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确定煤矸石路基包边土的合理厚度,通过分析煤矸石填筑路基成型过程,建立了具有包边土的煤矸石路基简化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包边土厚度对煤矸石路基包边土内竖向最大压应力及竖向最大剪应力的影响规律,研究了包边土厚度对煤矸石路基中心沉降量、煤矸石路基边缘沉降量、包边土边缘沉降以及包边土差异沉降、路基最大差异沉降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路基高度相同时,包边土内竖向最大压应力及竖向最大剪应力随包边土厚度增加而增大,当路基高度小于5m时,内力受包边土厚度影响相对较小;包边土厚度变化对煤矸石路基中心沉降量、煤矸石路基边缘沉降量及包边土边缘沉降量影响较小,对包边土差异沉降量影响较大,随着厚度增加,差异沉降逐渐增大,但差异沉降量均在1.5 cm以内。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包边土和土工格栅处置铁尾矿砂路基的效果,充分认识铁尾矿砂填筑路基的适用性,并提高其利用率,对4种工况的铁尾矿砂路基(6m填高)的沉降和稳定性进行有限元数值计算。4种工况分别为:无包边土,无土工格栅(工况Ⅰ);有包边土,无土工格栅(工况Ⅱ);有包边土,包边土与铁尾矿砂交接处铺设三向土工格栅(工况Ⅲ);有包边土,满面铺设三向土工格栅(工况Ⅳ)。研究结果表明:工况Ⅰ、Ⅱ、Ⅲ、Ⅳ的最大工后(600d)沉降分别为19.547、19.711、19.540、18.298cm;固结阶段路面顶面中央处的沉降以工况Ⅳ最小,工况Ⅱ最大;最大水平位移发生在坡脚下7~8m处,其次发生在土路肩边缘处,坡脚下水平位移向路基外侧发展,而土路肩处水平位移向路基内侧发展;工况Ⅳ潜在滑移面贯穿至基底5m深度处,工况Ⅰ潜在滑移面位于路基边坡上,其抵抗滑移的能力最差;同时满面铺设土工格栅和设置包边土对提高路基稳定性的效果最为明显,安全系数可提高0.9;铺设土工格栅可有效减小铁尾矿砂路基顶面边缘的侧向位移,对有效预防路基路面纵向开裂具有积极作用,但其不能有效减小基底侧向位移;黏土包边提高了铁尾矿砂路基的稳定性,但加大了路基的不均匀沉降;设置包边土和铺设土工格栅的处置措施对提高填方边坡稳定性效果比减小沉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陈宏新 《工程与建设》2007,21(6):914-916
膨胀土包边,因其在同一个层面上既有素土又有改善土,不同于全断面的素土或改善土施工.文章以合六高速公路路基工程第11合同段施工为例,探讨高速公路膨胀土灰土包边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和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琼 《工程与建设》2009,23(6):868-869,872
在我国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中尚无现成的砂路基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控标准。文章结合合六叶高速六安连接线工程路基施工实践。简要介绍了填砂路基的施工工艺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泡沫轻质土用作软基上路基拓宽填料时的应力应变规律,对不同填筑高度(3 m,5 m,8 m,10 m,15 m)和拓宽宽度(4.5 m,5.75 m,8.25 m,9.5 m,12 m)的路基拓宽情况运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了模拟分析;以唐津高速扩建工程试验段为依托工程,分析试验结果,结合理论分析得到结论:(1)固定填高5 m,在轻质土浇筑完成时,拓宽路基基底沉降分布较均匀。随拓宽宽度增大,从距路中心15 m处开始,沉降曲线曲率明显变大,最大沉降值由3.80 cm逐渐增加到8.61 cm;拓宽路基基底附加应力随拓宽宽度的增加而增大,基底应力分布较均匀,基本为中部小、两侧大。但拓宽4.5 m和5.75 m时附加应力变化起伏较大,拓宽8.25 m,9.5 m和12 m时较平滑;当包边土及路面结构填筑完成后,地表各处沉降值显著增长,最大值达15.88 cm。各拓宽宽度下,沉降最大值明显右移,内侧基底应力明显小于外侧应力,出现右侧偏心现象。(2)固定拓宽宽度8.25m,在轻质土浇筑完成时,各处沉降值随填高增高而增加。但新旧路基基底沉降差值不大,均不足3 cm;拓宽路基基底附加应力随填筑高度增加而增大,呈两侧应力大,中部小而均匀的形式分布。在填高3 m和5 m时,路基基底内角点与右侧应力差均在15 k Pa左右,出现显著的左侧偏心现象;当包边土及路面结构填筑完成后,沉降值与沉降差随填高增大而增加,填高为15 m时,最大沉降量超过20.36 cm,沉降差达10 cm;路基基底左侧应力明显小于右侧应力,右侧偏心现象明显。但填高为15 m时,应力集中在55.5 k Pa左右,偏心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砂土压实施工工艺与检测方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岩 《科技信息》2012,(2):364-364
砂性土是路基施工中的重要材料,其性质在工程施工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路基的质量不仅受到压实技术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砂性土自身颗粒、粘着性等性质的影响,施工中要根据不同的砂性土采用不同的压实技术,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本文将对砂性土的压实施工工艺以及检测方法做简单研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吹填砂路床处理方案的论述与选择,采用换填山皮石后进行冲击压实的方案较适合于钢厂北路。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曾妃句钢厂北路吹填砂路基处理的换填山皮石后冲击压实的原理与方法。实践表明,此方法能很好地保证了路基质量,施工简单,施工时间较短,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8.
董明 《甘肃科技》2006,22(1):54-55,39
信南高速公路临近白河河滩,或进入了河道,而近距离内却没有粘性土或其它适合的填筑材料,经研究论证采用土包砂作为路基结构型式,但施工技术规范中没有土包砂路基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测、控制标准,本文对土包砂路基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测、控制标准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9.
苏红岭 《甘肃科技》2009,25(14):144-145,91
在沙漠地区流沙地带采用沙土填芯,粘土包边方式修筑铁路路堤,填料就近取材,雨季更有利于施工,有效加速了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路基两侧边坡植草,绿化了环境,改善了沙漠环境。  相似文献   

10.
工程项目所在区域气温低,雨水较多,路基填料基本为过湿非湿陷性黄土。黄土颗粒大小介于黏土和粉土之间。湿陷系数小于0.015,为非湿陷性黄土;含水量偏大,平均23%左右;土体压缩性大、压缩模量小。过湿黄土的含水量难以降低且路基填筑载荷大,路基承载力要求高的情况下,采用过湿土填筑高填路基如何满足路基施工质量要求。通过各种施工技术的控制和施工中不断的监测及施工完成后的监测来降低过湿土对路基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换填法或换土改良法进行弱膨胀土的处理,但受工作面、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方面制约,施工效率、施工成本等较高,本公司在四川新津化工园区岷江东岸一期建设工程兴化18路道路工程中采用包边法进行弱膨胀土路基处理,降低了工程造价、缩短了施工工期、提高施工质量,为同类工程施工积累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2.
填石路基有关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填石路基填料特性的了解,对填石路基进行了界定。提出了过渡填石路基压实检测的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土石混填路基压实度检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对提高灌砂法检测路基压实度的精度做了探讨,为解决检测中的纠纷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14.
陈科强 《广东科技》2011,20(2):59-61
从砂与土的压实和工后沉降机理出发.讨论回填砂密实度控制标准和检测方法以及采用轻便触探试验检测其工程质量的可行性,为填砂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探索一种快捷方便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项目沿线土质多为低液限粘土、粉土和粉细砂,大部分路段存在不同程度的盐渍化,程度为弱-强盐渍土,路基填筑需远运取砂砾土、风积沙.设计中要求利用风积沙做路基填料,采用砂砾土进行包边,部分路段原地面含水量较大,地基承载力较低,通过试验结果能充分风积沙,以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造价,推动工程施工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6.
本项目沿线土质多为低液限粘土、粉土和粉细砂,大部分路段存在不同程度的盐渍化,程度为弱-强盐渍土,路基填筑需远运取砂砾土、风积沙。设计中要求利用风积沙做路基填料,采用砂砾土进行包边,部分路段原地面含水量较大,地基承载力较低,通过试验结果能充分风积沙,以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造价,推动工程施工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7.
本项目沿线土质多为低液限粘土、粉土和粉细砂,大部分路段存在不同程度的盐渍化,程度为弱-强盐渍土,路基填筑需远运取砂砾土、风积沙。设计中要求利用风积沙做路基填料,采用砂砾土进行包边,部分路段原地面含水量较大,地基承载力较低,通过试验结果能充分风积沙,以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造价,推动工程施工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8.
两湖平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填料资源匮乏,缺少指导性技术资料,这无疑为两湖平原地区高速公路增加了难度,本文通过试验优选确定路基填砂压实度控制措施,并将其应用施工且进行了监测验证,为在两湖平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提供借鉴经验,实现两湖平原地区高速公路施工质量的提升。首先从施工方案入手,接着阐述了两湖平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沉降监测,最后总结了全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高填路基质量要点的基础上,并通过沉降观测总结其沉降特点,分析了高填路基工程的质量通病和防治,并为减少高填路基工后沉降,简述高填路基的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路基填砂的施工技术及压实控制手段,对于土源紧缺而且有丰富砂料的地区,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