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侦侦 《科技信息》2007,(17):124-126
同义词是语言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词汇现象。从意义关系的角度同义词可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同义词的本质特点是“同”,然而在实际运用中,意义完全相同的词并不很多,所以不论等义词或近义词都存在着一些细微差别,这就是同义词的“同中之异”。本文在坚持同义词“同”的这一本质特点的大前提下着重分析其不同之处,即:从形成原因的角度分析等义词的“同中之异”;从语言、语义、修辞、逻辑的角度分析近义词的“同中之异”。  相似文献   

2.
1.1什么是同义语 同义词(Synonym)是词与词之间的同义。什么是同义词,目前还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定义。较流行的是“理性意义”或“基本意义”相同,“感性意义”或“附加意义”不同便是同义词。两个分别从心理学和逻辑学角度下的定义忽视了词的功能和用法方面,虚词便被排除在外了,况且无法说明use和with是不是同义词。又如,sell和buy是一组相对关系的反义  相似文献   

3.
孔颖达的《五经正义》,是目前所见文献中率先使用术语“对文”、“散文”的著作,作者运用这组术语来分析经传中的同义词在使用上的同与异、通与别,开启了对同义词进行综合训诂的先河。邵晋涵的《尔雅正义》则将其改造为“对文言之”、“散文言之”,而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则另创术语“浑言”和“析言”,邵、段分别运用它们来分析故训中和字书中的同义词在释义上的同与异、通与别。本文认为,《段注》的“浑言”、“析言”,是一组在“对文”“散文”、“对文言之”“散文言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训诂术语,同时也是一组比较科学的综合分析同义词的训诂术语  相似文献   

4.
时处介词"从"的产生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词“从”可以引进处所、时间、范围、对象和方式。本文主要论述时处介词“从”的由来和发展。“从”在表示处所时,具有四种功能:1、经由。2、始发点。3、所在处。4、方向。笔者认为,“从”获得表示经由的功能,是动词语法化的结构。当它获得表示经由的功能时,它成为“自”的同义词,然后与之同义同向发展,获得表示始发点的功能。“从”之获表示处所的功能,成为“于,在”的同义词,是它自身继续语法化的结果,具体地说是它所处的语义结构发型的结果。当它成为“于、在”的同义词之后,又成为“向”的同义词。因为在汉语史上,“向”也曾具有表示处所的功能。这也是同义同向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韩兆元 《科技信息》2009,(25):I0175-I0176
对于单词的分类历史上各个学者的观点有所不同。有些学者依据意义性关系把单词分成同义词、类义词、多义词、反义词、同音词等等。下面就韩语和汉语中的多义词进行考查一下。  相似文献   

6.
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为了使语言表达严密、精确,句式上富于变化,语体风格鲜明突出,古今汉语中的同义词大量存在。同义词,也就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古代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词为主,其同义词的组成也如此,如“饥·饿”、“疾·病”、“法·律”等。对于这些同义词,往往是“浑言相同,桥言有别”,只有辨析其异同,才能确切地理解与准确地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与写作技巧。同时,语言的发展有它的继承性和时代性。词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作为具体表现形式的同义词也有其分化、组合的过程。有些词原本是同义的,…  相似文献   

7.
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生物体基因组中,引起生物体性状的可遗传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27个高频形容词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释义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了一种新的一词多义表征方式——同义词或反义词加语义特征。采用“三步法”,可以全面收集某个形容词在词库中的同义词、反义词和相关特征,包括那些没有在本词条下出现的词和特征。这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对“互训”和语义特征的认识,有助于进一步开展相关的语义学和自然语言处理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介绍古代汉语同义词研究取得的丰富成果的同时,认为也存在着以下几个重要不足:“同义词”的性质界定模糊、构组主观随意、辨析方法缺少针对性、研究视角单一。  相似文献   

10.
同义词最难辨析之处就是它们概念义的细微差别,按照表名物的词的“词义成分-词义构成模式”把表名物的同义词的词义分成相对应的几个部分对比分析,则能够看出它们概念义的异同。这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上古汉语含“军队”义位的同义词系统主要由“军”、“师”、“赋”、“兵”、“旅”组成,其差别主要表现在出现及使用的时间不同、使用频率的不同、组合搭配情况的不同等几个方面。虽然由词汇意义差别所制约的词语搭配不同往往比较明显,但这种制约关系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2.
"田"与"狩"在甲骨卜辞中构成一对同义词,但在与地名、狩猎对象、其他动词、否定副词及方位词的搭配上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岁"、"年"、"祀"在甲骨卜辞中不能构成一组同义词,从三个词的历时搭配上可以证明这一点。从共时与历时的视角考察词语搭配情况,有助于我们考察同义词或类义词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根据词的意义聚合关系的不同,词有同义与反义之别.由于语言在不断发展演变,因此,这种反义词的聚合和同义词的聚合一样,是在共时的平面上而言.以《吴越春秋》中的同义词与反义词为研究对象,运用共时描写与历时比较、统计与分析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揭示了《吴越春秋》的语言特色,肯定了其重要的语料价值和在汉语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调查了大学生对针织T恤衫的质量和性能的看法、购买要求、拥有T恤衫的件数和价格,以及所能接受的T恤衫的价格等。将调查的数据用SPSS10 0软件包进行了统计分析。大学生平均拥有2 31件T恤衫,购买和能接受的T恤衫价格主要为50元以下,其次为51~80元,男女生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列联表统计分析显示,大学生对调查表所列的12项内容,在看法和购买要求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或特别显著的差异。根据大学生的购买要求进行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购买要求可分为"方便舒适"、"美观"、"敏感"和"讲究"4个因子。聚类分析将被调查者划分为"完美型"、"敏感型"、"时髦型"和"讲究型",并分析了各组的购买要求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汉语是非形态语言 ,汉语语汇难以概括出规律 ,词语解释难以做到严格的形式化。许多意义较为复杂的词语 ,在注解释译时容易出现失误。本文以“莫 (暮 )”为例 ,探讨根据汉语言的特点 ,把词语置于一定的时空联系中加以考察和解释。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 :1、认识和重视本义 ;2、同义词要着重于辨异 ;3、释义须区分不同层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杂文与时评的文体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文与时评分属文学范畴和新闻体裁,由于二者均以评说世象、议事论理为主,因而在反应敏锐、针对性强、篇幅简短等方面有共同之处。但把握二者的文体区别,对于两种文体的繁荣,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杂谈"与"事评"、"思想"与"判断"、"曲笔"与"直言"、"批评性"与"建设性"、"形象论理"与"逻辑推论"5个方面对两种文体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利用以太网交换机DHCP监控模式下的防ARP攻击功能,防止局域网中常见的"仿冒网关"、"欺骗网关"、"欺骗终端用户"、ARP泛洪等攻击形式。同时,详细分析了不同攻击方式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对《歧路灯》中表示协同类的介词结构进行考察,从中选取了"和"字结构、"同"字结构、"并"字结构以及"连"字结构进行讨论。这几个介词结构基本上都形成于唐代,有新产生的,如介词"和";也有从动词转化而来的,如介词"同""并""连"。这四个表示协同的介词结构的用法较多,有些用法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中,至今仍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9.
作为《〈水浒传〉词语正误》的续篇,校订"何妨"、"推开"、"怏怏不乐"、"三猜五猜"、"铁戒箍"、"城池"、"摇旗擂鼓"、"摩拳擦掌"八个词语,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成语"骄奢淫逸"源于《左传》,经历了单音词单独运用、近义词两两连用阶段,最后四字连文定型为今成语,其词义古今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