的过程。而广告语言是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本文通过分析广告语中的隐喻,揭示隐喻在广告语中所起到的效应。  相似文献   

14.
刘娜 《科技信息》2008,(3):111-112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认知和语言的纽带.把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应用在词汇教学中可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提高其记忆效率.本文通过对隐喻认知理论的简要论述,介绍隐喻应用于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并提出几点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15.
刘昂 《科技信息》2011,(12):I0170-I0170,I0172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还是人类以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的心理映射过程。隐喻研究从修辞学到认知语言学的转向,为隐喻的翻译研究带来诸多启示,尤其是诗歌隐喻翻译。诗歌隐喻翻译对译者来说是重点之一,因为诗歌中无处不存在着隐喻。本文以Lakoff的概念隐喻为基础,通过对"旅夜书怀"两个译文的对比分析,试图探讨原著与两个译本反应的心理映射是否一致,为隐喻翻译的策略和评价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隐喻与转喻     
王雪 《科技信息》2012,(28):159-159
隐喻和转喻是一种认知方式,并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隐喻转喻的形成机制也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研究之一。其认知的运行方式和本质决定其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7.
隐喻认知理论与医学英语词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还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隐喻作为认知和语言的纽带,在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把隐喻认知理论应用在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可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提高其记忆效率。  相似文献   

18.
传统修辞学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现象,现代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工具,一种思维方式。日常生活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隐喻。语言是隐喻的,将隐喻引入英语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对增强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隐喻是构成诗歌的最为重要的修辞手段,也是一种认知方式。虽然隐喻研究从修辞到认知的转向揭示了规约性隐喻的认知功能,但是诗歌中新鲜隐喻的产生与存在于人们认知体系中的概念隐喻是有区别的,因此在诗歌解读时应当区别概念隐喻和新鲜隐喻所发挥的不同的诗性功能。  相似文献   

20.
隐喻既是一种修辞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是词义产生和扩展的重要方式。把隐喻认知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词记教学,应优先重点学习基本范畴词汇,从认知的角度进行多义词汇教学,并在词汇教学中介绍词汇隐喻的文化内涵等,以帮助学生准确高效地学习和掌握英语词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