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介入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伴有脾功能亢进的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18例患者行DSA下经皮肝穿刺、插管进入门脉,用弹簧栓、无水乙醇和明胶海绵栓塞食管胃底静脉,再行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脾动脉行部分脾动脉栓塞.结果 18例病人(致出血的)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及脾动脉插管、栓塞均获成功.16例患者术后得到随访,随访1~16个月.其中2例于1~2周时再呕血,经保守治疗好转,1例术后3周死亡,余13例病情稳定,未再出血.结论双介入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合并脾功能亢进疗效确切,在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胸导管损伤在食管中段癌的手术中发生较多,在一些胸部、颈根部外伤中亦有发生的可能。本文就我院1983年6月一1996年7月治疗的乳糜胸5例进行分析,探讨胸导管的解剖关系、损伤原因及治疗原则。1临床资料本组5例中食管中段痛术后并发乳糜胸3例,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分别为62、60、55岁。均两次开胸,胸导管结扎。两例治愈,其中1例男性,m岁患者,第二次原切口左侧开胸胸导管结扎不彻底,又行第三次右侧开胸结扎,术后并发呼吸衰竭而死亡。胃底贲门癌术后并发乳糜胸1例,男性,60岁,于术后第3天胸腔引流量突然增加,引出淡红色液约1200I…  相似文献   

3.
<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临床上最凶险的并发症之一.在内镜下行曲张静脉套扎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及预防再出血的疗法,我科自1997年起对食管静脉曲张的病人进行套扎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8例患者中,男6例,女2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47.5岁,均以上消化道大出血收入院,经内镜证实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用药物及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病情稳定后进行套扎术.2 护理2.1 心理护理病人因长期患病,反复发生消化道出血易产生恐惧、悲观心理,担心套扎不成功再次出血,失去治疗信心,这时应稳定病人情绪,介绍套扎方法和成功病例,消除紧张,建立“既来之,则安之”心理.充分了解病人思想动态,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医患配合密切,从而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收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例40例,根据是否应用奥曲肽,将病例分为奥曲肽治疗组(治疗组)和非奥曲肽治疗组(对照组),比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效果明显优于非奥曲肽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也是肝硬化患者的主要死因,病死率高达9.5%,再次出血时高达60%.为寻求简单、安全、有效的保守止血疗法,我们于1995年1月至1996年12月对在本院住院的68例肝硬化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患者分别应用施他宁与传统的三腔管气囊压迫联合垂体后叶素法配对治疗,发现用施他宁治疗组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再次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96例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与门、脾静脉内径的关系和出血情况。方法分析9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胃镜检查所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腹部B超所测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比较出血组与非出血组门静脉主干、脾静脉内径及其与食管静脉、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出血组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内径均比非出血组增宽(P〈0.01)。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与门静脉主干内径正相关(rs=0.332,P=0.001),胃底静脉曲张严重程度与门静脉主干内径正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rs=0.184,P=0.073)。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与脾静脉内径正相关(rs=0.281,P=0.006),胃底静脉曲张严重程度也与脾静脉内径正相关(rs=0.330,P=0.001)。结论通过腹部B超测量门静脉、脾静脉增宽程度可判断门脉高压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并预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三腔两囊炎(简称SB管)是门脉高压症合并食道下段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不宜急诊手术患者的首选治疗疗法。我科自1991年至1997年先后对9名患者施以SB管压迫止血,抢救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自1997年至1997年先后对9名患者施以SB管压迫止血,均一次性置管顺利,无误人气管和呕吐物吸入引起坠积性肺炎发生,本组有一例因躁动突然变换体位,滑轮与牵引不协调导致胃囊被拉入食道内造成窒息,立即放气及放松牵引,进行心肺复苏,复苏成功,本组8例经48小时厌迫(每12小时及松气囊10~20分钟),均达到止血目的,吞服石脂油…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与门、脾静脉内径的关系和出血情况.方法 分析9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胃镜检查所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腹部B超所测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比较出血组与非出血组门静脉主干、脾静脉内径及其与食管静脉、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肝硬化出血组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内径均比非出血组增宽(P<0.01).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与门静脉主干内径正相关(rs=0.332,P=0.001),胃底静脉曲张严重程度与门静脉主干内径正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rs=0.184,P=0.073).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与脾静脉内径正相关(rs=0.281,P=0.006),胃底静脉曲张严重程度也与脾静脉内径正相关(rs=0.330,P=0.001).结论 通过腹部B超测量门静脉、脾静脉增宽程度可判断门脉高压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并预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探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急诊抢救要点。方法:对21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破均给以垂体后叶素,硝酸甘油,奥曲肽,输血,输液,三腔二囊等压迫止血等治疗。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应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奥曲肽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病死率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胃底贲门癌经腹切除行食管下端、胃吻合术 ,如何防止吻合口瘘 ,吻合口狭窄和反流 ,始终是肿瘤外科医师关注的问题。作者针对食管、胃吻合术后吻合口瘘、狭窄等并发症 ,设计了内外翻结合双层吻合法应用于临床。于 1991年 8月 -2 0 0 1年 8月应用该手术方法手术治疗胃底贲门癌 83例 ,效果良好。另外 ,应用全内翻双层吻合法手术治疗 60例患者作对比。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14 3例 ,其中 83例应用内外翻结合双层吻合法 ,均行上消化道造影响检查 ,另 60例行全内翻双层吻合。1.2 手术方法 根治性切除标本后 ,即行食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中纤维内镜在消化道大出血急诊剖腹探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不明原因急性消化道大出血须急诊剖腹探查的患者进行术中内镜检查,总结和评价其应用价值.结果:19例患者通过术中内镜检查明确了出血部位及原因,其阳性检出率达95%.其中十二指肠降部单发腺瘤2例,十二指肠水平部Dieulafoy病1例,十二指肠淋巴瘤1例,空肠间质瘤2例,回肠淋巴瘤2例,小肠海绵状血管瘤5例,小肠动静脉畸形5例,胃空肠吻合口出血1例.检查用时15-20min.患者经术中内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后行相关手术治疗,术后无1例出现消化道再出血.结论:不明原因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急诊剖腹探查时,术中内镜的应用大大提高病变检出率,及时明确出血部位而采取相应治疗,且定性准确、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36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6例,年龄35~50岁,术前均确诊胃十二指肠穿孔。术后发现胃穿孔13例,十二指肠穿孔23例。1.2治疗方法本组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其中30例行穿孔修补术,6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1.3结果本组病人36例均痊愈出院,但行修补者术后随访均有不同程度疼痛症状发作。  相似文献   

13.
胃镜自临床应用以来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镜下治疗已广泛应用临床,我院近4年来应用电子胃镜诊治上消化道异物25全,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5例,男20例,女5例,年龄29-76岁。食管异物21例,其中食管及贲门癌术后16例,纵隔及肺部肿瘤压迫食管5例;胃内异物4例。异物分别为食团4例,肉块10例,水果7例,蛔虫2例,胃结石2例。全部病例均应用OLMThUS-100型胃镜,根据异物性质分别应用活俭错或异物钳将异物一次或分次取出并处理。典型病例病例1:男,43岁,食管下段癌术后5个月,进食后自觉噎感,渐加重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腔二囊管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中的使用方法。方法:从我科2001年9月到2004年3月收治的所有应用三腔二囊管止血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肝硬化病人中,选取4例,加以分析。结果:B组两例患者在放气后12h内再发出血,后经反复压迫均不能止血,最终死于失血性休克。A组两例止血后2周,好转出院。结论:三腔二囊管压迫的时间、悬挂的重量、压迫同时降门静脉压力药物的应用以及解除压迫后的用药,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食管异物为一常见的疾病,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上常被认为是耳鼻喉科不可忽视的急诊之一,如能及时、准确地作出诊断和取出异物将会减少病人的痛苦及危险。作者将近年来资料完整的42例食管及胃内异物进行了整理及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中食管异物34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5至64岁,平均年龄29岁;胃内异物8例,均为男性,年龄18至33岁,平均年龄26岁。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补片行食管裂孔疝修补的临床效果,2006年8月至2009年4月对本院40例食管裂孔疝患者在腹腔镜下用超声刀进行食管裂孔疝游离后,应用腔内缝合器将补片钉合食管裂孔边缘,完成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并同期给予部分胃底折叠术。40例患者均成功地在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疝无张力修补术,其中Ⅰ型13例,Ⅱ型4例,Ⅲ型15例,Ⅳ型8例。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烧心返酸症状;部分患者伴有胸骨后及剑突下疼痛、恶心、呕吐、夜间睡眠时呛咳、吞咽困难等症状。手术用时70~170min,平均90min。术中出血10~110mL,平均20mL,均无输血。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完全缓解。术后住院3~30d,中位平均住院日为5d。对40例患者术后进行3~25个月的随访(平均12个月),未发现食管裂孔疝复发病例及有关补片并发症的发生。证明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无张力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具有创伤少、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静脉曲张是门静脉高压性肝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是肝硬变的严重并发症,进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对抢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非常重要的.对病人从术前、术中、术后全程观察及指导,实施护理计划及指导病人生活饮食等方法.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均获得满意疗效.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述是一种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的内镜介入手段.  相似文献   

18.
狄宝山  魏孔萍 《甘肃科技》2011,27(2):133-135
评价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的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等数据库,收集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胃底折叠术与传统的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对比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 Handbook5.0.2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利用RevMan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纳入5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胃底折叠术与传统的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在进行胃底折叠术时间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术后抗分泌物药物、术中转到开放性手术、术后吞咽困难、气胸、术中并发症、裂孔切开的时间、从切开到完全缝合的时间、总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总费用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前研究结果显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的胃底折叠术并不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最佳治疗方案,它不能减少术后抗分泌物药物、术中转到开放性手术、术后吞咽困难、气胸和总的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不能缩短裂孔切开的时间、从切开到完全缝合的时间、总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总费用,但确延长了胃底折叠术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方法:分析58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溃疡诱发因素,包括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性溃疡、胃底食管静脉曲张、胃炎、胃癌、食管癌等.并与同期非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87例相比较.结果:造成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胃溃疡占31.0%、急性胃黏膜病变占15.5%、胃癌或食管癌共占25.9%,均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食管重建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5例食管癌患者,对其手术方法、围手术期的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例施行食管癌切除、食管吻合食管重建术,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吻合口瘘、乳糜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掌握熟练精细的食管-胃吻合技术,加强围手术期治疗,是预防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