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英语中冗余语言信息的语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冗余语言现象作为一种特定的语言现象,尽管其信息含量低,但在语言交际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它可以加强语言的礼貌程度,避免交际中 的尴尬现象;它可含有特殊语义内涵;可以融洽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社交环境;可以避免 岐义使交际获得成功;可以渲染气氛,增强语篇表达力;可以使语言具有幽默感,加强表现 力。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目标受众要求广告设计者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技巧,而语码转换作为语言结构的一个侧面和一种语用策略,就是为了实现对广告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受众心理等方面的顺应,从而达到设计者的交际意图。从顺应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广告中的汉英语码转换,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种现象及其在广告语言中发挥的作用,从而全面地认识广告语言,对语言的变化发展研究有着添砖加瓦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民族身份的体现,语言规划与政策是国家重要的政治行为,是该国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实行合乎国情的语言规划与政策制定对繁荣国家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中国与挪威都曾受外国压迫,为统一普通话,彰显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事实,都进行了语言规划与政策制定的工作。在民族独立背景下,从历史、社会、地理等角度入手,对比研究中国与挪威的语言规划与政策,对我国当前的语言规划与政策制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初华 《科技资讯》2006,(33):151-152
标点符号在英语使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往往被一些学生所忽视,造成很多误解,在使用英语时,特别是在英语写作时标点符号的使用尤其重要,本文拟从英汉标点符号对比角度进行阐述,以便学生更好地使用英语。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和干扰 ,交际者意图传递的元信息常常被混淆。从文化的角度分析 ,这种现象的产生 ,主要源于参与与独立和语言形式与功能这两对矛盾  相似文献   

6.
黎芳 《长沙大学学报》2009,23(4):112-113
性别歧视不可避免地存在于各种语言中,它并非由语言本身的自然属性所决定,而是特定的文化意识在语言中的反应。可以语义学为视角,从构词、词序、词义三方面分别对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进行分析,来探讨其共性。  相似文献   

7.
从常规礼貌用语受社会文化、历史传统影响等角度对英语和汉语中的问候习语进行了对比研究,内容包括其语言形式和内容﹑问候称谓和情感色彩等方面。以实际语言事实说明必须加强不同文化中问候语言的对比研究,从而达到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两种语言,促进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服饰品牌入手,透析服装品牌的内在本质及特点,从命名成分、成分来源等角度分析现代服装名称在发展过程中的语言变化现象,具体详实地揭示语言的强大信息功能和表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读书看报欣赏期刊的过程中,不应为名家佳报优刊所左右,而应仔细揣摩,认真分析,寻找"瑕疵",规范语言。本文从规范语法、成语及标点符号的使用角度,例析了一些讹错现象。  相似文献   

10.
魏敏 《科技资讯》2009,(30):194-195,197
委婉语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协调言语交际中的人际关系。它是成功达成交际目的的重要手段。委婉语作为礼貌现象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语言学家们研究的对象。他们从社会学、人类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及话语分析等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但目前从语用学角度对不同语言中的委婉语进行对比研究的成果还较少。因此,在前人研究成就的基础上,本文旨在采用对比方法从语用学的角度对俄汉语言中的委婉语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表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文字正确精密地记录语言。但是许多语言学习者,尤其是外语学习者,往往忽视对标点符号使用方法的学习。他们想当然地把本族语的标点使用法套用到外语中,造成表达错误,使读者不理解或产生误解。在英语和汉语的标点使用中,比较容易造成这种错误的是使用率较高的句内标点,即英汉语共有的冒号、分号、逗号,以及汉语中特有的顿号。因此,本文拟从句法功能的角度对英汉语这些句内标点的同异进行比较,并着重通过实例对比来论述它们之间存在的使用差异。一、英汉语句内标点的对应及其句法…  相似文献   

12.
语言学家对标点符号作了很多研究,但有些现象尚待解释,主要是标点符号产生的理据以及为什么英语和汉语标点符号体系的形成分别滞后于书面语言长达2000多年和3000多年之久。文章依据语言的社会性、离散性、结构-边界有界性以及标点符号与科技发展的关系,分析标点符号产生的理据,提出标点符号体系的产生和形成是以科技发展为必要条件,是语言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认知方式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交际过程是符号过程。在短信交际的过程中,发信者发出信号(信息),对所发信息进行编码,以符号的形式呈现给接受者;信息的接受者结合不同的符号情景,对符号能指形式通过推理取得符号所指讯息,最终取得交际成功。从符号学角度分析短信语言的谐音现象,期为今后研究符号学和短信语言搭建一个新的研究平台,对于符号学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情态动词是表达人际功能的重要手段,各类情态动词的使用,有助于说话者调节与听者的关系,并加强说服力,从而实现相关的人际功能。根据Halliday功能语法中人际功能的理论框架,从情态动词的使用对马丁·路德·金的就职演讲进行人际意义分析,可以发现情态动词的选择对人际意义的实现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演讲是演讲者利用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就特定问题对听众传达信息,实现其话语目的的一种手段。从语言学角度来看,演讲有着丰富的人际意义。该文主要研究马丁·路德·金演讲《我有一个梦中》情态动词的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赵庆 《科技信息》2012,(9):149-150
词汇语用学是语言学尤其是语用学研究领域中一个新兴发展的分支学科,主要以语境为基础,对词汇进行动态研究。词语的使用与理解不仅仅是个语言问题,更是一个语用与认知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特定语境中词义的扩充与收缩现象,并从认知的角度对其语用过程进行关联性阐述。  相似文献   

16.
省略是英汉两种语言中共有的语言现象,它是语篇衔接和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层面上,对英汉语言中的省略现象进行了分析与对比,从中可以看出,英汉语言中的省略现象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徐鑫 《科技信息》2010,(36):I0141-I0142
本文借鉴BBS网络会话和语码转换两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BBS上语言使用者的自身特点,从顺应论的角度对BBS使用者语言中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分析,并列举大量的实例证明、分析和发现BBS网络会话中语码转化的使用是对语言事实、社会文化习俗和心理动机的顺应。  相似文献   

18.
流行语是人们在一定时间段内普遍使用的语言,它能反映出在一个特定时间段内人们对某种事物、某件事、某个现象的认识和感受。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一种认知工具。从认知的角度分析时下网络流行语中的隐喻现象,剖析汉语流行语中隐喻的认知功能,有助于探索隐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认知作用。  相似文献   

19.
跨文化交际是指任何两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语言文化差异是引起语用失误的重要因素。每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深层构筑,并形成各自不同的文化理念。以事喻理,以物喻义的文化烙印牢牢地镶嵌在语言中,对语用意义的理解起着不可估量的制约作用。本文试从文化角度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探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克服这种现象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0.
投射指的是一种逻辑语义关系,存在于小句复合体、嵌入、动词短语等结构中。语体研究的是语言的功能变体,它从语言的角度探究了在特定语境中语言运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对比分析了一篇广告和一篇新闻报道中的投射现象以探究投射与语体的关系,最终得出投射与语体是相互制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