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二氧化钛是一种新型的无机功能料材料,纳米级二氧化钛由于其奇异的性能,在光电转化和光催化方面有广阔应用前景。它是当前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纳米二氧化钛膜的光催化机理、电荷传输特性及其制备方法、现阶段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以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钛是一种新型的无机功能料材料,纳米级二氧化钛由于其奇异的性能,在光电转化和光催化方面有广阔应用前景.它是当前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纳米二氧化钛膜的光催化机理、电荷传输特性及其制备方法、现阶段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以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种子细胞的干细胞及作为支架材料的纳米二氧化钛是组织工程中的两个关键要素.近年来对纳米二氧化钛的结构研究充分证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其对干细胞增殖、分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纳米二氧化钛在组织工程上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前景.本文将从纳米二氧化钛的制作方法、特点及其在组织工程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纳米二氧化钛作为一种重要的光催化剂,在降解污染物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对二氧化钛进行改性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光催化活性,使得对其改性也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纳米二氧化钛的光催化反应机理,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因素,掺杂改性方法,研究了它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总结了改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控制纳米钛基材料的晶型、结构和生产成本,提出一种可直接制备高质量的纳米钛基产品的新方法。将球磨后的钛铁矿粉末经稀盐酸工艺处理后可全部转换为二氧化钛纳米棒,其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为50~100,5~20和2~5 nm。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钛纳米棒负极材料具有较好的锂离子存储性能。通过球磨、焙烧结合酸浸工艺处理钛铁矿,可获得具有双孔特征的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其中大孔(50~80 nm)对应于团聚在一起的纳米颗粒之间的间隙,小孔(3~20 nm)则对应纳米粒子表面上的洞,此外,所获得的多孔结构的二氧化钛纳米产品显示出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展望了该材料今后的发展方向.介绍了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不同方法,主要包括气相法、液相法.分析了各种制备方法的原理、特点、应用及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在气体净化、抗菌除臭、处理有机污染物、防雾及自清洁涂层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对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纳米二氧化钛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由于具有理论转换效率高,透明性高,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众多优点.近年来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开发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太阳能电池的类型及其优缺点,着重介绍了纳米二氧化钛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及其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8.
随着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的广泛应用,作业现场纳米二氧化钛生物安全性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能够合理评价作业现场纳米二氧化钛职业危害水平,为作业现场纳米二氧化钛职业危害防控提供参考,本文综合考虑纳米二氧化钛生产过程的整个周期,从人、尘、环、管四个层面着手,建立由4个一级评价指标、10个二级评价指标和31个三级评价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提出了作业现场纳米二氧化钛职业危害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现场运用验证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二氧化钛纳米晶,采用热重-差热(TG-DSC)、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研究了保温时间对纳米晶的晶体结构和平均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430℃热处理得到的二氧化钛纳米晶主要表现为锐钛矿结构;随着保温时间从1h延长至3h,纳米晶的平均粒径从13.7nm增大到43.7nm.以所制二氧化钛纳米晶为光阳极材料组装了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并对其光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粒径为25.4nm的二氧化钛纳米晶太阳电池表现出最佳的光电转化效率,其值为4.62%.  相似文献   

10.
本期10大化学热点论文中,有关石墨烯的研究继续占据数量优势.然而,论文#6的研究内容却是将石墨烯化学与另一个热点领域——纳米化学结合起来.本文的研究工作是由太平洋西北国立实验室的刘军教授与普林斯顿大学的Ilhan Aksay教授共同完成的.论文#6的具体研究对象是二氧化钛-石墨烯杂化纳米晶体,该晶体可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  相似文献   

11.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介绍了纳米二氧化钛粉体、薄膜和块材的制备技术,其中对化学法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同时阐述了纳米二氧化钛作为传感器材料、催化剂载体、光催化剂、太阳能电池原料和防紫外线添加剂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具有不同于常规材料的特殊性能,在环境保护、化工、医疗卫生等高科技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溶胶-凝胶法是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常用而有效的方法.以钛酸丁酯为前驱物,以乙醇为溶剂,未添加任何添加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中性环境下合成纳米二氧化钛粉末,通过XRD图对所得样品进行表征.探讨了试剂的配比、煅烧温度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二氧化钛晶型转化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纳米二氧化钛为研究对象,考察系列环境相关条件下(不同pH、离子类型与离子强度)纳米二氧化钛在载铁石英砂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钛在NaCl,NaNO_3和Na_2SO_4 3种溶液中的穿透曲线和滞留曲线没有显著差异,但与其他溶液相比,在NaH_2PO_4溶液中的穿透曲线和滞留曲线分别有明显的升高和降低;磷酸根离子会促进纳米二氧化钛在载铁石英砂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行为。机理探究发现,由于PO_4~(3-)会被吸附至纳米二氧化钛和载铁石英砂多孔介质的表面上,增大纳米二氧化钛和多孔介质的表面Zeta电位,导致纳米二氧化钛与介质表面之间静电斥力的增加,从而加大纳米二氧化钛被吸附于多孔介质表面位点的难度,减少沉积;同时,纳米二氧化钛Zeta电位的增加会减少纳米二氧化钛颗粒间的碰撞团聚,导致其水力学粒径变小,从而促进其迁移行为。此外,PO_4~(3-)会与纳米二氧化钛竞争多孔介质表面的吸附位点,导致纳米二氧化钛可沉积位点的减少,增加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4.
TiO2 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PVP纳米纤维, 以PVP纳米纤维为模板,钛酸四正丁酯为二氧化钛的先驱体,成功地制备了二氧化钛的纳米纤维.研究了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600 ℃烧结所得到的混合型(锐钛矿型和少量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纳米纤维比500 ℃烧结所得到的纯锐钛矿型二氧化钛纳米纤维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电化学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研究了几种纳米材料的制备、工艺条件和纳米特性及测试方法。采用电化学法成功得到具有光催化性能的钠米二氧化钛粉体。结果表明,所得方法步骤少、操作容易、设备简单,所得材料的纳米特性易于观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反蛋白石制备技术,分别用PS、PMMA、SiO2为模板剂制备二维有序大孔纳米二氧化钛。利用X射线衍射谱、扫描电子显微镜、表面光电压谱,以及电场诱导表面光电压谱讨论样品的微结构和光电子特性。结果发现,选择不同的模板剂可以改变上述二氧化钛薄膜材料的光电阈值,并且可以导致与样品主带隙电荷转移跃迁有关的表面光伏响应发生蓝移。研究结果表明,镧掺杂有利于提高有序大孔纳米二氧化钛骨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纳米晶TiO2超细粉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晶TiO2超细粉的研制尹荔松周歧发唐新桂林光明张进修(中山大学超细材料研究中心,广州510275)关键词纳米晶,溶胶-凝胶法,超细粉分类号TQ174.758二氧化钛(TiO2)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具有湿敏、气敏及光催化等功能,也是制备铁电...  相似文献   

18.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纳米二氧化钛的研究现状,综述了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技术,介绍了各种制备技术的制备原理,对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最后,对纳米二氧化钛在未来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以蒙脱石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粉体纳米二氧化钛,并且以成品纳米二氧化钛与蒙脱石复合进行对比,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将银离子引入蒙脱石层间。考察了制备纳米二氧化钛过程中乙醇用量、温度、p H值以及滴加方式等影响因素。考察了制备掺银纳米二氧化钛蒙脱石过程中温度、离子交换时间、硝酸银用量等影响因素。实验采用佛尔哈德法间接测定载银量。实验表明:在反应温度40℃条件下反应6 h时制备出的载银自制纳米二氧化钛蒙脱石载银量为质量分数1.8%,载银成品纳米二氧化钛蒙脱石载银量质量分数为2.6%;红外分析表明二氧化钛可以实现与蒙脱石的复合;X射线衍射法测定结果表明,载银对纳米二氧化钛蒙脱石骨架结构无影响;催化活性表明,载银提高了二氧化钛蒙脱石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二氧化钛纳米晶的缺陷性质对其光电性能的影响,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二氧化钛纳米晶,利用X线衍射和正电子湮没寿命谱对样品的晶相、平均粒径和缺陷性质等进行表征,并以所得二氧化钛纳米晶为基础制备二氧化钛纳米晶薄膜,进一步分析其光电性能.结果表明:在450℃的热处理温度下,可以合成锐钛矿相占主要成分的二氧化钛纳米晶.随着热处理时间从30 min延长至90 min,二氧化钛纳米晶的平均粒径从12.8 nm增大到47.9 nm.随着平均粒径的增大,二氧化钛纳米晶表面缺陷的尺寸变小且浓度降低,同时晶界间的自由体积发生复合.在表面缺陷和平均粒径的双重影响下,二氧化钛纳米晶薄膜的瞬态光电流密度随平均粒径的增大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中,基于26.5 nm粒径二氧化钛纳米晶制备所得薄膜的瞬态光电流密度最大,其值为0.072 m A/c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