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十里铺大队地处温黄平原。1977年晚季杂交水稻种植441亩,占晚稻总面积的51.6%,平均亩产858.5斤。全大队晚稻853亩,平均亩产820斤,比1976年晚稻亩产708斤每亩增产112斤,比历史上最高的1974年每亩增产67斤。由于种植了杂交水稻,使1977年晚稻的产量超过了当年早稻的产量,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一季跨过了纲要。  相似文献   

2.
为了鉴定外地引入的杂交组合在我区的生育特性和丰产性能,从中选出适合三熟制栽培的、优势强、抗病的杂交组合,今年下半年我所、站对晚季杂交水稻的十二个组合,进行了大区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一、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3.
迄今为止,杂交水稻的制种季节一般都安排在夏季或秋季进行。此种安排方式,前者少种一季晚稻,后者隔离困难纯度难以保证。浙江省临海市杜桥区农技站从1988年开始进行杂交水稻春季制种研究,在有关人员的配合下,连续两年春制均获成功。试验采用汕优10号的组合,春制5.54亩,亩产79.41公斤,比夏制亩产72公斤的增产10.29%。  相似文献   

4.
通过连续两年的栽培试验和调查发现,中国香稻在孝感市孝南区宜于作中稻和一季晚稻栽培;结实率低是限制该品种发挥增产潜力的主要限制因素。在孝南区的最佳播种期是5月中旬至5月25日;最适宜的栽培密度为1.8万蔸。在栽培中国香稻时,应适当使用氮肥,增施磷钾肥。后期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同时注意防治病害。  相似文献   

5.
婺源县许村公社仙源林场科研组针对山高水冷,水田长期冷浸,泥烂成糊,禾苗“坐蔸”,产量低的问题,进行了水稻“沟浸湿润法”栽培试验,获得了成功。一九七五年,他们在过去亩产一直不足200斤的田里试验,结果早稻一季亩产达1400多斤,晚稻一季亩产达800多斤。实践证明,这是提高冷浸田水稻产量的一项好措施。水稻“沟浸湿润法”栽培的做法是:划行栽秧,实行宽窄行栽培,即宽行1~1.2尺,窄行5~7寸,株距3~5寸,每蔸栽秧6根以上;到禾苗分蘖盛期,进行开沟培垄,用手工或工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杂交水稻和常规品种在病虫害发生方面的差异,从中探索发生规律,我们在晚季栽培中,作了一些初步调查,现简述如下:1.螟虫:据在石年公社山马大队第七队晚稻品比田调查,在统一用药防治第三代螟虫的情况下,常规品种(早金凤、晚粳228—9、加湖4号)无枯心苗,杂交水稻6号系统(汕优6号、早优6号、七优6号、四优6号、萎优6号、南优6号)螟害率平均0.46%,珍汕97×IR28螟害率0.21%,珍汕97×6185螟害率0.47%;从石年、田洋公社大田调查结果看,常规品种  相似文献   

7.
早熟早籼“原丰早”,1974年引入我社作连晚试种。1976年全社种植晚季“原丰早”1878亩,占晚稻总面积的25.8%。总结三年的试种实践和广大贫下中农的意见,“原丰早”作连晚栽培,有“省、早、适、稳”四条好处。省,省秧田。既不要专用秧田,又不要如“先锋一号”等的借用秧田。早季尼龙育秧的绿肥田“原丰早”,收割后做晚季秧田,时间宽裕,搭配适宜。早,成熟早。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农进2号×C_(57)”和“桂花黄46A×C_(57)”两个晚稻杂交组合的生理特性与本地常规晚稻良种“鄂晚3号”进行对比分析,初步结果是: 杂交晚稻的光合机能生理特性均优于常规晚稻;呼吸强度比常规晚稻低;发根力和根系活力比常规晚稻高;养分积累利用和运输速度比常规晚稻高,且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也都略高于常规晚稻.  相似文献   

9.
目前所推广的杂交水稻组合由于生育期偏长,带来一系列矛盾。现有杂交水稻组合作晚稻种植,面积受到一定限制。为此必须尽快地选育比较早熟、优势好、抗病强、丰产性好的组合,使杂交水稻的插秧界线推迟到立秋边;另一方面积极选配粳型三系。使杂交水稻有多种类型,便于早、晚稻合理搭配从而取得全年高产。我区晚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都较重,选育恢复系时对抗病问题也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80—2015年宜丰县历史气象资料,综合寒露风对双季晚稻生产的影响,系统地研究了寒露风的时间分布特征和出现规律。根据宜丰县晚稻历年受灾情况,分析了寒露风持续日数对晚稻造成的灾害程度。结果表明,宜丰县寒露风发生频率为78%,近10年内寒露风发生频率降低,且以轻度寒露风为主,中度及重度寒露风均呈明显减弱的趋势。寒露风出现时间主要在9月中下旬,9月上旬及10月上旬偶有出现,因此寒露风灾害主要出现在晚稻抽穗扬花期,常常导致晚稻空壳率上升、结实率下降,宜丰县双季晚稻主要受中、重度寒露风影响较大,受轻度寒露风影响较小。该研究以避免和减轻当地寒露风危害为目的,为宜丰县双季晚稻提供科学制定合理的预警预报及农事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汉中盆地小麦撒播栽培的优势和弊端,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开好“三沟”,推广适墒机械条播,推广免耕覆盖栽培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取得进展,大面积推广应用水稻杂种种子卓有成效。为了进一步寻找更大的强优组合,充分了解杂种植株的各种生物学特性,为杂种的合理栽培提供依据,我们开展了本项目的研究工作。一、实验方法由于矮化育种是现代农业栽培技术基本的要求,因此我们选取了几个具有“矮因”的品种(矮脚南特;矮仔占、广陆矮4号、广矮六号;低脚乌尖、IR24;矮种水田谷,窄叶青;辐包矮,钢枝占和可能含有“矮因”的蓝贝利)作为杂交的主要亲本,分别进行早稻×晚稻、早稻×早稻、晚稻×晚稻,矮秆品种×矮秆品种,矮秆品种×高秆品种等杂交组合配对。此外还用抗病品种如脱脱普、夜花占、杜子籼、鸡对伦为亲本,以增加杂种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3.
我站去年进行了晚稻拔秧带土移栽试验,供试品种为“矮粳23”,杂交稻“汕优6号”,在其它栽培管理措施相同的情况下,拔秧带泥插的晚粳亩产583.5斤,比对照不带泥的增产42.2斤;拔秧带泥插的杂交水稻亩产为645.4斤,比对照增57.1斤。晚  相似文献   

14.
汕优6号是目前水稻中的主要当家品种之一。作为连作晚稻栽培,在早插条件下,能充分发挥杂交水稻的分蘖优势和穗粒优势,易于高产。但由于它环境效应明显,随着移栽期的推迟,穗粒性状迅速变劣。现在试验证明,如果采用两段育秧就能改变这个  相似文献   

15.
义乌县大陈公社后畈大队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坚持以路线斗争为纲,认真落实农业“八字宪法”,为革命种田,用科学种田,获得了连续十五年稳产高产。1972年粮食亩产2016斤,突破了一吨关。晚稻产量从1964年起连续六年超早稻,特别是近三年晚稻生产水平又有新的提高,1970年亩产716斤,1971年766斤,1972年822斤,实现了晚稻一季跨《纲要》,最高的一丘1.49亩,品种金垦19,亩产达到1071斤,创造了该大队晚稻单产历史最高纪录。总结后畈大队晚稻生产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16.
稻田三熟制种植模式下钾肥后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油-稻-稻种植模式下钾肥的后效应作用,结果表明:钾肥的施用对当季油菜产量的影响较大.增产28.59%.油菜生长期间施用的钾肥对下季早稻的生长有一定的后效作用.早稻生长期间施用的钾肥对下季的晚稻生长有一定的后效作用.由于钾肥对油莱和晚稻的增产作用较大,因此,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建议油-稻-稻三熟制种植模式下种植油莱和晚稻时多施钾肥,而种植早稻时少施钾肥.  相似文献   

17.
通过五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明确了影响洞湖区晚稻生产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播种量(X1),2.1叶期喷施效唑(X4)移栽叶龄(X2),分蘖期施纯氮(X5)等,建立了五元二次目标函数模型,提出了适应洞庭湖区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的五套优化综合配套技术,探讨了二因互对产量影响显著的效互效应。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五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明确了影响洞庭湖区晚稻生产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播种量(X1),2.1叶期喷施效唑(X4),移栽叶龄(X2),分蘖期施纯氨(X5)等,建立了五元二次目标函数模型,提出了适应洞庭湖区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的五套优化综合配套技术,探讨了二因素对产量影响显著的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杂交早稻新组合威优242在我省正季栽培的生育期,产量和主要经济性状。威优242的生育期比当前生产上的主栽组合品种威优49和鄂早6号明显提早,产量与威优49相近;但比鄂早6号显著增产,很适合在我省三熟制双季稻区作“油菜—早杂—晚杂”等新的栽培模式的配套组合。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粳型杂交稻在不同播栽期的某些生长发育指标的动态,分析了一穗上谷粒粒重的分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作为后季晚稻利用的粳型杂交稻亩产千斤的高产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