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瑶族宗教文化是瑶族社会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瑶族文化发展史上,宗教文化对瑶族的生活方式、经济生活、文学艺术、民间医学、历史传统和心理感情等都有这样或那样,间接的或直接的,甚至重要的影响。加强对瑶族宗教文化的研究,批判地继承宗教文化中的优秀遗产,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民族  相似文献   

2.
梅山教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中最具有影响的民族宗教。它经历了原始部落宗教、民族宗教和跨民族性宗教三个阶段。作为一种民族宗教,它正式创立于唐末五代,而作为一种跨民族性宗教即完成于元末明初。梅山教是由瑶族所创立,由我国西南众多少数民族共同信仰的一种独立的民族宗教,并不是道教的一个流派。瑶族老人尤其是梅山师公死后,其亡灵都要回归梅山就是梅山教作为独立的民族宗教的最主要证据。但由于两宋以后,随着族群的迁徙与文化的融合,道教凭借着政权的力量进入梅山文化地区,一部分汉族道教移民转而改信梅山教,并进而将道教的神祗和道教的教理教义植入梅山教之中,从而使梅山教具有了浓重的道教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3.
谢琳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9):134-137
民间美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门类,地方高校承担着当地的社会教育及服务功能,所以,地方高校的民间美术教学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当地民间美术的保护与研究,民间美术教学方法也应该结合地方非遗文化特色进行探索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湘南民居中的建筑装饰纹饰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湘南古代人民地方文化、民俗文化的1个载体.藻井则是湘南民居中1个重要的装饰构件,从藻井的"形"和"意"2个方面入手,探讨出藻井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具特色的构件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地九九归一的人生观、外刚内柔的处世观以及尊卑有序的等级观.  相似文献   

5.
壮族是一个开放的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壮族人民受汉族地区流传的道教、佛教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创造了壮族地区富有特色的混杂型民间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6.
道教藏书是云南古代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云南古代的道教藏书是研究云南古代藏书文化,也是研究云南文化史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云南道教及云南古代道教藏书的发展情况,阐述了道教经籍的主要形式,描述了道经的内容与特色以及道教藏书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传承与保护日显重要。瑶族文化的维系与发展依托诸多传承机制。本文从语言文字入手,探讨其在瑶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献研究表明:闽南民间体育在其发展过程中,继承了闽越文化传统,在拍胸舞等民间体育活动中仍可看出蛇崇拜的遗存.同时受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中原歌舞、习俗和养生娱乐活动成为闽南民间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唐宋之后的经济和交通地位的日益重要,域外文明特别是宗教文化队闽南民间体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宗教信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有重要地位。千百年来,宗教及其文化也一直影响着当地城市和区域的发展。日本纪伊山胜地和朝圣路线及其相关的文化、景观是东亚宗教文化的交流地,更是一部日本宗教文化发展史的活态教科书。本文简述了日本纪伊山成为神道教和佛教的圣地,并逐渐发展为东亚宗教文化交流地的过程。两派宗教在此发展,并成就了一批神社和寺庙的建设,而日本的宗教文化和神社、佛寺建筑也深受影响。从日本纪伊山遗产资源的介绍,探寻宗教圣地及其周围文化景观的四维价值。以日本纪伊山的规划要素为范例,发掘宗教信仰和自然崇拜对当地空间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南山区民间信仰的神灵混杂,基本上是以道教统摄阐释,深圳民间信仰的底色是道教。民间道教信仰的宗教活动场所,绝大多数以文物保护单位存在。这些寺庙没有专门的神职人员,一般是流动的和尚、道士或者外来人员管理日常活动,寺庙的所有者是公司名目的村委会;香火钱和捐款是主要的经济来源;正规系统的科仪法事很少,主要的宗教活动是各种民俗祭祀活动。深圳道教受深圳社会的冲击和海外华人宗教的巨大影响,有明显的当代性和地方性。没有明显的宗教活动中心地域和核心人物,需要有专门的道教寺庙和有影响力的神职人员进行整合,深圳需要专门的道教寺庙。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美术教学内容之一,指出应以弘扬民族文化、保护和研究中国民间美术为宗旨,确保民间美术在高校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福建妈祖民间美术造型品类丰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其造型分平面造型、立面造型和综合造型;具有实用性与功利性、完美性与象征性、随意性与概括性、抽象性与程式性的特征。这些经过漫长的时空锤炼,高度浓缩了的地域文化,是妈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词语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因此,往往具有该文化的特征,某些特殊词语的文化特征往往更突出.道教是中国自身的宗教,其主要目的是追求今生不朽,长生火视.为此,就有一整套修炼方术,如像服食金丹、炼气功等.而这些方术术语就带有很浓厚的文化特征.道教气功术语的文化特征可以从道教的来源和道教的特点两方面来分析.一、从道教的气功术语看道教的来源道教来源较复杂,大致可以分为:民间的种种观念和方术;古代哲学中阴阳家和道家的某些理论框架;佛教的渗透等方面.下面分别举例说明。(一)民间的神秘观念和方术的影响民间的神秘…  相似文献   

14.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讲究礼义道德的中原文化具有起源性、泛政治化、弹性强的特征,深深地影响着民间宗教的传播.愚昧、封闭、落后是民国初期中原文化衍变出的重要特点.成为民间宗教广为传播的温床.  相似文献   

15.
宗教人类学研究的宗教与宗教行为密切相关,仪式过程与功能始终是宗教研究的两个重要范畴.仪式研究的是宗教的物质形式和行为模式,功能侧重于仪式的价值.仪式是表达并实践宗教信仰的行动,宗教仪式是人与神沟通的重要方式,通过仪式达到人神直接的协调与和解.本文以瑶族宗教社会举行跳挂仪式过程为研究中心,来探讨瑶族原始宗教与神学相互吸纳的文化意义.通过对跳挂仪式进行人类学解读,有助于拓宽对瑶族宗教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瑶族与华南诸族梅山教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瑶族与壮、汉、仫佬、毛南等华南诸族之梅山教信仰在崇拜对象、仪式活动、经文法具、传承方式等方面有共同特征,表明它们有着某种共同的渊源.依据现有资料,可以初步确认它们是历史上某个时期受道教影响而形成于广西境外的某个地区的名为“梅山教”的宗教传入广西后.与壮、仫佬、毛南等族固有宗教相融和的产物.其形成与传播与瑶族关系密切.瑶族宗教自称“串通闾梅二教”,仪式复杂.此二教之结合在其他民族也有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17.
瑶族传统知识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初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知识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是当前民族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议题.瑶族是我国一个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其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传统知识.本文以瑶族为例,从传统知识的组成要素如生产方式、宗教、习惯法和文化艺术等方面,分析了传统知识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太平道适应了东汉末年百姓起义的现实愿望,把自己的宗教化过程和组织民众起义的过程融为一体,通过宗教的宣传方式和组织方式,成功地组织了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军教合一的民间秘密团体;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地完成了宗教因素的积累。虽然其领导的黄巾起义最终失败,但是其宣传方式和组织方式,对后世道教发展影响深远。太平道具备了宗教所应该有的各种因素,是道教发展过程中的质变。  相似文献   

19.
道家属于中国哲学学派,始于老庄,尊崇道法自然,"道"是其理论核心。道教以道家学术思想为纲,吸纳了中国古代的自然崇拜、巫史文化、鬼神崇拜以及各类方术等民间信仰元素,是中国特有的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制度化宗教。道家与道教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道教是对道家的继承与发展,道家思想为道教提供了文化背景和理论基础,但是二者也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陈宏恩 《科技信息》2013,(34):109-110
要研究中国文化,就不能不研究中国宗教文化。而在中国宗教文化的几大支柱中,唯独道教文化是华夏母体上土生土长起来的血脉文化,其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传统生活及传统思维方式贴得最近,最具嗣承关系与亲情关系,最能充分反映传统中国人的宗教生活和精神世界。同样,神道(亦称神道教)也是在日本民族固有信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宗教,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并且在今天的国民生活中仍有重大影响。本文主要从它们的教理与教义、起源、发展和演变等几个方面对这两种民族性宗教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