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0国道道路、地形、植被等是羚牛东西扩散的限制因素,流动车辆、采集、旅游和商业服务等沿210国道发生的人为活动是羚牛扩散的威胁因素.在诸多威胁因素中,流动车辆对羚牛扩散的影响是第一位的,每日13:00—19:00时的影响为最大,19:00—22:00时的次之,04:00—07:00时最小,羚牛的扩散成功率仅为8.53%.采集活动的干扰次之,其次是旅游活动和商业性服务活动的干扰.进行边界调整、促进国道两侧植被恢复、建立210国道生态桥、严格车辆、商户和旅游管理,是消除影响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2.
2000年10月~2001年10月,采用样带法,并结合访问调查,对210国道牛背梁保护区段公路两侧羚牛扩散情况进行了监测.在监测样带内总计发现羚牛82头次,主要集中在西平沟一秦岭梁—干沟一带,以西平沟—秦岭梁段活动最为频繁;有64.64%的羚牛活动在相距公路10~100 m处;在国道两侧的活动时间以下午和傍晚为主,主要集中在17:00~19:00时.仅有7头次羚牛(占总数的8.53%)穿越公路完成了扩散.  相似文献   

3.
利用1980—2017年气候资料,结合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对天津沿海地区大雾天气气候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大雾发生频次呈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大雾天气日数呈减少趋势,但时数呈上升趋势,反映出连续性大雾或长生命史大雾天气这种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有所增加。雾的日变化特征呈单峰类型,峰值集中在早晨06:00~08:00,且各季有所不同,春秋季集中在早上06:00~07:00,夏季较早,集中在04:00~06:00,冬季稍晚,集中在07:00~08:00,午后14:00~19:00为少雾时段。各强度雾中,大雾频次最多,年平均5.2 d,其次为强浓雾年平均4.4 d,浓雾和特强浓雾频次较少;持续时长为6~12 h的雾出现频次最多,占28.7%,其次是时长为0~3 h的雾,占27.8%。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6年北京市自动观测站的逐时气象要素数据, 排除复杂天气影响, 筛选出微风、晴朗的10月23日全天为研究时段。采用ANUSPLIN空间化插值软件和百分位法定义城市热岛, 探究北京市热岛24小时移动路径与空间分布格局特征, 分析热岛逐小时变化与土地覆被的关系, 得到如下结果。1) 北京市秋季晴天热岛强度存在日变化规律, 其中18:00—23:00时段的热岛强度增长速率最大为0.48oC/h。2) 日内不同时刻热岛分布存在差异, 水平分布形态有以下 3 种范式: 单中心式热岛、多中心式热岛和辐射状热岛。3) 不同时刻热岛分布区内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占比不同, 白天热岛分布区无代表性土地利用类型, 不同时刻热岛区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结构差异大; 夜晚热岛分布区土地利用类型以建设用地为主, 不同时刻热岛区 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结构差异小。4) 热岛日内变化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00:00—03:00, 热岛逐时移动面积小, 且移动区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占比无明显变化; 03:00—07:00, 热岛向林地占比增多、建设用地占比减小的区域移动; 07:00—09:00, 热岛向林地占比减小、耕地与建设用地占比增大的区域移动; 09:00—15:00, 热岛整体向东移动, 建设用地占比减小、耕地占比增大; 15:00—19:00, 热岛移回建设用地占比增大的区域; 19:00—22:00, 热岛移动区内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占比无明显变化; 22:00—23:00, 热岛向耕地占比增大、建设用地占比减小的区域移动。  相似文献   

5.
热带雨林土壤呼吸测定代表性时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适当时段测定土壤呼吸以代表日平均值,可使短期土壤呼吸观测数据有效应用于土壤呼吸年总量的估算。笔者在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使用土壤呼吸自动观测系统在不同月份(1月、4月、7月和10月)进行土壤呼吸连续日变化观测,评估了土壤呼吸代表性时段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4月、7月和10月使用9:00—11:00作为土壤呼吸代表性时段,与24 h日平均土壤呼吸值相对差异可控制在10 %以内;不同月份9:00—11:00土壤呼吸平均值均与24 h日平均值存在偏差,10月相对差异最小,7月最大;选择9:00—11:00时段在多日尺度上可以代表日平均土壤呼吸值,所测算出的Q10值相对接近。  相似文献   

6.
采用LI-8100全自动土壤CO2通量测定系统于2010年7月和10月及2011年1月和4月分别对九龙江口秋茄(Kandelia candel)红树林湿地土壤呼吸的昼夜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0月和4月的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表现为单峰型,日最高值出现在14:00,最低值出现在00:00;而7月和1月的昼夜变化则显示出不同的趋势,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0:00和08:00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22:00和04:00,样地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均值出现在06:00——10:00.指数回归分析显示,秋茄红树林湿地土壤呼吸速率变化与土壤温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5 cm层土壤的温度变化可以解释秋茄红树林湿地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74.4%.  相似文献   

7.
为评定九江长江大桥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的疲劳累积损伤,对该桥疲劳车辆荷载模型进行了研究。基于九江长江大桥现场车辆荷载调查,共采集到近13万辆汽车的相关动态数据。依据轴组类型划分为18种典型车型,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该桥车流量的时段分布特征,提出在00:00~06:00时间段内为最佳道路管养维修时间;根据动态称重系统获取车重信息,分车型讨论了南向、北向及双向合并车重的概率统计模型,建立了能代表九江长江大桥真实运营状况的典型车辆荷载谱,然后按等效疲劳损伤原理简化成由7种等效模型车辆组成的模型车辆荷载谱。研究结果表明:出现频次较多的分别为2轴、4轴和6轴货车,其中6轴货车对桥梁疲劳损伤最大。研究成果为桥梁抗疲劳设计和疲劳寿命评估提供了可靠的车辆荷载谱,也可为类似大桥疲劳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We analyzed the properties of the solar wind appeared during November 7–8, 1998.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ceship ACE spotted a shock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first shock) at 07:33 UT, November 7. The sheath appeared from the first shock to 22:00 UT November 7. A magnetic cloud-like (MCL) was observed during the period from 22:00 UT November 7 to 11:50 UT, November 8. Another shock was observed at 04:19 UT, November 8 (the second shock). It is apparent that the second shock has entered the rear part of the MCL (MCL2), though the former part of the MCL (MCL1) was not affected by the second shock. The main phase of the geomagnetic storm is split into three steps for the convenience of SYM-H index analysis. Step 1 covers the period from the sudden storm commence (SSC) at 08:15 UT, November 7 to the moment of 22:44 UT, November 7. Step 2 starts from 22:44 UT, November 7 and ends at 04:51 UT, November 8. The last step runs from 04:51 UT, November 8 to 06:21 UT, November 8. Step 2 has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main development phase of the geomagnetic storm. Analysis of the solar wind proper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main phase shows that the three steps in the main phase have sheath, MCL1, and MCL2 as their respective interplanetary source. Specifically, the sheath is covered by the solar wind data from 07:33 UT to 22:00 UT, November 7, MCL1 by the solar wind data from 22:00 UT, November 7 to 04:19 UT November 8, and MCL2 by the solar wind data from 04:19 UT to 05:57 UT, November 8. MCL1 had a strong and long lasting so UTh directed magnetic field, allowing it to play a key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in phase. MCL2 made a much smaller contribution to the main development phase, compared with MCL1.  相似文献   

9.
 ACE飞船发射于1997年8月15日,将维持到2024年,位于日地连线重力平衡点L1。本文采用ACE飞船行星际磁场观测数据,基于GSE坐标系统,确定L1点的行星际磁场主体方位,进而将行星际磁场观测数据转换为极性符号序列。对于序列中的任一时间点,通过改变以它为中心的子序列探测行星际磁场的准27d重现周期和结构,再应用模板匹配方法识别重现结构,最后采用分段常值函数拟合获得分段稳定的周期和结构。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 1999—2008年间,IMF重现周期绝大多数在(27±2)d范围内,只有1个例外,即2001年10月27日10:00—11月28日12:00时间内,重现周期为21d14h;(2) 2001年1月8日12:00—2004年7月17日04:00,IMF为2扇瓣结构,2004年7月17日05:00—2007年6月30日23:00,IMF为4扇瓣结构,2007年7月1日00:00—2008年12月31日23:00,IMF为2扇瓣结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安庆地区2004-2011年逐日07:00和19:00定时观测探空资料分析,讨论了当地对流层顶的要素统计特征,结果表明:第一对流层顶于7,8,9月出现极少或没有,月平均温度极值相差大,其高度和温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第二对流层顶每月均能观测到,月平均温度极值相差比较小,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81—2015年昆明市逐时降水观测及短时强降水个例期间的探空、雷达、地面观测等资料,分析了昆明市雨季短时强降水时间分布、关键影响系统、物理量及雷达观测特征,尝试寻找该类天气的预报着眼点.结果表明:①昆明短时强降水天气具有明显的日内变化特征.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19:00—次日05:00,并在次日02:00达到峰值.②地面辐合线和700 hPa切变线是昆明出现短时强降水的关键影响系统,当500 hPa有低压槽或高压间辐合区配合时则更有利于昆明出现短时强降水.③从物理量指标看, 700 hPa比湿大于10.0 g·kg~(-1)、温度露点差≤3℃、假相当温度≥75℃和沙氏指数0.1是昆明站出现短时强降水天气的有利条件.④当雷达观测图上出现积云、块状回波,回波反射率因子强度最大值达40~45 dBz且大值区质心较低,回波顶高小于8 km,对应的径向速度图出现中尺度辐合或低空急流特征时,应该考虑发布短时强降水预警.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城市环境噪声污染问题,基于城市噪声类型与分布的相关理论,研究得出车流量和车速是影响交通噪声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不同噪声模型的差异,选择合适的噪声模型,利用南京市栖霞大道和玄武大道沿线几个区域安装的观测点实时监测的噪声数据,绘制测点区域的交通噪声地图.选取地图中一点,从全天来看,03:00~04:00时噪声大小处于...  相似文献   

13.
对阴山北麓荒漠草原地区的土壤水分的时序变化进行了3年的连续观测,通过对观测数据的统计和拟合,对土壤水分的月际和日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土壤水分日际消耗模型.结果表明:月际土壤水分受蒸散的影响,最大值并未出现在降雨量集中的6~9月.而是出现在4月和10月;10cm和30cm土壤含水量从最大值19%和14%到萎蔫系数分别需要16 d和19 d.  相似文献   

14.
对2004—2014年普洱市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到的28次飑线过程进行基础数据分析,并对比分析雷达产品.结果表明:滇西南飑线主要发生在3—9月,平均生命史约为3.6 h,82%的初生时段集中在14:00—22:00;飑线路径共有5条,1和4型飑线雷暴单体强度明显大于2、3和5型飑线,后者单体消亡后形成宽广的层状云降水回波,在8~10 km高度层"零度层亮带"呈现不规则状;径向速度存在模糊区、逆风区、中层径向幅合(MARC)、中气旋、回波墙、云顶上冲、穹窿和有界弱回波区(BWER)等特征的出现有利于雷暴单体的加强和飑线的维持;飑线前新生单体强度的增减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飑线的加强或消亡;飑线降雹过程主要出现在第1类型飑线中,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在49~76 kg·m-2时,降雹几率最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重庆地区闪电定位资料(1999-2008),通过数理统计等方法,重点分析重庆地区地闪日分布的特征.结 果表明:全市闪电发生频率呈现双峰双谷状态,二个高频时期分别为0:00-3:00和13:00-16:00;闪电雷电流幅 值的两个峰值时段分布在凌晨和正午前夕;夜间闪电比例达到60%以上,主要分布在22:00-04:00,为典型的夜 间主导型地区;全市夜间闪电百分率可以分为5个等级.在此基础上,对夜闪分布进行了区划,得到了地形、太阳 辐射的日循环和季节性变化是影响日分布特征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掌握冬季机场鸟类的活动规律,给机场鸟击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2018—2019年冬季采用样线法对冬季机场内鸟类活动规律及雪被对鸟类群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机场冬季共记录到鸟类19 种,隶属7 目11 科,其中留鸟和冬候鸟是冬季机场鸟类群落的主体,鸟类物种以雀形目杂食性和食谷鸟类为主.上午9:00—10:00鸟类物种数量和个体密度最大.E3区和F3区是鸟类活动最频繁的区域.覆雪后,鸟类个体密度显著增加(P<0.05),但鸟类物种密度显著下降(P<0.05),裸露区是吸引鸟类进入机场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裸露区与过渡区的Beta多样性周转分组高于嵌套分组,表明鸟类有从裸露区向过渡区扩散的能力.雀形目杂食性和食谷鸟类、9:00—10:00和13:00—14:00、E3区和F3区及裸露区应作为机场冬季重点关注和整治的对象、时段和区域.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多种气象因素对近地表PM_(2.5)质量浓度变化的影响及对PM_(2.5)垂直分布规律的影响,2014年9月1日—5日在首都师范大学本部和北一区的3个不同高度(5、20和30 m),得到1 min平均的PM_(2.5)连续质量浓度数据(观测时间段为早6:30—21:30),并对气象因素进行同步观测.结果表明:(1)近地表日平均PM_(2.5)质量浓度垂直分布规律明显,为随高度增加而减小.(2)分时段分析PM_(2.5)质量浓度可发现,在日出日落时分(早6:30—10:00和晚19:00—21:30),受地表与上空空气温差影响,PM_(2.5)垂直分布无明显规律;10:00—19:00期间PM_(2.5)日平均值垂直分布规律为随高度增加而减小.(3)气压突降和降水会影响并改变PM_(2.5)垂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危化品罐式车辆公路运输事故,明确事故发生的原因,运用统计学方法整理了我国2013年—2017年所发生的危化品罐式车辆公路运输事故,从时空角度研究事故发生的基本规律与特点.结果表明:2014年发生的危化品罐式车辆公路运输事故最多,达545起,之后逐年递减;3月—8月的危化品罐式车辆公路运输事故数都在170~200起,12月份达到了235起;在时段分布上,4:00—16:00是危化品罐式车辆公路运输事故的多发期,最高达258起;华东地区、华南地区是危化品罐式车辆公路运输事故的主要发生地;在高等级公路发生的危化品罐式车辆公路运输事故约占总事故起数的81.5%.  相似文献   

19.
在(27&#177;1)℃、相对湿度75%~80%、光周期12L:12D条件下研究了井上蛀果斑螟(Assara inouei)成虫的羽化、交配行为.结果表明:羽化全天可见,92%于暗期羽化.羽化高峰期在21:00~22:00之间,雄虫羽化率为22.12%,雌虫的为12.91%.成虫交配主要集中在羽化后的1~4 d,在羽化后的第2天交配率达到最大值.交配时间发生在1:00~9:00之间,5:00~6:00之间交配率最大为37.14%.  相似文献   

20.
城市生态带的局地气候特征及其影响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利用南京大学区域边界层模式(Regional Boundary Layer Model,RBLM),对杭州市城湖控制区2014年和2015年12d个例进行了两组数值模拟研究.在不同背景风下,分析杭州市城郊生态带对下游城区气象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城郊生态带山区表面是低温、高湿和大风速区域,当背景风为西北风时,山区对下游城区的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影响范围分别为0.25km,0.75km和0.5km;在西南风下,山区对下游城区的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影响更远,降温、增湿、风速增大范围分别达到3.5km,3km和2.25km,这主要是因为山区是西南-东北走向的原因.2014年4月15日城湖控制区有明显的山谷风环流,当日背景风风速较小,观测到这一天背景风向为偏东风,且风向没有明显转向,谷风出现时间为11:00-18:00,山风出现时间为19:00-次日07:00,18:00-19:00为谷风和山风的转换期,山谷风垂直厚度大约为30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