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伴随着传统保健品市场。的滑坡和直销市场异军突起,为了突破瓶颈,传统保健品企业不约而同地走上了直销的转型之路,从大连珍奥、珠海天年、东盛制药到巨能集团等,先后做了直销转型的规划。但这些企业的市场反应却不尽人意,不但市场口碑不佳,有些企业甚至开盘数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加上和传统渠道冲突等矛盾,都让传统保健品企业的转型之路倍感艰辛。  相似文献   

2.
国内保健品市场经历了1994-1995年的鼎盛时期,以及1996-1997年的整顿与平滞阶段(由于保健品市场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泛滥,原本火热的保健品市场霎时跌落低谷,出现了市场疲软)。在2000-2003年,保健品市场仍处于徘徊阶段,市场复苏则出现在“非典”之后。根据中国保健协会的统计:经过2003年“非典”之后,重新由低谷进入发展高峰的保健品行业在2007年达到1000亿元的行业总产值。而国内大约1000多家的保健品企业平均利润率在30%-40%之间,—些企业甚至超过50%。短短几日,从墨西哥到美国,从北美到欧洲、亚洲,甲型H1N1流感蔓延之势令全球各国都进入到紧张的“防御”状态。一旦疫情加重,经济损失堪比当年的“非典”。在各行业遭受金融危机“寒冬”的情况下,直销行业整体“回暖”,同时,已有报道显示,医药保健行业也在甲型H1N1流感概念股的带动下整体上扬。那么,甲型H1N1流感能否再次掀起直销保健品行业的发展高峰?在人们消费观念越来越理性的今天,面对陈旧而混乱的保健品市场,企业应该做出哪些努力来提高保健品市场发展速度?保健行业监管部门需要做到哪些工作?我们请来了长期工作在直销与保健品相关行业的专家以及资深研究人士,一起探讨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3.
直销.一个失败案例 一家有近10年发展史的保健品企业,一期投入1500万元启动了直销的试运行,他们从国外引进了几个产品,再整合自有产品,组合形成了三大产品系列;又从行业内挖掘了3位资深人士,参考一些规模较大直销企业的奖金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山理科,一家有着16年发展历史的保健品生产企业,当年曾有“北天狮,南理科”的辉煌。而如今,经历过涉销、改制等的种种挫折后,渐渐被人们淡忘。虽然如今又一个总经理离它而去,但经历了从兴盛到衰落的中山理科,至今仍然没有放弃对直销的梦想。  相似文献   

5.
相关部门明确要求了直销企业服务网点的建设,却并没有明确规定服务网点的范畴。于是,如何规划和建立服务网点就成了为广大直销企业,特别是新晋直销企业头疼的难题,鉴于此,本刊特邀请到正在谋划直销的某大型保健品集团的高管悟生先生,对网络直销以及店铺连锁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进行剖析,希望能给相关企业提供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市场大争夺     
《当代地方科技》2004,(3):10-11
为了争夺市场,一个可喜的现象会出现。那就是,直销开放后,国内一定有很多传统营销的护肤保健品企业走向直销。  相似文献   

7.
单层次、8000万注册资本,2000万保证金.透明的报备披露制度……这一个个带有中国特色的直销规则、让许多习惯了多层直销的外资直销企业.内资直销企业和传统保健品企业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直销管理条例》实施后的半个多月中.除了欧瑞莲明确向媒体爆出首递直销牌照申牌的消息外.更多的消息是某些企业准备转型做特许经营、某些企业准备退出直销行业……  相似文献   

8.
上期,本刊刊登案例《陈老板的梦与痛》,讲述了保健品企业陈老板涉水直销,却屡受挫折,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本刊邀请到4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对此案例听诊把脉,希望能给与陈老板等有类似经历的企业老总以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1987年,广东太阳神集团公司在东莞黄江镇成立,开创了中国保健品产业化的先河,太阳神向全国承诺: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的爱地久天长! 2007年,广东太阳神集团直销事业部回归东莞莞城并正式开始直销业务,集中国传统保健品企业转型直销之大成。太阳神向世界宣告:当太阳再次升起的时候,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相似文献   

10.
办企业的终极目的是希望达到利润最大化,长远而永续地发展。无论是转型直销企业还是新成立的保健品直销企业,要寻求更长的生命延续,重视产品本身才是终极王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当代地方科技》2008,(1):91-92
1维生素 维生素是生命的基础,是人体所需最普通直观的营养元素,进入门槛低,需求容易解释,因此成为很多保健品企业的首选切入口,直销企业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2.
事件     
20万人参与直销“条例”培训,中国保健协会与企业签订保健品协议,银监会发布非法集资警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想转型搞直销的健康产业类型有千百种,转型的原因却只有一种:保健品公司转型直销,为的是利润:医药企业转型直销,为的是利润:多元化集团转型直销,为的同样是利润。至今,失败的转型企业已有无数家,失败的原因却大致只有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4.
太阳神在直销业界的亮相始于受商务部之邀、参加备受业界关注的2004年9月的厦门立法研讨会,不过,直到2007年2月,当第15张直销牌花落太阳神时,关于这家曾是中国保健品品牌代名词的企业在直销行业中的动态和她的直销管理高管们的报道依然屈指可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在他新著的畅销书《财富第五波》预见性的指出: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严重饮食失衡,从而开启保健产业的兆亿商机。这是继第四波网络革命后的明日之星。直销,这种先进的营销方式又是营养保健品销售的最佳通路。纵观世界的直销行业,大凡成功稳健的直销公司,营养保健品都是该公司创造业绩的主力产品。随着中国直销立法,几百上千家海外直销公司的涌入以及新兴的直销公司产生,又将会掀起新一轮的营养保健品大战。未来谁将成为保健品市场的弄潮儿?未来谁将引领保健品发展的趋势?保健品的发展将何去何从,我们不妨来做一个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政策     
商务部出台直销配套规定征求意见稿;工商总局发出专项打传通知;北京禁止保健品推销入社区;吉林给转型企业打“预防针”;  相似文献   

17.
在经历了2005起的低潮和2007年的复苏后,传统企业与直销企业在保健品领域的表现也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差异——只有在行业或是业绩起伏的时候,才能考验出每种模式的真实能力:是否更能抗击摔打、是否有更强的恢复能力、是否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为此,本刊挑选了保健行业领先的四家传统企业和四家直销企业,通过数据对其业绩进行分析,以此考量两种模式在保健行业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8.
曾风风火火切入直销的保健品企业们,在经历了最初的浮华后迅速沉寂了下来,还有数家企业已经退出。 而举着理想主义大旗,按照既定的路径向前走的太阳神,正在奔向中国直销的希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如新快跑     
《当代地方科技》2004,(10):62-63
2003年.如新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被业界戏称第“11个外资转型企业”。自今年3月以来.如新连发强音:宣布将在2005年进军中国保健品市场:5月21日.如新CEO贺楚门访华“上海如新”更名为“中国扣新”。从低调到急行.直销主法在即,如新在中国展现出她的超常规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直销经历2019年的保健品“百日行动”和2020新冠疫情双重打击,很多企业和团队业绩惨遭腰斩,甚至更为惨烈,让很多人开始怀疑未来。《知识经济》杂志特别邀请到安然华旗系统创办人徐旻女士,以她20多年的从业经历,来谈谈怎么看待中国直销行业面临的冲击、竞争、挑战与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