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结合平庄煤业集团公司古山矿自然发火严重的实际问题,论述了均压、黄泥灌浆、回采推进速度、封堵井下漏风、填堵地表裂隙等各项防灭火技术手段在厚煤层分层回采工作面的实际应用过程和方法,这些防灭火手段在古山矿均取得了较好的防灭火效果,现场应用时,应结合现场实际,采用一种或几种防灭火方法,以达到防灭火的目的和要求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陈家沟煤矿3105工作面为例,介绍了压注氮气防灭火系统、氮气防灭火方法、防灭火参数选择等防灭火技术。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井下防灭火特别是巷道防灭火的效果,对石门揭煤点巷道防灭火采用了新型防灭火材料,采用向巷道周边煤体注入 MEA 水浆液,取得了较理想的防灭火效果。与其他防灭火方法相比具有无污染、无毒、无害、简便易行、效果好、安全可靠、技术经济合理等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价值,是当前巷道防灭火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4.
综放工作面注氮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放工作面注氮是煤矿防灭火较关注问题之一,有关注氮规律、机理人们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着研究。本文根据平庄矿务局古山井的综放回采面,注氮防灭火成功经验及实测研究分析,论证注氮防灭火的机理,及相关参量的合理确定。  相似文献   

5.
煤炭自燃是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灾害,不仅会导致煤炭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会对人员生命安全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煤炭自燃会影响煤矿自身安全生产和周围环境,还可能引发煤与瓦斯突出、煤尘爆炸、火灾等次生灾害,威胁着煤矿工人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预防煤矿火灾,提高煤矿防灭火技术水平,有必要加强对煤矿防灭火技术的研究。本文总结了目前我国常用的几种煤矿防灭火材料的特点与局限性、研究现状、发展趋势等内容,希望对进一步开展煤矿防灭火材料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正>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生态安全的大事。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形势下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5月17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张永利等介绍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7.
张江成 《科技信息》2011,(32):373-373
本文通过对同煤集团四老沟矿极近距离煤层下分层回采工作面防灭火方法的研究,提出均压通风和汽雾阻化防灭火相结合的双重防灭火方案,成功的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开采,达到了预期的防灭火效果。这对极近、近距离煤层下分层工作面的防灭火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史富银 《科技信息》2012,(36):466-466
均压防灭火系统是目前我国开采煤层自然发火严重矿区普遍采用的防灭火技术之一,本文对均压防灭技术的原理、使用条件和在综放工作面中应用效果作了详细的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9.
消防的重点,一是灭火,二是防、排烟。灭火为断火、烟源;防、排烟则为逃生提供安全通道,并利于初期灭火。关于灭火系统的文章已有多方面的论述。本文则对防排烟系统做一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矿井防灭火综合设计的主要内容,以灌浆防灭火设计为例,详细介绍了灭火设计的应用,以期对矿井防灭火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自行研制的煤粉输送性能测定装置,研究了煤粉在流化喷吹罐内的流化行为。结果表明:煤粉在流化喷吹罐内的流化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煤粉实现流化的实际临界流化速度大于理论临界流化速度,根据煤粉的运动状态,煤粉的流化过程可以分为固定床、流化床和气流床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煤矸石是采煤过程和洗煤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物.是一种在成煤过程以及煤层开采过程中伴生的一种含碳量较低、比煤坚硬的黑灰色岩,是碳质、泥质和砂质页岩的混合物.相对于煤岩来说它们的发热值偏低.主要成分是氧化铝、氧化硅,另外还含有数量不等的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硫等和微量稀有元素(钛、镓、钒、钴).对黑龙江鸡西煤矿的煤矸石进行了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铁,氧化钛成分的分析测量,同时对黑龙江省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煤自燃过程中极限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自燃过程是煤氧化产热和环境散热之间平衡关系的变化过程,通过对煤自燃过程的热平衡关系进行分析,导出了煤体氧化蓄热升温的必要条件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研究得出了上限漏风强度、上限煤体粒度、下限氧含量和下限煤体厚度4个煤自燃过程的重要极限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任何一种煤在氧化蓄热过程中,只有同时满足煤体的漏风强度小于该煤体的下限漏风强度,煤体粒度小于其上限煤体粒度,煤体中的氧含量大于其下限氧含量,以及煤体厚度大于其上限煤体厚度,才有可能引起自燃,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完善煤自燃理论以及研究新型自燃防治技术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煤气化技术的发展 ——煤气化过程的分析和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气化在现在和未来能源化工的可持续发展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根据现代煤基能源化工需求、煤气化过程特点及我国煤炭资源特点的分析,对如何认识、选择和优化已有技术,自主研发的方向是什么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气流床气化中干法进料工艺炭转化率更高,但从效率特别是液态排渣的运转可靠性看,低灰含量、低灰熔点煤更有利,灰熔聚流化床气化对煤的灰含量、灰熔点不敏感,可以适用更多种煤,过程效率也较高,符合我国资源特点,应加快研发.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目前有限元软件难以计算的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煤体破坏问题。采用Python语言对ABAQUS前处理模块进行了二次开发,通过Python脚本程序将煤体网格重新划分,并且插入零厚度黏结单元。利用有效应力原理,与ABAQUS基于摩尔库伦准则的摩擦接触结合,实现了瓦斯压力对煤体影响的仿真。利用黏结单元模拟了煤体裂缝的产生与扩展,以及煤体的突出过程。实际仿真计算结果符合实验规律,证明了有限元二次开发技术可以很好地计算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煤体破坏问题,也为Python的二次开发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煤与瓦斯突出中各因素所起的作用,阐述了回采工作面预采煤体在移动支承压力的压移赶制作用下,其内部瓦斯运移与积聚的追集过程,该过程促进了煤与瓦斯发生突出条件的进一步形成。并在此基础上说明了走向长壁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发生在工作面中下部的原因,对深入研究和防治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工业生产过程数据匮乏时,很难利用基于数据统计的方法建立其过程监测模型,这给过程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带来很大影响,迁移学习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针对目标域磨煤机过程数据较少的情况,在源域磨煤机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实例迁移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的目标域磨煤机过程监测模型.利用实例迁移对源域生产过程和目标域过程数据进行权重分配,通过改进的高斯混合模型算法得到最佳高斯组分数目和对应的模型参数,应用过程监测的全局概率指标实现磨煤机过程的跨域监测.磨煤机过程的研究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截齿截割的能耗与块度问题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岩截割是煤炭生产中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为了降低吨煤电耗,降低粉尘器,增加块度,须研究截齿截割过程吨煤电耗、块度变化规律,文中采用实验的方法对采煤机刀形、镐形截齿截割过程进行了模拟,并采用MATLAB对其结果进行了数据处理。得到截割过程的切深与吨煤电耗及块度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采用内置样品电加热装置的原子力显微镜对低温氧化过程大隆矿-390 m煤样表面形态进行实验观测,得到不同氧化温度下煤表面形态特征.根据分形理论的功率谱密度法计算煤表面的分形维数,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氧化温度下煤表面的分形维数值都在2~3,煤低温氧化过程符合一定的分形规律,随着氧化温度的增加,表面分形维数呈增大趋势,表明分形维数的大小可以反映煤氧化的不同程度.而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结合分形理论研究煤自燃氧化的微观结构的变化是一个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20.
魏信祥  李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10):4033-4043
中国拥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资源生产和消费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放射性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综述了煤中铀的赋存状态、煤炭资源在不同开发利用阶段中铀释放迁移规律及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辐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大部分煤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对人类健康影响不大,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富铀煤,尤其是中国南方地区广泛分布的石煤,其开发利用产生的放射性污染及潜在健康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