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在不同盐度再生水中培养川蔓藻和蓖齿眼子菜,研究了它们的生物量、光合强度及其组织中的脯氨酸、丙二醛、过氧化氢酶和叶绿素的含量变化对再生水中盐度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盐度下川蔓藻和蓖齿眼子菜组织中累积的脯氨酸含量随时间呈指数增长;当盐度为10.07 g/L时,蓖齿眼子菜的丙二醛的含量显著上升,而过氧化氢酶的含量明显下降(p<0.05),氧自由基产生和消除之间的平衡被破坏;当盐度超过7.72 g/L时,川蔓藻和蓖齿眼子菜中叶绿素和叶绿素a/b值均显著下降,但川蔓藻能通过增加叶绿素b来补偿盐度对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川蔓藻和蓖齿眼子菜均能通过调节自身的脯氨酸代谢和抗氧化系统来抵抗再生水中盐度的胁迫,且川蔓藻在高盐胁迫下具有较好的清除氧自由基能力.  相似文献   

2.
川蔓藻水浸提液的克藻效应与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普通小球藻在不同浓度的川蔓藻水浸提液中纯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川蔓藻对普通小球藻的克藻效应与机理、结果显示,川蔓藻的水浸提液对普通小球藻的抑制作用显著并具有浓度效应、96h的抑制率与浸提液浓度的对数线性相关.半抑制浓度(IC50)为6.332g(dw)/L.川蔓藻的水浸提液使藻细胞内丙二醛的含量急剧增高,并显鲁改变了藻细胞外可溶性蛋白和多糖的比值、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川蔓藻的水浸提液主要损伤藻细胞的膜系统,川蔓藻水浸提液对普通小球藻的抑制机理为:损坏藻细胞的膜系统和改变胞外聚合物的含量,从而增加小球藻表面的疏水性,最终藻细胞絮凝沉降死亡.  相似文献   

3.
研究入侵植物银胶菊在不同氮、磷营养水平下的形态、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结果表明:①在一定氮水平范围内,根生物量比(RMR)随氮的增加而降低,总生物量、叶生物量比(LMR)、相对生长速率(RGR)、叶面积指数(LAI)、总叶面积(TLA)、叶面积比(LAR)等随氮养分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②在磷养分处理下,吸收器官的生物量分配不随磷水平的升高而变化;但LMR、LAR、TLA随磷水平的增加而升高;适量的磷水平使GRG增加;总生物量、LAI等在各磷水平下无明显变化.③银胶菊对氮的可塑性反应高于对磷的可塑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呼伦贝尔草原6个主要草地类型初级生产力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各类草地地上生物量累积动态符合Logistic曲线,草地地上生物量衰减动态符合Y=a+b/x曲线,峰值期为8月;草群粗蛋白质含量随生长季的进展逐渐减少,粗纤维含量随生长季的进展逐渐减多,二者均符合Y=A+BX线性方程;草群中无氮浸出物、钙和磷含量的季节动态曲线为单峰型,草群粗脂肪、粗灰分含量的季节动态曲线均为双峰型.  相似文献   

5.
对西溪湿地3个样带中植物群落生物量和有机碳含量的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3个样带植物群落有机碳的积累量.结果表明:植物从春季(4月)进入生长季后,其地上生物量逐渐增加,10月份达到最大,表现为芦苇带芦苇混交带香蒲带,地下生物量也呈增加趋势.3个样带中植物各器官有机碳含量差异极显著,并表现出季节变化特征,叶片有机碳含量在7月达到最大,芦苇混交带和芦苇带植物茎有机碳含量在10月达到峰值.3个样带植物各器官有机碳积累量不同,表现为芦苇带香蒲带芦苇混交带.可见,芦苇群落是西溪湿地固碳的主要功能植被类型,同国内其它湿地相比,西溪湿地的固碳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6.
落叶松幼苗生物量及氮含量对氮素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砂培法研究了一年生兴安落叶松幼苗生物量及氮含量对不同水平的氮素的响应.结果表明:氮的增加促进了地上部的生长,尤其是在生长中、后期表现得更加明显;落叶松为适应低水平的氮而提前将物质向根分配.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高氮水平的落叶松幼苗生物量和氮含量均有所增加,低氮水平的落叶松幼苗则减少了生物量和氮含量.  相似文献   

7.
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重要元素.通过在不同梯度的磷营养液中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幼苗217 d的培养发现,云南松根系生物量、侧根数、根部全磷含量、茎叶全磷含量随磷浓度变化而呈二次函数曲线变化.在较低磷浓度下云南松对供磷变化反映明显,但随磷浓度的增加,这种变化呈减弱趋势.在缺磷处理还导致云南松茎叶生物量减少,主根长度增加.在云南松根系分泌物中未发现有机酸的大量分泌,说明缺磷可以导致云南松体内酸环境的变化,但不是植物根际酸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比较研究18年来珊珀湖在人工施肥投饵条件下的浮游生物及氮、磷变化,结果表明:2003年6-10月浮游植物生物量各采样点平均值为4.903 73×107L-1,最高峰出现在7月和9月两个月,优势种群为蓝藻门、绿藻门,全年藻量各门生物量所占百分比为:蓝藻门85.2%,绿藻门8.37%,黄藻门1.07%,硅藻门2.66%,甲藻门0.03%,裸藻门0.16%,隐藻门2.54%,金藻门0.19%;浮游动物生物量各采样点平均值为1.312 088×104L-1,最高峰出现在7月和9月,优势种群为原生动物和轮虫,其中原生动物18.09%,轮虫动物77.39%,桡足类3.43%,枝角类1.08%.与1986年相比,浮游生物增加了近10倍.同时,优势种群结构发生改变,氮、磷含量随人工投入量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重要元素.通过在不同梯度的磷营养液中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幼苗217 d的培养发现,云南松根系生物量、侧根数、根部全磷含量、茎叶全磷含量随磷浓度变化而呈二次函数曲线变化.在较低磷浓度下云南松对供磷变化反映明显,但随磷浓度的增加,这种变化呈减弱趋势.在缺磷处理还导致云南松茎叶生物量减少,主根长度增加.在云南松根系分泌物中未发现有机酸的大量分泌,说明缺磷可以导致云南松体内酸环境的变化,但不是植物根际酸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四种生物覆盖植物的自然分解及养分释放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网袋法对白栎、马桑、白茅和蕨等4种生物覆盖植物的自然分解和养分释放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种类不同,其水分、氮、磷、钾含量存在差异,其中以白栎叶中氮、磷含量和白茅钾含量最高,分别达28.50、1.77和15.91 g/kg,而马桑嫩枝中含水量较高为82.70%。在2年的自然分解过程中,白栎、白茅、蕨和马桑的分解速率分别为96.61%、100%、96.49%和100%,以生长季节月分解速率较高,非生长季节时较低。覆盖植物前期分解较快,后期分解较慢。半衰期以白栎最小为50 d,马桑最大为300 d。白栎残留物中的含氮量较高,白茅残留物中含磷量较高,分别为17.22和0.83 g/kg,蕨残留物中的含钾量较高为4.71 g/kg,马桑的氮、磷、钾含量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