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保暖纤维的发展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楠 《科技信息》2007,(8):153-153,225
本文主要讨论了关于新型的保暖纤维主要的保暖机理以及其在国内外现有的发展状况,并且在分析了保暖纤维的发展情况之后,提出了以后保暖纤维的发展趋势以及研究方向。对于保暖纤维在实际中的应用做出了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复合型保暖材料的热湿舒适性能,以静电纺丝制备的聚酰亚胺纳米纤维保暖絮片和聚酰亚胺/涤纶热风絮片为研究对象,对两种保暖絮片及其组合试样的保暖性能、透湿与透气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保暖絮片及其组合试样均表现出较好的热湿舒适性能,满足防寒服对保暖絮片的要求.相对于聚酰亚胺/涤纶热风絮片,聚酰亚胺纳米纤维保暖絮片虽然保暖性能相对较低,但其保暖效率较高,是理想的超轻高保暖材料之一.对于组合试样,虽然其保暖性能较好,但其保暖效率较低、透湿和透气性能较差.本研究可为复合型保暖材料的制备和超轻高保暖材料的选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保暖材料的质量有了更高要求,保暖材料不仅要满足人们御寒遮羞、防风、避雨等生理需求,同时还应具有舒适、美观及保健等功能.因此,保暖材料的性能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本文从保暖材料的分类、性能特点及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指出了目前保暖材料的局限性,为未来保暖材料的发展方向提供...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多种纤维的筛选与混合、多层絮片的设计与复合,研制了一种具有夹心式结构的新型保暖材料,旨在提高我国寒区解放军部队冬季用鞋的保暖性能.经实验测试和部队穿着使用,保暖效果比较好,透气透湿和压缩弹性较高,能够较好满足鞋靴类及服装类产品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5.
《苏南科技开发》2005,(4):54-54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服装除了能保暖、能给人美的享受外,更重要的是能不断给人们惊喜。尤其是当科技参与到服装设计中后,人们对“科技能让衣服变成什么样”更是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不过有一点大家现在似乎就能确定,那就是:今后的服装将不再仅仅是“遮体保暖”那么简单了。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几种熔喷保暖材料的透气率、克罗值、热导率、传导系数及顶破强力与其厚度及平方米克重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材料的厚度对其透气性、保温性和顶破强力均有显著影响:材料的透气性随着厚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保暖性随着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到达一定值后基本保持不变;顶破强力随着厚度的增加而增加.材料的平方米克重与透气性及顶破强力之间无明显关系,而对材料的保暖性影响显著:材料的保暖性随材料的平方米克重先显著增加,之后基本不变.该结果对于保暖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金属镀膜复合絮片(简称金属棉)织物在服装系统内的隔热保暖特性,探索并分析了金属棉织物复合层的不同配置、结构、针刺方向和体积重量、空气隔层,风速等条件对保暖效果的影响;提出了较为理想的结构配置、服饰设计的注意方向和使用条件场所的建议等。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木棉/ES非织造材料的成型工艺参数进行研究,探讨了纤维质量配比、成型温度和成型时间对非织造材料保暖性能的影响程度和显著性.结果表明:木棉/ES非织造材料的成型时间对其保暖性能影响最大,其次是纤维质量配比,成型温度影响最小;获得木棉/ES非织造材料最优保暖性的工艺条件为成型时间10 min,m(木棉)∶m(ES)=30∶70,成型温度120℃.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保暖内衣的发展历程,对保暖内衣进行了分类.研究了保暖内衣的保温性、透气性、透湿性及卫生性能等指标及影响因素.提出改进保暖内衣舒适性及卫生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服装热湿传递数值模型是评估服装保暖防护性能、计算人体和环境的热湿传递以及评价人员冷暴露安全的重要工具。现有模型主要关注传统的被动保暖服装,针对主动加热服装的模型研究较少,且仅考虑织物层面,不能用于人体实际穿着服装中热反应计算的模拟。该文构建了适用于与人体热生理反应模型耦合计算的主动加热服装多层热湿传递模型。基于被动保暖服装模型,考虑电加热、相变材料(PCM)、吸湿发热等主动加热技术的产热传热机理,建立了适用于主动加热服装的热湿传递通用模型。针对最为普及的电加热服装,进一步考虑服装结构、辐射传热、分区与横向传热的特性,对模型进行优化改进,建立了适用于电加热服装的改进模型。与实验数据对比表明:所建立的通用模型和电加热服装改进模型对局部皮肤温度的预测误差分别不超过0.58℃和0.47℃,具有较好的准确度。所建立的模型可应用于低温暴露场景中穿着主动加热服装的人体热安全及服装防护性能评价,为公共安全以及环境工效学领域的人员防护、应急管理和防护装备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保暖涂料的热效率与固体材料对红外辐射的透明性和反射性有关.固体材料分子的振动波谱和转动波谱正好是处于红外波段,其分子的固有振动频率也是如此.因而入射的红外辐射往往会引起分子的共振吸收,产生热效应.当然,不同的物质分子仍有它的特征频率,因而表现出对红外...  相似文献   

12.
对远红外织物保暖功能进行了测试和评价,以检验表征其保暖性能.选用不同浓度整理液整理后的织物及不同织物结构的远红外织物进行温升测试.结果表明,温升这种测试方法侧面反映了远红外织物吸收红外线产生的热效应.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研究北方高寒地区哺乳仔猪和育肥猪在不同保暖圈的增重效果,1991年和1992年冬新疆兵团农八师一五二团对在半塑膜棚保暖圈、一般产仔房和封闭式育肥合饲养的哺乳仔猪和育肥猪进行了饲喂试验,以期探讨冬季在半塑膜棚猪舍条件下的养猪效果.  相似文献   

14.
赵生霞 《甘肃科技》2011,27(6):154-155,153
通过贴母体保暖法在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探讨了一种对早产儿及低体重儿适宜的保暖法。既能避免其他保暖法的某些弊端,又能减少患儿的并发症,促进生长发育,增加母乳。设贴母体保暖法为观察组;应用其他方法保暖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硬肿程度、母乳量、黄疸持续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护理时间、每天医疗费用。硬肿程度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母乳量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异;黄疸持续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护理时间,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医疗费用明显降低(P〈0.05)。贴母体保暖法方便、经济、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个体保暖注重人体周围微环境的调节,在满足热舒适度的前提下可以实现节能。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了人体—保暖服的流动传热模型,研究了循环水入口速度、循环水入口温度、人体代谢率和环境温度对保暖服保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循环水入口速度和入口温度的增大都会提高保暖效果,保暖服的最佳入口速度为0.6 m/s;循环水入口温度每增加5℃,人体平均温度增加3.92℃,人体表面平均温度增加3.90℃;人体代谢率对保暖效果几乎没有影响。设计保暖服时选取合适的循环水入口速度和温度可以满足热舒适度,同时也可以实现节能。  相似文献   

16.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1):13-13
今年,保暖内衣多了许多“卡”,什么莱卡、暖卡、炭卡、魔卡……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卡”到底为何物?  相似文献   

17.
羽绒服保暖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影响羽绒服保暖性的因素。对羽绒保暖材料的结构、性能和发展状况进行论述。从面料羽绒填充物、服装结构和洗涤保养方法等几个方面阐述影响羽绒服保暖性的因素。讨论纤维类型及是否进行涂层后整理对羽绒服保暖性的影响。论述了服装结构类型与静止空气量之间的关系,及对羽绒服保暖性的影响。详细探讨羽绒填充物对羽绒服保暖性的影响。并对填充物的填充量与羽绒服保暖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PVDF压电膜的特性及目前在若干领域中的使用,建立在人体行走时利用PVDF压电膜所能产生电量方程,计算出不同情况下人行走时所产生电量大小,并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个采用压电发电装置和电池相结合的发热保暖鞋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现代人为了苗条而绞尽了脑汁,冬季的臃肿衣装更令人烦恼。各种保暖内衣如“金阳绒”、“生态绒”、“南极棉”等相继问世,将有助于推动传统冬装的“春秋化”,从而为现代人冬季“减肥”带来了福音。到目前为此,特种半  相似文献   

20.
研究液态水在服装系统中不同织物间的传导,实验表明服装系统中的第一层,第二层织物的性能以及它们相接触的方式均对液体的传导量产生影响,双面的Aquator织物为第一层织物时的服装系统比其他织物所能传导的液体量多,在服装系统中引入保暖层对液体的传导量有不同的影响,在以Aquator织物为第一层织物的服装系统中引入保暖层也将提高液体的总体导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