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穿越时空的奇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6月1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子刊《自然·光子学》以封面论文发表了"世界上最远距离——长达16公里的量子态隐形传输",这一成果由以潘建伟、彭承志为首席专家的中国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组成的联合小组完成。首次成功实现了世  相似文献   

2.
华凌 《前沿科学》2012,(3):94-94
有历史学家总结:18世纪至19世纪是机械世纪,20世纪是信息时代,现在的21世纪是量子世纪。据物理学家组织网9月5日报道,维也纳大学和奥地利科学院的物理学家实现了量子态隐形传输最远距离——143公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该实验向基于卫星的量子通信迈出了重要一步。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3.
多比特量子纠缠态的隐形传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量子信息处理中,量子比特常常处于叠加态,围绕如何隐形传送多比特量子态提出了一种用N个EPR对隐形传送N比特量子态的传输方案,通过N次联合操作实现N比特量子态的传输.其操作为局域操作并且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可以很容易实现,与单粒子量子态传输相比, 多比特量子态可以传送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科学家在量子通信研究上再次创造世界纪录: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清华大学组成的联合小组,成功实现了16公里的量子态隐形传输,这一距离是目前世界最远距离的20多倍。6月1日出版的英国《自然—光子学》杂志,以封面文章发表了这一成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家通过实验,成功使一定空间范围内的5个光子之间存在了“感应”效应,从而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五粒子纠缠态以及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输的实验,这标志着中国在量子纠缠领域进入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非常高兴来解读十大科学进展的第一项成果,"实现星地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和密钥分发及隐形传态"。单量子态的传输是一切量子通信的基础,但是这个单量子态有一个特点,跟经典信号不一样,它不能放大,因此在地面传输过程中,无论是在空气中,或者是在光纤中,它都有损耗,距离越长,损耗越大,距离太长了,量子通信就做不下去了。目前在地表的最远距离的纪录是400公里,但是已经把一切的理论和技术手段用到了极  相似文献   

7.
科技视野     
我国量子信息研究成果 入选国际物理学年度十大进展记者近日从中国科技大学获悉,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2004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日前揭晓,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教授研究组的论文“五光子纠缠和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输”榜上有名,这是美国物理学会首次将中国科学家在国内取得的研究成果选入国际物理学年度十大进展。潘建伟教授和他的同事杨涛、赵志等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长期以来公认的高难课题“五粒子纠缠态的制备与操纵”,并利用五光子纠缠源在实验中演示了一种更新颖的量子态隐形传输,即“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输。他们在不确定…  相似文献   

8.
利用四粒子纠缠态对未知的两粒子态的概率的隐形传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个对两粒子态的概率的隐形传态方案,利用四粒子纠缠态作为量子信道,可以以最大为1/3的概率实现对未知量子态的隐形传输.  相似文献   

9.
《合肥科技》2007,(1):6-7
1月21日,由56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出的200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实现两粒子复合系统量子态的隐形传输”榜上有名,这是中科大潘建伟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的成果连续第四年入选十大科技进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实验实现了光子比特与原子比特之间的量子态隐形传输。光子是量子通信中最好的信息载体,但却难以存储;而原子态可用来存储量子态。在不破坏其量子特性的情况下,将飞行(光)量子比特所载信息传送到静止(原子)量子比特上.并在需要时成功读取原子量子比特内存储的信息,将是未来量子信息处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人员利用极化光子态作为量子信息的载体,利用由大约100万铷原子构成的冷原子系综作为量子存储器.制备了光子与原子系综态之间的纠缠。通过这个光子-原子纠缠源,进行了光量子比特到远程原子比特的量子态隐形传输。传输到原子比特的量子信息在存储了8S后,被成功地转换为光量子态以作进一步的量子信息处理。  相似文献   

11.
《合肥科技》2006,(10):14-1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中心10月10日宣布,曾被评为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的该校潘建伟教授和他的同事杨涛、张强等通过实验,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两粒子复合系统量子态隐形传输。最新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在其子刊《自然&#183;物理》10月号以封面文章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首科园地     
《科技潮》2007,(2)
百公里远距离量子通信既保密又安全日前,由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机构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在远距离量子通信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率先实现绝对安全距离大于100公里的量子保密通信。科学家们采用诱骗信号方法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以弱激光为光源、绝对安全距离大于100公里的量子密钥分发。这是我国科学家继五光子纠缠态制备与操纵、自由空间量子纠缠分发以及复合体系量子态隐形传输等重要研究成果后,在量子通信实验领域取得的又一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植物无糖组培环境控制技术取得突破北京科技协作中心协办日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  相似文献   

13.
正"2月25日,国家科技部公布2015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实现单光子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找到外尔费米子、发现东亚最早现代人化石等研究入选。"实现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现实版"星际穿越"量子隐形传态在概念上非常类似于科幻小说中的"星际旅行",可以利用量子纠缠把量子态传输到遥远地点,而无需传输载体本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多自由度量子体系的隐形传态,成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光子扣除算符构成的相干光子超叠加操作作用于2个模压缩真空态,引入一类非高斯量子态——高阶相干光子扣除超叠加单模压缩真空态.通过导出该量子态的正规乘积形式,推导了该量子态的归一化系数,与Legendre多项式密切相关.利用相干态的超完备关系和平移算符的正规乘积,导出了态的特征函数的相干态表示,进而解析导出了利用该量子态作为纠缠源实现相干态隐形传输的保真度.研究结果表明:当压缩参数相等时,保真度可获得最大值,对于奇数阶操作,保真度比无叠价操作情况更差,而对于偶数阶情况,在一定的压缩参数范围内,保真度优于无纠缠情况,且保真度可优于经典的最大保真度1/2,同时保真度可以随m的增加而改善.  相似文献   

15.
实现量子态的隐形传送,尤其是多比特的量子态的隐形传送在量子信息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提出利用V型原子与单模│α)相干态腔场之间的Raman相互作用,实现N-qubit未知原子态的量子隐形传送。  相似文献   

16.
声音     
《科技潮》2011,(2):M0002-M0002
"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天河一号’成为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深海载人潜水器海试首次突破3700米水深纪录,京沪高铁全线铺通,水稻基因育种技术获突破性进展,揭示致癌蛋白作用新机制,实验快堆实现首次临界,实现16公里自由空间量子态隐形传输,‘大熊猫基因组’发表,煤代油制烯烃技术迈向产业化。"  相似文献   

17.
实现量子态的隐形传送,尤其是多比特的量子态的隐形传送在量子信息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一个三原子和相干态腔场的纠缠态作为量子信道,隐形传送三比特的未知原子态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美国和奥地利的物理学家在近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分别报告说,他们首次在没有任何物理连接的情况下,实现了原子间的量子态隐形传输。这一重大科学突破将为研制量子计算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量子隐形传态是量子信息传输的一种重要方式,在量子态传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信道噪声。本文构造了一组测量算符以分析量子态与测量算符偏差角度的关系,并给出了量子测量信道的信道传递矩阵。通过对未知单量子态隐形传送协议的分析,给出了发送方和接收方测量基的旋转偏差对量子态传送结果的影响,其中接收方的判定概率不再恒为0.25,且从测量信道获取的量子平均互信息量在旋转角为0或π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20.
大容量高速视频图像传输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用数字相机的测试系统中,为解决图像数据大容量、远距离传输的瓶颈问题,在研究视频图像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基础上,提出了高速、远距离传输的具体实现方案。利用光电转换方法及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技术,完成了大容量高速视频图像光纤传输系统设计及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技术实现了数字视频长线传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