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10月,是中国航天事业创立50周年和中国“两弹”结合40周年,为了纪念中国导弹、航天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日前,中国第一代航天人聚首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重温中国载人航天的辉煌。低温发射:创造世界航天史的奇迹2002年12月,承载着“神舟”四号飞船的长征2F火箭矗立在发射塔架上,等待发射。这是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技术要求最高、参试系统最全、难度最大的一次飞行试验。然而,就在临发射前,发射场突然遭遇罕见的严寒,最低气温接近零下30℃,超过低温发射条件近10℃。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下称发测站)面临航天发射以来最为…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后,中国航天事业进一步飞速发展,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发射了探月卫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随后,立法机关、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科技专家、法律专家,认真研究中国外层空间活动的立法问题,普遍认为中国应尽快立法。在讨论立法名称时,是称“航天法”还是“空间法”,有不同意见。笔者将各方意见梳理如下,并在比较分析后提出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后,中国航天事业进一步飞速发展,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发射了探月卫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随后,立法机关、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科技专家、法律专家,认真研究中国外层空间活动的立法问题,普遍认为中国应尽快立法。在讨论立法名称时,是称“航天法”还是“空间法”,有不同意见。笔者将各方意见梳理如下,并在比较分析后提出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4.
为介绍2016年以来中国航天活动主要进展、未来5年主要任务,进一步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航天事业的了解,日前,国新办发布《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作为我国第五部航天白皮书,它以建设航天强国为主线,系统介绍了开启全面建设航天强国新征程的宗旨原则、政策措施和国际合作思路,共话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21,(9):52-55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具有里程碑意义.2004年5月19日,杨利伟在联合国总部,向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移交了神舟五号飞船所搭载的联合国旗,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杨利伟亲身经历着、见证着载人航天发展的每一个历史性时刻.  相似文献   

6.
载人航天工程批准后,谁来担当载人航天工程的“大总师”,是当时中国航天人比较关注的一个敏感问题,也是国防科工委、航天部以及中央反复考虑的一个问题. 所谓“大总师”,就是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显然, “大总师”这个角色不是谁都可以胜任的,而必须是一位卓尔不群的具有大智慧的大师级的大专家、大手笔!经一段时间的酝酿考察,决策者们把目光聚焦在了王永志的身上.王永志1932年生于辽宁昌图县一个贫穷的乡村家庭,父亲是个地道的农民,他对儿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儿子长大后能当一名警察,以免家里人再受欺负.然而这位农民父亲直至临终也没想到,儿子后来居然当上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并成了一名将军!  相似文献   

7.
正将6艘载人飞船、5艘无人飞船和2个空间实验室顺利送入太空;护航11名中国航天员、14人次完成太空之旅——岁末年初,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航天总体部的大楼里,神舟团队的科研工作者们步履匆匆。去年7月,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西北部的大漠深处,有一处具有世界级规模和水平的卫星发射场,这就是创建于1958年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航天人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奋斗,在这里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创造了多个第一的纪录,即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和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升空。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将中国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并于16日安全返回地球,这是中国继苏/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航天大国。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21,(9):44-47
作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宙的名誉院长,戚发轫几乎没有错过我国航天事业的每个重要节点.从导弹到运载火箭到人造卫星再到试验飞船最后到载人飞船,他或参与或设计或主导,是当之无愧的新中国航天史的谱写者与见证者. 中国第一发导弹、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艘试验飞船、第一艘载人飞船的诞生,他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每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他就是“神舟飞船”之父戚发轫.  相似文献   

10.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 神舟七号即将发射的消息甫一传出.便受到了广泛关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系统原总设计师戚发轫说,载人航天是一项庞大精密的工程.1992年1月,中央确定了921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前期准备时,确定了三步走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正>9月21日,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整整30周年。9月21日,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整整30周年。30年来,我国先后研制、发射了载人飞船、货运飞船、空间实验室,突破和掌握了空间出舱活动、空间交会对接、在轨加注燃料、航天员中长期在轨驻留等许多关键技术,并将于今年年底前建成首座先进的大型空间站,完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时制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最后一步,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12.
<正>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以“921”为代号正式获批。30年间,我国先后突破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功拥有自己的空间站。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以“921”为代号正式获批。30年间,我国先后突破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功拥有自己的空间站。如果说载人航天工程让我们的飞天梦有了目标,那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则让这一目标有了轮廓,其中的每一步都要有稳扎稳打的火箭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13.
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经等待了千百年. 这一刻,距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简称“神舟五号”)发射已21小时23分,距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发射3年零329天,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11年25天——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经过60余万公里的太空跋涉,神舟五号于内蒙古中部草原成功着陆,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自主出舱. 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14.
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经等待了千百年. 这一刻,距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简称“神舟五号”)发射已21小时23分,距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发射3年零329天,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11年25天——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经过60余万公里的太空跋涉,神舟五号于内蒙古中部草原成功着陆,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自主出舱. 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15.
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经等待了千百年. 这一刻,距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简称“神舟五号”)发射已21小时23分,距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发射3年零329天,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11年25天——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经过60余万公里的太空跋涉,神舟五号于内蒙古中部草原成功着陆,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自主出舱. 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16.
1月5日19时16分,“神舟”四号正样无人驾驶宇宙飞船(除没有搭载航天员外,其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着陆。“神舟”四号飞船在低轨飞行器的轨道衰变规律、陨落分析、燃料最优分配、故障诊断和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载人航天到底将为我们带来什么?军事作用淡出航天业国际上最早的载人航天计划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美苏两国处于剑拔弩张的冷战状态,分  相似文献   

17.
文章解释了载人飞船和空间站的基本概念,对轨道交会对接系统的控制方式和基本原理进行了说明,介绍了中国实现载人交会对接的技术特点和实施过程,重点阐述了轨道交会对接对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全世界对这一航空盛事的关注也悄然升温。有媒体评述这是“中国迈向太空科技强国的重要一步”。载人航天是一个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集中体现,也是综合国力的象征。为了追赶世界先进水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技术,解决了中国亿万人吃饭问题;三峡工程成功完成、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秦山核电站建成并投入使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突破等……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的科技发展实现了许多“零的突破”,涌现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和广泛社会影响的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20.
<正>走在家乡的小路上,年少的李广苏听惯了蝉鸣、蛙叫,看惯了风吹麦浪。一天傍晚,一架直升机从他头顶掠过。那个循声望去的小小身影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飞得更高。4月25日晚,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点火发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乘神舟,赴太空。夜色笼罩的茫茫戈壁上,这是一簇耀眼的光芒。迈向宇宙的漫漫征途里,这是又一个光辉的起航。第九个“中国航天日”刚刚过去,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三次载人飞行任务、载人航天工程第32次飞行任务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