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柯一冰 《海峡科学》2008,(5):93-93,97
教材当中的插图是教材重要内容之一,插图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于基础教育的小学生来说,插图对于他们的学习辅助作用更为突出.插图使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范本具有了艺术性、严肃性和标准性,引发了学生想象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该文具体阐述了课本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娇燕 《当代地方科技》2011,(4):138-138,146
形式主义批评家们认为文学之所以是文学它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而有别于非文学,这个特征就是文学性。文学性的特点不是对形象思维的运用,而在于文学的手法和技巧。陌生化的效果作为是文学性的基础,最突出的体现了文学性。《呼啸山庄》在叙事结构上的开拓性创新所产生的陌生化效果,增强了作品的可感性,延长了读者对作品的体验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文学作品的影视化现象日益凸显。兼具文学与传媒双重特性的影视文本与文学文本相比,在文学性上发生了很大改变,这与传播方式、传播要求以及接受方式、接受对象等因素密切相关。影视文本文学性的转变对文学传播的影响是利弊兼具,对此我们应审慎对待,择优引导,促使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学创作的"陌生化"手法使文学作品更具有文学性、创新性和独特性,使文学具有更大的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读者批评使文学的价值与功能得以实现;读者批评对"陌生化"手法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文学活动向健康的道路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学性”与“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语流派提出的两个重要概念。俄国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科学的对象是“文学性”,是文学与一切非文学比较所具有的差异性,是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那种东西;而文学的文学性是通过陌生化表现出来的,是艺术形式的陌生化使文学的文学性获得了实践的价值。俄国形式主义所提出的研究文学的理论给后起的文学流以深刻的启迪,值得很好地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浅议《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的插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插图作为辞典的组成部分,与文字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人们往往将其视为文字附属物.忽略了它在辞典释义、美化辞典等方面的作用.本文从插图的定义、作用等方面入手初步探讨<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插图的优点及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如今网络文学已经走过了无人问津的草创期,也度过了倍受指责的落魄期。借助互联网的蛛网覆盖和触角延伸,读屏多于读书,网络文学不但正悄然改变着文学格局,而且影响到社会、文化、以及文学的市场及其传播等等。文章仅将结合"文学性"来讨论网络文学的现状以及给文学带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媒时代及其社会特征使当前中国文学的形态和特征产生了显著的变化,与之相应的是文学功能的某种变迁.在文化产业和消费文化等文化生态下,我们更应关注文学价值和文学性问题,引导和坚守文学独特的美与韵致.  相似文献   

9.
幼儿认知活动的特点决定了认知性是幼儿文学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幼儿文学具有包括语言与符号认知、名称与概念认知、情绪与行为方式认知等多个层面的教育功能。在幼儿文学的创作、接受、鉴赏和选择过程中,有必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幼儿文学的教育性与文学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幼儿认知活动的特点决定了认知性是幼儿文学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幼儿文学具有包括语言与符号认知、名称与概念认知、情绪与行为方式认知等多个层面的教育功能。在幼儿文学的创作、接受、鉴赏和选择过程中,有必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幼儿文学的教育性与文学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唐瑛先生的学术专著《宋代文言小说异类姻缘研究》改变了人们对宋代文言小说成就不高的偏见,同时在如下几个方面显示出较高的学术价值:一是还原了宋代文言小说的丰富性和艺术性;二是提出了很多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观点;三是坚守了文学研究的文学性立场。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中学生与文学有着一种化不开的情结.失落文学性是语文教育的一个严重缺憾.文章分析了失落文学性的表现及后果,提出了必须将文学教育摆在一个重要的层位上才能对现行教学思想、教学方式、课堂管理模式作出有效变革的见解,同时阐述了文学教育的运作原则  相似文献   

13.
南戏发展到明代,出现了创作上的分化--重伎艺性的民间南戏和重文学性的文人南戏.历史上,"南戏"("戏文")这一称名包含了文人阶层对艺人们伎艺性扮演行为的习惯认识,它不足以体现文人的文学性剧作的价值和品格,故明代文人阶层意图以"传奇"称名来体现其剧作的文学内涵,以区别于艺人们的伎艺性南戏.这一改称反映出文人阶层对文人南戏价值品格的认定,而选用"传奇"称名也有其文学渊源和戏剧观念背景.  相似文献   

14.
古代文学自宋代开始进入"近世",从文学传播的角度来看,这种近世特征更加明显:文学创作者群体规模和阶层都大大扩大了,文学传播的介质和方式也由抄写传播进入了印刷传播时代,文学传播链条上的其他诸要素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诸般变化表明,文学传播在唐宋之际开始全面走向近世化.  相似文献   

15.
戏剧原型论     
原型,作为一种颇为丰富的理论,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与开放性,被广泛地运用于文学研究中.文学性与剧场性是戏剧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均蕴涵着人类共同的精神原型.戏剧起源于神话与仪式,其文学性和剧场性便不可避免地分别带有了神话与仪式的意蕴.因而,戏剧原型不仅是一种以戏剧文本创作为理念的审美方式,还是一种以受众为本位的审美方式.20世纪后,戏剧的重心开始由文学性向剧场性转变,并以还原人类精神,回归仪式的本质为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随着消费时代临近以及文学边界的消蚀,“文学性”越来越受到文艺学研究者的青睐。其实,并不存在所谓的“文学性”,无论是作为本质的“文学性”或作为功能的“文学性”。“文学性”概念是现代化过程中理性冲动所导致的成果,是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在作祟。文艺学研究应该放弃对“文学性”的探寻,将研究的逻辑起点从“文学文本”转向“文学活动”,结合历史语境对“文学活动”的样态做出描述。由此,我们就可以用“娱乐性”来概括“文学活动”所共享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诸多佛教大乘经典皆具有文学特质,其阐述佛理所用语言及其表现手法,若以文学视角探讨,则具有与文学作品相联系又相差异的文学特色。大乘经典《金光明经》,就其文学性而论具有丰富的文学色彩,行文语言富于文学艺术,表现方法巧妙多变。其表现佛理叙事语言,意象寓意蕴含自有特色。其中可以称为特殊意象,诸如"光明"意象即具有佛身光明形象、光明普照之场景及经典光明之威力等寓意;"金鼓"意象可与佛教"忏悔观"联系,具有警醒教化之寓意;"如意宝珠"意象则具有佛教现实利益信仰之内涵。  相似文献   

18.
1 插图在科技期刊中的作用插图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作过统计,在现代科技书刊中,平均每1000字就有一幅插图,插图被誉为“形象语言”、“视觉文学”,与文字一样用来作为表达作者意图的有效工具,而且往往能起到简洁、形象、直观的效果.有些问题,如果不借助插图的作用,恐怕花上插图所占篇幅的三五倍的描述也不见得能使读者有一个准确而清晰的了解.屠格涅夫就曾经说过:“一张照片所立时表现出来的东西,如果由书本来说明,可能需要一百页的篇幅.”  相似文献   

19.
由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影视图像技术的不断成熟,"读图时代"已经来临。来自读图时代的图像冲击给文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尴尬,文学自身的属性不断地被消解,并撤出其传统阵地,处于边缘化地位,然而文学中的"文学性"却被保留在图像中迅速普及。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全面控制着延安文学的传播系统、传播模式,使其传播形态具有了历史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体现在控制文学传播的“四维控制模式”,即传者的均质同构、受众的标准化阅读与服务工农兵价值旨归、媒体的权力化组织与讯息即文体和内容的政治表达.延安文学出现这种四维控制模式的传播理念和实践,在当时的社会进程中是必然的,而且对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具有巨大的凝聚作用.文章认为文学传播往往需要依赖体制力量或系统化,传播的主体定位、内容及主旨等要素,在本质上是由社会需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