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飞  董素军 《甘肃科技》2016,(12):23-25
针对长输管线及调压站中水合物易生成的问题,分析了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原理,设计了乙二醇对两种不同天然气中水合物抑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越高的乙二醇抑制剂对天然气水合物的抑制效果越好,为实际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陈庆虎  袁征 《科技资讯》2023,(21):109-115
随着国内深水气田开发范围从300 m区域向1 500 m区域发展,以抑制天然气管道内水合物形成为核心的流动保障性技术,成为南海深水油气开发的关键技术。从而提出一种乙二醇再生与回收工艺流程,通过膜分离单元、再生塔以及盐沉降罐等关键工艺设备,实现脱烃、脱盐、脱水的全部功能。经过小试试验与中试试验,证明了系统工艺稳定性和可靠性,并结合目标气田提出一套适用于我国南海深水气田的乙二醇再生与回收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3.
过量的乙二醇与三氧化二锑在一定条件下直接酯化脱水,一步法合成了聚酯催化剂乙二醇锑.运用正交设计原理,探讨了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乙二醇锑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三氧化二锑与乙二醇的摩尔配比为1:45,反应温度为190℃,反应时间为150 min,产品收率达81.12%,所得乙二醇锑中锑含量优于现行企业标准.  相似文献   

4.
以腰果酚、苯酚与甲苯为原料合成酚醛树脂.以乙二醇作为增韧剂,与酚醛树脂、固化剂、发泡剂、表面活性剂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发泡.探讨了乙二醇的加入量对酚醛泡沫塑料的形貌、密度、压缩强度以及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树脂为100份、固化剂为15份、发泡剂为10份、表面活性剂为5份时,乙二醇为15份时,所得增韧泡沫塑料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5.
为保障深水油气田流动安全,需注入乙二醇以抑制水合物产生,以防深水管道及设备发生堵塞,在对乙二醇进行循环再生过程中,乙二醇再生工艺能耗占比最大,为节能降耗,需对乙二醇脱水再生工艺进行参数优选.采用软件Aspen Plus建立工艺模型,结合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关键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再生塔进料温度为90℃,再生塔操作压力为...  相似文献   

6.
均相催化水合乙二醇工艺中溶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催化水合乙二醇工艺中使用的NY1催化剂在二甘醇、乙二醇、甘油以及乙二醇与甘油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并探讨了上述饱和溶液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NY1在甘油中的溶解度最大;NY1较适宜的溶剂为20%乙二醇与80%甘油组成的混合溶荆。若用该混合溶剂代替原工艺中的纯乙二醇作为催化荆循环使用的溶剂,可以减少循环量,节省能耗,进一步完善均相催化水合乙二醇工艺。  相似文献   

7.
均匀沉淀法制备ZAO纳米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均匀沉淀法,以尿素、Zn(NO3)2·6H2O和Al(NO3)3·9H2O为原料,在水乙二醇溶液中制备了Al掺杂ZnO(ZAO)纳米棒.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纳米棒为六方纤锌矿结构,掺杂的Al3+取代了Zn2+的位置,形成A1/ZnO固溶体,保持了ZnO的结构.前驱体的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乙二醇的加入改变了纳米材料的表面状态.扫描电镜(SE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TEM)结果显示:随着反应体系中乙二醇体积比和Al掺杂量的增加,ZAO纳米棒的长径比先增大后减小,在V(水)/V(乙二醇)=4、Al掺杂量为5%(摩尔分数)时,制得长径比最大为25、直径为10 nm的纳米棒.  相似文献   

8.
以氯乙酸、乙二醇为原料,四氯化锡为催化剂,苯作带水剂,合成了氯乙酸乙二醇双酯,并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催化剂用量及带水剂加入量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较佳反应条件。测定了产物的熔点,用IR和1H-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硫酸氢钠催化乙二醇合成二氧六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硫酸氢钠能够代替硫酸作为成醚催化剂。以乙二醇为原料 ,一水硫酸氢钠为脱水催化剂 ,合成了 1,4-二氧六环。研究结果表明 ,硫酸氢钠的催化活性良好 ;当 0 .4mol乙二醇 ,0 .0 2mol硫酸氢钠 ,反应 2h ,产品收率达 6 7%。此法具有操作方便 ,反应温和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乙醇-水-复合溶剂体系汽液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改进的Othmer汽液平衡釜测定了101.3kPa下乙醇-水一复合溶剂6个体系在不同溶剂比下的汽液平衡数据,6种复合溶剂为:乙二醇 氯化锂,乙二醇 氯化钙,乙二醇 醋酸钾,乙二醇 氯化锂 氢氧化钾,乙二醇 氯化钙 氢氧化钾,乙二醇 醋酸钾 氢氧化钾。并用Wilson模型和NRTL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结果良好,大部分体系汽相组成平均偏差小于0.02,泡点温度平均偏差小于1K。  相似文献   

11.
硫酸氢钠催化乙二醇合成二氧六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硫酸氢钠能够代替硫酸作为成醚催化剂。以乙二醇为原料,一水硫酸氢钠为脱水催化剂,合成了1,4-二氧六环。研究结果表明,硫酸氢钠的催化活性良好;当0.4mol乙二醇,0.02mol硫酸氢钠,反应2h,产品收率达67%。此法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温和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硬脂酸、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硬脂酸乙二醇酯,讨论了合成反应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以及作为化妆品珠光剂所用乳化剂的种类,确定了较佳的合成工艺条件和珠光浆的配伍比例。  相似文献   

13.
针对乙二醇丁醚合成中传统催化剂产物后处理工艺复杂、污染环境等缺点,采用浸渍法制备KF/Al2O3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催化环氧乙烷(EO)与丁醇反应合成乙二醇丁醚.考察了催化剂前驱体/载体比例、焙烧温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化钾(KF)负载量为30%,焙烧温度为600℃时,催化剂时EO和丁醇反应催化活性最高.对催化剂进行了XRD表征,并采用Hammett指示剂法测定了催化剂的碱强度:pKa>9.3的总碱量为3.0mmol/g催化剂,碱强度(H_)≥18.4,属中等碱强度催化剂.KF/Al2O3固体碱催化剂用于催化合成乙二醇丁醚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10℃,反应压力0.20~0.30 MPa,催化剂用量为0.5%(m/m),n(BuOH)∶n(EO)为5∶1,反应时间100~120 min,EO转化率达99.47%.  相似文献   

14.
以丙烯酸(AA)与乙二醇(EG)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出了二丙烯酸乙二醇酯(EGDA)。以EGDA得率为考核指标,对溶剂及用量、催化剂种类及用量等诸多条件进行了研究与优化,发现采用减小体系压强以降低反应温度对该反应更有利,得出了直接酯化法合成EGDA的适宜条件。减压精馏后的EGDA产品经检测证明其纯度较高,满足聚合反应交联剂等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5.
采用连续四球机试验评价水—乙二醇难燃液的抗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水-乙二醇难燃液抗磨性评价试验周期长、费用大的问题,笔者利用四球机常规试验重复性好、试验周期短、费用低的特点,对试件接触载荷及速度等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连续四球机试验的评价方法。在所确立的试验条件下,当连续四球机磨损试验中各阶段的磨斑直径增加值不超过0.2mm时,所评价的水-乙二醇难燃液能够能通过泵台架试验。通过对两种分子量的聚醚组成的水-乙二醇及一种抗磨油进行的对比研究表明,该判别结果  相似文献   

16.
用工业无水乙二醇按一定的比例加入醋酸钾脱水法除去 96 .4 %乙醇中 4 .4 %的水份的操作技术关键是确保脱水塔内气—液两相逆流过程处在沸腾状态 ,即保证塔内形成液膜 ,减少汽流的阻力 ,使乙醇气体多次穿破液膜 ,而溶解—蒸发分离水份 ,最终从塔顶蒸发出合格的无水乙醇。用膜分离技术中的液膜、各种膜基平衡过程、膜蒸馏等新膜过程的相关理论探析乙醇脱水过程 ,比用传统的蒸馏理论去分析该过程 ,能更好地指导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7.
以硅胶负载硅钨酸为催化剂,以丁酮和乙二醇为原料催化合成丁酮乙二醇缩酮.探讨了丁酮与乙二醇量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及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在n(丁酮):n(乙二醇)=1:1.5,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0.6%,带水剂环己烷10 mL,反应时间75 min的优化条件下,丁酮乙二醇缩酮的收率可达72.0%.  相似文献   

18.
以硅胶负载硅钨酸为催化剂,以丁酮和乙二醇为原料催化合成丁酮乙二醇缩酮.探讨了丁酮与乙二醇量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及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在n(丁酮):n(乙二醇)=1:1.5,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0.6%,带水剂环己烷10 mL,反应时间75 min的优化条件下,丁酮乙二醇缩酮的收率可达72.0%.  相似文献   

19.
以乙二醇为溶剂,用还原法制备了纳米Ni粉。实验产物经XRD分析实验证实为粒度约为20nm的面心立方结构的纳米Ni粉。制备过程中反应阶段可以根据颜色变化来推断,纳米颗粒的尺寸与反应物的浓度、催化剂的浓度有直接的关系。在制备的过程中,乙二醇对纳米Ni粉的分散效果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延长气田大部分气井采用高压集气工艺,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集气系统不可避免的会形成水合物。预防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在气井中注入水合物抑制剂的方法较为普遍。以延长某一气井为例,精确计算了井口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的注入量,然后对不同种类水合物抑制剂(甲醇和乙二醇)的操作安全性和经济性进行对比,从而确定最合适的水合物抑制剂。气井井口抑制剂注入量的大小与诸多因素有关,针对不同因素对抑制剂注入量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延长气田实际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