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宝鸡市的自然概况,阐述进行本区划的方法和指标。根据这些指标结合气候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进行区划,把本市气候共划分为五个气候带和十一个气候区。并简要分析了其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小知识     
《大自然》2014,(6):27-27
<正>自然地域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分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之间带有普遍性的地域分异现象和地域有序性。一般认为,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包括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规律及地方性规律。  相似文献   

3.
所谓区域分异,是指地球上的动物群随着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变化,而产生一定的空间地理格局、形成不同的动物区域。这些区域单位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是相互适应的,因而动物群的区域分异可以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地理规律。研究动物群的基本区域分异规律,可以了解动物群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进行动物地理区划和合理的利用动物群提供理论依据。动物群是自然地理环境组分之一,它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一方面受现代生态地理条件所制约,与自然地理环境相适应而表现出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特征;另一方面又受区系历史所影响,与动物的系统演化和地史变迁相适应,而具有区系性特征。地带性、非地带性和区系性是动物分布的基本区域分异规律,它们共同作用决定了世界陆地动物分布的基本轮廓。此外,动物的分布尚有垂直带性和地方性规律。  相似文献   

4.
论广西气候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该文对广西山地气候分布的垂直地带谱的形成和特点作了详细的阐述.指出了广西山地气候的垂直分布既有华南山地气候垂直分布的一般规律,又有广西独特的特点.既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变化和相应的垂直地带性变化,也有经度变化的分布规律.强调了影响广西山地气候垂直地带谱变异的纬度,地形和距海远近以及大气环流(季风活动)等诸因素中,地形结构为最显著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青海云杉林种群结构及演替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俊 《甘肃科技》2007,23(10):238-239,279
青海云杉林的种群结构受其物种分布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影响,青海云杉林有着迥然不同的种群结构,在垂直结构上可以分为4:乔层、灌木层、草木层和苔藓层;并利用调查数据对种群空间分布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林种群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6.
秦岭及其以北黄土区土壤地带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土壤地带性研究,对揭示本区土壤地带性特点与关系,指导农林牧业协调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利用野外考察和已有研究资料进行研究。结果秦岭山地的土壤秦岭山地的土壤垂直地带性是:褐土分布在海拔1300 m以下,山地棕壤分布在海拔1300~2500 m;山地暗棕壤分布在海拔2400~3100 m,山地草甸森林土分布在海拔3000~3400 m,亚高山草甸土分布在海拔3300~3767 m。秦岭以北黄土区的土壤水平地带性是:褐土分布在自秦岭北麓至北山,黑垆土分布在北山以北至长城沿线,栗钙土分布在长城沿线以北地区。结论土壤空间演替只要受水热条件的影响,通常在受海洋季风和湿润气候影响强烈的地区,土壤垂直地带性为水平地带性的缩影。而秦岭以北的黄土区,由于东南季风的影响减弱,大陆干燥气候影响增强而形成半干旱和干旱气候,地带性土壤以黑垆土和栗钙土为特征。  相似文献   

7.
山西植被的水平地带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植被生态学角度,分析了各种生态因素与山西植被水平地带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分别论述了森林、灌丛和草本植物群落的水平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论广西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广西山地上壤的垂直分布既有华南山地土壤垂直分布的一般规律,又有广西独特的特点.既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变化和相应的垂直地带性变化,也有经度变化的分布规律.在影响广西山地上壤垂直地带谱变异的纬度、地形和距海远近诸因素中,地形结构为最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9.
依据能力与主体关系逻辑、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合力属性和人地关系理论,建立并运用过程耦合测度模型及相应指标体系,测度分析了海南经济特区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地域分异特征,揭示了海南经济特区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地域分异的差异性、不平衡性、孱弱性、线路趋向性和垂直地带性等现象性特征,及其多维成长过程弱质耦合推进的过程性根源.  相似文献   

10.
研究自然灾害分布特征对自然灾害防御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收集并整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900—2018年的自然灾害数据的基础上,分析整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主要灾害类型,然后分别从灾害发生频次、死亡人数、经济损失等方面揭示了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简要分析了各类灾害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1)洪水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其次是干旱、地震、风暴和流行病.2)从时间分布来看,20世纪初期是自然灾害的多发期,灾害发生频次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特征,灾害死亡人数大幅波动减少,经济损失呈现不同幅度增长.3)从空间分布来看,南亚区和东南亚区灾害发生最为频繁,主要灾害构成为洪水和风暴;中国灾害经济损失数值最大、死亡人数最多,主要致死灾种包括流行病、干旱和洪水;灾害经济损失最严重的国家是塔吉克斯坦,其绝对经济损失较低,但占国民生产总值比值最大.4)年代际灾害发生频次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异,因灾死亡人口分布较为集中,近年来受灾严重区域有向北转移趋势.  相似文献   

11.
现代住宅小区与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现代住宅小区绿化应遵循的原则,强调人性化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应该以绿为主,建造高质量优美的自然环境,并针对现代住宅小区绿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20多年来广州市海珠区由工业区向宜居、宜商的城市副中心功能区的转化历程,以城市空间发展中的旧城改造为切入点,分析海珠区房地产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认为房地产发展是促进区域都市化的因素,而行政区划、城市区域发展功能定位、交通网络、自然条件、人口迁移、社会文化等是共同促进房地产业发展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银川市西夏区社会经济状况和市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对西夏区和兴庆区房地产业发展状况作以比较,指出了西夏区房地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推动西夏区房地产业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几点建议:政府要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教育产业的发展;完善房地产业中介机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4.
呈贡县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一般,但在全县范围内均有不同程度灾害发育分布。通过区内地质灾害的系统调查与分析,根据地质灾害易发分区依据、原则,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地质灾害进行了易发性分区。将全区划分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非易发区,并分别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同时,根据呈贡县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类型和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各种因素,将呈贡县地质灾害防治划分为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  相似文献   

15.
葛震远  张占仓 《河南科学》2007,25(3):494-498
对传统区域发展理论进行了评价,指出其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过分强调自上而下的方式、重视物质基础设施而忽视社会资本、重视区域发展外力而忽视区域的内部力量、重宏观轻微观、重发达区而忽视欠发达区等.在此基础上,提出自然资源强力开发区的相关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上述缺陷,是探索人地关系较为理想的研究地域.接着分析了自然资源强力开发地区中企业集聚的优势,并指出创新网络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最后,从企业集聚的视角设计了区域竞争力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规划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规划,是在鄱阳湖区综合科学考察各项专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卫片所得到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从总体发展的战略目标、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相结合等原则出发,根据土地的适宜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综合考虑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对湖区土地合理利用,为湖区发展农林牧渔业及安排城镇建设用地,提出了区域性宏观规划.  相似文献   

17.
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方面,深入分析了河南省自然灾害形成机理。结果表明:自然因素决定了我省较高的灾变强度和潜在的危害,而人为影响则是造成灾害的直接、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18.
城市边缘区表现为一个对城市的依附性和对农村的带动性的复杂独特的双向区位。边缘区生态系统的自然系统和经济、文化系统有其复杂性、过渡性,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问题。抓住城乡双向演进的融合点,创新发展思路,使城区与郊区边缘区共同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郑州新区是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层,其新区经济建设能否与环境协调发展值得关注.参照<郑汴产业带总体规划>(郑州境)环境影响报告书相关内容,阐述了郑州新区的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现状,从社会生活活动、开发建设活动、生产活动、交通运输活动以及空间格局改变5个方面分析了郑州新区在建设发...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上海港泊位紧缺状况和拟建的几个港区所在位置的复杂自然条件,考虑到上海城市发展的前景和防洪泄洪等多种因素。建议将上海新港区位置选在金汇港,这样可以充分利用黄浦江上游和杭州湾两地优点,同时又给黄浦江开辟了一条沟通杭州湾的航道,为进一步利用黄浦江上游岸段创造条件。由于该地区涉及面小,工程技术简单,施工方便,造价又省,在近期内容易建成,可提供3.5万吨级以下泊位近200个。为解决十万吨级船只作业,建议在绿华山地区建设一个过驳、转运作业区,作为上海港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