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脉冲激光全息技术探测柴油机喷雾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柴油机喷雾全息观测系统上,研究了脉冲激光全息技术探测柴油机喷雾的方法,并着重探讨了同轴全息微粒场密度极限、大密度微粒场全息测量、雾场燃油浓度分析及雾场二维和三维显示等测试问题。文中成功地测量了柴油机喷雾油滴尺寸、频数分布和燃油浓度,实现了喷雾内部构造的可视化,发现和认识了一些新的雾化现象,为柴油机喷雾模型构筑和燃烧过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新的测试技术-激光干涉层析技术,阐述了这种技术测量任意非轴对称三维瞬变喷雾浓度场与温度场的理论,指出了三维场的测量必须在多个方向上获取全息干涉图这一干涉层析术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全息干涉图的图象处理方法,首次对瞬变喷束两油束交叉区的三维温度与浓度分布进行了实际测量。  相似文献   

3.
在四气门单缸柴油机上研究了伞帘喷雾(UCS)燃烧系统性能.结合喷油过程测试结果和缸内空气运动数值模拟结果,综合分析了试验结果.结果表明,与原机相比,UCS系统的燃油经济性明显提高,烟度、最高燃烧压力、排气温度和NOx排放明显降低.这归因于喷雾碰壁引起的喷雾体积和空气卷吸量增加及燃油的二次雾化.但在中低负荷工况,由于壁面温度低,其CO和HC排放量明显高于原机.它在上止点后着火;着火时,准伞形喷雾和帘状喷雾的扩展范围已很大.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研究高压共轨柴油机喷雾特性,搭建了柴油喷雾特性激光测试试验系统,基于激光测试手段,利用平面激光粒径测试技术,对高压共轨柴油机喷雾微观特性—索特平均直径进行定量测量,分别考察不同喷孔直径、不同喷油压力下喷雾索特平均直径随时间的变化.研究表明,随着喷孔直径的增加,在1 600 μs内喷雾场中的平均索特平均直径增大;随着喷油压力的增加,在1 400 μs内喷雾场中的平均索特平均直径相对较小,分布也较均匀;喷雾场中粒径的分布趋于粒径较小的方向集中,因此喷雾场中索特平均直径的形态分布近似服从于概率分布中的非中心F分布,并根据其分布形态拟合出相应的非中心F分布函数.   相似文献   

5.
应用自行开发的大型EngineCFD软件包,首次对S195柴油机标定工况的燃油喷雾过程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流场及燃油与空气混合过程随曲轴转角的变化规律,以及燃油喷雾对流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燃油喷射瞬态雾化、蒸发及与空气混合过程的研究,是目前国内外柴油机燃烧与净化研究的前沿课题。利用激光技术与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首次提出了对燃油喷雾蒸发过程中,气液两相的油滴密度与燃气浓度的三维分布,进行动态非接触同步定量测量的理论,通过自建的测试系统,给出了部分试验结果,为柴油机燃烧性能及排污的进一步改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指出激光器的时空相干性,全息照片的衍射效率和信噪比对燃油喷雾场的激光测量起着关键作用,提出了改善这些参数的最优方法,对燃油喷雾场各种参数的激光测量有着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柴油机喷雾的特点,提出高速油柱的不稳定扰动波应采用三维高阶理论,推导了考虑柴油粘性后的弥散关系式,据此对高速油柱的雾化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应用高速摄像技术研究柴油机的喷雾过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高速CCD摄像机在定容容器内对3种不同背压下的柴油机喷雾进行了试验研究,摄像机采集图像的速度定为40500frame/s。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采集的喷雾图像进行了边缘提取,定量给出了喷雾贯穿度的结果。文中还就三通阀开启时间、燃油喷射时序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大连理工大学内燃机研究所主要论文题录(1990~1996年)1宋永臣等.三维瞬变喷雾场浓度与温度分布的激光干涉层析:(一)理论基础.内燃机学报,1994,12(3):214~2212宋永臣等.三维瞬变喷雾场浓度与温度分布的激光干涉层析:(二)干涉图象...  相似文献   

11.
二甲基醚喷雾碰壁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压力定容室配以高速摄影机对柴油代用燃料二甲基醚(DME)进行了喷雾碰壁实验研究,考察了碰壁角度、碰壁距离等因素对二甲基醚喷雾碰壁过程的影响.同时,对柴油的喷雾碰壁也进行了相关的对比实验.基于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获得了二甲基醚喷雾碰壁特性的一般规律:随着碰壁入射角的增大,近壁区的空气卷吸作用加强,着壁液滴的数量减少,油膜厚度变薄,喷雾体的壁面扩展度增加;随着碰壁距离增加,喷雾体的壁面扩展度和厚度都有所降低,近壁区的空气卷吸作用减弱;与柴油相比,DME喷雾体的壁面扩展度和厚度较小,说明DME比柴油蒸发速度快,雾化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2.
第三代伞状喷雾空间分布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第三代伞状喷雾——贯穿距可调喷雾概念,并在大气压下,对2种碰撞角度、5种启喷压力的第三代伞状喷雾和多孔喷雾进行了高速摄影,比较分析了它们的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燃油碰壁使喷雾沿导向锥面呈扇形展开,喷雾贯穿距变短,但喷雾的空间展开面积变大,周向分布更加均匀;通过改变碰撞角度能够调整喷雾贯穿距,从而避免喷雾与燃烧室壁的碰撞;随着启喷压力的增加,喷雾贯穿距和扇形角也相应增大;喷孔数、碰撞角度和启喷压力三者的合理配合对第三代伞状喷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以研究柴油机缸内雾场测量方法为目的,设计改造了适用于缸内雾场测量的单缸柴油试验机,并研制了器和试验机喷油系统同步工作控制系统,成功实现了以曲轴转角为基准的同步拍照,在此基础上,初步实现了缸内雾场的激光全息测量。  相似文献   

14.
伞帘喷雾燃烧系统喷雾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柴油机伞帘喷雾燃烧系统通过喷嘴与特殊燃烧室的配合,主要依靠燃油喷雾与壁面的相互作用来促进混合气形成和燃烧,在载油泵试验台上,应用闪光摄影法,研究了压力容器内该燃烧系统的宏观喷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中心喷雾碰撞燃烧室底面平台后形成准伞状喷雾,侧向喷雾碰撞燃烧室侧面凸缘后形成帘状喷雾。无论是否存在壁面限制,侧向喷雾锥角变化的总趋势是经过较短时间的减小后达到稳定。喷雾碰壁过程中的侧向喷雾锥角稳定值小于相  相似文献   

15.
用数码摄像技术研究柴油机喷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由计算机控制触发时刻可调的脉冲光源进行照明 ,用数码相机在自制的实验装置上拍摄柴油机燃油喷雾图像 ,所拍摄图像的像素范围 16 0 0× 12 0 0。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采集的喷雾图像进行处理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针阀升程的增大 ,喷雾的贯穿距离增大 ,可以认为针阀升程越大油束速度衰减越慢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速摄影技术,研究了压力雾化喷嘴对甲醇、水和柴油多组元乳化液的雾化特性.结果表明:当实验工质为乳化液时,提高喷油泵的转速,喷油器喷嘴的有效喷射压力随之上升,喷雾贯穿速度提高,喷雾锥角增大,喷雾的持续时间增长;乳化液和柴油的喷雾有一定的差异,即柴油的喷雾锥角比乳化液的大,喷油器的嘴端压力比乳化液的小,喷雾持续时间也比乳化液的短.  相似文献   

17.
运用数字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测量柴油瞬态喷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数字粒子图像测速(DPIV)技术的基本原理,建立了一套柴油喷雾激光测量试验系统,运用DPIV技术对柴油喷雾结构进行了可视化测量,并测量了柴油的瞬态喷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燃油喷雾速度随着喷雾时间的推延逐步降低,在喷雾后期喷雾速度降低尤为迅速;柴油瞬态喷雾具有典型的"树枝"状拟序结构;油粒速度沿轴线方向增加,外围油粒速度远小于核心油粒;喷雾与周边空气发生了"卷吸"作用,在喷雾内部形成了复杂的涡旋运动,涡度沿喷雾轴线方向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