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产地晋产远志根茎叶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12种1 a生晋产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根、茎、叶的显微结构,测量了根半径、木质部、韧皮部、木栓层、茎半径等指标,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所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个不同产地远志一年生植株的根均有厚的周皮,木栓细胞近长方形,排列较整齐、致密;韧皮部所占比例为横切面的1/2以上,韧皮射线不明显;木质部发达,木射线明显.木栓层的厚度、木栓细胞的大小、韧皮部所占的比例、导管的类型等均存在差异,其中以产自山西太原的远志韧皮部所占根横切面比例最大;网纹导管仅存在于原产自新绛、平遥、太原、寿阳、应县和大同的远志的木质部中,在其他产地的远志的木质部中为环纹导管或螺纹导管或二者均有.  相似文献   

2.
天女木兰营养器官的解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天女木兰营养器官的石蜡切片进行了观察。解剖结构如下:根的初生木质部是四原型,内皮层无明显凯氏带;次生木质部维管射线不明显。茎表皮具腺毛,皮层有油细胞分布,茎的初生结构维管束排列紧密,无明显髓射线;茎的次生结构中,木栓形成层起源于皮层细胞,具皮层维管束,木质部内侧导管具明显复穿孔,髓细胞内含有大量晶簇和少量单晶。叶为异面叶,表皮具表皮毛和腺毛;栅栏组织细胞长方形,排列紧密,海绵组织不规则,具大的胞间隙;叶肉中具油细胞;叶主脉维管束呈环状排列,共8束,主脉维管束包围的薄壁细胞中含有大量晶簇和少量单晶。  相似文献   

3.
利用离析技术、显微观察和组织化学鉴定等方法,对白木香的木质部结构及组织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质部由5部分组成:髓心、内涵韧皮部、木射线、导管、纤维管胞。内涵韧皮部呈多孔型均匀分布;木射线单列(双列少见)异型Ⅲ;管孔排列为径向管孔团、复管孔、管孔链和单管孔;导管侧壁有互列纹孔式和附物纹孔;纤维管胞侧壁有单斜附物纹孔;径列条及栓塞首次在白木香中发现;进一步证实淀粉、还原性糖和挥发性成分在不同年龄的木质部里含量及储存部位存在差异。本研究为沉香的形成提供基本的解剖学证据。  相似文献   

4.
具有特殊生理活性的r—亚麻酸(GLA)为月见草种子油所特有。为开发月见草这一新油料植物资源,本文对拉马克月见草茎的解剖构造进行了研究。其结构分表皮层、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表皮层上有表皮细胞、单细胞腺毛、单细胞表皮毛、多细胞表皮毛和毛茛型气孔,皮层较窄,同化层3—5层细胞,皮层薄壁组织中有针晶细胞,皮层外周由3—5层厚角组织细胞构成连续层,内皮层不显著;维管柱与皮层的界限难以划分。幼茎中初生维管组织排列成束,为双韧维管束。韧皮部合有筛管、伴细胞和韧皮薄壁组织细胞。横切面上筛管与伴细胞常聚集成小堆。内生韧皮部含有较多的针晶细胞。次生生长时,外生韧皮部的外方有成束分布的韧皮纤维。木质部由管导、管胞、木薄壁组织细胞和木纤维组成。老茎的维管组织排列成圆筒形。具单列和多列维管射线。髓大型。  相似文献   

5.
通过石蜡切片法、组织离析法对中草药肿节风的根、茎、叶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肿节风的木质部主要由管胞组成,同时有少量导管存在,导管分子相对原始,端壁倾斜,横闩多达60条。其中根的内皮层无明显凯氏带,韧皮部极狭窄,木质部的组成以管胞为主,皮层中散布有大型的石细胞;茎内维管射线有单列和多列两种,叶肉内无栅栏组织等特征可作为生药鉴定的主要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杜仲(Eucommia ulmoides)枝条中的多糖颗粒经Ⅰ-KI溶液染色不显蓝黑色反应,偏光显微镜检查也不显示各向异性。髓、木质部、木射线和皮层薄壁细胞内多糖贮量的变化和形成层的活动周期有关:从5月下旬至12月中旬,逐步积累:从12月下旬至翌年4月中旬则逐步消失。韧皮部薄壁细胞中的多糖颗粒很少,而且没有季节性变化。淀粉酶同工酶酶谱在不同组织中不同,并随形成层的活动状态而变化,但与多糖颗粒的积累和消失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杉木维管形成层发生发育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细胞生物学手段,初步观察了杉木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发育。观察结果表明:(1)杉木的顶端分生组织的周围分生组织区细胞分化为原形成层束和皮层;(2) 在初生分生组织区,原形成层呈束状分布,并且具有边分裂边分化的特点;(3) 初生木质部的分化晚于初生韧皮部;(4) 杉木维管形成层于三月初开始活动,4 月中下旬进入活动旺盛期。  相似文献   

8.
不同致病力线虫接种黑松后寄主体内组织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分别用强、弱致病力松材线虫和无致病力拟松材线虫接种2年生黑松苗,发现不同致病力线虫在黑松苗体内的迁移特性不同,导致黑松苗产生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也有差异.强致病力松材线虫扩散主要通过轴向树脂道在树体内上下扩散,通过径向树脂道在树体内向外扩散,并以此成为逾越形成层的通道,由于松属植物树脂道是遍布整个树体的一个"管网系统",所以线虫扩散速度快;弱致病力松材线虫扩散主要在皮层中,扩散速度慢,致病速度慢;无致病力拟松材线虫主要分布在皮层中,仅仅在少数皮层树脂道中发现线虫,而其对韧皮部、维管形成层细胞、木质部的射线细胞和树脂道周围的薄壁细胞未造成影响,也不能大量繁殖,因而对黑松不致病.无论是强致病力松材线虫还是弱致病力松材线虫接种后均未观察到线虫直接侵入松树形成层细胞,形成层细胞的死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与线虫未到达的树脂道上皮细胞等薄壁细胞的死亡方式类似.  相似文献   

9.
对自然状态下南方红豆杉茎干向下萌生的气生不定根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气生不定根具有以下结构特征和发育特点:(1)根为二原型,侧根正对着木质部发生;(2)幼根内皮层细胞具凯氏带加厚,维管柱内紧挨中柱鞘内侧具有2~4层大型薄壁细胞;(2)根中无髓和树脂道;(4)次生结构发生于根毛区,维管形成层由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的薄壁细胞转化形成;(5)中柱鞘和栓内层细胞富含单宁类物质;(6)次生韧皮部有石细胞,次生木质部射线发达.  相似文献   

10.
当归根的组织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归是重要中药之一,本文论述了当归根的组织分化过程和每个发育阶段的解剖特征。包括根尖、初生结构、次生结构、以及侧根的形成。其详细结果概括如下: 1、当归根的初生木质部是二原型。2、由中柱鞘产生侧根及周皮。3、在横切面上,次生韧皮部的面积比次生木质部大得多。4、次生木质部由导管分子、木薄壁细胞和木射线组成;次生韧皮部由大量的薄壁细胞组成,除了筛管分子、伴胞、韧皮射线以外,还有许多分泌道与薄壁细胞相混生,每一个分泌道由许多分泌细胞构成。本文为当归的栽培管理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华中五味子根、茎次生木质部的比较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华中五味子根、茎次生木质部的观察表明,其根、茎次生木质部的解剖特征基本相同:散孔材;导管分子相对较长,其末端略倾斜,单穿孔;侧壁纹孔类型为梯状具缘纹孔和单纹孔,梯状、对列或互列;仅具纤维管胞,无韧型纤维;木薄壁组织离管型和傍管型;木射线均存在异形Ⅱ型.华中五味子次生木质部既表现出明显的原始特征,如散孔材,导管分子相对较长,单孔率高,梯状具缘纹孔,仅具纤维管胞,无韧型纤维,木射线为异形Ⅱ型;同时又表现出一些较为进化的特征,如导管分子以单穿孔为主,端壁倾斜度较小,单纹孔,木薄壁组织傍管型,说明五味子科是最原始类群中进化程度较高的类群.与根相比,华中五味子茎的次生木质部导管短宽,导管分布频率大,单孔率高,纤维短而窄,射线短而窄.茎次生木质部的这种“小型化”与其特定的功能和生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蓝猪耳的显微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石蜡切片、粉末制片对蓝猪耳的茎、叶横切面组织显微结构及粉末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茎横切面四方形,四棱处向外凸起呈三角形,皮层内侧为一层扁平排列紧密的细胞,韧皮部较窄,外侧有纤维散在,断续排列成行,木质部于四角处较发达,导管多径向排列,髓部宽广;叶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气孔不等式,栅栏组织1列,主脉维管束外韧形,半月形。结论上述特征可作为蓝猪耳显微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蓝猪耳的显微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石蜡切片、粉末制片对蓝猪耳的茎、叶横切面组织显微结构及粉末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茎横切面四方形,四棱处向外凸起呈三角形,皮层内侧为一层扁平排列紧密的细胞,韧皮部较窄,外侧有纤维散在,断续排列成行,木质部于四角处较发达,导管多径向排列,髓部宽广;叶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气孔不等式,栅栏组织1列,主脉维管束外韧形,半月形。结论上述特征可作为蓝猪耳显微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北柴胡茎、叶的个体发育过程.方法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对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的茎尖、1年生和2年生茎以及叶进行了横向与纵向解剖观察.结果 北柴胡茎的发育包括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结构和次生生长4个阶段.原分生组织由原套和原体组成.其衍生细胞形成初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由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组成.初生分生组织的衍生细胞分化形成茎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维管束、髓和髓射线.随着茎的继续发育.维管形成层开始活动,由束中形成层产生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分子,而束间形成层仅产生薄壁细胞形成宽的射线.茎始终未产生周皮,而叶的发育包括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成熟结构3个阶段.北柴胡的叶为典型的异面叶,由叶片和叶柄两部分组成.分泌道在茎中主要分布在皮层和髓中,在叶中分布在维管束的上、下组织中,且这些分泌道均属初生分泌道.结论 北柴胡茎、叶的个体发育过程,类似多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茎、叶的一般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5.
对紫穗槐和刺槐的木质部进行观察,通过紫穗槐和刺槐木质部中导管数量,分布,长度,直径,导管壁厚度,及木质部中纤维和射线的比较研究,发现紫穗槐的木质部中导管直径小于刺槐,刺槐中导管的密度较大,纤维的数量及直径紫穗槐明显小于刺槐,木质部中的木射线密集度紫穗槐较大.得出结论:刺槐较紫穗槐进化一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藏药材江才嘎保的显微特征.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法对藏药材江才嘎保的根、茎、叶作永久制片,并对全草做粉末制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结果:根的木质部宽广,导管单个或2-5个成群,放射状排列;茎表面偶见单细胞非腺毛,髓部宽广,形成层不明显;叶肉组织中栅栏细胞2列,不通过主脉,主脉维管束外韧性;粉末浅黄绿色,螺纹导管,淀粉粒较多.结论:以上特征具有鉴别意义,可做为鉴别江才嘎保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初生根具5—6原型初生木质部,韧皮部与之交互排列。根表皮层具一层细胞,壁薄,无根毛。皮层有多层薄壁细胞,内皮层无卡氏带加厚。茎的表皮层有大量腺毛,气孔从表皮层向上拱,皮层内有乳汁分泌道。中柱鞘具1—3层薄壁细胞。形成层成环状,具双韧维管束。每一维管束的内外韧皮部均由筛管,伴胞组成。髓部细胞在生长中部分或全部破坏。叶表皮层上有腺鳞。栅栏组织薄壁细胞1—3层,海绵组织中空腔发达。下表皮的气孔多于上表皮。主脉亦为双韧维管束。  相似文献   

18.
南湖菱不同深度水层茎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菱茎生于水中,其保护组织、机械组织和木质部细胞明显退化,通气组织、同化组织却相应强化,韧皮部发育正常。茎有内皮层,凯氏带加厚明显。成长菱茎通气组织由下向上逐渐趋向发达,而木质部退化的导管分子是自下而上地逐步降低,浅水层茎段以上,内皮层和皮层出现淀粉粒。  相似文献   

19.
将由单细胞培养产生的愈伤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它内部分化的栓化组织、拟分生组织、维管组织结节、薄壁组织.栓化组织是不连续的,由愈伤组织周缘的愈伤形成层产生,位于愈伤组织的表层,具周皮的作用.它的形成是愈伤组织产生分化的标志.拟分生组织,由愈伤组织中的薄壁细胞脱分化形成,位于愈伤组织的各个位置,相当于愈伤组织中的分生组织.其作用有三点:(1)形成器官原基;(2)拟分生组织分化的拟形成层形成维管组织结节;(3)产生薄壁细胞补充到愈伤组织中.维管组织结节是由拟形成层产生.位于愈伤组织的深层,由木质部、形成层、韧皮部三部份构成.可能具有输导作用.维管组织的分化,有一个“向心性”,可能与淀粉的积累有关.在维管组织结节部位,淀粉粒在木质部积累较少;在韧皮部侧积累较多;形成层中极少有淀粉粒.再生植株的芽是外起源的,与维管组织结节无联系.根为内起源,与维管组织结节有联系.  相似文献   

20.
利用石蜡切片法比较分布在内蒙古赤峰市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的亚洲百里香(Thymus serpyllum L.)、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并头黄芩(Scutellaria scordifolia F.)、串铃草(Phlomis mongolica Turcz.)、裂叶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enth) Briq.) 6种唇形科植物根、茎、叶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这6种唇形科植物的根多为次生结构,周皮脱落,有发达的维管组织.茎均是四棱形,表皮细胞角质层较厚,有腺鳞和表皮毛,皮层薄,近表皮均有1~2层厚角组织,含有叶绿体;初生维管组织为无限外韧维管束,均由4个维管束环状排列,其次生生长过程中,束间形成层产生新的小维管束和薄壁细胞;髓占比例大,髓射线宽.叶表皮细胞1层,排列整齐紧密,角质层较厚,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器和腺鳞分布,腺鳞处大多数表皮下陷;叶为异面叶,栅栏组织含叶绿体较多,海绵组织有发达的孔下室,主脉木质部和韧皮部较发达.薄荷茎的皮层中含有晶簇细胞,并头黄芩的叶表皮中无腺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