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语授受表现中的恩惠意识与文化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授受表现是日语中一种比较特殊而又重要的语法现象,日语“授受表现”除了表示物的“交付与接受”这层意识外,还集中体现了日本人所特有的恩惠意识。日语中恩惠意识有其相应的化原则,使用授受表现进行言语交际时必须遵循这项原则。  相似文献   

2.
仲崇伟 《科技信息》2012,(32):I0081-I0081
授受表达是日语中具有代表性的语言现象,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正确理解和翻译日语的授受表达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语言渗透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在汉译过程中正确处理这一语言现象除了了解这一表达的词汇及语法含意外,还应该从文化层面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分析,深入理解文化与语言之间的交互作用。本文拟从文化视点着手探讨日语授受表达的汉译问题。  相似文献   

3.
芦立军 《科技信息》2010,(6):153-153
语言是一个民族成员用于社会交际的符号体系。同时,语言也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作为该民族的寒暄语更是集中反映了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构造。本文通过对日语中表达谢意的寒暄语「ありがとう」和「すみません」入手,分析日本人的"和"意识,从而更准确地把握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张文燕 《科技资讯》2010,(31):176-176
授受动词是日语中比较重要的语法点之一,也是日语学习者的学习难点之一。日语的授受动词不仅包括物品的授受关系,还包括恩惠的授受关系。在日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尽管老师已经尽力去讲解,但是学生对授受动词的用法还会存在很多疑问。本文对日语授受表现的基本用法做一个具体的分析,同时探讨与其相伴随着的日本人的恩惠意识及使用授受动词时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5.
静态表达是日语颇为独特的一种表达方式。文章运用语言实例进行日、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探讨以事物的自然结果为基础而构成的日语静态表达的实质,彰显其强调事物的客观存在、自然发生的作用的表达特点,揭示日本人的语言心理及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高亮 《韶关学院学报》2005,26(11):79-83
日语授受动词中的“くわゐ”、“めけゐ”经常被人等同为汉语的“给”。其实,从日语的语言习惯上看,“くわゐ”、“めけゐ”还具有授受动词的方向性和恩惠利益性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中梦冬 《科技信息》2010,(16):115-115
日本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是「甘え」文化,它构成了日本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心理,从而产生了「甘え」的日语。省略暧昧表达是「甘え」日语其中的一种表达形式,它避免冗长,言简意赅,通过以心传心,给交际双方带来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日本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孕育了日本人的「甘え」意识。  相似文献   

8.
授受关系是日语学习中的一大重点和难点。不仅要考虑尊卑关系和社会地位,而且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语境均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此外,授受关系的发展也与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同时也能体现出日本人一直以来特有的恩惠意识,希望大家通过对授受关系的学习,能更好的学习日语和进一步了解日本及其文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考察了日语授受表现和日本文化的关系,然后分析了中国现行日语教材在解释说明授受表现时和日本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暧昧性是日语很独特的语言表现方式,是日语语言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指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为保持彼此间的和谐关系,有意避开直截了当、强加于人、断定性的说法,而采用故意省略、暗示、委婉等形式表达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暧昧性是日本固有的民族性的延伸和发展,是日本特殊文化条件的产物,又与日本所处的岛国地理环境、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1.
就授受辅助动词“へてくれる”的意思及功能同汉语进行对照分析,从中得到中日两种语言既有类似点又有不同点。两种语言有不同授受表达形式的原因是由于其授受表达的基本功能上的差异。因此,在日语教学中,有必要深入探讨中日两种语言的授受表达功能、特征及对应关系,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郭力 《南昌高专学报》2011,(2):59-60,63
"视点"是发话者观察事物的视角和立场。日语中的诸多表达受到视点的制约,"视点"的不同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日语中的授受表达作为表达人际关系的常用语言形式,就受到了视点的制约。本文从"视点"角度出发,对授受表达进行分析和解读,旨在使日语学习者排除母语干涉的影响,准确掌握授受表达的技巧,顺利实现语言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内”、“外”文化是日本显著的文化特征。“不明确表达”、“简略表达”、“非合理性表达”以及“为对方着想”、“敬语表达”等构成了日语显著的语言特性。本文从日语语言特性的角度分析日本“内”、“外”文化特征,并对其形成的历史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魏娇 《科技信息》2009,(13):187-188
语言与思维是一对不可分离的统一体。思维支配着语言,语言反映出思维,日本人的思维方式通过日语表达;或清晰或模糊的变现出来。透过语言。我们体察出隐涵其中的思维方式,理解了思维方式,我们又可以更准备的把握语言。两者统一在一起。必须共同把握。本文从思维方式入手,通过分析三种思雏方式,结合相应的语言表现来探讨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与语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就授受辅助动词“■てくれる”的意思及功能同汉语进行对照分析,从中得到中日两种语言既有类似点又有不同点。两种语言有不同授受表达形式的原因是由于其授受表达的基本功能上的差异。因此,在日语教学中,有必要深入探讨中日两种语言的授受表达功能、特征及对应关系,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日本人思维方式形成的历时性分析,对日本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对日语、日本文学的影响以及日语和日本文学中一些特有的语言和文化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日本岛国的特性、农耕文化的影响和中国文化的传入形成了日本独特的“以心传心”的文化.这种文化反映在日语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嗳昧性.从忌讳语表述、委婉模糊表达、婉转拒绝表达、词的多义表达几个方面介绍主要的日语暧昧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8.
李虹 《科技信息》2009,(33):247-247,297
每一门语言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无论是时态变化,语序变化,格助词用法上等都有各自的一个体系。日语是粘着语,在恩惠授受,暧昧等表达方式上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有的是日本人的习惯,有的可能来自旧的传统。  相似文献   

19.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日语“世同”的深层隐含语义,发现其包括“监督、约束自己”、“与自己相对立”、“否定、消极、冷漠”等贬义内容。它的语义表现源于日本人的社会共同心理,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映射了日本人“在意别人目光”、“注重面子”、“他人本位”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把日语仅仅作为一种语言工具来掌握,而不是在日本文化的意义上去把握的话,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掌握了日语。因此,将日本文化导入日语教学,并在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地进行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导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