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是16、17世纪之交两个同时代戏剧大师。他们各自的经典代表作《哈姆雷特》与《牡丹亭》中都不约而同地含有鬼魂戏,并且鬼魂戏均是戏剧文本和表演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本文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认为:鬼魂戏的出现具有共同的人类文化渊源也反映了两位大师不同的时代风貌及人文主义特色,而鬼魂戏在两部作品中对情节推动和戏剧表现也产生了独特的审美效果,其中的异同更显示了中西戏剧的沟通与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以写神仙狐鬼精魅的故事著称,奇思幻想的情节、血肉饱满的人物形象,别具一格的美学理想,使得《聊斋志异》有一种独特的魅力。鲁迅称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但是《聊斋志异》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超越,它把人物故事、环境都升华到一种诗歌般的意境,令小说变得丰美,富有生活情趣和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3.
文明新戏与日本新派剧黄爱华文明新戏是中国戏剧开始现代化历程后学习外国戏剧的第一个产儿,它的诞生并茁壮成长,表明了西方戏剧形式和美学原则在中国移栽、培育的成功。但是,文明新戏学习、借鉴西方戏剧,却不是直接取道欧洲,而是经由了日本这个“中转站”,通过师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壮族师公戏传统剧目内容构建、人物命运和文化内涵的把握 ,从纵横两方面探讨了渊源于师公跳神祭祀歌舞活动的壮族师公戏 ,以及那笼罩在民族宗教神学下面蕴含着的世俗意味和人文气息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戏曲和作为西方戏剧始祖的古希腊戏剧在创生渊源上都与宗教仪式有不解之缘。宗教祭祀的祭祀方式为戏剧的表演形式提供了范例,宗教祭祀的广博文化包容为戏剧这门综合艺术的创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是明清戏剧的重要题材。明初的相如文君戏虽有对私情的欣赏,但道德教化是其根本旨归;到明中叶以后,此戏则高举情之大纛,奏响了至情的强音;到清代,相如文君戏则寄予了作家的忠君报国梦,从而完成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回归思想历程。通过梳理明清相如文君戏中情与理的嬗变,其间作家个人的思想倾向、襟怀抱负与时代社会潮流的关系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7.
平南牛歌戏作为广西地方戏剧的一种,近年来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出现繁荣景象。其中必有其存在价值及意义。作为一种地方乡土戏剧,它有其自身的内容和特点。本文试从资料收集入手,整理出平南牛歌戏的具体内容及其各方面的特点,并以之作为广西地方戏剧文化材料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戏曲和作为西方戏剧始祖的古希腊戏剧在创生渊源上都与宗教仪式有不解之缘。宗教祭祀的祭祀方式为戏剧的表演形式提供了范例,宗教祭祀的广博文化包容为戏剧这门综合艺术的创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1984年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戏剧协会在昆明召开,布依戏戏师罗仕华、冯景林的《罗细杏》,侗戏戏师杨成林、张勇的《丁郎龙女》参加汇演,接受来自全国戏曲界的专家学者检阅与考证,与会人员从戏师编剧、舞台演出、剧团等方面提出见解与看法,对贵州少数民族戏剧戏师叙事的策略路径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柳琴戏形式生动活泼,剧目繁多,深受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是流行地区人民群众对戏剧艺术的一大贡献。本文对柳琴戏从产生发展到濒临失传的过程和原因、柳琴戏申遗成功后的保护和发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只有创新和发展,才能有效地保护和传承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同时,它也是反映汉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中所体现的古代休闲娱乐体育方式更是种类繁多,雅俗共赏。汉代以蹴鞠、射箭、角抵、博戏、投壶等门类为主的休闲娱乐体育,不仅使汉代祖先求得身心的调节与放松,达到了生命保健、体能恢复、身心愉悦的目的,而且其技术和方法以及要领规范,对我们当代休闲娱乐体育活动项目的发展仍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二人转和尼采的酒神精神与戏剧相连而产生的密切的联系,论述二者尽管有区别,但在张扬主体的情感,摆脱生活的困境,实现乐观的生存等方面是一脉相承的。同时二者都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指出应该公正地看待二人转和尼采的酒神精神。  相似文献   

13.
樊华 《长春大学学报》2023,(11):105-108
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视障读者戏剧文化阅读的现状,对视障读者开展传统戏剧文化推广进行了现实价值解析,并对国内视障读者戏剧资源阅读存在的难题进行研究,提出了视障读者戏剧文化推广的研究策略,将传统戏剧文化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人狐婚姻是中国历代小说中涉及最广泛的人妖恋类型之一。长久以来,我们都津津乐道于人狐婚姻故事中狐妻们的美丽、神异及其对男女之情的大胆描写。但是深究人狐婚姻的结构模式会发现这其中隐含着男性对于婚恋的多种双重标准。这些看似超越了平常的婚姻关系其实恰好是对传统人伦秩序,尤其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性别秩序的强调与强化。  相似文献   

15.
侗戏在情节上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即柔化冲突,它为侗戏中的悲剧故事赋予了更多的柔和因子。侗戏这种柔性之维的审美价值取向的根源主要在于侗族内部的萨神信仰和外部的农耕社会。对侗戏这一审美价值取向的根源溯源,有助于从美学的哲学高度认识侗族,对其和谐生活与自身民族先进文化的现代性构建具有现实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戏》作为《呐喊》的最后一篇,与一个多月后所作的《自序》相合在何处?重读借镜日本文章与五四戏剧改良的《社戏》,叙述者在对中国戏的文化建构中,呈现出和《自序》在“寂寞”的“梦”的“幻化”与“经验”的“反省”之间态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皮影戏又叫“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是我国民间的一个古老剧种。它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现故事的戏剧。皮影戏在我国流传很广,各地的皮影戏团演唱曲调和剪影原料不同而风格各异。皮影中的人物有生、旦、净、末、丑等角色,景物布局精巧,色彩绚丽,道具造型逼真、别致。皮影戏全靠艺人在幕后操纵剪  相似文献   

18.
《蓝桥会》是黄梅戏七十二小戏之一,演绎了蓝玉莲与魏魁元追求自由爱情的故事。这一故事缘起于尾生事迹,后结合了唐代裴铏的小说《裴航》,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但黄梅戏《蓝桥会》的主题却由最初的赞美尾生重信义变成了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婚姻制度。《蓝桥会》也凭借着黄梅戏独特的魅力及演员的精彩演出,突出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9.
在《鱼丽》篇中可以看到巴楚音乐的元素,《鱼丽》、《南有嘉鱼》正是以巴楚音乐的特色,在“四夷间奏”中独树一帜而得以流传。当今湖北巴东、长阳的山歌、民歌都活跃在生产劳动或祭祀文化、节日庆典之中,成为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今日的三峡民歌与古代的《鱼丽》、《南有嘉鱼》有一种割不断的渊源联系。  相似文献   

20.
剧场中舞台与现实的关系、演员与观众的关系,是剧作家热衷于探讨的问题。许多剧作家更将自己的思考融入实践中,创作了关于戏剧的戏剧,于是"戏中戏"出现了。如果说外面一层是外戏,里面那层是内戏,那么,内戏与外戏如何呈现?两者如何缝合?内戏又会对外戏造成何种影响?我试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皮兰德娄的《亨利四世》为例,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