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省南山牧场生态奶业已成为城步苗族自治县的支柱产业,其生态奶业发展模式是南方山地草山开发的典范.南山奶业生态文化的建设与创新,是南山牧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南山牧场区域生态文化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重塑南山生态精神,创新生态奶业文化,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等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2.
论生态文化及其若干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了生态文化的定义、结构、特性,及其与科学文化、人文文化、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关系.主张生态文化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某种推演和表现,是人类生态文明的进化过程和结果.区域生态文化从一定意义上反映区域文明程度.世界先进生态思潮和先进生态实践方式具有全球意义.区域生态文化的创新及其相互之间的共融、共生与共荣,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生态化,人类文明不断向生态文明迈进。生态文化必将不可抗拒地发展成为生态文明社会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3.
李翔 《创新科技》2004,(1):27-28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的成果。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起点和归宿。从文化生态学角度分析生态文化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功用,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化创新对策,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论四川东部丘陵山区特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四川东部丘陵山区特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必须以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战略指导思想,通过体现配套性、预见性、机制性的战略方式和一系列涉及人口、教育、技术、经济、社会、文化等战略措施的实施,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川东丘陵山区特色经济可持续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政绩评价是评判政府运作效率,官员任用的重要依据.以GDP为核心的评价方式逐渐发生变化.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近年来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迅速枯竭.如何在政府政绩评价中协调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方面的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选取17个指标对辽宁省内各地级市政府政绩进行评价.大连、本溪和沈阳分列政府政绩评价前三位.本指标体系评价结果与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评价结果不同,位次变动最大的葫芦岛市.本研究采用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政府政绩评价.与传统GDP主导的政绩评价相比,本研究的指标体系包括指标范围更广.本研究可在指标多样性和进步性方面加以改善.最后,本研究提出政府政绩评价应考虑区域特色和发展定位.  相似文献   

6.
交通条件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和依附基础,深刻影响着区域产业形成与发展的空间形态、组织结构和空间联系.在脆弱生态背景影响下,通过综合运输网络建设,促进经济要素集聚,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功能核心区,实现区域经济绿色发展是一条可行的发展现代化工业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7.
生态城市是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来指导城市建设的城市发展模式,是21世纪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理想目标.城市生态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整体性发展理论、经济与环境综合发展理论和城市耗散结构理论是生态城市发展的理论基础,对这些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是衡量一个区域能否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及其程度的有效方法.根据内蒙古的区域特点,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与动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自1990年以来,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呈阶段性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处于非可持续发展与弱可持续发展之间.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力度、加强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是提高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西藏作为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其生态地位更是无法撼动,加强生态建设,走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西藏来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以构建西藏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为基点,揭示了西藏现有的资源、人口、环境等生态发展现状,从构建生态税制、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合理规划资源开发、适度控制人口增长、加强防沙治沙等五个方面探索了西藏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周卫红  梅亮 《科技咨询导报》2013,(2):140-140,142
镇江地处长江三角洲,在区域发展的梯度中城市规模、经济总量等处于劣势,在长江三角洲城市面临“特色危机”的时候,镇江必须利用现有的资源和优势条件,发展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才能在长三角中脱颖而出,赢得城市可持续发展.该文通过低碳生态城市概念和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研究,以及对镇江发展低碳生态城市的现状分析,提出镇江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