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带一路”倡议为甘肃省与中亚地区国家油气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为了提升甘肃省与中亚国家油气能源合作,促进甘肃省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和经济发展,文章分析了中亚国家油气能源和甘肃省油气能源状况以及甘肃省与中亚国家油气能源合作现状,探讨了甘肃省油气供需特征和开展油气合作的对策。结果表明,中亚国家拥有丰富的油气探明储量和产量;甘肃能源消费结构极不合理,油气清洁能源消费量占比很低,油气消费缺口逐年增加。甘肃与中亚国家存在地缘优势和油气能源互补优势,具有良好的油气能源合作发展前景。目前甘肃省与中亚国家油气能源合作水平很低,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与中亚国家油气能源合作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油气运移流向研究有助于认识含油气系统内部的油气运聚与油气分布规律。利用地震、测井和地质资料对辽河西部凹陷滩海地区含油气系统中的油气运移流向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区内现今异常压力的分布规律,并用逐层回剥的方法恢复了Es3+4和Es1+2的流体势。研究结果表明,异常高压和流体势的展布规律显示了油气主要沿着几个优势运移通道运移,笔架岭-西部斜坡带、双台子和中央低凸起等构造带是油气运聚的有利部位,其中以向中央低凸起上的运移优势最为显著。研究区主要存在断裂带、横向连通的储集体和区域不整合面3类输导层,这3种输导层往往相互配合完成对油气的输导。油气输导层与优势油气运移通道往往形成统一的油气输导体系,极大地促进了油气输导的效率。油气勘探成果证明,研究区内油气运移的主要流向与有利油气赋存单元的分布相吻合,主要含油气单元围绕海南生烃中心成环带状分布,有利于指导后期油气勘探和勘探目标的优选。  相似文献   

3.
在论述华东某构造地质、油气地质特征及古水文地质分期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油气生成时期及之后沉积水动力场特征及其与油气运移聚集的关系,分析了油气藏的保存和破坏条件。最后指出了油气聚集区块的分布规津,预测了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4.
波斯湾盆地油气分布主控因素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获取的最新油气田储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石油地质综合分析方法,探讨了波斯湾盆地油气分布特征和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区域上油气主要分布于现今的波斯湾及其周缘地区,层系上不同地区油气富集的储集层系不同。在扎格罗斯次盆地,古近系和新近系的油气最为富集;而在阿拉伯次盆地,侏罗系和白垩系是石油最富集的层系,二叠系是天然气最富集的层系。油气的分布主要受3个因素的控制,即次级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史、优质区域盖层和主力烃源岩展布,前2个因素控制油气的层系分布,第3个因素则控制着油气的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5.
高邮凹陷油气运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高邮凹陷油气在运移过程中的油气比和甲烷含量的变化推得垂向及侧向运移系数,进而对该区油气运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油气运移程度具有“下低上高、内低外高”的趋势,即在深凹带,垂向上运移程度及运移系数自下而上依次增加,平面上深凹带和内斜坡带油气运移程度低,而外斜坡带和低凸起运移程度高。整个凹陷油气运移方式为垂向一侧向混合式,但不同二级构造单元油气运移方式有所不同。深凹带相对以垂向运移为主,侧向运移为辅;斜坡带、低凸起带则以侧向运移为主,垂向运移为辅。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与此同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能源的需求也逐年增加,然而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全球的石油资源已经逐渐进入枯竭状态,然而对石油的需求量却在逐年增多,所以造成了油品供应紧张的局面,因此对油气的回收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重视,在一些油气运输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油气的挥发,从而造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可见油气储运过程中油气回收技术的重要性。本文从油气回收的现状出发,结合油气回收技术的应用,对油气回收技术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做了有关论述,旨在为做好油气储运过程中油气回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断陷盆地油气系统的成因——动态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强调油气运移的油气系统分类评价方案,即用有效源岩充注,运移活跃速度,运移排烃方式,捕集条件和保存条件五个要素(得称AMMEP)来描述评价油气系统。该方法大大增强了油气系统研究的实用性,可以有效评价油气系统的优劣并进行资源评价、预测有利区带和勘探层位,制订相应的勘探部署策略。在进行油气资源评价时,不仅要考虑源岩的丰度,演化等因素,更要充分考虑源岩破裂,运移活跃程度,运移方式等,综合评价油气系统  相似文献   

8.
油气资源补充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近海含油气盆地的勘探现状是油气普查阶段基本完成,但勘探程度差别较大,同一含油气盆地内,有利区带(凹陷)勘探程度较高,发现了相当数量的油气田和含油气构造,而油气条件较差的坳(凹)陷,勘探程度较低,当前油气资源补充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在前人评价的基础上,如何通过勘探程度较高地区丰富的资料,用多种方法求取,验证评价关键参数,指导勘探程度低的地区油气资源评价,这就是本文的目的和要探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邮凹陷古水动力场及其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含油气盆地地下水动力场与油气的运移、聚集和分布规律关系密切。在地层水水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高邮凹陷油气主运移期的古水动力场分布及其对油气运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油气大规模运移期,高邮凹陷为典型的不对称型压实流-重力流盆地,形成了上、下两个含油气系统水动力场。在纵向上和平面上,各亚水动力场具有泥岩压榨水离心流、越流泄水、越流-蒸发泄水、大气水下渗向心流等局部水动力单元类型,油气的运移、聚集与压实流及其末端的越流泄水区紧密相关。同时还指出,盆地的内斜坡和北斜坡外侧等地区是今后上含油气系统的勘探潜力区;沙埝以北、柘垛以及码头庄以西等地区是下含油气系统的潜力区,且对下含油气系统应加强深层油气藏的勘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向孔隙度和渗透率极低的致密地层要油气储量和产量是目前油气研究的新领域和新方向。致密储层中的裂缝和溶蚀孔洞(统称缝洞)系统是油气赋存的主要空间和运移通道,查明和预测致密储层中缝洞系统成为寻找该类油气藏的关键。然而,致密储层中缝洞的空间分布极不规则,往往在相距不足1公里的距离内打油气探井,有的可能高产油气,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游泳价值的阐述,激发学生读者对游泳的兴趣,了解如何利用暑期这一黄金时间进行游泳锻炼,提高游泳技巧及能力。  相似文献   

12.
Some new concepts (rank of a loop, degree of freedom of a graph, path unit and ordered path arrangement, constraint degree of path, coupling degree of a graph, basic graph, etc. ), formulas, and algorithms,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se concepts, a new systematic theory and practical method for the design of topological structure,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of mechanical systems is established. Some conjectures and problems needed to be researched are also put forward. The concepts, formulae and algorithm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ill find wid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C-D生产函数的局限性、CES生产函数的性质及其参数估计方法,并应用CES生产函数对江苏省丹阳市工业技术进步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CES生产函数在理论和实践的运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语言交际模式作了尝试性研究,目的在于阐明交际中语言的产生和理解。基于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和Verschueren开创并阐释的顺应理论,提出了顺应-关联的交际模式,并对这一交际模式的应用价值做了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5.
词类活用问题是在古代汉语语法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影响很大且迄无定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古代汉语教学语法体系为立足点,结合词类活用理论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系统探讨尚未引起人们重视的古代汉语词组的活用问题,试图为词类活用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作一点初步的探索和补充.  相似文献   

16.
天然裂缝是地层中常见的地质构造现象,系统研究目标区储集层裂缝的分布及发育规律,这对于提高井区产能和调整开发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以安棚油田深层系为例,介绍基于古应力场模拟的多期次区域构造裂缝分布预测技术。根据各类岩心资料对裂缝的组系特征、力学性质进行解释和评价,结合研究区构造演化特征,进行岩石破裂力学机理分析,明确了研究区裂缝成因类型主要为区域构造裂缝,为本次裂缝的分布预测技术奠定了基础。结合野外岩心裂缝特征、裂缝充填物次生方解石稳定同位素测定及储层岩石声发射实验结果,确定储层岩石的破裂期次。参考研究区的地质、构造、沉积相展布资料,以岩石力学和构造力学理论为基础,对研究区建立地质模型、力学模型,并分期次进行古应力场模拟研究。结合摩尔-库伦岩石强度理论,通过裂缝发育指数和岩石受力破裂程度多元拟合对研究区裂缝进行预测及评价。  相似文献   

17.
基于k-邻域密度的离散点云简化算法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k-邻域密度(即k-邻域中的点云密度)的离散点云简化算法, 并给出了在三角网格重构中的实现. 该方法不仅可以保证实物模型重建后的整体轮廓, 而且在细节部分也较好地保持了局部形状特征. 三角网格重构的实验结果表明, 所给方法简单、 高效, 同时, 在实物模型平滑处与曲率变化较大处均取得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利用船舶避碰几何的数学方法,建立高速船碰撞危险范围数学模型,并对高速船的碰撞危险范围进行预测,得出高速船碰撞危险范围与船速比及dCPA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使船舶驾驶人员迅速了解与高速船舶可能发生碰撞的区域,提高判断碰撞危险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常微分方程组解对部分变元稳定性研究中的一个常用基本假定——解的z可延性的两种不同定义进行比较和评价,并指出将周雪鸥型条件推广到部分变元情形的两篇判稳文章的错误.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在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科技创新日益系统化、全球化的二十一世纪国际科技合作不可阻挡的发展态势,分析了国际科技合作与竞争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提出了国际关系演化的自旋太极球理论模型,并据此对未来国际关系和全球化的走向作了大胆的预测。纯属作者个人的学术观点,旨在抛砖引玉,激发读者同行对21世纪国际关系和国际科技合作发展趋势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不对之处,欢迎您来信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